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尺是多少米 三尺是多少厘米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1-18 71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九尺是多少米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三尺是多少厘米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九尺是多少米

9 尺=3 米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扩展资料:

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少数欧美国家使用英制单位,因此他们使用的长度单位也就与众不同,主要有英里、码、英尺、英寸。

英里(mile):1英里=1760码=5280英尺=1.609344公里

码(yard,yd) :1码=3英尺=0.9144米

英寻(f,fath,Fa) :1英寻=2码=1.8288米

浪(furlong) :1浪=220码=201.17米

英尺(foot,ft,复数为feet) :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

古代的九尺有多高?

古代的九尺有2.1米高。洛阳出土的汉尺显示,当时一尺的长度为23.4厘米,那么九尺也就是2.1米左右的样子。这个高度在古代确实不算离谱,即使是现代,姚明也有2.26米。

秦朝的时候,即便是普通人的身高也能达到2米,而且这几乎是一个平均值了。因为秦始皇兵马俑的绝大部分士兵的身高都是2米左右。当时秦始皇为了在死后世界还有一批大秦锐士守护自己,把秦始皇陵的所有兵马俑都按照现实当中人的大小,模样做的,所以2米的兵马俑几乎就代表了当时人的普遍身高了。

各朝代各尺的换算。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古代的九尺是多高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九尺为152.5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九尺为207.9cm

秦时,一尺约23.1cm

九尺为207.9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九尺为192.15cm——21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九尺为217.98cm

南朝,一尺约25.8cm

九尺为232.2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九尺为278.1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九尺为266.4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九尺为276.3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九尺为285.12cm

明清时,一尺合今31.1cm。

九尺为279.9cm

知识相关

中国古代度量长度的尺。最早见于商代。传世商尺约合今16~17厘米。东周尺以相传1931年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铜尺与“商鞅量尺”互为佐证,可知一尺长约23厘米左右。西汉尺今出土有

8支,实测其长度均在23~23.6厘米之间,平均每尺长23.2厘米。新莽尺根据各方面材料综合分析,每尺长约23.1厘米。流传至今的东汉尺甚多,仅出土的就有40余支,形制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①鸟兽纹铜尺,②几何纹铜尺,③以圆圈为尺星的骨、牙尺。实测东汉尺长度误差不大,除去因稍残而减短的几支外,其余均在23~24厘米之间,平均长23.4厘米。

汉以后铜质尺明显减少,多被骨、木质尺代替。这期间尺的形制单一,不饰各种花纹,当是民间实用的器具,较之前代更多地注意到了分、寸刻线分度的准确。尺长略有增长,约在24~24.5厘米之间。南北朝留存的尺甚少。根据李淳风《十五等尺》记载,可知南朝每尺约在24.5~25厘米之间;北朝尺度有较大的增长,后魏前尺27.8厘米、中尺28厘米、后尺29.9厘米不等。以所见南北朝时期实物互为佐证,可知南朝尺确短于北朝,尺长约25厘米,南朝后期则增长至30厘米以上。

隋代采用南朝已增长的度量衡量值作为统一的基础,尺长在30厘米左右。唐朝留存至今的各种尺近50支,以刻花铜尺和拨镂牙尺为主。刻花尺(包括木质和铁质)多为民间日常用尺,拨镂牙尺则是朝廷在中和节之时馈赠给大臣和各国使臣的礼品,工艺精湛,色彩艳丽。拨镂牙尺今日本藏有

6支。唐尺长度多在29~30厘米之间。

宋代沿袭唐制,官尺由太府寺掌造,主要用来征收布帛之用,故又称为三司布帛尺,每尺长约31.6厘米。据明世子朱载堉《律吕精义》所记,明尺分为三种:①钞尺,即裁衣尺,与宝钞纸外齐(长34厘米);②曲尺,即营造尺,与宝钞墨边外齐(长32厘米);③宝源局铜尺,即量地尺,比宝钞墨边长,比宝钞纸边短,当衣尺之九寸六分(长32.6厘米)。传世的嘉靖牙尺,所刻线纹精密,每尺长32厘米,当是明朝官定的标准尺度。

清代的营造尺长32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康熙御制”铭残牙尺,每寸合

3.2厘米,与紫金山天文台铜景表尺上的清营造尺长度完全一致。清代的裁衣尺合1.1111营造尺,等于

35.5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清牙雕裁衣尺,正面等分10寸,背面刻山水、人物、树木、屋宇,刻工极精。

关于九尺是多少米和三尺是多少厘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