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两前三后,以及洗手的指征有哪些两前三后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医护人员洗手的两前三后是指洗手的五个重要时刻。
二前:
1、接触患者前。
2、无菌操作前。
三后:
1、接触病人后。
2、体液暴露后。
3、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洗手指征两前三后两前三后,就是指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了患者之后;接触了患者周围两前三后的环境以及物品之后;接触了患者两前三后的粘膜、破损皮肤甚至是伤口、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之后。一般医护人员洗手是按照七步洗手法两前三后,而且要使用流动水清洗。
在洗手指征两前三后中,其中两前指的是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而三后是直接接触了患者之后;接触了患者周围的环境以及物品之后;接触了患者的粘膜、破损皮肤甚至是伤口、体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之后,这些都是两前三后。
出现两前三后的这些指征之后,就意味着需要洗手了。医护人员洗手一般是按照七步洗手法进行的,这样操作不仅很干净,并且也能保证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因此在出现两前三后的情况时,就一定要按照七部洗手法的方式清洗手部。
清洗手部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流动水,不过一般医护人员洗手都有专业的洗手台,因此不会担心清洗不到位。一般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洗手会特别勤,以免手上的细菌感染到病人的伤口,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消毒方式。
1、接触患者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在进入患者区域时,靠近患者时或者在触碰患者之前的这三个时间内实施。
2、进行无菌操作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在将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者侵入性医疗设备的之前实施。
3、体液暴露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在接触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后,接触其他任何表面之前实施,如实施有创操作、移除保护设备等。
4、接触患者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在接触患者完整皮肤、患者周围环境的表面后实施,包括日常接触、生活护理、非侵入性治疗或检查之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是在最后一次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实施,包括日常清洁活动、不直接接触患者的护理活动。
是洗手五时机“两前三后”,内容为:
1、吃东西前:生活环境中,存在许多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双手于不知不觉中会接触、沾染,吃东西时双手难免接触到食物,容易将病菌带入口中
2、照护小孩前: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发展,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因此外出返家后要洗手、更衣再接触婴幼儿,以降低幼儿染病的可能性。
3、看病前后:为避免将细菌带入医院,保护医院内其他抵抗力弱的病人,且在医院就诊环境中容易接触到病菌。因此,在进入医院前以及离开医院前也要洗手,不仅保护自己,也避免将病菌带回家。
4、擤鼻涕后:平时应避免用手碰触口鼻,以避免吃进病菌,特别是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卫生纸等擤鼻涕,双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因此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传播。
5、上厕所后:如厕与清洁擦拭的过程,双手都可能不慎沾染尿液及粪便;甚至在翻马桶盖、开关门、冲水时也可能沾染病菌,因此上厕后一定要洗手。
这洗手的五个时机包括了两个前三个后,所以叫做洗手五时机“两前三后”。
扩展资料:
洗手的误区
误区一:所有洗手液都能杀菌
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在抗菌杀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有杀菌作用,但杀菌率比较低,一般是大于90%就可以标抗菌作用,而杀菌型洗手液要求对目标菌杀菌率达到99.99%。
误区二:用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终会有物质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尽量少用,最好还是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洗手。此外,还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省事”的消毒湿巾代替洗手。专家指出,湿巾不能代替洗手,湿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
误区三: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干净,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事实上,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误区四:用洗手盆洗手
很多人认为,使用洗手盆洗手,手也能洗干净。其实经过反复洗手后,洗手盆里的水已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根本达不到洗净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
误区五:洗手后用毛巾干手
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潜藏病菌,易使洗净的双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误区六:晾完衣服不洗手
脏衣服和洗衣机里面的细菌,会在洗涤过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过程中,双手很可能沾上这些细菌,衣物经过紫外线照射最终能达到消毒目的,手却常常被忽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手部卫生很重要 这5个洗手时机不要错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世界洗手日:注意!洗手这件小事也许你一直都做错了
两前三后是指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风险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概念涵盖了医疗服务中要求落实手卫生的各种活动和场所(没有详尽的清单),它不定义某一个或多个过程和护理场所,但它更加关注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手卫生的时刻。
这个概念并没有减少手卫生的必要性。它是一个识别哪些时刻必须做手卫生的工具,同样也区分哪些时刻做手卫生没有用。
“手卫生5个时刻”在实践应用中需要注意
针对一个患者来说,医疗环境可以分为两个实质上的地理区域“患者区域”和“医疗区域”。
“患者区域”包括患者和一些暂时属于他/她的表面和物品,如床头呼叫器、床头桌、床单、输液管和其他医疗设备。
“医疗区域”相当于医疗环境中某个患者区域之外的所有表面,例如其他患者和他们的患者区域以及更广泛的医疗环境。
手卫生的两前三后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5个重要时刻”,其中二前指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三后指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英文名称是WorldHealthOrganization,缩写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置在瑞士日内瓦,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
关于两前三后和洗手的指征有哪些两前三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