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和政县属于哪个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和政县属于哪个市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临夏州下辖有1县级市(临夏市)、5县(临夏县 、永靖县 、广河县 、和政县 、康乐县 )、2民族县(东乡族自治县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临夏州政府位于临夏市红园路。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在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理坐标在东经103°211′、北纬35°601′之间。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邻, 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风景名胜:
积石关
积石关,旧名临津关,为前凉张轨所置,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乡关门村西,是河州二十四关之首。关内“积石神工”,又称“导河积石”、“积石奔流”、“积石锁钥”被列为河州八大景之首,绘有“积石神功图”。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
松鸣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和政县南端陡石关口,面积约33平方公里。景区由西方顶、玉皇峰、南无台、鸡冠山四峰组成。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永靖县境内,面积214平方公里。由炳灵寺石窟以及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等组成。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临夏州_百度百科
临夏州下辖有1县级市(临夏市)、5县(临夏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19个乡、2个民族乡。临夏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州西南部,东与临夏市、东乡县、和政县接壤,南以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为界,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毗连,西北与积石山县相连,北面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之间。县境东西宽53.1公里,南北长59.85公里,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
和政县属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内自治州,同时也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成立于1956年11月。州内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
和政县简介
和政县,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递降,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异较大;总面积960平方千米,辖9个镇、4个乡;2017年总人口21.73万人。
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9年1月9日,凭借花儿会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和政县经济发展
2017年,和政县实现生产总值1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3.06亿元,比上年下降3.8%;第三产业增加值9.57亿元,比上年增长6%。
2020年2月,经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和政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批准退出。
和政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北纬24.85″-35°20′,东经23.23″-103°17′,古称金剑、宁河。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县城距省城府兰州市100公里,距州府临夏市33公里。和政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南北袤延46公里,东西宽广37.5公里。和政县201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96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6.5%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古称金剑,宁河。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县城距省城府兰州市 100公里,距州府临夏市 33公里。
和政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南北袤延46公里,东西宽广37.5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恰为中华锦绣山河万分之一。东向翻山过河达广河、康乐境;南向越岭透峡接卓尼、合作地;西向跨梁绕壑至临夏县;北向穿谷走洼抵临夏、东乡域。距省城兰州90公里、仅50分钟车程,完全进入兰州1小时都市经济圈,距州府临夏市20公里、仅15分钟车程,面向兰州、服务藏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优越,是兰州——临夏——拉卜楞——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6镇7乡,1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8个村民小组,4.36万户,总人口20.53万人,有汉、回、东乡等8个民族,各民族相处和谐。和政县历史悠久,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之地,东晋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前凉在县境内设置金剑县,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筑香子城,明洪武八年筑宁河城,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设和政驿。和政县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古动物化石富集,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古动物化石之乡”和 “中国花儿传承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政县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2200米,年降雨量630毫米,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32天。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蚕豆、油菜、洋芋、中药材等。畜牧业也比较发达,全县有草场面积52.82万亩,可供利用的面积47.74万亩。自南至西有大南岔河、小南岔河、新营河、牙塘河、牛津河五条河流,年均径流量为3.623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为3.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6万千瓦。
和政县辖5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三合镇 、三十里铺镇 、马家堡镇 、买家集镇 、梁家寺东乡族乡、陈家集乡 、罗家集乡 、卜家庄乡 、新营乡、关滩沟乡、新庄乡、松鸣镇、达浪乡。
和政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 、玉米 、蚕豆 、油菜 、中药材等.水能资源有发源于太子山的牙塘河、大小南岔河、牛津河等五条河流,可开发电量1.56万千瓦。林产品资源主要有本地特色的林果---啤特果 ,俗称酸巴梨,牙面包,它富含氨基酸 等多种微量元素 。
和政自然遗存和人文积淀丰厚。是河湟花儿的发源祥地之一,一年一度农历四月二十八的松鸣岩花儿会 规模盛大,西北闻名,被中国民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有松鸣岩 、南阳山 、滴珠山 、太子山 、铁沟、寺沟等为代表的旅游胜地10多处;有达浪乡郑家坪“齐家文化遗址”为代表的旅游胜地15处;有占据“世界六项之最”的古动物化石及出土地30多处,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 ”世所罕见,被誉为“动物世界里的东方瑰宝”。
和政古称金剑,宁河。和政牛羊漫坡太子山在汉以前为西荒之地,宋崇宁四年(1105年)设宁河县,宁河之称由此始;明嘉靖十年(1531年)设和政驿,和政之称自此始;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26日设和政县,l949年8月21日和政解放,9月5日成立和政县人民政府。
1929年由临洮、临夏两县析置和政县。据《元和郡县志》载,因北周武帝宣政年号得名,改宣政为和政,取义更为祥瑞。
2000年,和政县辖1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三合乡、达浪乡、新庄乡、关滩沟乡、买家集乡、陈家集乡、新营乡、卜家庄乡、罗家集乡、马家堡乡、松鸣镇、三十里铺乡、梁家寺东乡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292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23853、三合乡10157、梁家寺乡11917、陈家集乡11912、卅里铺乡18695、马家堡乡13674、罗家集乡12439、卜家庄乡9759、买家集乡11609、新营乡10550、关滩沟乡7679、新庄乡12572、松鸣镇15640、达浪乡12468。
和政处于青藏高原 与西北黄土高原 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太子山为主的山脉形成南北向伸延的4条山系和东西向伸延的2条山系将全境分割成4个河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迭嶂,河流交错,沟壑纵横,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北部最低处海拔1900米,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带海拔在2200米左右。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的自然景观。全境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有“春迟秋早,冬长夏短”的高原气候特征。春季多雨雪,夏季短而少高温,并多暴雨和冰雹,秋季降温快而又多连阴雨,冬季长而干燥,年降雨量639毫米,且集中在农历七、八月间,农作物易受秋涝灾害。因南北地势高低悬殊,地域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往往出现南湿北旱或北湿南涝现象。平均年日照为2457小时,无霜期为133天,年均气温5℃。
全县己开发利用的农耕地33.9万多亩,占总面积的23.6%;林业用地34.84万亩占总面积的25%;草地44.38万亩,方总面积的28.4%。全县以农业为主,以种植粮食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 、蚕豆和洋芋 ,其它作物还有豌豆 、玉米、荞麦 、糜子 、谷子 、大燕麦,小燕麦等。
和政县比较丰富.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蚕豆、油菜、中药材等。水能资源有发源于太子山的牙塘河、大小南岔河、牛津河等五条河流,可开发量1.56万千瓦。林产品资源主要有本地特色的林果---啤特果,俗称酸巴梨,牙面包,它富含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和政县属于哪个市和和政县属于哪个市管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