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璁 张璁生平简介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3-25 34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张璁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张璁生平简介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明朝首辅张璁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张璁是明朝嘉靖帝时期的内阁首辅,曾经三次为相,晚年病弱辞职之时,受到嘉靖帝的一再挽留。问张璁是好人还是坏人,其实就是问他是忠臣还是奸臣。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疑问,是因为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张璁实在不算是什么好人。

说张璁是坏人,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张璁在大议礼时期,坚定的站在皇帝一边。并且帮助皇帝,逼得首辅杨廷和离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张璁在进入内阁之后,所施行的政治改革,侵害了大地主大阶级乃至于权宦的利益。所以在张璁受到各方面人氏的批判,因为有嘉靖帝在背后做他坚实的后盾,这些批判实际上对张璁并无太大实际影响。

后人曾说,明朝的党争自张璁而始。因为从张璁领导的“议礼派”斗垮杨廷和之后,明朝内阁首辅的更替,都是一个斗垮另一个,然后上台的。张璁把杨廷和打倒,夏言把张璁打倒,严嵩把夏言打倒,徐阶把严嵩打倒,高拱把徐阶打倒,张居正把高拱打倒,东林党人又把张居正打倒。这么一连串下来,可不就是从张璁开始的党争吗。

不过个人认为张璁并不是奸臣,应该算是好人。尽管在大议礼之时,张璁与忠臣杨廷和相对,并且逼迫杨廷和辞职。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奸臣。个人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争斗,朝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互相厮杀,不计后果。张璁率领“议礼派”斗赢了杨廷和,只能说他技高一筹,而不能将他列入奸党一列。

张璁本人是一个为国为民,维护百姓利益的好官。他五十岁时有诗云:“一饭还三叹,黎民正阻饥。”;“有雪未为瑞,凶年正可悲。流民几行乞,粒米不成炊。”;“年饥难独乐,官冗得偷闲。”。这些诗句,无不都是在担忧百姓饥寒,这样一个心系百姓的人,如何会使贪官呢~

明朝传奇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偶像,从入仕到做首辅只用了八年时间吗?

要说明朝276年的皇朝历史,有1位升迁速度最快的官员,张璁他从中进士到做内阁首辅只用了八年的时间。这位升迁速度最快的官员就是明朝嘉靖前期的内阁首辅张璁。那么张璁他是如何做到升迁速度这么快的呢?他又有哪些政绩呢?

一、嘉靖大礼议事件中脱颖而出。

张璁(1475-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永嘉人,后改名孚敬,字茂恭。后来,皇帝在召对时好几次叫他“张罗山”,所以张璁干脆又号“罗山”。据说,张璁身材高大,相貌秀美。20岁左右,他就中了举人。然而,好像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张璁7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上进士。于是,灰心丧气的张璁就干脆想以举人的身份向吏部谋一份差使。但是,一个名叫萧鸣凤的御史很会看相,他看了张璁的生辰八字后就说张璁:“你还是别去参加吏部的选试了。再过三年,你就可以成为进士了。一旦你成了进士,你就和皇帝好得像一个人,天下没有谁能比得了你了!”张璁半信半疑地回家了。

张璁

三年之后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张璁终于中了进士,时年47岁。在事关新皇帝朱厚璁父亲朱佑杬身份问题的大礼议事件中,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一致认为朱厚熜应该认孝宗为父亲,而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新皇帝朱厚熜几乎孤立无援。在这危急时刻,张璁以新科进士的身份向皇帝上疏,针对内阁提出的“为人后者为人子”的说法进行辩驳,认为朱厚熜所继承的大统,实际上是太祖之统,也是宪宗之统。而且,张璁还说:“现在要迎养圣母来京,称皇叔母的话,就要讲君臣之义了,难道圣母也要做皇帝的臣子?且长子不得为人后!”这一番议论,新皇帝朱厚熜听了非常高兴,说“此论一出,我父子可以保全了。”从此,对张璁刮目相看。但是,张璁也因此成了大臣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在礼议的过程中,两个御史段续和陈相竟上疏要求杀掉张璁、桂萼以正典刑。一时之间,张璁四面受敌,唯一的支持只剩下皇帝的慰问。嘉靖皇帝对张璁说:“你们不是靠议论我父亲的礼议而受我的宠幸的,你们只是把该说的正确的话讲了出来而已。你们的忠心和你们的学识品行,都铭记在我的心里。”对于皇帝的服从和感激,成了张璁后来做官的基本准则。因此,张璁也被大臣们嘲笑为“马屁精”。但张璁在做官期间还是很有政绩的。

嘉靖初年内阁首辅杨廷和

二、整顿吏治

嘉靖六年(1527年),张璁升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办事,参与机务;嘉靖八年,担任内阁首辅。嘉靖对其极其信任,曾对他说:“我写给你的密旨,你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恐怕会泄露机密。”从张璁的性格来看,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在他做大学士期间,整顿翰林院庶吉士制度、让科道官员互纠。在他当政期间,曾经一口气罢掉二十多名混日子的御史,又选拔青年才俊充实其中,使“纪检”队伍高效运转起来。张璁的想法是:国家想要长治久安不能靠道德约束,只有靠制度才靠谱。

大权在握之后,张璁要求各级官员,每月应做的公务都要列计划,有一件事完不成就要立刻追责。朝廷交代的要务,十天之内必须明确给出结果。这样,政府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半个多世纪后,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即来源于此。

三、清理贵戚庄田

从明仁宗建立皇庄到明武宗时,皇庄达200多处,正德九年(1514年)仅京畿内皇庄就占地37594顷。藩王、勋戚、宦官等向皇帝乞请强占民田,到弘治二年(1489年)庄田有332处,占地33000余顷。世宗即位后,曾两次清理京畿庄田,而宦戚辈中挠,世宗犹豫,收效甚微。张璁坚决清理庄田,并由京畿扩大到各省,至嘉靖九年(1530年),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清理贵戚庄田,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和消除土地兼并的影响,使社会趋向稳定。

除了以上一些为政举措外,张璁还对科举考试进行了改革。可以说张璁是明朝中期改革的先行者。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考成法、一条鞭法等基本都是在张璁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加工而推行的。难怪,一代名臣张居正把张璁视为偶像。

张璁在任大学士期间,傲视公卿,强力推行改革,使政府运作效率大幅提高。他也曾经三次被皇帝逐出京城,但是三次又很快召回。这说明,明世宗对张璁仍是非常宠幸,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总想杀杀他的威风。嘉靖十八年(1539年),张璁病死,朝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嘉靖皇帝朱厚熜

王瓒与张璁的关系

同为为明代朝堂效力。王瓒(1462~1524)张璁,字思献,号瓯滨,一号环庵,永嘉华盖乡李浦村(今温州龙湾区永中殿前村)人。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由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王瓒与张璁是同为明代朝堂效力张璁的关系,属于明代官员。

张璁是谁?干嘛的?

张璁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重臣,在“大礼议”事件中支持嘉靖皇帝,从而获得了嘉靖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张璁(公元1475年-公元1539年),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温州府永嘉(今温州市龙湾区)三都人,明朝嘉靖年间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后因避讳,由世宗钦赐名孚敬,字茂恭。官至内阁首辅。世称“张阁老”,因在位期间清廉奉公,又被赐称为“太师”。卒谥文忠。著有《礼记章句》、《大礼要略》、《罗山奏疏》、《罗山文集》、《正先师孔子祀典集议》、《金縢辨疑》、《杜律训解》、《敕谕录》、《谕对录》、《钦明大狱录》、《霏雪编》、《嘉靖温州府志》等。

嘉靖帝时,徐阶的前一任大学士是?

张璁。嘉靖帝时,徐阶张璁的前一任大学士张璁。徐阶张璁的前一任大学士是内阁大学士张璁。此时张璁的张璁张璁,是大明皇帝嘉靖帝朱厚熜身边的红人。

从芝麻官到当朝宰相,明朝重臣张璁是如何做的?

范进中举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接连未中的人突然中举的喜悦之情,而在明朝历史上,有一个人与范进的经历还是很相似的。他就是张璁,连续考了七次进士才得以中。张璁从芝麻官走向宰相的原因其一是依靠他的铁腕和不择手段;其二是他无法遮掩住的才华。如此综合,带给了我们一个明朝优秀的首辅之一。

不择手段,严厉对待同僚,奠定上爬阶梯

当时的皇帝一直在纠结谁当时是他爹,大臣们都说是明孝宗,而皇帝的本身则不是这样的想,张璁的选择跟皇帝站在一起。这是张璁一次机智的选择,从而当时的皇帝感激他的支持做法,张璁人生的转折点就出来了。张璁的这种做法有点可耻,是一种投机行为,给他死死的抓住杨廷和不放,使劲的弹劾他们一群人,在杨廷和被弹劾倒下之后,张璁便一路青云直上。仅仅六年,边从一个新科进士混进的内阁,当上了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是相当于宰相,张璁因为他的无情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虽说上位不光彩,但能力十分光彩

张璁整顿吏治,开创了嘉靖朝前期的嘉靖新政。让的腐败的明王朝中后期有了一点起色,张璁的价值,历史承认功不可没。张璁考了七次才得以中进士,让他对科举制度也有了一些改善,他推崇形式的改革,使得科举变得有的意义,减少了科举带来的弊端。同时,张璁加强各地教育的学风建设,使得求学的热情,在全国大范围铺展。种种行为都可以看得出张璁这样一个人的能力之强。他的改革使明王朝中后期的教育焕然一新,出现了勃勃的生机。张聪对明王朝是有功的,虽然说是上位并不是那么的好,但是有功劳就可了。

一身正气,一生清贫,为官的表率

张璁的改革从不害怕那些巨大的黑暗势力,那些仗着有功劳的人,圈占了大部分的土地,张璁面对他们丝毫不害怕,逼迫他们交出了大块的土地还给百姓。这就是一身正气的张璁,遏制了这种不好的土地兼并的现象。张璁也改善了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的现象,嘉靖一朝几乎没有出现太监祸乱朝政的事。张璁本身十分的清廉俭朴,几乎个人没有一点积蓄,也不为自己的家人谋福利,这一点是中国历史上很多官员都不能达到的境界。张璁做到了,张璁主要是因为他的能力登上了首辅之位,他不愧于明朝首辅。

张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璁生平简介、张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