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宋庆龄故居 上海孙中山故居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2-25 1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宋庆龄故居,以及上海孙中山故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散文| 访上海宋庆龄故居

“国母”宋庆龄在上海曾有几处居所:香山路7号是她与孙中山上海宋庆龄故居的“爱巢”。现已辟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其二,桃江路45号。宋庆龄在此居住时间较短。目前为私人所有,不对外开放;其三,即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宋庆龄故居。这是宋庆龄在上海居住时间最久的一处住宅。现今若说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即指此处。宋庆龄从1949年初到1963年曾居住在此。后因工作原因,她迁至北京后海原醇亲王府居住。虽然此后宋庆龄也偶回上海小住,但她的生活重心已不在上海。

上海宋庆龄故居院内的主体建筑为两部分:其一是近大门内侧的纪念馆。这栋两层小楼是后建的。记得幼时来参观时还没有此楼。小楼的底层陈列宋庆龄生平主要事迹及纪念性实物,均做生动、客观的展示。对一般参观者来说,可在短时间内对宋庆龄的一生有个大致上海宋庆龄故居了解。

而我标题中所写的“访”,是对宋庆龄的旧居而言,因其保持上海宋庆龄故居了宋庆龄生前居所内陈设和装饰的原貌。“访”的过程中,甚至可以闻见老屋一贯的陈旧气息和生活味道,如同房屋主人并未远离。

这栋花园洋房始建于1920年左右。起先是德国人或希腊人居住于此。后几经转手,主人更替,就像我在先前的文章中提到上海老洋房都有类似的命运:初由洋人居建,后落日伪手,继而被民国政府接管,最终收归新中国。

宋庆龄初居此处是由老蒋和胞妹宋美龄安排的。宋庆龄与孙中山在香山路的“爱巢”于194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80周年,被民国政府辟为孙中山纪念馆。而桃江路的居所,宋庆龄住得不舒服。老蒋令他二儿子蒋纬国从此处腾退出去。将这栋花园洋房安排给上海宋庆龄故居了宋庆龄居住。时间大约在48年底或49年初。

故居主体建筑为假三层花园洋房,红瓦粉墙。朝南有一片大面积的花园。但是,眼前花园修葺一新,太规整了,观者反倒失去了怀旧、思古的情愫。建筑内部的小摆设和家具显得生活味十足,可以遥想当年女主人的审美情趣。

故居一楼面积没有想象中的大,似乎就是现今郊区普通别墅的格局,甚至更局促一些。门厅后有一间小餐厅和一间客厅。宋庆龄在这里多次接待外国友人和国家领导人。家具是必备的那几种,没有多余或过奢的。由窄扶梯上至二楼,只有两间卧室,一间主人住,一间保姆住。两间卧室大小格局差不多。室外朝南有弧形阳台相连,面对花园。卧室内部装帧简朴。整个旧居看下来,如按目前商品房的标准,也只是复式两房两厅大小。

宋庆龄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对我党的帮助、对国家的民主建设以及对妇幼事业的突出成就,不再赘述。这方面内容已汗牛充栋,被众多学者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只是从个人角度,将宋庆龄当成一位普通女性来看待,分担一下她的忧乐悲喜。

宋庆龄有家族遗传的皮肤病,学名“荨麻疹”,上海人叫做“风疹块”。因此,为了避免发病,她有许多忌口。连作为南方人最爱吃的鱼,她也是很谨慎的。宋庆龄除了不能食用“发物”之外,平日里阳光都不能多晒。因此,别说她在花园中享受日光了,家中也常拉着窗帘。但是,这些措施仍然不能阻止“风疹块”对其时常的侵扰。为了保持充沛精力,承担更多工作,宋庆龄为缓解皮肤瘙痒而长期服用药物,终导致肝脏受损。宋庆龄向来身体不佳,中晚年尤甚,被心脏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病困扰。她最终被淋巴性白血病夺去了生命。

身体上的病痛对宋庆龄是浅显的,而她更加艰难的是面对内心的孤寂和无力。

1925年孙中山的逝世,将当年32岁风华正茂的宋庆龄独自抛下。自此孑立半生。宋庆龄不是没想过再嫁的可能。作为少女时代就能打破封建思想,留学西方,最求自己理想生活和爱人的新女性,她没有女性须从一而终的思想桎梏。但由于她前段婚姻的特殊性。出于大义,她不能为之。这种活生生的自我压抑,使得宋庆龄悲壮地牺牲了一位普通女性的基本权利。

此外,成年后的宋家三姐妹因各种原由也渐行渐远了。民间对她们有一个恰当的总结: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三姐妹走上了迥异的人生道路。49年之后,三姐妹更是重洋远隔,无法相见。81年宋庆龄临终前,想再见一面三妹宋美龄。却被留美的宋美龄以一封“骨肉虽亲,大道为重”的八字电报无情拒绝,不复以往挚爱亲情。

宋庆龄因其特殊身份,在民国政坛有较高的影响力。她维护孙中山“三大政策”,致力民主爱国运动,反对国民党独裁政府,致使她不能见容于统治者。老蒋曾想借戴笠手除之后快,幸被宋美龄要挟阻止。老蒋余怒未消,命戴笠暗杀国民党左派、“民权保障同盟”秘书长杨杏佛,以示对当年身为“民权保障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警告。民国时期的宋庆龄可谓步步危机、处境险恶。她就像一位孤独的持戟斗士,不仅要面对敌人,还需时时提防从背后射来的冷箭。这是从宋庆龄那些众星捧月般的旧照片中不能反映出的真实状况。

国统时期,宋庆龄给予我党大量的帮助与支持,我党对她恩情不忘。解放后,作为民主人士领袖,她受到了新政权崇高礼遇。祖国蓬勃新貌和执政党的活力,让宋庆龄对加入中国共产党心向往之。但中央基于综合考量,宋庆龄以党内外有影响力的著名民主人士的身份,能为国家政治建设起到更突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央始终没有同意宋庆龄要求入党的意愿。直到宋庆龄逝世前十几天,中央才最终同意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我们不能确定当时正处弥留之际的宋庆龄是否明确知晓了这个迟到的喜讯。如果不是,对这位终生爱国、品行高尚的杰出女性来说,不失为遗憾。

上海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汉白玉雕像

故居正面照

一楼会客厅

一楼餐厅

二楼宋庆龄卧室

上海市有哪些名人故居?

1、宋庆龄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上海宋庆龄故居,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蔡元培故居

华山路303弄16号三层住宅一幢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的故居,故居房屋已于1984年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二楼、三楼居住着蔡元培先生的子女,故居的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

3、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位于上海市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9号。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红砖红瓦的三层楼房.在此期间,鲁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并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

4、周恩来故居

周恩来故居,位于上海市卢湾区思南路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亦称“周公馆”。

5、张闻天故居

张闻天故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始建于1892年,是一座具有江南农村特色的一正两厢房砖木结构的民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共495平方米,占地面积686平方米。

2002年6月25日,国务院确定张闻天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月,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宋庆龄故居:百度百科-上海

上海宋庆龄故居为什么不让拍照

破坏文物。大家需要穿鞋套、不能拍照和饮食。我觉得这点很好,历史文物需要大家的保护,拍照闪光灯会对相应文物有进一步的破坏。上海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是一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这幢房子原是一个德国人的私人别墅,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上海宋庆龄故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

一:

坐落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边的宋庆龄同志故居虽然只要二十元一张的门票,但来这里参观的游人并不多,因而这座庭院也显得格外的幽静。

故居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也称西花园。故居的对门是有名的“后海”,说它是“海”,在我们南方人眼里,不过是个大水塘而已。故居内面积虽然不大却雍容典雅,曲径的回廊,嶙峋的山石,参天的古树,展现出江南园林的俊秀,我想,这种建筑风格也符合宋庆龄同志谦和宁静的脾气秉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谢拒。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在院内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兼办公室。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

这座主楼的占地面积并不大,里面的陈设也很普通,一部分家具还是从宋先生在上海的住所搬来的旧家具,各种颜色的家具凑在一起,风格各异并不协调发展配套。临近傍晚,游客越发稀少,踩在回廊的地板和楼梯上,咚咚的脚步在空空的楼道里产生了回响,让人感到一丝凄凉和孤独。抚摸这光滑的楼梯扶手,似乎还能感受到宋先生的余温。

宋先生的书房,卧室,办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专用厨房也非常狭窄,如果俩位身材高大的师傅同时下厨,根本无法转身。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相差甚远。好在卧房的回廊比较宽敞,晚年的宋庆龄腿脚不便,就经常趴在这条暖道(即:较长的阳台)里晒太阳,观风景。正对暖道的草坪里有一株参天的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建国初期。这株树遭受雷电袭击后,树形呈凤凰展翅状,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表明了宋先生的高尚情怀。

与两层主楼并排的是一栋一层楼的平房,是过去宋庆龄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室,现在成了宋庆龄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从这些展出的物品中,你能感受到的宋先生的伟大,慈爱与俭朴,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宋庆龄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宋庆龄有句名言:“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获得10万卢布的奖金,她把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几件旗袍,为了让少有的几件旗袍穿出花样,她精心为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马夹,有些马夹还是旧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马夹是她的保姆从一家服装厂捡来的218块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亲切地称这件马夹为“百纳衣”,她还多次穿着这件马夹参加国事活动。看到这里,谁能想象到高贵而又颇有风度的宋庆龄如此节俭。不知那些只会牟取私利的贪官污吏们对照宋先生会不会感到羞愧和汗颜?

走出宋先生的故居,天色已暗,后海的四周已是灯红酒绿,鼓乐声声。荷花街上,更是人来往,生意兴隆。

二:

早就想瞻仰宋庆龄故居了,3月17日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们乘地铁8号线在大世界换26路公交车,在武康路下车,这里十分僻静,街上几乎没有行人,正想打听,猛一回头见到马路对面就有黑底镶嵌金字的“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进到门里,见到了汉白玉雕刻的宋庆龄的坐像,站着看了很久,雕刻的宋庆龄很逼真,神态非常慈详,后面的楼门口挂着“宋庆龄文物馆”的匾额,径直往里走,院子里的车库停放了两辆轿车,一辆是大红旗,一辆是斯大林赠送的吉姆牌轿车,这都是宋庆龄生前坐过的轿车,然后从侧门进去,听取讲解员的介绍,室内不许拍照,只能静静地听,听完了介绍,我们又仔细地一件一件文物参观了一遍。

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红顶白墙的漂亮小洋房,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楼前有草坪和停车场,楼后是花木茂盛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种了40株百年香樟,四季常青,环境优美。据说这是1920年德国船王鲍尔为自己设计的私人别墅,此后几易其主:先是归于德籍医生菲尔西,此后又被他抵押给银行,后来被上海银行公会会长、著名金融专家朱博泉先生斥资买下,最后又被国民党政府没收,成为中央信托局的招待所,蒋纬国也曾在此居住。之后,由于宋庆龄把香山路的寓所作为“国父纪念馆”、宋家老宅的房子又开办了幼儿园,她在上海便居无定所,蒋介石于公于私都觉得说不过去,便令其子蒋纬国搬出,中央信托局根据蒋介石的手谕,将此屋拨给宋庆龄使用。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从1948年到1963年,宋庆龄在这里工作、生活达15年之久。讲解员告诉我们:宋庆龄把这里视为她的家,她说到北京是去上班,回到上海就是回家。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改名为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5月宋庆龄逝世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宋庆龄在上海寓所的遗物“就地保管、就地处理”,其故居辟为永久性纪念地的指示精神,对遗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房屋进行局部维修。从1982年1月起实行内部开放,主要接待孙中山、宋庆龄的海内外亲属和生前友好,来沪参观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及国务院各部、委副部长以上的负责人,以及各地来沪参观的老红军。1988年5月14日故居正式向社会开放。

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收藏着大量的宋的遗物,总数在一万件以上。如宋使用过的日常生活用品,写下的文稿、函札,收藏的字画、印章和图书,留下的照片,楼下过厅墙上挂着徐悲鸿赠送的"奔马"国画,还有国际友人赠送的风景油画,客厅背面墙上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南面墙上挂着毛泽东主席1961年来此看望她时的留影,客厅西面的餐厅里陈放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送的珍贵礼品。在这间陈设简朴的小餐厅里,宋庆龄还宴请过来访的贵宾。书房中收藏着孙中山先生演讲的珍贵录音唱片和孙中山亲笔题字的遗著,还有中外图书4000余册。二楼是卧室和办公室,室内的一套藤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的嫁妆,算做对她婚姻的承认,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室内摆放着孙中山18岁时的照片和孙中山逝世前一年与宋庆龄的合影。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文具用品。室内还存放着一架钢琴。二楼走廊里,挂着宋庆龄1951年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时的照片。

参观了宋庆龄故居我有两点感想:

第一,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纵观她的一生,何以这么传奇?这要从她的家世说起,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她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后,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她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清党,宋庆龄坚决继承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以后又旅居欧洲多年。1931年7月宋庆龄回国,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她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掩护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她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灾儿童福利工作,并把募集的钱款和医药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称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这大概就是她成功的原因,她象“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善事好事不做坏事。我在参观时很自然地就联想到:江青也是第一夫人,为什么就尽做坏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女人?江青没有接受过西方民主政治的教育,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余毒遇到合适的土壤就恶性膨胀,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江青一直在谋求政治上更大的权力,权力是个腐蚀剂,用的好能为民造福,用的不好就祸害无穷。

第二,宋庆龄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看出了她是极民主的人。她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李燕娥18岁就到了宋庆龄家里,为她服务了一辈子,李燕娥比宋庆龄年龄小一点,宋庆龄称她为李姐,李姐比宋庆龄先走四个月,宋庆龄把李姐葬在宋氏家族墓地,与宋氏家族成员一样对待,李姐住在朝北的一个带阳台的房间,房间的面积也很大,她给李姐买了收音机,给她制作了相册,我还看到她与李姐吃饭的小方桌和椅子,她让李姐坐在向南的主座,而自己坐在右侧偏座。我还看到了她每次出差回来给身边工作人员送的小礼品,年节时把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请来一起照的相片。这些平等待人的细节很感人,这与她学生时代就接受的西方民主思想有关。我又一次想到江青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专横跋扈,冷酷无情和象奴隶一样驱使的恶劣作风,不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女皇了吗?民主与专制,爱心与坏心,圣母与恶魔,这就是我在参观宋庆龄故居时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的两个印象。

瞻仰宋庆龄的故居,缅怀她的一生对我是个很好的教育,她的光辉思想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纪念她。

另外有一些介绍资料:

20世纪90年代初,美籍著名历史学家,华盛顿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所主任周谷教授,在阔别祖国大陆半个多世纪之后,第一次来大陆探亲旅游。在上海逗留期间,他会见了早年在国立政治大学求学期间的同窗学友,并展示他于50年代末,在“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任职期间,参与馆产清理过程中,在一包待废的档卷中,发现了一批清末中国留美学生使用过的出国护照。其中一本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由当时“江南海关道台瑞澄”签发的中文姓名“宋庆林”,英文签名Soong Ching Ling 出国留学护照。这批护照均贴有持有人照片,唯独“宋庆林”护照上的照片已被揭去。周因一时尚不清楚此“宋庆林”究为何人,乃将护照全部取出保存,留待今后研究之用。直至上世纪60年代周在大力研究孙中山的革命历史及其与苏共、第三国际史料时,始悟及此“宋庆林”即以后成为孙中山夫人的宋庆龄。“宋庆林”乃宋庆龄青少年时期的原用名。

这本宋庆龄早年出国留学护照清楚地记载了她在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及出国留学的全部历史资料。按当时政府规定,国人出国须按各人所在地就近分别向“大清钦命监督天津海关道(津海关)”、“大清钦命监督江南海关道(江海关今上海海关)”、“大清钦命监督广州海关道(粤海关)”申请核发。当时签发的护照版面较大(相当今16开期刊),赴美国的护照内页且有一段前言文字,原文如下:

大清钦命监督江南海关道瑞为发给护照事:兹有华人宋庆林确系中国,并非工作等辈,原照西历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七月五号美国议院增修一千八百八十二年五月六号《限制华工条例》第六款定章,请领护照前往美国。本道查得该领照之人确不在禁约之列。为此,印给华洋文合璧护照,照请驻沪美国总领事官查验明确,盖印证实,准其前往美国境内居住。所有领照人姓名、年貌、身材、籍贯开注于后,请烦美国海关查照放行可也,须至护照者。(原文无标点,为笔者所加。当时美国政府正掀起反华浪潮,严禁华工入境,美国国会则通过反华法案——《限制华工条例》,故在当时出国赴美护照上印有此段“前言”。)

据周教授介绍说,宋庆龄青少年时期的学名就叫宋庆林,在美留学期间直到伴随孙中山在日本从事反清革命活动期间,均用此名。随后周将这本极其珍贵的文物捐献给“上海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及陵园管理委员会”(今归宋庆龄故居收藏)。

上世纪90年代中,我曾据护照记载内容,发现其与国内出版的有关宋庆龄各种传记文学的叙述多有重大出入,曾撰写过长篇考证。现就三易其名说,略作补充。

一、宋庆龄原名宋庆林,除护照作此正式记载外,尚见于当时的官方文件。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时任两江总督端方在向清政府呈报当年该批留学生赴美分配入学情况的奏折中有“……其宋庆林一名另择适当学堂送入”(见《端忠敏公奏稿》),当系因宋在出国留学时尚未成年且系唯一女性之故。后,宋在经过一年语言补习,始进入威斯里安女子文理学院正式入学。今上海宋故居文物馆与护照同时陈列的尚有一本扉页上签有“宋庆林”、“宋美林”二人姓名的教科书,显系为两姐妹先后都使用过的课本。20世纪初叶,孙中山、宋庆龄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东京警方在监视国民党首要人物的活动,向日本外务省呈送的官方文件:《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孙文动静》中,对宋庆龄的记载均写“宋庆林”。

二、196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征集到1915年宋庆龄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的《誓约书》(上有孙宋及为之证婚的日本律师和田瑞三人亲笔签名盖章,但宋的签名为“宋庆琳”又未盖章)曾送请宋本人加以鉴定。宋在原件卷尾题“此系真品”。秘书遵宋的指示退还原件并复函称:“……宋副委员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婚姻誓约书用琳字,是因为琳字容易写。当时从美国去日本,因而没有图章可盖。”孙宋联姻,因事先遭到宋家的激烈反对,宋被迫离家出走,潜往日本,结婚时为防今后发生意外变故,双方订有誓约,宋在结婚誓约书上签名“宋庆琳”。这个用名,为时较短,此外,似不见尚有其它公私文字记载。

宋氏三姐妹早年的“林”排名,分别为蔼林、庆林、美林。乃因宋父少时移民去美,后经教会培养至神学院毕业,又由教会派遣来华传教,他的青少年时期在美国生活学习应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总统林肯领导在南北战争中解放黑奴取得了胜利,宋父对之极为崇拜,故对所生三女以“林”排名作为纪念(宋父逝世,其遗体口袋尚有一幅林肯像及一本民有民治民享的著作)。当她们成年后,宋父又觉得以“林”排名,不符合中国传统为女性取名的习惯,乃又易“林”为“琳”,三姐妹改名霭琳、庆琳、美琳,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时,在《誓约书》上签名“宋庆琳”,这次改名当在1915年前后。

三、宋氏三姐妹第三次以“龄”排行改名,是宋父接受其挚友沈毓桂的建议而改的(沈原系清末由基督教会主办以介绍近代西方科学文明新知为主的通俗性期刊《万国公报》主编,笔名高人),其时间当在1926年前后,自此,三姐妹完全定名,称“蔼龄、庆龄、美龄”。

宋庆龄结婚后,又取日本名“中山琼英”。此乃因清末孙逸仙在日本进行革命活动时,曾化用日本名字“中山樵”,“中山琼英”也即“中山樵”的夫人。宋庆龄在与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人等通讯时,曾署用此名。今上海宋故居文物馆尚保存刻有“琼英”名字的图章。这些名字的改变化用,均不见著录于国内一切有关宋庆龄的传记文学作品。

实际上,宋父的名号也系由沈毓桂建议改的。宋父本姓韩,名教准,幼年因家境贫困自海南文昌移民去美,过继给宋姓舅氏为子而易姓。后教会培养在神学院毕业后奉派来传教,兼营实业,积资丰厚,在经济上不时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又因与同一教派的沈毓桂友善,常相过从(当时《万国公报》即在宋父开设的印刷厂承印),沈建议其改名耀如字嘉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几点开放,几点关闭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是上海的景点,此景点的营业时间是周二-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位于上海,这周边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

景点

武康大楼 与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距离0.07km

武康路 与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距离0.3km

武康庭 与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距离0.3km。

宋庆龄故居在哪啊

宋庆龄故居位于风景秀丽的后海北沿。

宋庆龄是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英勇奋斗,,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宋庆龄于1981年5月29日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

扩展资料:

宋庆龄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还利用工作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小品。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一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庆龄

关于上海宋庆龄故居和上海孙中山故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