凉州刺史 董卓是并州刺史还是凉州刺史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3-18 42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凉州刺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董卓是并州刺史还是凉州刺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凉州的历代刺史

贡禹,汉宣帝时。(《汉书·贡禹传》)

谷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汉书·谷永传》)

杜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

赵宏,汉元帝、成帝之时。(《华阳国志·士女目录》) 郑兴,汉更始帝时。(《后汉书·郑兴传》)

郭伋,汉光武帝初。(《后汉书·郭伋传》)

窦融,建武五年(29年)任。(《后汉书·窦融传》)

尹业,永平十八年(75年)时免。(《后汉书·马援传》)

皮扬,元初元年时。(《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

宗汉,延光元年春见在任。(《后汉书·西羌传》)

刘秉,永和四年(139年)任,明年免。(《后汉书·西羌传》)

种暠,汉质帝、汉桓帝初。(《后汉书·种嵩传》)

桥玄,汉桓帝初。(《蔡邕太尉桥玄碑》)

祝良,汉桓帝初。(《后汉书·陈龟传》)

成就,汉桓帝时。(《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

郭闳,延熹二年(159年)至四年(161年)见在任。(《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

赵仲台,延熹年间。(《魏志·阎温传》注引《魏略》)

刘恭,延熹年间。(《后汉书·羊陟传》)

孟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

刘虔,熹平六年(177年)见在任。(《后汉书·蔡邕传》)

周洪,光和二年(179年)见在任。(《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

魏元丕,光和四年(181年)卒。(《隶释》卷10《元丕本碑》)

梁鹄,中平元年(184年)见在任。(《后汉书·盖勋传》注引《续汉书》)

左昌,中平元年(184年)任。(《后汉书·盖勋传》)

宋枭,中平元年(184年)继左昌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杨雍,中平年间,继宋枭后任。(《后汉书·盖勋传》)

耿鄙,中平四年为韩遂所杀。(《后汉书·灵帝纪》、《傅燮传》、《董卓传》)

张则,汉灵帝时。(《华阳国志·汉中女士志》)

种劭,兴平元年(194年)前。(《后汉书·献帝纪》注、《董卓传》)

韦端,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魏志·杨阜传》、《三辅决录》)

韦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建安十七年为马超所杀。(《魏志·夏侯渊传》、《荀彧传》、《杨阜传》、《蜀志·马超传》) 邹岐,黄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迁凉州刺史。(《魏志·张既传》)

张既,黄初元年(220年)七月继邹岐后任,四年(223年)卒。(《魏志·张既传》)

温恢,黄初四年(223年)继张既后任,死于道中。(《魏志·温恢传》)

孟建,黄初四年(223年)继温恢后任。(《魏志·温恢传》)

徐邈,约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间继孟建后任,在任10余年。正始元年(240年)迁大司农。(《魏志·徐邈传》)

王浑,约正始年间。(《魏志·崔林传》、《晋书·王戎传》) 牵弘,泰始六年(270年)任,七年(271年)死于边事。(《魏志·牵招传》、《晋书·陈骞传》,《资治通鉴》卷78、卷79)

苏愉,泰始年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而退守内地。泰始七年(271),与秃发树机能战于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兵败身死。

杨欣,咸宁四年(278)与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兵败而死。

彭祈,太康元年(280),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主姑臧城。

胡喜。(《魏志·钟会传》注引《晋诸公赞》)

张轨,永宁元年(301年)任,死于任内。(《晋书·张轨传》)

故事:徐邈为凉州刺史守西蜀的重臣,陪了诸葛亮十二年,不让他出陇右

《画人传》~第3篇

文/卢秀辉

徐邈(171年-249年)凉州刺史,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下河朔地区,与袁绍决战于官渡,大胜。北方遂安,不复有对手,唯长江与曹孟德做对,不令其有下江南之功。

平定河朔时,得徐邈,曹操任其为丞相府参谋。建安十八年(213)春,曹操将全国凉州刺史的十四州合并为九州。五月,汉献帝以冀州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等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七月,汉献帝准曹操修建魏国的社稷宗庙。魏国开设尚书、侍中、六卿等官职,魏国成为国中之国,而且是实际上的权力中心,徐邈被任命为尚书郎。

曹操执政时,有些看不上徐邈,一直压制他,不肯大用。曹操曾发布法令,禁止酗酒。但徐邈嗜酒如命,每于私下痛饮,且饮必酩酊大醉。赵达询问徐邈本曹公事时,徐邈大醉,以手指着清酒,自称“中圣人”,赵达与卢洪等人一同担任校事,负责监察官员过失。赵达即将此事报告给曹操,引得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劝曹丞相:“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这个人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不会有别的意图,这不过是醉了以后的胡言乱语罢了。”曹操听了,默不作言,结果没有为此事将徐邈判刑。宋人苏东坡有《浣溪沙》一首赞徐邈:

徐邈能中酒圣贤,

刘伶席地幕青天,

潘郎白璧为谁连。

.

无可奈何新白发,

不如归去旧青山,

恨无人借买山钱。

由于曹操的一时柔意,为子孙留下了防守西蜀的重臣。而法曹掾高柔也认为设置校事不是上司信任下属的做法,赵达等人多次凭借手中权力,用个人喜好执法,并进而作威作福,应当惩治他们。曹操说:“他们能打探、举报,及时的分辨了许多事情,而这些事让贤人君子去做,是做不成的,有些事只能任用小人。”而曹操通过此事,留意起徐邈、赵达,以为徐邈堪用。而赵达违法牟利的事情被发觉,曹操处死了赵达。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讨伐魏国,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佯攻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亲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一时关中大震。魏明帝曹叡军事上用曹真、司马懿,民事上用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让徐邈出驻凉州。

徐邈到任后,正赶上诸葛亮又出祁山,而诸葛亮每出,必抢收陇右谷物,陇右被西蜀大军相扰,如入无人之境,陇右三郡天水、南安、安定,相继反叛。而徐邈收拢残军,攻打叛贼守防的南安,取得胜利。时诸葛亮大军遇曹魏大兵,而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失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返守西蜀,陇右无事。

程邀在陇西时,河右地区少雨,收成大减,连基本驻防的供给,常因无粮苦恼。徐邈上书请求:一、修缮武威、酒泉盐池,用以屯粮;二、开凿水渠,发展水利,招募流民广种土地,使人民能够自给,仓库能够盈溢;三、用州中部分军费,从事商贸,用陇右犬马,供给中原人消费;四、收缴民间武器,闲时统一保管,战时分发民兵;五、发展教育,建立官学宣讲儒家文化,倡仪仁义;六、同时移风易俗,反对由汉兴起的厚葬之风,限制过度的祭祀;七、扬善惩恶,提倡正能量,让 社会 风气得到根本好转;八、加强与西域各民族的交往,并对他们晓之以理,心甘情愿的接受臣服,并对朝廷进贡,西域由此畅通;九、整顿吏治,一改冗官腐僚颓废之风;十、对诸胡羌恩威并施。对犯小错的羌人一律不予追究,对犯大错的格杀不赦,对反叛的羌人柯吾等立行讨伐。

通这套组合拳打下来,陇西面貌一样,陇西如此,归功于徐邈。,他亦被封为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号建威将军。

徐邈为人豪迈,守陇上十余载,对将士爱之如亲,凡是朝廷有物品赏赐给他,他都分给将士属下,从不拿回自己家中,自己的妻子儿女却常常因衣食不足,过着贫穷不堪的日子,他从不为以,重公轻私。魏明帝曹叡得知后,很是叹息,顿生怜爱,每每命人专赏给他家里衣食等物。当时陇西,因为常年备战,致使豪强嚣张,他在陇上,绝不任其坐大,畏首畏尾,必惩治邪恶,力主辨狱,对冤假错案,一律纠正,主持弘扬正气,使州内秩序井然。

从太和二年(228年)出为陇西,到正始元年(240年),徐邈才回到洛阳,整整在陇上苦寒之地待了十二年,为曹魏守防西蜀诸葛亮,直到诸葛亮死,曹魏朝廷才想起来应当让此人归来了。徐邈归来后,先担任大司农一职,后转任司隶校尉,百官都很敬畏他,他的功绩有目共睹,由不得不令人由衷敬佩。正始九年(248年),迁徐邈升任司空。朝廷遣侍中郑袤前去宣旨,可徐邈推辞道:“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是坐而论道的官位,是国家的柱石,我已经年老而且多病,怎么能为了个人的福禄而去担任此高位呢?没有合适的人去坐这个位置,就应该让它空缺。”

此后,晋武帝司马炎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前去郑袤家宣召,欲拜郑袤为司空,郑袤说道:“从前,我就职侍中时,魏欲拜徐景山为司空,奉命宣诏转达任命,拜徐公为司空,徐公对我说:‘三公应该上应天心,受诏任非其人。确实很伤和睦,不敢以快死之人,拖累屈辱朝廷。’终究没有接收诏命。对照雅致正人的言行,我是不能够接收此职的吧!”可见,徐邈的言行对百官的影响。

徐邈善于作画,所画无不唯妙唯肖、足以乱真。他所绘制的水獭,更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令人赞叹不已。可惜,时事变迁,他的作品竟然没有传世,令人生憾。

徐邈殁后,家庭陷于困顿,魏帝曹芳说:“突显贤良和品德高贵之士,圣王向来注重;选举善人,指导厥后人,孔子也很讴歌,已故司空徐邈、征东将军胡质、卫尉田豫都在前朝任职,历任四代,率兵出讨,帮手朝政,忠心为公,忧国忘私,不营家当,身死以后,家有余财,我迥殊嘉赏他们:赏给徐邈等人眷属食粮二千斛,钱三十万,特此通告世界。”特赐给徐邈等人的家属粮食二千斛、钱三十万。这样的官员人民不拥戴? 历史 不敬仰?

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子、吏部尚书卢钦在《全晋文•论徐邈》一篇中,称赞徐邈说:“徐公不但志气宏大,而且行为高洁,才识更是广博,气势也很英猛。他在推动政治措施时,用的手段既高尚、稳妥、不急躁,又表现的正直、广博、深远而坚守信约,并能雷厉风行的得以实施。”有人问卢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以为通。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以为介,何也?”卢钦回答道:“以前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为人廉洁,激起天下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风气,官吏们热衷于穿着布衣、生活简朴以猎取高名。而徐公仍一如既往,所以人们认为他通达。现在天下崇尚奢侈、豪华,大家抛弃布衣简约,又竞相效仿奢华。反观徐公,仍然穿着如前,一如既往的穿着布衣、过着简朴的生活,没有随波逐流,在今天就变得不合群而显得特别了。徐公秉性高洁,持之以恒,不随波逐流,变化无常。这就是高洁之人的定力。”

西晋末期凉州刺史张轨是愚忠吗?

首先,我觉得张轨并不是愚忠,反而他对晋廷还心存反意。

在我看来张轨其实是极具远见的一个人,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阴图河西”,从就是说他早早地就觉得西晋要灭亡了,所以暗地里图谋河西之地,也就是凉州,想要置身事外,保的自身平安,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不否认他在凉州有着巨大的功绩与建树,但在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选择了明哲保身,实在是让人诟病。

至于说他没有自立,至死都侍奉晋廷,这也很好理解。比如汉末曹操有心自立,却坚持不称帝,到他儿子曹丕才得以称帝;再如司马昭之心,但真正到称帝时是他的儿子司马炎。张轨也其实和他们一样,有心也有势力自立,但名义上却过不去,所以他们都将自立建国这一光荣而又伟大任务交给自己的下一代来完成。

而他数次出资出兵以助晋廷,一方面来说是他想要在名义上占据主动,尽量不落人口实,好为吸引四方志士以及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游民前往凉州,以增强凉州自身的势力。与此同时彰显自身的势力,让各方势力有所忌惮,不敢对凉州有非分之想。而另一方面则是张轨毕竟还是大晋的官员,他对晋廷还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想为大晋王朝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从各方面的分析来看,张轨并不是愚忠,他有野心也会变通,对晋廷也没有绝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么忠心耿耿。

三大凉州刺史,在三国后期最终是何种结局?

三国时期的凉州,隶属于曹魏集团的势力范围,经魏文帝曹丕改革之后,其辖境包含有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凉州地形复杂、民族众多,丝绸之路贯穿全境,自古便是物产丰饶,盛产精兵勇将之地。

按其归属权来说,曹魏集团在此地设置刺史,命其统管军政要务的行为是一件无可厚非的正常现象。然而,自始至终都没能将凉州纳为己有的蜀汉集团,竟然也设立了“凉州刺史”这一虚衔,并且,先后任命了三位著名的将领担任该职务。

第一位:马超。马超,字孟起,蜀汉集团早期著名勇将。马超早年反曹失败后投靠了益州张鲁,但张鲁为人心胸狭隘且好猜忌,他虽然欣赏马超的勇武,却又事事处处对其提防。所以,马超在张鲁帐下效力期间很不得志。刘备进入益州征讨张鲁时,马超终于喜得明主加入了蜀汉集团。

刘备平定益州期间,刘璋屯兵成都依城坚守,蜀兵久攻不克。为了尽快拿下城池,刘备偷偷拨给马超兵马,命其率部绕着成都转悠了一周。城中守将看到马超后都误以为是蜀汉的凉州援军赶至,刘璋及其部将们纷纷失去了抵抗意志,后经主降派谋臣们的一番劝解,刘璋最终弃城投降。由此可见,凉州精兵在当时的战力及威慑力非同一般。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任命马超为蜀汉集团的第一任凉州刺史,其用意也显而易见。马腾、马超父子原本就是汉末时期的凉州军阀,而羌族人又是凉州精兵的主要来源。

马氏一族在凉州地区经营多年,根基稳固、势力庞大,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刘备任命马超为凉州刺史的用意,一是借助马超的威望和影响,为收复凉州地区提前做一个铺垫;二来也表明了对凉州地区志在必得的决心。不过,马超命运不济,升任凉州刺史第二年就于任上病逝了。

第二位:魏延。魏延,字文长,蜀汉集团早期的谋武干将。魏延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蜀汉名将,自跟随刘备之后屡建战功,尤其是在汉中都督任上时,充分发挥了智略与军事上的特长,将汉中打造成了蜀汉集团最坚固的北方门户。由于魏延在汉中的出色表现,刘备称帝后晋升其为镇北将军。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筹备北伐期间,任命魏延为丞相司马兼任凉州刺史。魏延在职期间虽屡有奇谋,但因诸葛亮用兵谨慎,认为魏延的战法过于冒险,故对其谋略未加采纳,这也使得魏延在刺史任上始终没有太大的作为。诸葛亮病逝后,魏延也因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最终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第三位:姜维。姜维,字伯约,蜀汉集团中后期的中流柱石。姜维是诸葛亮北伐期间收服的大将,他自加入蜀汉集团后备受诸葛亮的欣赏与器重,被诸葛亮称之为“凉州上士”。姜维早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除了他确实有勇武才干之外,其拥有的凉州背景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据相关学者考证,古代的“羌”与“姜”本是一个字,天水姜氏源自于凉州的羌人之后,也是当地的名门大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诸葛亮重用姜维,并任命其为征西将军,其用意也在于借用其凉州背景,对顺利夺取凉州做一个铺垫。

诸葛亮病逝后,蜀汉重臣蒋琬督阵汉中,而姜维率领部众数次北伐,其攻掠的地区较于诸葛亮时期更为向西,其目的就是要与羌人联合抗魏。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蒋琬出于当时形势的需要,上表举荐姜维为凉州刺史,并迁任镇西将军。蒋琬执政时期对姜维还算是较为支持,姜维在征伐凉州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成果,而到了费祎执政时期,由于其主张的战略过于保守,对姜维采取的行动完全成了一种遏制。姜维每次出征,费祎都要限制其所带兵马,以至于姜维数次征伐都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费祎病逝后,姜维虽然进位大将军统领军事,但此时蜀汉集团的国势衰落、人才凋零,再加上曹魏经过数年的巩固,雍州、凉州地区的防御稳固,驻军实力也明显优于蜀汉。所以,姜维后期的北伐除了空耗国力之外,收益几乎微乎其微。姜维倾尽毕生之力,直到葬身于乱兵之时也没能实现攻占凉州。

三国演义里西凉刺史是什么官

三国演义中的刺史应该是一州军政的长吏、太守的上级。而西凉刺史,应该是凉州刺史。也就是凉州的军政长吏。

凉州刺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董卓是并州刺史还是凉州刺史、凉州刺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