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李闯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闯王是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韩国八卦中李闯王的李闯王就是李自成李闯王,民间有顺口溜:“盼闯王李闯王,迎闯王,闯王来李闯王了不纳粮。”
李闯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但李自成进京后就开始堕落,因而很快被灭亡,成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不过关于李自成堕落这种说法目前并没有得到证实。李闯发动农民起义的时候深得民心,据传李自成大军所到的城县,有百姓都开门迎闯王之说,所以李自成很快便夺得了天下。
李闯王总共当了多久的皇帝
李自成总共当了42天皇帝,李闯王,即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党项族,原姓拓跋,原名鸿基。称帝时以西夏奠基者李继迁为太祖。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廿一(1606年9月22日)生于陕西延安府米脂县李继迁寨。曾为银川驿卒,苦习骑射。1630年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投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0年,纳李岩均田免赋建策,深得民众拥护。
1644年正月,称大顺王,3月19日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在山海关为吴三桂和清军联军所败后,于4月29日称帝,翌日离京西撤。1645年,于湖北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出家为僧,卒于康熙年间。
有很多说法是李自成进京后立即堕落,军纪败坏,其实并非如此,现今也已考证那些全是讹传,是满清和残明地主阶级为诋毁李自成所散布的谣言。
李自成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就是他没有堕落,据考证,李自成进北京后,军纪严明,没收了贪官污吏剥削老百姓的血汗钱,分发给群众,并且严惩了贪官污吏,造成了地主阶级的仇视,最终导致残明地主阶级和满清地主阶级的联合,李自成最后死于地主武装的偷袭,就是证明,吴三桂的降清表面上是因为陈圆圆,其实是因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原因二,没有重视吴三桂会引狼入室的可能,其实李自成攻下北京后绝对有时间解决吴三桂,但始终对吴三桂抱有幻想,想劝降吴三桂,所以一拖再拖,直到清兵入关。
原因三,战略上的失败,忽视了清军的突袭,山海关之战李自成的大顺军全力进攻吴三桂守军,却没有重视对清军的防备,在和吴三桂的守军杀得精疲力竭时,清军突然袭击,大顺军崔不及防,导致失败。
原因四,没有建立根据地,李自成一直没有重视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从破长安,占太原,到最后拿下北京都没有都没有对大后方的防务进行筑固,建立一块可攻可守的根据地,最终导致山海关战败后,一溃千里,李自成虽然失败,但他将腐朽的明王朝送上了西天,不愧为闯王。
李自成是哪年起义的?
明朝统治末期,赋役繁重,天灾人祸不断,民不聊生。而在陕北地区甚至出现了“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的惨状,农民陷入绝境,纷纷起来反抗明朝的统治,李自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其父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负责照看马匹。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崇祯元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1629年(崇祯二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1629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李自成号称“闯王”,到崇祯十三年(1640)时,已有部众百万。崇祯十四年(1641),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此后,起义军三次包围开封城,又接连攻克项城、南阳、襄城、朱仙镇等地。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秋,李自成攻人潼关,占领西安,于次年正月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率五十万起义军,进逼北京。同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帝见大势已去,于万岁山(今景山)自缢,起义军占领紫禁城,明朝宣告灭亡。
起义军占领紫禁城后不久,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李自成仓促领军二十余万,前去迎敌,结果惨遭失败,退守北京。不久,起义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放弃北京南下,经晋人陕。次年四月,在湖北通山的九宫山下,李自成军在当地的地主武装围攻中战死,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也宣告失败。
一个王朝真正想要建立,就必须得到这两个阶层的合作。
李自成只能盘剥官吏,盘剥地主,以获取对整个政权的支持,而且每次盘剥都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只能勉强应付,毕竟政权太需要钱了。因此,李自成始终得不到地主阶层的支持,也得不到旧贵族阶层的认同。
李闯王即李自成,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李闯王是指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杰出的军事将领,原名鸿基,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崇祯二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1643年(崇祯十六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定都长安,年号永昌;同年三月十八,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1645年(顺治二年)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致死。
李闯王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剧作以宁武关战役揭开帷幕,以李闯王起义部队进入北京为剧情中心,又以山海关至平阳的一路溃败结束这气壮山河的历史一页,最后以奉天玉和尚——李闯王的“坐化”结束全剧。剧作家沿着戏剧情节的发展,着重刻画了李闯王这个人物形象。李闯王在“迎闯王,不纳粮”的花鼓歌声、群众的感激声中登场亮相,显示出草莽英雄所特有的质朴、粗犷和豪爽。他救护长平公主,安置永、定二王,惩处抢劫兵士,显示出政治家风度。而当牛金星提出“十八子,主神器”时,他的思想发生了微妙变化,流露出帝王欲念。在关于讨伐吴三桂的争论上,虽经众人一再劝阻,他仍一意孤行。兵败平阳以后,在牛金星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谗后,他激发了杀害忠臣的意念并最终处死李岩,这时候他已变得刚愎专横。李闯王从最初的质朴、粗犷和豪爽,到后来的狭隘多疑、刚愎自用,反映了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农民英雄,这个集农民思想、流寇思想与帝王思想于一身的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戏剧结尾,李自成在礼佛三十年后,仍旧不失那乐善好施和任侠好义的性格本色,并从“参禅”的“玄机”中领悟到自身的“罪愆”。剧作家在这里注入了历史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点明了剧作的现实意义。剧作在表现李白成农民起义业绩及其本人宁死不屈精神的同时,分析了他那礼贤下士而又妒贤嫉能,既容忍克制又一意孤行的矛盾性格,揭示出由于历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原因,他拥有强烈的帝王欲念,爱阿谀、喜奉承,有时不能以人才为本、信任贤能,以致造成功败垂成的悲剧结局。剧中李闯王是一个有着典型意义的人物,他的身上体现着农民起义常常走向悲剧结局的主客现原因。
李闯王就是明朝末年李自成李闯王,李闯王他领导李闯王了明末农民大起义。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李闯王和李闯王是谁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