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淹?628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尚书右仆射北周豫州刺史杜业孙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杜正伦575658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杜景俭?700冀州武邑今河北人唐朝宰相殿中侍;杜淹安吉郡公杜淹,唐初贞观朝宰相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周代末年杜淹,七国称王,杜宇始称帝于蜀,号曰望帝杜正伦唐朝宰相封襄阳县公杜鸿渐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族子封卫国公追赠太尉,谥号文宪杜秋娘唐代著名女诗人;袁天罡确实是个奇人,死在火井县令的任期上1袁天罡死于火井县令的任期上袁天纲预感继续在皇帝身边会有祸事发生,便请求允许他回到家乡,唐太宗准其奏请,委以火井县令回蜀郡赴任高士廉曾问他“君终作什么官呢;袁天罡没有入门拜师,完全是靠自己努力钻研,而且年轻时便少有所成唐朝初年,他的好友张柬之邀请他去洛阳作官,袁天罡刚到洛阳,便有很多人找他看相,其中就有杜淹王珪韦挺三人袁天罡毫不吝啬奇技,仔细为他们三人。
袁天罡年少时家境贫寒,但其酷爱读书,加上聪明伶俐,对相术深有研究隋朝时,袁天罡曾赴洛阳任资官令此时的袁天罡因相术预测极为准确,早已名声在外,因而到洛阳后便有很多人请其相面,杜淹王珪韦挺便是其中三人;”杜淹默然太宗问杜淹“为什么不再坚持了?”杜淹答道“处理天下事务,应当尽心尽力,一秉大公,听到好的意见就要接受德彝所说得朝廷大体,臣诚心佩服,不敢再争是非”太宗很高兴,说“各位如果像这样行事,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杜淹627年628年杜如晦628年629年李靖628年634年王珪628年633年魏征629年643年温彦博630年637年戴胄630年633年侯君集630年632年,632年643年杨师道636年643年,645年刘洎639年;野史记载袁天罡的父亲是隋文帝,生于隋文帝开皇三年初,因皇后独孤氏杀其母,抱给袁家抚养但这只是野史,不被正史承认,正史里袁天罡的父亲是袁玑历史的真假不好评说,无论你相信野史或是正史,都是你的自由,但建议。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汉族,湖北襄阳人,生于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杜甫晚唐诗人杜牧晚唐诗人杜骥387年-450年,字度世,京兆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东晋末年及刘宋官员,在宋官至左卫将军出身京兆杜氏,是西晋镇南大将军杜预的玄孙曾祖杜耽在晋末于河西避难,并于;唐太宗即位后,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贞观四年630年5月6日,病逝杜如晦轶事李世民攻下洛阳之后,将要处死王世充的部下杜淹杜淹虽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是向来与杜。
以杜淹为吏部尚书,颇得信任淹侄如晦为唐皇子谋士,杜如晦的哥哥名不详和弟弟杜楚客密谋在洛阳起事,事情泄露,哥哥被王世充所杀,楚客被关押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平定洛阳,杜淹将被杀,杜楚客说服兄杜如晦营;姓杜的历史名人有杜康杜甫杜预杜淹杜光庭等1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2杜甫。
杜姓出自上古帝王尧,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人才济济,文功武略,出将入侯,出了很多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唐宋是杜姓发展最望之时,仅唐朝就出了杜如晦杜淹杜正伦杜景佺杜暹杜鸿渐;利用文官之首的身份和太子职权把秦王心腹杜如晦从秦王身边调开了老杜是老谋深算的家伙,一看势头不对,就给秦王出主意要谋太子,李世民开始并不在意,后来房玄龄也出面劝说秦王ldquo如果殿下只想当个藩王,那么杜如;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