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大家 宋词四大家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3-02 23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四大家,以及宋词四大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宋四大家是哪4人?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中华文化传承悠久,各朝各代都人才杰出,特别是在文学书法上,一些成就高的人往往对后世学者影响颇深。你知道北宋四大家是哪4人?他们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这四人在宋朝书法领域享有盛誉,备受世人敬重,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人。

一、苏轼

苏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大家都喜欢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四大家之一。它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现存的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二、黄庭坚

黄庭坚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还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就连楷书也自成一家。他在学书的时候,特别的推崇王羲之的《兰亭序》。在学书法的适合,苏东坡对他的影响也很大,他以其为榜样。

三、米芾

米芾(mǐ f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他的书画自成一家,很是具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他也能诗会画,但是他的成就以书法最为杰出。在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许多人都刻其法书,在北宋四大家中,他书法实力首屈一指,且影响很深。

四、蔡襄

蔡襄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还是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在年龄和辈分上,蔡襄要排在其它三位之前。但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则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很喜欢蔡襄的作品,但因为他比较的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的作品比较少。

北宋文坛四大家是谁?

北宋文坛四大家

北宋文坛四大家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以及黄庭坚。他们四人撑起了整个北宋文坛,且其的文章大多流传千古,至今为人所称道。

首先说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常以“苏东坡”来称呼。苏轼在今人的评价中,在北宋是北宋四大家之一,在唐宋这个时代里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其文学影响力之大。苏东坡不仅在文学领域(诗词)的造诣高,而且兼修书画,形成一派独特的风格。除此之外,苏轼的思想精神、人生态度也造就了“教科书式”的影响力。因苏东坡的仕途一波三折,有过被朝廷重用的时候,却也常常受牵连而被贬职到偏远小城。如此之下,他虽有愤懑但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乐天派“,都体现在他的诗词之众,成为人们的”精神粮食“。

而苏轼在政治上的对头正是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作为一个激进的政治家以”王安石变法“成名,其在书画诗词上的成就也很高。比如现存的《临川集拾遗》和《王临川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是北宋的一代文风领袖,他提倡时人著文章像古文学习,他致力于纠正当时浮夸、充满华丽辞藻的文字风格。而且欧阳修在史学领域的成就也非常突出,他是《新唐书》的主修,还编纂了其他史书。其文章中的《醉翁亭记》已被编入教材,从他的文字中,也能领悟出一代文豪的精神风骨。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老人。他曾是苏轼的学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有”苏黄“的美称。黄庭坚在诗词领域也有自己的建树,提出了”点石成金“等诗词理论,在诗学理论上的造诣极高。值得一提的还有他的书法,自成一派,更是宋四家之一。

北宋文坛四大家都指谁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欧阳修:( 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地,教他写字。多诵古人篇章,为诗文,“下笔出人意表”。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佑元年(1034)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欧阳修写信斥责司谏高若讷不主持正义,被降知夷陵县。康定元年(1040)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庆历三年(1043)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杜衍、范促淹、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排挤出朝,欧阳修上疏为他们分辩,因被贬知滁州,后又改知扬州、颍州。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和宋祁等一同编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神宗熙宁五年(1072)卒于家,谥文忠。

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晢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北宋四大家

在北宋时期的书法艺术领域,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后世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北宋四大家的简介

苏轼的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米芾是北宋书法家、画家。天资高迈,好洁成癖,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平淡天真。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宋代书法四大家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也就是俗称的,“苏黄米蔡”。

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宋四家”成就主要体现于行书,此外是楷、草两体。

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

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出生于诗书之家,只有纵览六艺,博学多闻,治平年间中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政治上与苏共进共退,屡遭贬谪。

米芾(1051—1108)是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蔡襄(1012-106,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北宋书法家,“宋四大家”之一,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北宋四大家是谁?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宋四大家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宋词四大家、宋四大家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