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哲皇后 孝庄皇后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2-12 21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哲哲皇后,以及孝庄皇后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孝庄秘史》你们觉得哲哲皇后是个简单的女人吗?

我从来都不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女人,要知道能够在皇宫里面把后卫坐稳的女人能够有多简单呢?如果他什么心机都没有非常的善良,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稳坐皇位那么多年。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他是一个坏人,其实从电视剧当中能够看得出来他也是比较善良的,但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得不做出一些事情。

他的身份是非常的高贵的,他是蒙古贝勒的女儿,也是大清开国皇帝的第一位皇后,他是孝庄的亲姑姑,也是海兰珠的亲姑姑,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四嫂。他身边的这些人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能够改写历史的人,但是这几个人都对他特别的敬爱,特别的尊重。大家想一想,如果他什么本事都没有的话,又怎么可能会获得这么多人的尊重呢?

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看懂《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之后才会明白,哲哲皇后才是整部剧当中最精明,最有智慧和格局的女人。他在22岁的时候就嫁给皇太极做妻子了,皇太极登基之后她就成为了孝端文皇后,掌管着后宫的事。我认为当初他把大女儿带到皇宫,表面上是因为很喜欢这个侄女,但其实是在给自己培养势力。因为大家都知道子嗣在皇宫里面只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哲哲皇后结婚之后就生了三个女儿,一直都没有儿子。

他在这个时候把大玉儿拉到皇宫当中来,无非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力,因为如果他生不出儿子来的话,后位肯定是做不稳的。与其让其他的女人生下儿子之后取代他的位置,还不如直接从自己的家人里面去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因为就算是大玉儿生下了儿子之后,他也一样会对自己恭恭敬敬的,因为自己是他的姑姑。

哲哲当时还没有子嗣,又不是发妻,为什么却被皇太极立为皇后?

在人们的印象中,皇帝往往都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其中皇太极就是这样的,皇太极登记在册的后妃有15人,位份居首的正是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并换“汗”为皇帝,随后他在盛京称帝,是为清太宗。随后在册封后宫嫔妃时,皇太极将哲哲册封为中宫皇后,哲哲因此成为清王朝建立后第一位被册封的皇后。

那哲哲不是正妻,为什么她却被封为了皇后呢?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先了解一下在她之前,嫁给皇太极的两位福晋。

一、 嫡福晋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和皇太极这对少年夫妻,感情却并不深厚。并且当时正是后金四方征战之时,皇太极长年在外出征,两人聚少离多。

1611年,钮祜禄氏生下儿子洛博会。遗憾的是,洛博会尽管得到钮祜禄氏的悉心照料,却在6岁那年夭折。

洛博会去世后,19岁的钮祜禄氏难承丧子之痛,又怨恨皇太极对洛博会少有关心,因此,两人龃龉丛生。不久,便在郁郁寡欢中病逝了。

二、 继福晋乌拉那拉氏。

当年乌拉那拉氏坐轿前往汗宫时,遇到皇太极的弟弟阿济格,没有下轿行礼。努尔哈赤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认为乌拉那拉氏有“辱慢”之意,于是勒令皇太极休弃了乌拉那拉氏。

随后,皇太极为了彰显他对蒙古王亲女子的重视,便将哲哲扶为大福晋。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在众人的拥立下继位称汗。后来,他在盛天称帝时,虽然哲哲还没有子嗣,他依然立哲哲为皇后。

哲哲皇后的结局,哲哲皇后怎么死的

哲哲皇后怎么死的

是患病而死。

孝端文皇后(1599—1649)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皇后,为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的姑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后金逐渐重视与蒙古的联盟,哲哲也因蒙古受到重视,地位逐渐上升,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中宫皇后。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孝庄文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无徽号。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1650年)二月,葬于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号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三女。 山河恋哲哲做皇后了吗

做成了。 在第27集

皇太极听玉儿说如果小阿哥认哲哲为母亲,就即保了阿哥也能立哲哲为皇后,两全其美,心中一动有所考虑,答应祭祀让上天来决定封皇后的事。玉儿祈祷明天开始就是风平浪静,有新的开始。祭祀开始皇太极说听到上天安排要让小阿哥认哲哲为额娘,和玉儿一起照顾他,并宣布上天安排明日吉日正式封海兰珠为皇后,哲哲、玉儿、娜木钟晋封为妃。众大臣见皇太极如此坚定也都敢怒不敢言。海兰珠身穿凤袍大笑为卓林报了仇,哲哲突然出现告诉海兰珠,杀死卓林的幕后真凶是皇太极,因为不想失去她,海兰珠大惊。册封仪式正式开始,海兰珠却一直未到,皇太极赶去见海兰珠正在为卓林烧着纸钱,皇太极被逼承认自己是杀害卓林的凶手,海兰珠抱起儿子夺门而出。海兰珠欲抱着儿子跳楼自尽,被皇太极抢回阿哥,珠却失足掉下城楼倒在血泊之中。哲哲终于穿上凤袍,母仪天下,但册封时皇太极却回避不到 哲哲是怎么死的

 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在清宁宫溘然长逝,走完了自己南征北战的戎马一生。顺治帝即位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并随清廷迁都到北京,住在皇宫紫禁城里,过着轻松悠闲自在的生活。顺治六年(1649年)的四月十七日,哲哲病逝,享年五十一岁。顺治帝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恭奉她的梓棺在宫中正殿,文武百官及其夫人们都穿上了丧服,男摘冠缨,女去首饰,以示哀悼。按照皇太极去世时的规格进行了初祭、大祭、绎祭、月祭、百日祭等一系列祭奠礼仪。次年(1650年)二月,哲哲的梓棺被运回沈阳,与她的丈夫皇太极一起长眠,合葬在昭陵,即现在的沈阳北陵

哲哲皇后为什么同意皇太极娶自己的侄女为妻

这位知友,"哲哲皇后为什么同意皇太极娶自己的侄女为妻",这是因为清初皇帝们的婚姻,大都充满了政治色彩。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妻妾共有十四人,其中七位妻妾的纳娶,都是因为政治联盟。清初满蒙政治联姻盛行,据《清皇室四谱》第二卷记载,清太宗皇太极有蒙古妻妾七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一半左右,清世祖福临有蒙古妻妾六人,占其后妃总数的三分之一。

皇太极在22岁时,,太极也受命于努尔哈赤,在1614年带着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远地迎娶了博尔济吉特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那么后来自己的两侄女嫁给皇太极,这姑侄三人共侍一夫,背后又有什么真相呢?

要说起这三个姑侄必须要从她们的家族说起,她们都姓博尔济吉特,那博尔济吉特是满语的音译。他还有另外一个更让人熟悉的音译便是孛儿只斤,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姓氏成吉思汗的后代。这个博尔济吉特家族在十三世纪的曾经称霸整个亚欧大陆,但到了明朝末期已经衰弱了,但却时时不忘祖宗的荣光,为了保住黄金家族的荣华富贵,他们开始广结善缘,几乎跟周围的所有强大部落都通婚。

光有政治基础是不行的,关键是孝庄的姑姑哲哲皇后,与皇太极过着浪漫的生活之后,原来她换上一种不会生育的病,和皇太极在一起七八年都无一子,七八年无子的时光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被爱情滋润的哲哲皇后,有时欢喜有时忧,喜的是有个自己深爱着的丈夫,忧的是始终不能为他生下一子。那时候婚姻并不是光靠爱情来维系的,在后金时代,是以封建领主承袭制的,倘若哲哲再不能生子,她女主子的位置是很难维持的,那么自然她的婚姻也会受到波连。更重要的是,在皇太极以后,旗主以及大贝勒,还有汗位,恐怕会由侧室所生的豪格继承。到那时,自己和背后的家族在被侧室地排挤下,最终会落得个撒手大权,名落孙山。

这种情况下,博尔济吉特哲哲没有儿子,她自己的地位是很难保证的,最重要的是,科尔沁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如果和汗位继承人没有血缘关系,那么就很难保证科尔沁家族的利益。命十年,科尔沁贝勒宰桑之子吴克善又送自己的妹妹与皇太极为妃,此女即庄妃。而这庄妃也是皇太极宫中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的亲侄女。

这位庄妃可了不得,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辅佐了三个男人,培育了两个皇帝,有一个当皇帝的儿子顺治,还有一个当皇帝的孙子康熙,她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哲哲皇后没有孩子?

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和巴雅思祜朗。

皇后(222)

哲哲皇后一生没有皇子,为何却能坐稳了皇太后的位置?

因为哲哲皇后端庄温婉、谦逊有礼哲哲皇后,对待皇太极的其哲哲皇后他福晋也都十分好,是皇太极的贤内助,所以皇太极对哲哲很好,即使算不上男女之间的爱情,皇太极也十分尊重哲哲,有这样贤良淑德的妻子他很放心,即使她生下三个女儿,没有生下一个儿子,但后来皇太极称帝后,依然选择让哲哲当皇后,即使皇太极后来独宠海兰珠,但他还让哲哲当他唯一的皇后,孝庄的儿子福临称帝后,尊哲哲皇后为母后皇太后,这样的结果与她宽宏大度,识大体的性格分不开。

后宫里的女人,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背景,那就只能凭借生下一个儿子在后宫立足,清朝开国皇帝的皇后哲哲是个特例,即使没有儿子,她也可以在后宫立足。在清朝还没有建立时,努尔哈赤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就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很多蒙古的女子为福晋,所以二十二岁的皇太极娶了十六岁的哲哲,婚后,哲哲一直尽心照顾皇太极,为皇太极打理好府中事务,让皇太极打天下无后顾之忧。

但让哲哲和她的族人着急的是,她已经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即使皇太极不在意,但哲哲一直很焦虑。哲哲的族人送过来一个女孩,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后来还送来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所以就成了姑侄三人共侍一夫的情景。

后来那怕皇太极在宠爱海兰珠,也依旧会保留对哲哲的尊敬和她的皇后之位,所以哲哲的地位一直很稳固,后来皇太极去世,福临登基,福临也对哲哲很尊敬,封她位母后皇太后,顺治对哲哲,来源与母亲孝庄,即使共侍一夫,孝庄对哲哲一直很尊敬,在孝庄的心里哲哲一直有很重的分量,所以哲哲收获了两代帝王的尊敬,后宫生活一直很安稳。

哲哲为何婚后11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又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身旁?

古代政治势力的婚姻大都具有利益性哲哲皇后,这种利益性是为了维护势力与势力之间的平衡,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合作;哲哲本是蒙古女子,以满人集团为首的努尔哈赤,为了能够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为自己的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他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去迎娶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这个被人们称为草原美人的博尔济吉特·哲哲。

这样的婚姻被史书称为“政治联姻”,不仅在我国的五千年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欧洲大陆的各国中也是常常发生的,例如奥地利为了和法国组成联盟,让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让玛丽·路易莎嫁给拿破仑·波拿巴等等。

博尔济吉特·哲哲

①、初为人妻

她是草原的绝世美人,是蒙古族男性纷纷爱慕的对象。在1614年4月的时候,还是青葱年纪的哲哲便在父亲的决定下,许配给了满人集团二十多岁的皇太极。皇太极虽然知晓政治联姻的作用,但也对自己即将面对的新娘、那个被人们鼓吹美的不可方物的美人期待不已。这就如古代诗词中所写的那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一切都准备好后,皇太极带领着自己浩浩荡荡的部下从现在的辽宁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出发,一直向着哲哲所在的达辉发部、也就是现在的吉林省辉南县境前进了三百余里终于到达。满人部落和蒙古族一片祥和团结,为了迎来今天的这件大事,两大部落到处张灯结彩,在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簇拥下,这两个怀春男女完成了具有传统风味的结婚仪式。根据历史记载,哲哲的相貌虽然没有达到“惊为天人”的地步,但也算得是落落大方、倾国倾城,一下便将刚刚二十出头的满族小伙皇太极迷得陷入了爱河。

在二人结为了夫妻后,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恩爱日子。

②、升为大福晋

在1626年的时候,哲哲的丈夫,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承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衣钵,挑起了建立霸业的重担。在他成为了满人政权的大汗后,他不仅对势力内的弊端进行改革,还将哲哲封为了“大福晋”。因为按照祖制来说,此时皇太极的号还是“汗”,所以他的家属,后宫中的第一人便只能称呼为“大福晋”。此时的哲哲已经成为了满人集团一把手,皇太极后宫内政的管理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皇太极对于蒙古族联姻,以及对这位妻子的重视和喜爱。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哲哲的母亲,蒙古科尔沁大妃来到盛京,皇太极对于其母亲的礼仪和尊重可以看出。

哲哲皇后:我们可以从这一段内容看出一点,从皇太极迎娶哲哲,到后来其继承大位,这位满人大汗是很重视哲哲以及和蒙古各种关系的。

皇太极的改制与哲哲地位的上升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皇太极对于哲哲的喜爱并没有下降,他在1632年的时候,将曾经的旧制“四大贝勒并作”废除,开始了“南面独坐”的独尊。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满人势力的发酵和膨胀,他将原本自己“汗”的号去掉,取之而来的便是“皇帝”的号,国号也从原本的“后金”变成了“清”。随着皇太极地位的上升,使得哲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原本的“大福晋”封号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前更为荣耀的“皇后”封号。

为了彰显自己妻子的地位,为了巩固刚刚建立起的“满清”政权,皇太极在“册封大典”上,赐给这位陪伴了自己很久的女人象征着地位的器具,有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等。

贤惠的哲哲皇后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的女人”,所以我们由此可以断定,皇太极后来的成就和他的哲哲皇后、这个陪伴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妻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哲哲皇后担负众人以来,一直尽心尽力的处理着后宫大大小小的琐事,简直可以用细致入微来形容。正因为后宫的管理有方,所以皇太极对于这位皇后越来越尊重、越来越喜爱。

哲哲皇后在婚后十一年未生儿女,为什么把丈夫推向别人?

哲哲和皇太极的婚姻虽然有感情的成分在当中,但他们终究还是政治联姻。哲哲在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为皇太极生下一儿半女,这样的情况是她的娘家,也就是其背后的蒙古部落最不想和不愿看到的。换言之,蒙古和满人两大势力集团都在盯着皇太极妻子,也就是哲哲肚子的动静;为了缓解这样的窘迫,在1625年的时候,她十二岁的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皇太极。

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被称为是哲哲将皇太极“推出去”,我们通过这件事更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哲哲的度量、以及大局观,所以很多史学家对于哲哲的评价很高。

因为当时满人集团和蒙古集团后期的合作,以及和睦的关系,与哲哲能不能生出皇太极的孩子,能不能生出具有蒙古血统的满人太子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当时哲哲面对的压力除了自己心理上的,还有来自外界的多重压力。面对这样的压力,面对这样的风口浪尖,为了丈夫家族和自己家族的团结,她只能做出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抉择。

所以说这不是“往外推”,而是为了大局、为了社稷。

哲哲皇后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

在哲哲皇后的一生中并不是没有生下过孩子,她在1625年、1628年以及1634年的时候为皇太极生下了、和。而这些公主在后来和她们的母亲一样,分别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蒙古科尔沁部多罗郡王奇塔特、蒙古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雅思护朗,均为帝国和外部势力的和谐做出了卓著的贡献。

哲哲不是皇太极的原配夫人,为何她却是大清第一个在位的皇后?

哲哲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生前由丈夫册立的皇后。哲哲皇后并非皇太极的原配夫人,能够获此殊荣,主要是由她的出生、机遇以及大清面对的形势所决定。

一、远嫁皇太极

哲哲是蒙古贵族之女,出生就自带光环。1614年,15岁的哲哲远嫁皇太极。对于这门亲事,女真贵族极其重视,皇太极亲自出行三百里迎亲,烹羊宰牛,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1626年,皇太极继承女真汗位,册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的大福晋,就是皇太极家地位最高的女人,主持家政事务,在地位上与待遇上,都要高于侧福晋与庶福晋。

哲哲的地位之高,与满清的战略密不可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出于政治、军事需要,与蒙古结盟。在古代,军盟与婚盟相互连接,政治军事上的友好,必然推动婚姻关系的密切。

皇太极不仅娶了哲哲,还先后迎娶哲哲的两个侄女,布木布泰(后来的孝庄太后)与海兰珠。姑母侄女,三人同嫁一夫,这在历史上都比较罕见。她们在皇太极的后宫中深受宠信,身份显赫。皇太极重视同蒙古的关系,哲哲的地位自然会水涨船高。

二、时运来了,天都挡不住

皇太极早年的元妃钮祜禄氏是满清功臣额亦都之女,地位尊崇,可惜年仅二十就香消玉损,没能熬到皇太极当皇帝;继妃是博克铎贝勒之女,因对努尔哈赤不尊重,态度傲慢,被努尔哈赤勒令离婚。

两朵地位最高的花先后凋零,空出的位置,哲哲到来后就顺其自然地填补后宫之主。

在1636年皇太极称帝之前,满清没有皇后或皇帝的说法,只有“大妃”或“嫡福晋”,即使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也只称作大汗。等到皇太极称帝,原有的官职或称号、封号也会出现相应的变更,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比如皇太极就由大汗改称皇帝。

皇帝的原配夫人在礼仪制度上叫皇后,所以皇太极册封大福晋哲哲为皇后。哲哲是大清第一个在位的皇后,并不是第一个皇后。在她之前,皇太极先追封自己的生母孟古为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是海兰珠,但她却是哲哲的侄女。大清的后宫讲究长幼尊卑有序,同样是皇太极的老婆,海兰珠毕竟在家族辈分上要低一点。

何况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哲哲已经与皇太极做了二十年的夫妻。人心都是肉做了,二十年也算夫妻情深了,海兰珠在“宫龄”输了哲哲一大截。

册封皇后,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全由皇帝的宠爱决定。当时的大清,哲哲已经管理后宫二十二年,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子。她当皇后,那是众望所归,合情合理。

如果贸然册封其他妃子当皇后,会引起很大的动荡,说不定还会影响与蒙古的关系。皇太极是一位成熟理性的政治家,不会不顾大局仅凭个人喜好感性决策,看到哲哲当皇后是大势所趋,他也会顺势而为。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哲哲皇后和孝庄皇后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