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萧绎,以及萧绎的拼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萧绎(508~554年),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北朝时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
初封湘东郡王。普通七年(526年)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萧绎派儿子萧方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侯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纪(萧衍第八子)。
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年)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554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于谨、宇文护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遇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孝元皇帝,庙号世祖。
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工书善画,曾作《宣尼像》,为之作赞并亲自题写,当时人称之为“三绝”。与裴子野、刘显、萧子云、张缵及当时其他俊才为布衣之交。常说:“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今仅存《金楼子》。所绘《职贡图》尚存北宋摹本。明代张溥辑有《梁元帝集》一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编辑本段]生平 《职贡图》宋摹本天监七年(508年)八月生。十三年(514年),封湘东郡王,邑二千户。初为宁远将军、会稽太守,入为侍中、宣威将军、丹阳尹。普通七年(526年),出为使持节、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中大通四年(532年),进号平西将军。大同元年(535年),进号安西将军。三年(537年),进号镇西将军。五年(539年),入为安右将军、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六年(540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徙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荆州刺史。三年(549年)三月,侯景入寇京师,太子舍人萧歆至荆州宣读密诏,授萧绎为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同年梁武帝死于台城。萧绎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子河东王萧誉与兄弟邵陵王萧纶,之后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天正元年(552年),侯景之乱平定,萧绎即帝位于江陵。当时,群臣中有人建议将都城徙回故都建康,但萧绎并未同意。
萧绎即帝位之后,其弟武陵王萧纪于益州称帝,萧绎派兵入蜀消灭割据的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西魏出兵,但益州落入它们手中。承圣三年(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有版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傲慢。宇文泰命令于谨、杨忠等将领以五万兵马进攻江陵。梁元帝战败,作降文,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侄子萧察以土袋闷死,时年四十七岁。太子萧元良、始安王萧方略皆见害
梁元帝萧绎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皇帝萧绎,为南朝梁的第四位皇帝萧绎,并且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萧绎,他一共在位三年,后与武陵王萧纪 交战于西陵,并为其所败,后梁元帝萧绎被围困于江陵,在敌军的围困之下,梁元帝萧绎焚烧江陵城内数十万卷藏书,后城门被破之后,被敌军所杀。虽然梁元帝萧绎贵为皇帝,但他的一生也是比较跌宕起伏的,毕竟魏晋南北朝时期时一个比较动荡混乱的时期,当时群王割据,战火连连,每个自命不凡的人都想割地为王,而梁元帝萧绎作为一名皇子,成功继承了自己父亲的皇位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很多藩王纷纷宣布独立。
虽然作为一名皇帝,梁元帝萧绎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建树和比较厉害的决策,但是梁元帝萧绎的文学造诣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很多作品都一直被之后的各个文学家所鉴赏,梁元帝萧绎的作品有《孝德传》、《怀旧志》、《金楼子》等四百多卷作品,在萧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光彩。梁元帝萧绎 除了文章写的好之外,还非常擅长画画,根据史料记载,梁元帝萧绎时常会独自一人在宫殿中画画,并将自己画的画装裱出来,赏赐给自己喜欢的大臣以及侍从。
梁元帝萧绎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不是特别的亮眼,作为一个皇帝,也没有很厉害的政绩,为黎明苍生也没有做出一名皇帝应该做出的贡献,相较于那些有名的君主,梁元帝的功绩也没有那么多,并且他在战败之后焚烧了数十万卷藏书,给中国文学史上造成了非常毁灭的打击,但是单单作为一名文学家来说,梁元帝萧绎的文学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任何一名历史人物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他,既要看到他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对历史影响不好的一面。
是。
在历史记载中说梁元帝,萧绎是一位昏君。 梁元帝萧绎,时梁朝已经大乱,梁元帝擅长文学,但极度自负,导致最终身死国灭,仍自负才华,自焚并烧毁书卷。南北朝十大昏君之一就有萧绎。古代一昏君撒萧绎了个谎,说地下埋有千金
萧绎读法是xiāo yì。
梁元帝(本名: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皇帝。
萧绎早年封湘东王,因病导致一眼失明。即帝位之后,派兵往益州消灭擅自称帝的弟弟、武陵王萧纪,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致使益州因此沦落敌手。554年,萧绎给西魏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进攻江陵。萧绎战败投降,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后葬于颍陵。
萧绎简介:
萧绎才华横溢,著有《金楼子》一书,在中国文学史上可占一席之地,然而他却是葬送南梁的主要责任人。
因为猜忌岳阳王萧詧(萧绎的侄子,《文选》作者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并打算消灭之(中国古代皇帝的儿子一般会封某某王,比如萧绎,登基之前被封为湘东王,也就是湖南东部的王),于是丢掉了襄阳(萧詧因为不堪坐以待毙,于是找西魏借兵抗衡叔父,南梁因此失掉了襄阳),襄阳丢失,那么江陵的灭亡就很快了(萧绎的治所)。
之前武陵王萧纪(萧绎的弟弟)在成都称帝的时候,梁元帝请求过西魏袭击萧纪,于是成都也被西魏吞并,那么江陵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梁朝屡屡损失疆土,这并不是因为北周宇文氏能够造成的,而是自取灭亡。
因为萧绎在成为皇帝之前,他是上一任皇帝所任的皇太子,所以他便可登基为帝,并且萧绎此人博学多才,在那个盛世的年代,他并没有贪图享乐,反而是十分勤劳的读书,因为他有一只眼睛因病瞎掉,所以说他时常命令仆人给他读书听,彻夜不间断。
萧绎是在中国古代5000年历史中留下著作最为丰富的帝王,他比乾隆留下的著作还要多,并且比乾隆还要博学多才,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进入诸子百家的皇帝,在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纵观萧绎的一生,他过得十分失败,作为普通人的他,从小便因为一只眼睛瞎掉,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承受着常人不可忍受的心理负担。
作为丈夫的他,他的妻子屡屡嘲讽他,并且与人私通,作为人父,他经常将对他妻子的怨气撒在儿子身上,最后导致他晚年丧失了5个儿子。
萧绎在位前后不过短短三年,他是一个才子皇帝,但是后人知道他的姓名却寥寥无几,作为皇帝的他,虽然在位不到三年,但是比起将一个盛世王朝的国家折腾到灭亡的隋炀帝,他似乎不应该为这个国家的灭亡负到责任。
但是因为他在处理和邻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犯下了极其愚蠢的错误,让邻国找到了出兵的机会,在两国对抗的过程中,敌军的大军压境,而萧绎为了展示他文人的本色,竟然不组织国中的军队与之对抗,反而在朝廷上与臣子讲解《老子》。
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被残酷的战争击的粉碎,不久城池被破,臣子被杀,萧绎身死国灭,数十万个百姓也因为萧绎的不作为而惨死,所以说亡国和萧绎的不作为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爱生恨”的事件,由于梁元帝的恨,而导致了我国文化史上的又空前浩劫——十四万卷书被焚。但这次的焚书事件却不是在他当上帝王后干的,而是快要灭国被俘时干的。焚书的间接原因是西魏的入侵,直接原因是萧绎的“因爱生恨”。
萧绎是一个十分好学、看读书的人,不但自己爱读书,还写了不少文章,是个颇有才气的人。在他还没有登上王位的时候,他自己的藏书已经有七万多卷了,在当时的都城江陵有七万多卷,等他登上王位自己的私人藏书数目达到了十四万卷。萧绎除了好学、好书、有才之外,没有什么谋略,甚至眼界谋略还不如自己的臣子。
他即位后,把全国的部队全部分散安置,为啥呢?为了应付宗族之间、兄弟之间的内部斗争,还未了钳制各方势力。这样一来就导致兵权过于分散,不能抵御外敌。这个时候西魏入侵了,萧绎在他的臣子发密报告诉他西魏要发兵后,他还不相信。到了存亡之际,他还在上课,给他的臣子们讲玄学(心也是很大了)。虽然之后做了一系列部署,但在他的将军们看来也是蠢的不行。在西魏入侵后,他绝望了,一天晚上,他让人把十四万卷书拿出来,烧掉。在烧书的时候,他还企图跳进去自焚,最里面喊着反正破国后要受辱,还不如死了,不过被左右救下来了。
最后萧绎开城门投降,受尽屈辱,在魏军问他为何焚书时,他说:“我读过万卷书还落得今日这个下场,还不如把它们都烧了!”你看,萧绎焚书的原因就是:“我爱你,你却让我有今日下场,那么留着你何用,还不如烧了你!”所以我说,萧绎焚书的直接原因是“因爱生恨”。
萧绎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萧绎的拼音、萧绎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