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寇松线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寇松线对苏俄还是波兰有利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现在,史学界流行的一个观点是,斯大林在二战时期建立东方战线是一种侵略扩张的行为,侵占了波兰等国的大片领土,并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这种做法成为了战后苏联与波兰等国关系恶化,与苏联国内民族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然而,这种说法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
首先,说一下最流行的所谓苏联侵占波兰大片领土的问题。波兰在中世纪的时候曾经一度盛极一时,占领了包括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东斯拉夫人居住的大片土地。后来,沙皇俄国又与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合瓜分波兰,导致波兰灭亡和大部分领土并入俄国。但是,波兰与东斯夫人的实际居住区分界线还是比较清楚的。巴黎和会上,克里蒙梭等人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确定了波兰东部的临时边界线:北起苏瓦乌基,经比亚威斯托克地区东部,沿布格河南下经布列斯特到涅米罗夫。后来因为英国外交大臣寇松要求苏联承认这条边界线而被称之为寇松线。众所周知,巴黎和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苏俄,因此他对于波兰等国是采取一种扶植政策。寇松线只能是有利于波兰,而不可能是有利于苏联的。但是后来,波兰借帝国主义国家干涉苏俄之机出兵占领了苏俄的东部大片领土,红军一度反攻到华沙城下,但最终战败,因此不得不承认了波兰侵占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现实。
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波兰迅速土崩瓦解,政府逃往国外。苏联借机收复了寇松线以东的历史上一直属于东斯拉夫人居住区的领土。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以寇松线为波兰的东部界线。同时,他们提议苏联让出利沃夫和利沃夫油田。斯大林指出,寇松线本身就是对波兰有利,而对苏联不利的:“这条线(寇松线)不是俄国人而是寇松和克雷孟梭制定的,当时俄国人并没有受到邀请,这条线的划分是违反他们的意志……我们难道是连寇松和克里孟梭都不如的俄国人吗?这样,我们就无法返回莫斯科,无法向人民交待。他们会说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在保卫俄国的利益上比寇松和克里孟梭还要不可靠。因此,对调整边界线的建议,不能表示同意。”但是,由于波兰毕竟是在二战中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并且损失惨重,当时苏联国内也流行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气氛,因此斯大林同意在若干地区做出对波兰有利的五至八公里的逸出。
事实上,真正争议较大的并不是波兰与苏联的东部边界线,而是波兰与德国的西部边境线。二战前波兰与德国之间的西部边界线是由1920年的公民投票决定的,虽然德国与波兰都不满意,但是还是基本上反映了两国的民族实际分布状况。不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的一个主题就是惩罚德国,因此美国英国与苏联都同意把德国的一部分领土割给波兰。但是,三国的具体主张又有所不同。罗斯福和丘吉尔主张波兰西部以奥德河为界,而斯大林则主张在此基础上把波兰的疆界进一步扩展到西尼斯河。甚至波兰自身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亲英美的波兰流亡政府在《关于战后波兰边界的方案》中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把格但斯克、东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并入波兰,改变西部边界,使波兰获得直接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无限制的领土要求(指以西尼斯河为界)有损波兰的国际形象。在英国人的眼中,波兰是贪得无厌的。”亲苏的波兰工人党则在《我们为什么而奋斗》的纲领中强调应以西尼斯河为界:“西部的领土和波罗的海沿岸应归还波兰,德国用武力侵占的并日耳曼化的波兰领土必须归还波兰。”由于双方分歧严重,最终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妥协,即先按苏联的方案由波兰临时管理争议领土,最终的边界划分则留待以后的和会解决:“三国政府首脑重申他们的主张,认为波兰西部边界的划定,应待和平会议解决。三国政府首脑同意,在波兰西部边界最后划定前,以前德国之东部领土,即自史温曼德以西之波罗的海沿奥得河至尼斯河西段汇流处,再由尼斯河西段至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包括经本会议决定不归苏联管辖之一部分东普鲁土和以前之但泽自由区域,均由波兰政府管辖。”历史上联邦德国一直拒绝波兰西部边界,直到1990年德国统一才最终承认了波兰西部边界的划分。
甚至单纯就波兰获得的领土和丢失的领土来比较,波兰也不存在什么吃亏的问题。表面上看,波兰东部归还给苏联的领土为18万平方公里,大于西部从事德国手里夺取的10.3万平方公里。但是这种单纯数字的比较并不能反映出实际的得失。因为波兰在东部还给苏联的领土除了利沃夫油田以外,都是比较荒芜和贫瘠的土地,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不发达,而在东部从德国手里夺取的土地既包括德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也包括西里西亚这种声名响彻全欧的工业基地。总的来看,波兰所失去的领土远远比不上得到的领土价值大。因此丘吉尔说:“如果把波兰鹅塞进那么多的德国饲料,使它得了消化不良症,那将是可悲的”。
纵观二战后波兰边界的划分,我们可以发现,波兰不过是把侵占苏联的领土大部分交还给了苏联,并且借机攫取了德国的大片土地作为补偿,其实是二战最大受益国之一。如果说斯大林有什么错误的话,也只能是出于补偿波兰二战中巨大损失和泛斯拉夫主义情节的考虑,不仅支持波兰占领德国大片领土,甚至把苏联自己的一部分领土也让给了波兰。所以史学界流行的斯大林在二战中借机侵占波兰大片领土,是完全颠倒黑白的。
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与此相似。在历史上看,这三个国家中除了立陶宛曾经一度短暂建国以外,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从来没有成立过任何国家。在十八世纪的时候,沙皇俄国分别从波兰和瑞典手中夺取了这三个地区的土地,此后到二十世纪初,这三个地区已经和东斯拉夫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十月革命期间,波罗的海三国分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也愿意响应列宁在民族自决基础上实现新的联合的号召。但是由于协约国的干涉,三国的苏维埃政权均被颠覆,变成了协约国控制下的反苏反共傀儡政权,类似于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二战期间斯大林支持三国革命,帮助三国先成立的苏维埃政权然后加入苏联,只不过是恢复了十月革命期间以及十月革命之前的正常历史状态而已,谈何侵略扩张呢?
因此,所谓斯大林建立东方战线是“苏联侵略扩张”,完全是帝国主义国家媒体反苏反共宣传的结果,根本不符合历史事实。
从1772年起波兰被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三次瓜分后,处于亡国地位。1815年起,“华沙公国”以“波兰王国”的名称并入俄罗斯帝国,由沙皇兼波兰国王。经过在俄国百余年的民族繁衍和发展,白俄罗斯民族逐渐形成了西起布列斯特,东至戈梅利的定居区。而乌克兰民族则形成了西至利沃夫,东到切尔尼戈夫的定居区。这成为日后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地区的民族成分边界,也是寇松线的基础。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为了自己的生存决定先和德奥进行和平谈判。苏维埃俄国提出对战时被占领的领土不得强行合并,恢复战时丧失政治独立的人民的政治独立。德奥则要求苏维埃俄国放弃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土地让给德国。为此,德奥还以全线进攻的武力相威胁。苏维埃政府最后不得不签订割地的《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2月)。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为德国所控制。于是,在苏德、苏波关系中从此出现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问题”。但这只是列宁的战略让步,苏联是迟早要收回这一地区的。
1918年8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瓜分波兰的条约。11月,毕苏茨基出任波兰共和国国家元首兼军队总司令,并着手复国。他不仅要恢复历史上的波兰领土,不仅要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而且要把乌克兰、白俄罗斯更多的地区以及立陶宛包括进未来的波兰。
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在背后捅的一刀相当于给当时的四处寻找救援的波兰下了“死亡通知书”。
事实上,波兰被苏德瓜分也有点自作自受,1938年10月,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的时候,波兰还试图讨好德国人,承诺不会让苏联援助的一颗子弹送到捷克斯洛伐克手上。随后德国大胆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也趁机派出部队占领切欣地区。
完成占领后,波兰一度以为自己也进入了强国领域,凭借自己广袤的土地和数一数二的陆军数量,学德国瓜分邻国似乎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情。波兰还是英国和法国的小弟。但是波兰并没有注意到局势的动荡,依然将自己和苏联的仇恨释放。
一战末期,波兰在英法的支持下从俄国独立,成立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复国之后,由于苏联忙于内战,西部地区一时无人看守,波兰就是开始向苏联境内进行蚕食。1919年,苏波战争打响。1921年3月18日,波兰和苏联签订《里加和约》,苏联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地区割让给波兰。《里加和约》的签署并没有抹平苏波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苏联对波兰的敌视,苏联一直想拿回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但碍于波兰是英法盟友,苏联也不敢轻易对波兰动手,直到德国入侵波兰,苏联人才看到了机会。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而在东面的苏联也紧紧注视着局势发展。在德国闪击波兰的前七天,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根据该条约的秘密条款,苏联将与德国瓜分波兰,双方将以波兰的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为分界线中分波兰,而这条界限也正是著名的“寇松线”。
1939年9月16日波兰政府逃往罗马尼亚。眼看着波兰已陷入无政府状态,早已陈兵于苏波边境的46万苏军迅速杀入波兰境内,与德国瓜分了波兰。
关于寇松线和寇松线对苏俄还是波兰有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