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士人 凤阳士人的寓意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4-11 25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凤阳士人,以及凤阳士人的寓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为何这么说?

《凤阳士人》是《聊斋》中少有的没有鬼怪的一个故事,但却比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妖魔鬼怪更让人惊慌,故事的本身也更加吊诡奇异,太多的细节令人细思极恐。一言以蔽之:《凤阳士人》是三个人的异床同梦,是古代版的“盗梦空间”。不在同一个地域的三个人可以同时做一个相同的梦,细想一下是不是挺毛骨悚然的?

《凤阳人士》讲述了什么故事?

在凤阳有位读书人,出门求学十几个月了无音讯,妻子在家日夜忧心。一日夜晚,出现一比特美女,要带她去找寻读书人,因妻子走路缓慢,跟不上美女的步伐,于是美女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妻子穿上。

果然没有过多久,便见到的骑着白驴的读书人,由于大家都非常劳累,美女相邀夫妻二人到家里休息。没有想到读书人暗生情愫,读书人与美女当着妻子的面在卧房中行夫妻之事。老婆伤心之余,遇到了自己的三弟,三弟听闻,大怒,抱起大石头砸向卧房,读书人受伤,妻子心疼,三弟愤怒之下推到妻子。梦醒!

第二天,读书人回到家中,三弟听闻姐夫归家,前去探望,闲聊之余,得知三人做了同样的梦,只是不知那美女是何人?整个故事将梦境与现实紧密结合,给人一种“假亦真时真亦假”的想像。以“三人同梦”表现出了夫妻间情真意切,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本身的爱情,亲情观。

细思极恐

有人说不过是做了同样的梦,有何恐怖的?如果两个人做了同样的梦,那可能是巧合,但是三个人的巧合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如果真的做一个假设,就是你想知道一个人的秘密是什么,你就可以通过梦境走入他的梦境,从而窥探到他的秘密,反之亦然。

在梦里,任何的不可告人和肮脏念头都会挖出来,甚至会公布于众,暴露在阳光之下。这还不够恐怖吗?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个穿针引线的梦妖,就是一个关键人物--那个女郎。她可以把几个人的梦境纠缠在一起,让你们彼此在梦里窥探心迹。

《凤阳士人》更像一篇心理小说

蒲松龄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思念丈夫却又附庸于丈夫的古代妇女形象,我们今天的读者可以从中看出蒲先生对于封建教条压迫下妇女的生存状态是怀有同情怜悯之心的。而他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妻子对于丈夫的思念。

丈夫与丽人互相调笑时的委曲求全,知道丈夫有外遇时内心的愤怒,担心丈夫被打死的痛苦之情,这种种的状态都通过作者的笔跃然纸上。所以说《凤阳士人》更像一篇心理小说。

《凤阳士人》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中有什么道理?

做梦并不稀奇,很多人都做梦,但是两个人做同样的梦就有点神奇了,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因为心电感应,确实发生过两人做同一个梦的事情。如果是三个人做同样的梦呢?三百多年前,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在《凤阳士人》这篇小说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中有幻、幻中有真、三人同梦的离奇故事。

情节离奇动人

古代写梦的故事有很多,从庄周梦蝶到黄粱一梦,从《独孤遐叔》到《三梦记》,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有六十多篇关于梦的故事,然而《凤阳士人》却是这里面最为离奇动人的一篇,艺术成就很高。

《凤阳士人》突破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以士人的妻子为第一视角,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因为思夫心切,在丽人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丈夫,但是丈夫见到妻子和丽人后,注意力完全被丽人所吸引,不顾妻子在旁而与丽人调情,并与其共入闺房。士人妻子愤而离席,遇到弟弟后向弟弟痛诉丈夫行为,弟弟气愤不过,返回丽人住处,搬起大石头将姐夫砸死,士人妻却埋怨弟弟过分,弟弟气恼之下将其推到,一惊之下发现原来是梦。第二天丈夫果然归来,妻弟也来,闲谈之中才发现三人昨晚做了同一个梦。三人为何同梦?梦中丽人到底是谁?或鬼或狐,留待读者遐想。

故事短短一千余字,却成功塑造了士人、士人妻、妻弟、丽人的形象,构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读来让人感觉既梦幻,又真实,不禁拍案叫绝。士人妻是故事叙述的主体与线索,也是作者着重表现的人物形象,品读起来耐人寻味。

痴情一片的士人妻

士人妻是痴情的。蒲松龄通过士人妻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古代读书人常有游学,凤阳士人走之前对妻子说的是半年即回,妻子等了十个月却毫无音信。古代不像现在通信方便,妻子只好日日"翘盼綦切",天天踮着脚尖望向远方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

这一天妻子像往常一样入睡,但感觉"纱月摇影,离思萦怀",孤独哀伤的环境衬托妻子满腹思念的情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丽人进来时问妻子是否想见丈夫,妻子"急起应之",为了见丈夫连来人是谁都不及细想,更不顾天色已晚,执意要与丽人一同寻找丈夫,此时妻子虽然已入梦境,但是急于见到丈夫的心情十分迫切。

丽人在酒席间所唱之歌,虽然是为士人所唱,但唱的内容却是士人妻的真实写照。先是凄风苦雨,黄昏时分孤独一人卸罢残妆,何处与人聊天解闷?望穿秋水,也不见士人归家,"潸潸泪似麻",此情此景,念夫心切的妻子不禁泪如雨下。

最后一句歌词最贴切地刻画了妻子痴情的心理:"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无处排解苦闷和思念之情的妻子,只好拿着绣花鞋占卦,心里想着如果鞋子朝向正面丈夫该来或者朝向反面丈夫该来,然后抛出鞋子看是否同心中所想一样。可这毕竟只是闺中少妇盼夫归来的占卜游戏,真正的负心郎到底在哪里呢?

软弱无力的士人妻

在男权社会,一切以男人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是工具。士人妻子没有经济能力,平时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三从四德",所以即便在梦中,妻子也要服从丈夫。

一边是痴情一片的妻子,一边是大猪蹄子般的花心丈夫,这样的组合往往伴随着悲剧。梦中妻子急切地想见到丈夫,结果见面后士人仅仅是"大惊",并问了一句"何往",此后注意力便全部被吸引到妖媚的丽人这里。

丽人在家中设宴招待,席上觥筹交错,"履舄交错"四个字极为暧昧。在古代,脚是非常隐私的部位,士人与丽人足履交错,已经有些过分了,可士人还想更进一步,于是一直紧盯着丽人,还"屡以游词相挑"。丽人也热烈地回应,"美目流情,妖言隐迷",惹得士人把持不住,神思恍惚,对旁边十个月不见的妻子却不闻不问。

对此,妻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女惟默坐,伪为愚者",此情此景,妻子却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装作像个傻子一样,内心何其凄凉!接下来丽人装作喝醉的样子离开酒席,士人也跟着去了,好久没有回来,只留着士人的正妻在席间尴尬地坐着,旁边丽人的奴婢都在门廊下睡着了。

妻子想要回家,可如今天色已晚又想不起来回家的路,一个"辗转无以自主",刻画了妻子如坐针毡、去留不定的心理状态。妻子应该也能猜测士人和丽人去干什么了,后来实在坐不住,便去寻找士人,结果在窗下听闻丈夫和丽人在行云雨之事,不禁大怒。

十个月未见,正想与丈夫一吐相思之苦,没想到士人却与丽人缠绵悱恻,蒲松龄用"手颤心摇"描绘了妻子悲愤的心理,但妻子接下来的心理和行为却引起了读者莫大的同情和悲悯:妻子"念不如出门窜沟壑以死"并"愤然方行"。丈夫犯了错误,妻子不仅无法制止,还羞愧得想要去死,最后愤然离开,这不得不说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

矛盾纠结的士人妻

士人与丽人相狎,妻子自然愤恨,只是自身无力改变。在封建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寻花问柳,女人只能待在闺房之中,稍有点作风问题便是重罪。对待丈夫这种行为,妻子只能容忍,但也不想就此甘休,既然自己无法干涉士人丈夫的行为,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

恰好,在返家的途中,妻子遇见了弟弟三郎。亲弟弟听闻姐姐的遭遇,顿时大怒,即刻便与姐姐返回丽人家中,找姐夫算账。没想到姐夫和丽人还在紧闭门窗说着情话,弟弟怒火攻心,直接举起大石头砸向窗户,窗户烂了,士人也被砸死。"大怒""立与姊回""举巨石如斗"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莽撞正义的弟弟形象,其实也间接表达了妻子想要教训一下丈夫的心理。

可是当发现丈夫被砸死后,妻子却一下慌了神。在封建时代,女人没有经济地位,失去丈夫也就失去了依靠。妻子原本只想给丈夫点颜色看看,但是没想出了人命,"愕然""大哭"说明妻子先是大为惊骇恐惧的心理,继而痛哭流涕,从近处看,妻子和弟弟失手杀死士人在当时处罚极重,从长远看,妻子以后就是寡妇,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堪忧。所以妻子又在埋怨弟弟出手过重,一个"今且若何"把妻子六神无主和慌乱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离奇梦境的深层次心理分析

以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凤阳士人》的文章,多是聚焦士人妻、士人以及妻弟等人的角度,比如士人妻在封建桎梏下的压抑与束缚,对于丈夫在外寻花问柳的担心,士人喜新厌旧的心理,妻弟对于姐姐的保护等,分析梦境中展现出来的潜意识,但是没有分析到最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这一点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释。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简单来说就是自人类诞生以来遗留在人类心理最深处处的普遍的同类型的精神,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在一定条件下会被唤醒。集体无意识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我们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原始社会中,为了保持部落血统的纯正,往往会禁止本部落的女性与其他部落男性发生关系,所以会有担心女性与其他男性通好的行为。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长久地处于劣势,为了吸引男性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同时也担心强势的男性会另寻他欢。男性和女性的这种心理担忧,通过集体无意识遗留下来。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凤阳士人》就不觉得奇怪了,士人妻子身体上的劣势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导致她不可能像男人那般决绝,所以既担心丈夫有不忠的行为,却也不敢表现得太激烈,两性婚姻关系呈现更为复杂的状态。

总结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蒲松龄无法摆脱他所生活的时代,所以梦中体现的依然是男权社会的特点,不过,蒲松龄与妻子刘氏的感情很深,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蒲松龄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对女人的同情,在这篇《凤阳士人》中也是如此,不仅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梦境,还在梦中惩罚了丈夫。

全文通过对士人妻等人的心理刻画、对妻子入梦以及酒席上的环境描写、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等,展现了蒲松龄高超的叙事艺术,也深刻地阐述了梦文化的内涵,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梦故事的典范之作,蒲松龄不愧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蒲松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为何这么说?

《凤阳士人》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本就让其笼罩上了一种独特的诡谲气氛,而其所描写的故事情节以及背后所表明的深刻含义更让整部小说有了匪夷所思之感,其具体的诡谲在于:一是以梦境为主体,无妖但近妖;二是美艳女子随梦而去,成为现实中的缺位者。一、以梦境为主体,无妖但近妖

《凤阳士人》的故事主体是三个人所做的同一场梦,妻子、丈夫和她的弟弟都在一夜之间因某种神秘的力量而联结在一起,做了一场栩栩如生的梦。在梦中,妻子遇到了一个美艳女子,并和她一起与丈夫在席间用餐。丈夫与美艳女子相谈甚欢,并且有“断云零雨之声”。妻子极为气愤,叫来了她的弟弟,最后梦在弟弟用一块投石砸死了丈夫戛然而止。

虽然《聊斋志异》以记载鬼怪以及怪异事件而著称,而这样一场真真切切的梦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反而更有不可思议之感。不仅如此,当梦境过于真实,到底那一侧才是真正的现实,已经不得而知,真亦假时假亦真,这种无从判断的怪异,更让整个小说有着玄妙之感。

二、美艳女子随梦而去,成为现实中的缺位者

在梦醒之后,妻子、丈夫和她的弟弟都对梦境进行了交谈,发现三人都做了同样的一场梦,可是那个美艳女子却无迹可寻,无法从现实中得到印证。这种独特的象征意味也加强了整篇小说的离奇感。

那个美艳女子往往可以被视作妻子的另一个化身,而整篇小说的用意就在于表现女性的悲剧命运,即便是在梦中,妻子对丈夫的渴望也因为妇道而需要克制,要通过化身才能得到实现,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一种反抗精神。

聊斋86为什么删掉凤阳人士?

聊斋86删掉凤阳人士是由于导演凤阳士人的丈夫去世凤阳士人,她非常伤心,最终导致这集电视剧没有完成。

《凤阳士人》讲述的则是一个关于思念和梦的故事。凤阳一士人外出,说是半年便回,却十月无音。妻子在家苦苦思念盼望,某夜忽见一美貌女子前来,说可带她见丈夫。其妻随美貌女子而往,果然见到丈夫骑白骡而来。

美貌女子请夫妻俩至己家作客,酒席之间,丈夫与美貌女子频频调情,视妻若不存在。之后更与美貌女子相携入屋行鱼水之欢。其妻悲恸羞愤,恨不得一死,出门后遇到自己弟弟,讲述了事情经过。其弟随着她来到屋外,以巨石投进屋子,砸死了姐夫。

之后姐弟争执,妻子猛然惊醒,方知自己做了个梦。隔日,丈夫果然骑着一匹白骡返回家中,夫妻见面叙话,惊觉昨夜都做了相同的梦。而那个美貌女子究竟是什么来历,却没有人知晓。

聊斋86简介

俗称的“86版”聊斋又叫《聊斋电视系列片》,最完整的版本有72集,共有《田七郎》、《狐侠》、《鲁公女》、《地府娘娘》、《辛十四娘》等47个故事。其中长的为上下两集,最短的只有半集,即一集中有两个故事,剧情紧凑、气氛浓厚,非常好看。整部电视剧并不是只有一位导演,而是由谢晋、王扶林、陈家林多位导演完成。

以上内容参考凤阳士人:凤阳士人 - 百度百科

凤阳士人的翻译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遇劫于路,唱贼④,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⑤,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⑥谓后出者曰:“汝⑦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凤阳士人的作品原文

凤阳一士人[1],负笈远游[2]。谓其妻曰凤阳士人:“半年当归。”十余月,竟 无耗问[3]。妻翘盼綦切[4]。一夜,才就枕,纱月摇影,离思萦怀。方反侧 间[5],有一丽人,珠鬟绛帔[6],搴帷而入,笑问:“姊姊,得无欲见郎君 乎凤阳士人?”妻急起应之。丽人邀与共往。妻惮修阻[7],丽人但请勿虑。即挽女手 出,并踏月色,约行一矢之远[8]。觉丽人行迅速,女步履艰涩[9],呼丽人 少待,将归着复履[10]。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 幸不凿枘[11]。复起从行,健步如飞。移时,见士人跨白骡来。见妻大惊, 急下骑,问:“何往凤阳士人?”女曰:“将以探君。”又顾问丽者伊谁[12]。女未 及答,丽人掩口笑曰:“且勿问讯。娘子奔波匪易[13];郎君垦驰夜半,人 畜想当俱殆[14]。妾家不远,且请息驾[15],早旦而行,不晚也。”顾数武 之外[16],即有村落,遂同行。入一庭院,丽人促睡婢起供客,曰:“今夜 月色皎然,不必命烛,小台石榻可坐。”士人絷蹇檐梧[17],乃即坐。丽人 曰:“履大不适于体[18],途中颇累赘否?归有代步[19],乞赐还也。”女 称谢付之。

俄顷,设酒果,丽人酌曰:“鸾凤久乖[20],圆在今夕;浊醒一觞[21], 敬以为贺。”士人亦执盏酬报。主客笑言,履舄交错[22]。士人注视丽者, 屡以游词相挑[23]。夫妻乍聚,并不寒暄一语[24]。丽人亦美目流情,妖言 隐谜[25]。女惟默坐,伪为愚者。久之渐醺,二人语益狎。又以巨觞劝客, 士人以醉辞,劝之益苦。士人笑曰:“卿为我度一曲[26],即当饮。”丽人 不拒,即以牙拨抚提琴而歌曰[27]:“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 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28]?望穿秋水[29],不见还家, 潸潸泪似麻[30]。又是想凤阳士人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31]。”歌 竟,笑曰:“此市井里巷之谣[32],不足污君听。然因流俗所尚,姑效颦耳[33]。”音声靡靡[34],风度狎亵。士人摇惑,若不自禁。少间,丽人伪醉 离席;士人亦起,从之而去。久之不至。婢子乏疲,伏睡廊下。女独坐,块 然无侣[35],中心愤恚,颇难自堪。思欲遁归,而夜色微茫,不忆道路。辗 转无以自主,因起而觇之。裁近其窗[36],则断云零雨之声,隐约可闻。又 听之,闻良人与己素常猥亵之状,尽情倾吐。女至此,手颤心摇,殆不可遏[37],念不如出门窜沟壑以死。愤然方行,忽见弟三郎乘马而至,遽便下问, 女具以告[38]。三郎大怒,立与姊回,直入其家,则室门扃闭,枕上之语犹 喁喁也[39]。三郎举巨石如斗[40],抛击窗棂,三五碎断。内大呼曰:“郎 君脑破矣凤阳士人!奈怀!”女闻之,愕然,大哭,谓弟曰:“我不谋与汝杀郎君, 今且若何?”三郎撑目曰[41]:“汝呜呜促我来;甫能消此胸中恶,又护男 儿、怨弟兄,我不贯与婢子供指使[42]!”返身欲去,女牵衣曰:“汝不携 我去,将何之?”三郎挥姊仆地,脱体而去。女顿惊寤,始知其梦。

越日,士人果归,乘白骡。女异之而未言。士人是夜亦梦,所见所遭, 述之悉符,互相骇怪。既而三郎闻姊夫远归,亦来省问。语次,谓士人曰:“昨宵梦君归,今果然,亦大异。”士人笑曰:“幸不为巨石所毙。”三郎 愕然问故,士以梦告。三郎大异之。盖是夜,三郎亦梦遇姊泣诉,愤激投石 也。三梦相符,但不知丽人何许耳。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凤阳士人和凤阳士人的寓意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