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前三头同盟,以及后三头同盟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前三头同盟指公元前60年前三头同盟,由盖厄斯·儒略·凯撒、克拉苏和庞培组成前三头同盟的政治联盟,相对于屋大维、马克·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的后三头同盟。 结成同盟 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了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过程中,苏拉的两位部将克拉苏和庞培一度成了罗马的风云人物。但是他们因为和元老院的冲突而废除了苏拉留下的制度。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与盖厄斯·儒略·凯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对元老院,史称“前三头”。为了巩固这一同盟,盖厄斯·儒略·凯撒(前100年—前44年)把自己年仅14岁的女儿嫁给了50岁的庞培。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持下,盖厄斯·儒略·凯撒于当选前59年的执政官。 同盟分裂 公元前58年,盖厄斯·儒略·凯撒赴任山南高卢总督,他利用山北高卢各部落间的不和和日耳曼人入侵高卢之机,经三年苦战,占领了大部分高卢的领土。盖厄斯·儒略·凯撒的声望和势力都因此大增,引起了庞培的嫉妒和戒心。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对安息的战争中失败阵亡,“三头”剩下了“二头”。这时,庞培便与元老院相勾结反对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作出决议,盖厄斯·儒略·凯撒在高卢总督任满后(公元前49年3月1日),必须解散军队,如果拒绝,他将被宣布为祖国之敌。这样,庞培与盖厄斯·儒略·凯撒之间的关系完全破裂。1月10日,盖厄斯·儒略·凯撒越过分割他管辖的高卢与意大利本土之间的卢比肯河,进军罗马,从而引发内战。庞培被元老院任命为指挥官前往应战,但在帕萨卢斯战败,继而仓促逃往希腊。盖厄斯·儒略·凯撒占领了罗马,被任命为独裁官。但是盖厄斯·儒略·凯撒放弃了这一临时性的职位,而当选了前48年的执政官。
麻烦采纳,谢谢!
古罗马时期,在苏拉隐退后,庞培、克拉苏和凯撒崛起于罗马政治舞台。不过这个同盟内部的势力并不是均衡的。我们熟知的凯撒反而有些占下风,论权势他不如屡建军功的庞培,论资财他又不及罗马巨富克拉苏,可以仰仗的就是他出身名门贵族,与民主派领袖有着密切关系,又曾参与反苏拉活动,因而在平民中颇有威望。
公元前60年凯撒返回罗马,经他调解和撮合,庞培和克拉苏捐弃嫌隙,并且出于政治的需要,达成了互相支持的秘密协议,即建立历史上所谓前三头政治同盟, 共同对抗元老院。为了巩固这个同盟,凯撒还把自己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庞培。
公元前54年,凯撒的女儿尤利娅去世,凯撒和庞培的联姻关系即告结束。次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三头同盟只剩下两雄,三角稳定关系彻底被打破。凯撒与庞培之间爆发了一场内战,到公元前45年,凯撒胜利,成为罗马世界的最高主宰者。
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阴谋者,在元老院刺杀了凯撒。凯撒遇刺后,罗马陷入了混乱。当年执政官、凯撒的部将安东尼联合骑兵长官雷比达力图控制政局。这时,凯撒的甥孙和继承人屋大维借助凯撒的声望,争取老兵和平民的支持,成为安东尼的竞争者。
三个人之间谁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将对方钳制,在这种形势下,安东尼、屋大维和雷比达于公元前43年11月在波伦尼亚附近会晤,达成协议,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与前三头政治同盟的私人协议性质不同,后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因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
公元前32年,三头权限期满,安东尼和屋大维加紧争夺权力并完全决裂。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赠给胜利者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1、前三头
前三头同盟是指公元前60年前三头同盟,克拉苏、庞培与恺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其目的是一起反对元老院,史称“前三头政治”。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持下,恺撒在前59年当选执政官。
公元前73年,罗马爆发前三头同盟了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在镇压这次起义过程中,苏拉的两位部将克拉苏和庞培一度成前三头同盟了罗马的风云人物。
但是前三头同盟他们因为和元老院的冲突而废除前三头同盟了苏拉留下的制度。公元前60年,克拉苏、庞培与凯撒结成秘密的政治同盟,一起反对元老院,史称“前三头”。
2、后三头
公元前43年,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在波伦尼亚附近会晤,达成协议,史称后三头政治同盟。
与前三头同盟的私人协议性质不同,后三头政治同盟后来获得罗马公民大会的承认,授权同盟颁布法令和任命高级官员,统治国家5年,因此具有公开和合法的性质。
前三头同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后三头同盟、前三头同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