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碧君 伍碧君碧桂园个人介绍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3-21 75 0

今天给各位分享伍碧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伍碧君碧桂园个人介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杨国强投97.5亿给王健林 碧桂园这么有钱?

这两天,地产股一片阴霾,跌跌不休。

恒大爆雷、恒大金服维权的消息,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坏消息太多,恍惚间让人觉得,房地产似乎真的到了至暗时刻。

但,坏消息当中也有好消息。

9月16日,据财联社报道,碧桂园已投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投资金额约15亿美元。 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提交境外IPO申请材料,据媒体报道,其在上市前已筹资近60亿美元资金。

相信大家和猫姐一样,看到这事的第一反应都是:

哇哦,碧桂园好有钱!

当然,15亿美元相较于碧桂园超2万亿的总资产、一年卖房近8000亿的销售额来说,当然是毛毛雨不值一提,但好歹也是小100个亿啊!

要知道,在层出不穷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围追堵截下,今年房企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从去年下半年国家提出三道红线和贷款两集中,到今年开始在销售端、客户端收紧个人房贷,提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行动下,房企普遍面临“钱紧”的状况,不少房企更因此爆发了流动性危机。

钱,正在变成最重要的东西。比如恒大,就正在等钱救命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国强大手一挥,随随便便就是100个小目标投出去,这让其他房企情何以堪?

大家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有点小小的疑惑:

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今天,猫姐就带大家来盘一盘:

三四五六线之王、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是不是真的那么有钱?

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杨国强的投资生意

先来看看碧桂园有钱的佐证,投资万达商管便是其中之一。

据中国证监会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办事大厅披露,万达商管已于8月20日递交境外上市申请,目前进度跟踪状态显示为「补正材料」。

香港经济日报的报道显示,万达商管在上市前的Pre-IPO融资中,合共筹集468亿港元,是中国今年最大规模的上市前融资之一。

图源:万达官网

这么大的一场IPO盛宴,当然会有很多资本大鳄要来分一杯羹。

据路透引述消息人士称,万达商管Pre-IPO融资由太盟投资集团(PAG)领投共28亿美元,包括19亿美元的股权投资以及9.33亿元的银团贷款。

另外,碧桂园、腾讯、中信资本以及蚂蚁集团均有参与此轮融资。

腾讯、中信资本、蚂蚁集团都是创投界有名的大鳄,投资案例多到数不过来,所以看到这些名字时,大家并不觉得稀奇。

反倒是碧桂园,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达到了惊人的15亿美元,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不过,这并不是碧桂园第一次做投资生意。猫姐了解到, 在投资万达商管之前,碧桂园就已经通过旗下的碧桂园创投事业部,做了很多投资。

具体来说,碧桂园创投主要围绕四个投资主题铺排资金。

一是 科技 创新类,代表投资项目是芯片研发企业紫光展锐、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通用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壁仞 科技 和半导体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小米生态链企业顺造 科技 、全栈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宏景智驾等;

二是大 健康 类,该类投资的代表项目为宠物医疗企业新瑞鹏宠物集团、综合医疗服务集团企鹅杏仁、生物制药公司创胜集团、创新药企业和铂医药、国内最大的综合医院集团之一新里程医院集团等;

三是消费类,代表项目有餐饮品牌湖南文和友小龙虾、快餐品牌遇见小面、茶包品牌CHALI茶里、酱香白酒项目宝酝、护肤品品牌林清轩、饮料品牌汉口二厂、美瞳品牌cofancy可糖等;

四是围绕碧桂园集团地产主业上下游的产业链进行布局,涉及建筑 科技 、创新的销售渠道、机器人板块等。代表项目有贝壳、安居客、功能性建筑材料系统服务商卓宝 科技 和蒙娜丽莎广西子公司等。

可以看到,碧桂园投资的领域非常广,而且,其创投事业部正式成立于2019年1月,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便已经向超过60个项目投入数百亿资金。

据此粗略估算,碧桂园创投每年投出去的钱,或在120个亿以上。

碧桂园真的有钱吗?

企业有钱到了一定地步,做一些风险投资,是很平常的事。

在外界一度认为非常有钱的地产圈,包括龙湖资本、保利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华润资本等诸多房企旗下投资公司或事业部,近年来都做起了创投的生意。

不过,碧桂园创投被公认是近两年来花钱花得比较“凶猛”的一个。

可供对比的一组数据是: 碧桂园投资万达商管花掉了小100个亿,但碧桂园上半年的净利润,也只是224亿元。

那么问题来了,碧桂园真的这么有钱吗?

碧桂园最新发布的财报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3030.9亿元,同比增长13.5%;

实现营业收入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

净利润约224.2亿元,同比上升2.3%;

行业普遍增收不增利,碧桂园同样不能幸免。

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毛利率19.7%,首次跌破20%;净利率9.54%,较2020年下降2.15个百分点。

碧桂园方面预计,公司的毛利率将在明年年中或明年年底到达低点,随后逐步回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认为,未来两年碧桂园利润率的压缩将抵消营业收入的增长,导致EBITDA增速不高于2%。

三道红线碧桂园踩中了一条,依然保持在“黄档”行列。

目前, 在TOP10行列中,有两家处于橙档,分别是恒大和绿地;三家处于黄档,分别是绿城、融创和碧桂园;剩下5家房企,则已经全部处于绿档。

虽然近几年来,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已经从2018年底的最高点89.36%,逐步下降到了今年年中的86.24%,呈现出稳步降负债成果。

但仅就绝对值而言,截至上半年中,碧桂园的有息负债总额依然高达3242亿元,较2020年底仅减少23亿元。

无论是负债总额还是负债率,碧桂园都依然处于高位。

猫姐留意到, 碧桂园近年来规模的提升以及负债率的下降,更多是依靠加大合作比重来驱动。

财报显示,2017年碧桂园其他非控制性权益占总权益的比重还不到20%,2018年就突然跃升到了30%,此后一直维持在30%以上,今年上半年中的最新值是:33.56%。

在行业风险系数较高的情况下,拉来更多的合作者投资入股、分摊风险,本无可厚非。但合作比重提升同样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大量的非控制性权益分走了碧桂园一大部分利润。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净利润224亿元,但分给所有者股东的只有150亿元,分给非控制性权益股东的则达到74亿元,占比33.11%。

大量的钱被别人赚走了,碧桂园显然也有点肉痛。近两年来,碧桂园已有意改变这一现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新增拿地的权益比例为85%,2020年全年为88%,而2019年这一指标则仅为70%左右。

然而, 提升拿地的权益比例,就意味着自己要出更多的钱,这就意味着,在拿地扩张和降负债降档之间,碧桂园必须要做平衡和选择了。

好消息是,碧桂园的流动性依然很充足从。截至2021年中,碧桂园拥有在手现金1832亿元,公司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则为868亿元,在手现金是短期负债的两倍有余。

一句话总结: 钱有点多,花钱有点凶,但赚钱和降负债是真的有点难。

三四五六线之王的忧虑

如果碧桂园的在手现金一直如此充足,那我们也没什么好担忧的。遗憾的是,即便是宇宙第一房企、三四五六线之王,也有着它的忧虑。

—— 严格的政策环境正在使碧桂园面临更大的经营挑战。

标普认为,随着决策者从房贷额度、销售价格等多个方面严控房地产行业,碧桂园的经营环境绝非一片坦途。这些控制措施将打击购房者的积极性,给碧桂园的销售执行和现金回款造成压力,特别是在总体上需求更加波动的三四线城市。

作为低线别市场的行业领导者,碧桂园大约有60%-70%的权益合同销售额来自三四线城市。

碧桂园楼盘;图源视觉中国,已授权

事实上,从8月份碧桂园的单月销售额,已经可以反映出一些端倪。

数据显示, 8月单月,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52.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609.3亿元减少25.8%;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75%。

受此影响,碧桂园前8月累计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累计约4025.8亿元,同比增速降到了5.34%。

如果接下来的金九银十,碧桂园无法止住销售销售下滑颓势,那或许意味着,情况比我们想的还要糟糕。

更大的忧虑来自于回款。

虽然上半年,碧桂园依然取得了高达90%的超高回款率——这也是其现金流始终充沛的根本原因所在,但必须看到,销售端按揭贷款的收紧,正在对碧桂园的回款带来影响。

图源:说财猫自制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此前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就坦诚, 确实目前整个按揭资源很紧张。受此影响,上半年,碧桂园的回款率由去年91%下降1%到了90%,按揭周期天数也由去年的35天延长到60多天。

不要小看这1%,按照碧桂园去年全年5193亿元权益合同销售回款计算,1个百分点就是52个亿,相当于一家60强房企一个月的销售额。

房地产的周期 历史 告诉我们,每一次房地产调控,价格最坚挺的永远是核心的一二线城市,而最先受到影响的,永远是那些能级较低的三四五六线城市。

在调控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下,60%以上权益销售均来自三四五六线城市的碧桂园能否维持上半年的销售和回款,不确定性极大。 而一旦销售和回款下降,碧桂园的现金流也必将受到影响。

这或许是杨老板在豪掷百亿小目标投资王健林之余,必须要抽空想下的事了。

碧桂园伍碧君年薪

1000万。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财务官伍碧君,于2014年4月获委任为副总裁,伍女士亦为财务委员会成员,且为公司财务资金中心总经理,伍碧君曾公开回应自己的年薪为1000万元。

三道红线下内房转“绿”路上“招”与“目标”

三道红线下伍碧君, 2020年的房企年报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是否转“绿”上伍碧君,不过,也有分析警告说,有些公司可能在借机”整理“财务报表。

 

转 “绿”的动力与招

 

对此,野村证券分析师 Iris Chen表示,“去杠杆化的进展快于市场预期,这是出于满足监管要求的意图和更严格的融资环境所推动的。 房地产 开发商在‘三道红线’指标上取得的进步越大,与金融机构金融融资谈判时面临的障碍就越少。”

 

有转 “绿”的动力自然各房企也是不遗余力推动,据媒体统计,在74家已发布年报的内房股中,“红、橙、黄、绿”档的企业数量分别为2家、5家、28家和24家。而彭博报道也进一步印证伍碧君了,截至2020年年底,66家主要房企中有近一半已经满足伍碧君了“三道红线”的要求,而六个月前仅有14家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转 “绿”房企中也是各有各的招。其中,融创中国及中国金茂的做法是延长伍碧君了债务期限,并削减了一年内到期的借款,并减少土地购买的支出来满足指标要求。

 

“绿档”企业中,现金短债比最高的是建发国际,达5倍,净负债率为73.8%,剔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8.2%。据不完全统计,建发系2020年共计发债25次,发行总额约496亿元。在转“绿”的路上走了一条被业界认为的“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补充权益来降低杠杆水平”,其动作是以介绍方式推动了建发物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同样,对于金科股份 来说,也是使了“巧劲”,截至2020年底,金科股份“三道红线” 全部转为“绿档”。据披露,公司报告期末权益总额为734.98亿元,同比增长40.93%。通过做大权益来实现快速去杠杆或是金科股份财务为转“绿档”的重要手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0年新发行永续债融资13.42亿元并将其分类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永续债总额为21.42亿元,同比增长167.72%。

 

对于此类做法,业界认为,一般来说,永续债后期将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利息压力,作为调杠杆的长期路径来说或将不可持续。

 

此外,龙湖作为常 “绿”房企也是另类了,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龙湖集团的净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4%以下,现金短债比保持在3倍以上,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70%以下,连续5年处在“三道红线”绿档水平。

 

房企转 “绿”目标

 

也有转 “绿”不成功,像仍踩中1道红线的大悦城,随着业绩下滑,董事长辞职了。而更多没有转“绿”的房企在不同场合下表达了转“绿”的决心与目标。

 

数据显示,恒大地产以及广州富力地产是仅有的两个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善的大型房企,均踩了 ”三道红线“。恒大地产总裁夏海军表示恒大地产正努力在明年年底之前达到目标。而国内最大的地产商万科有望在第一季度满足该指标。

 

作为头部企业的碧桂园, 2020年年报中,其剔除预收款项的资产负债率为80%,净负债率55.6%,现金短债比为1.9倍,触及一道红线,属于“黄档”房企。碧桂园CFO伍碧君表示,根据测算,按照现有的经营的节奏,集团能够在2023上半年之前稳步变绿。

 

另外,新力控股首席财务官许进业提出,预计 1-1.5年内实现全部达标。

 

奥园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陈志斌介绍,力争在 2022年之前实现“三条红线”全达标。

 

正荣地产执行董事、董事长兼行政总裁黄仙枝表示,预计在 2022年上半年将三线全面降为绿档。

 

花样年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陈新禹表示, 2020年将全部降到红线之下。

 

佳兆业管理层也在业绩会上表示, 2021年将力争提前实现三项指标全部达标。

 

合景泰富集团财务资金副总裁黄妍萍表示,有信心在 2021年末降至70%,转入“绿档”。

 

对此,业界人士对中华网财经表示,随着杠杆水平下将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平缓期,不过也有不少表面的转 “绿”问题存在,这是长期的问题,有些房企只是暂时将财务表修饰了。

 

(中华网财经综合 文 /散水)

碧桂园谢金雄伍碧君什么关系

碧桂园,谢金雄和吴碧君他们都是在一起工作的关系,也是老板上下的关系,他们很亲近,而且有些事情都是在一起商量做主

净借贷比率仅49.7% 碧桂园计划2023年6月降至“绿档”

8日24日,碧桂园(02007.HK)披露伍碧君了其2021年上半年伍碧君的业绩情况,并随后召开伍碧君了业绩发布会,集团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常务副总裁程光煜、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出席并答媒体问。

报告期内,碧桂园共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030.9亿元,同比增长14%伍碧君;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34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与此同时,其营业收入也达到了2349.3亿元,同比增长27%,毛利、净利、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增至462.8亿元、224.2亿元、152.2亿元,多项财务指标持续向好。

具体来看,上半年,碧桂园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及建筑两个经营分部。其中,来自物业销售贡献的收入占比达97%,来自建筑及其伍碧君他分部的收入占比为3%。

净借贷比率低至49.7%

受融资收紧影响较小

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碧桂园的杠杆水平也在持续走低。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的有息负债总额已降至3242.4亿元,期末融资成本约为5.39%,较去年底下降17个基点。净借贷比率更是低至49.7%,连续多年位于70%以下。该期末,碧桂园的可动用现金余额高达1862.4亿元,总体资金充裕,短期偿债无忧。

如今,房企在融资端普遍呈现收紧的状态,但是,碧桂园上半年的融资成本是呈现下降状态的。业绩会上,伍碧君表示,随着融资环境的收紧,银行也变得更为谨慎,选择优质的标的进行投放,而碧桂园一直是其中表现优异的企业。并且,在近两年的计划中,碧桂园也没有想过要继续扩表,而是稳定为主,银行于此比较了解,因此在融资端,碧桂园所受影响较小。

在按揭方面,碧桂园的回款率由去年的91%下降了1个百分点到今年的90%,按揭周期的天数也延长至60余天。这方面的政策变动,影响到了碧桂园的回款天数,但并未影响回款总额。整体来看,相关资源依旧会向优质企业倾斜,在回款方面,碧桂园仍然领先于行业,伍碧君称。

尽管降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碧桂园如今仍踩中一道“红线”。就此,伍碧君表示,目前,碧桂园只有资产负债率比“绿档”标准要高,但是自去年开始,这一指标也在逐渐下降,已经由去年的80%,降至了如今的77%。碧桂园仍将按照原计划推进降档指标,计划在2023年6月之前实现“三道红线”全部转绿,这也是经过公司测算,不会影响企业利润的一个较为 健康 的状态。

坚持一到五线均衡布局

在三四线城市优势明显

在拿地方面,今年上半年,碧桂园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新购土地权益地价约884.3亿元,权益占比85%,其中,新获取土地有82%位于五大都市圈。在首批22城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共获取了14宗土地,对应的权益代价为171亿元,且在不少城市的底价摘牌,重庆、郑州、武汉等皆是如此,总体溢价率仅7%,所获取的土地质量明显优于第一批集中供地城市的平均水平。

业绩会上,管理层介绍,7月份,碧桂园的拿地权益代价约220亿元,1至7月的累计拿地权益代价已达1100亿元。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有1.69万亿,另有基本锁定但尚未签约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4900亿,合计2.2万亿,可以维持未来3年以上的销售需求。并且,在这些可售货值中,有99%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3%位于人口流入区域,74%位于五大都市圈。

资料显示,2016年至2020年间,三四线城市的销售在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中的占比从43%升至了49%,市场韧性愈发凸显,同时对全国的商品房市场起到了长期支撑作用。在此期间,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也实现了业绩的突破,期内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展望未来,碧桂园仍持续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发展,且认为公司在这些城市具有品牌优势。上半年,碧桂园销售端在一二线和三四线的市场比值是38%比62%,在投资端的比值也是38%比62%。谈及优势,程光煜指出,碧桂园长期深耕三四五线城市,因此较为适应这些城市的市场特征、市场打法,对应公司产品力、成本力、营销力、服务力等方面的优势,去应对三四五线城市的刚改和改善需求。此外,碧桂园重视三四五线,并不意味着放弃一二线,公司仍在推进相应的安排,坚持一到五线均衡布局。

莫斌则补充认为,碧桂园一直坚持“建老百姓买的起的好房子”,通过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长期深耕,碧桂园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区域市场有了碧桂园这一家品牌企业深耕,再挤入另一家品牌房企就比较困难了,这也是碧桂园的优势。未来,碧桂园仍将秉承建“好房子”的理念,在产品、成本、全竞方面提升,朝这个方向努力。

新业务研发投入不超60亿

创投业务已经实现盈利

在发展房地产主业的同时,碧桂园持续围绕高 科技 综合性企业的定位,打造全产业链内循环, 科技 驱动全竞提升,重点布局高 科技 地产生态链。在机器人和农业业务方面,莫斌指出,“目前,对建筑机器人和一些农业的新业务,研发投入没有超过60亿元,而且,它的产品和效果匹配正在越来越好”。明年,建筑机器人和千玺机器人餐厅会实现盈利,农业和必优选也在正常的推进之中,而创投业务已经给公司带来了盈利。目前来看,碧桂园所研发的每一款机器人都相比人工效率提高了2-3倍,以后有望继续提升。

管理层透露,碧桂园创投成立至今,已先后投资了50家企业,其中8家已成功IPO,另有8家已完成下一轮募资。其中,45%的投资项目分布于先进制造、半导体、碳中和领域。

在 社会 公益方面,自1997年至今,碧桂园已在这条路上深耕了24年,精准扶贫涉及全国16省及57个县,超49万人次从中受益,累计捐赠超90亿元。管理层透露,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公司仍将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为 社会 贡献碧桂园的力量。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伍碧君和伍碧君碧桂园个人介绍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