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姚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姚泓书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义熙十二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后秦,姚泓投降,后秦灭亡。后被押解到东晋都城建康,在建康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
姚赞屯兵在河岸边,派遣恢武将军姚难运蒲坂谷的粮食供给他的军队,到香城后,被晋军打败。当时姚泓派遣姚谌守在尧柳,姚和都在河东讨伐薛帛,听到晋军夹攻姚难,就兼程赶去救援,还没赶到而姚难已失败,于是在河曲攻破刘裕的裨将,接着屯兵蒲坂。姚赞被沈林子打败,单人独骑逃奔定城。姚绍派遣左长史姚洽和姚墨蠡等率领三千骑兵驻屯在河北岸的九原,想要断绝檀道济的从各县送来的租赋补给。姚洽推辞说:“轻视敌人的力量,只看重敌人的短处。如今兵众势孤力单,却远征到河对岸去,虽然明公神武得很,可是鞭长莫及而且势力悬殊,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姚绍不听。沈林子率八千兵众,在河岸边夹击姚洽,姚洽战死,部众全被歼灭。姚绍得知姚洽等战败,激怒而引发疾病,把后事托付给姚赞,让姚难屯兵关西,姚绍呕血而死。
姚泓因为晋军逼近,派遣使者向北魏求援。北魏派遣司徒、南平公拔拔嵩,正直将军、安平公乙旃眷,进据河内,游击将军王洛生屯兵在河东,作为姚泓的声援。
刘裕驻扎在陕城,派沈林子率一万多精兵,翻越山岭开辟通道,在青泥和沈田子等会合,准备攻打尧柳。姚泓派姚裕率八千步骑兵抵御他们,姚泓亲自统领大军接着进发。姚裕被沈田子打败,姚泓退兵驻扎在灞上,关中各郡县多数都秘密地和晋军交往。刘裕到达潼关,派将军朱超石、徐猗之在河北和薛帛会合,去攻打蒲坂。姚赞把刘裕挡在关西,姚难屯兵在香城。刘裕派王镇恶、王敬从秋社向西渡过渭水,威逼姚难的军队。镇东将军姚璞和姚和都在蒲坂打败徐猗之等人,徐猗之遇害,朱超石丢下他的部众逃奔到潼关。姚赞派司马休之和司马国璠从轵关前往河内,引领魏军来攻击刘裕的后方。姚难在遭受王镇恶逼近的情况下,向西撤军。当时连日下大雨,渭水泛滥,姚赞等无法渡河。王镇恶水陆兼程推进,追赶上姚难。姚泓从灞上回兵,驻扎在石桥来援助他。姚赞退兵屯守在郑城。镇北将军姚彊率领郡中数千人马,与姚难在泾水岸边列阵,以抵御王镇恶。王镇恶派毛德祖攻击姚彊,大败姚彊,姚彊战死,姚难逃回到长安。
刘裕进兵占据郑城。姚泓让姚裕、尚书庞统在宫中驻兵,姚洸守在沣西,尚书姚白瓜将四军杂户迁进长安,姚丕把守渭桥,胡翼度驻在石积,姚赞屯兵在霸东,姚泓驻在逍遥园。王镇恶沿渭水两岸进兵,在渭桥攻破姚丕。姚泓从逍遥园去救援,临近水边而地方狭隘,加上姚丕的败军,于是互相践踏而退回。姚谌和前军将军姚烈、左卫将军姚宝安、散骑王帛、建武将军姚进、扬威将军姚蚝、尚书右丞孙玄等都战死在阵中,姚泓单骑回到宫中。王镇恶从平朔门入城,姚泓和姚裕等数百骑兵出宫逃到石桥。姚赞得知姚泓失败的消息后,召集将士告诉他们,众人都用刀撞击地,捋起衣袖大哭起来。胡翼度原先和刘裕秘密来往,这一天抛下部众投奔刘裕。姚赞在夜晚率领各部,打算去石桥和姚泓会合,晋军已经控制了各个城门,姚赞的部众无法进入,众人全惊惶溃散。
姚泓无计可施,想要向刘裕投降。他的儿子姚佛念,十一岁,对姚泓说:“晋人将会随心所欲,我们最终一定不能保住性命,希望还是自己了断。”姚泓茫然若失而没有回答。姚佛念于是登上宫墙投地而死。姚泓带着妻妾子女到营垒门前投降,后秦灭亡。姚赞率领宗室子弟一百多人也向刘裕投降,刘裕把他们全部杀死,其余的宗族成员被迁到江南。把姚泓送到建康的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
5月21日
刘裕进关灭后秦
夏王乘乱取长安
后秦国王姚兴死了。儿子们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曾有一场规模不大的流血斗争,结果还是太子姚录得胜。但他是一位庸碌无能的君主,正好为东晋太尉刘裕的讨伐提供了机会。
公元416年秋天,刘裕全面布置,准备出兵。他请刘穆之主持后方的军政大事,保证后勤供给。派五路大军先后出发,向关中长安推进。
刘裕到达彭城坐镇,指挥各路人马。恰巧宁州(今昆明)送来一批琥珀枕。琥珀是治刀伤的良药,制成枕头,冬暖夏凉,十分名贵。刘裕一个不留,马上捣碎,分发给出征的将士。【416.8宁州献琥珀枕於太尉裕。琥珀出哀牢夷。得之大喜,命碎擣分赐北征将士。】
他到彭城刚下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王华来当自己的主簿,主持文书工作。两件事就把军心和人心笼络住了。
原来王华是王导的曾孙。父亲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单骑逃走,不知下落。有位僧人名叫昙永,激于义气,带着年少的王华到处逃避,叫他打着行李包。两人走到河边,哨卡怀疑王华的身份,不让他走。【〔416.8〕初,王廞之败也,沙门昙永匿其幼子华,使提衣襆自随,津逻疑之。】
昙永不动声色,顺手给孩子一个耳光,骂道:“贱东西,还不快点跟上来!”哨兵以为他是和尚的仆人,便放行了。【昙永呵华曰:“奴子何不速行!”棰之数十,由是得免】
后来大赦,王华回到东吴,找不到父亲,就避开朋友往来;隐居田园,吃糙米,穿破衣,专心读书。【遇赦,还吴。以其父存亡不测,布蔬食,绝交游不仕,十馀年。】
刘裕听到他的名声,想请他出来。他先为王华的父亲发丧,让王华守孝尽礼,刚一结束,就交给他重要的职位。【裕闻华贤,欲用之,乃发廞丧,使华制服。服阕,辟为徐州主簿。】
刘裕把一切安排妥当了,密切注意前线的动静。
刺史王仲德率领水军,沿大河(今黄河)逼近滑台,这里是北魏的领土。北魏皇帝拓跋嗣和后秦姚氏关系密切,跟刘裕是对头。东晋水军一到,滑台的守将却弃城逃走了。王仲德特别高兴:“我们打算用七万匹布帛作礼物,向魏国借路的。不想他们竟主动让路,难得难得!”【王仲德水军入河,将逼滑台。魏兖州刺史尉建畏懦,帅众弃城,北渡河。仲德入滑台,宣言曰:「晋本欲以布帛七万匹假道於魏,不谓魏之守将弃城遽去。」】
正在得意之际,拓跋嗣派大将叔孙建赶来,杀死逃跑的守将,尸体投入河中,质问王仲德为何入侵魏国。【魏主嗣闻之,遣叔孙建、公孙表自河内向枋头,旣破刘虎,因遣建等引兵南向。济河,斩尉建於城下,投尸于河。】
王仲德一再解释:“刘太尉从黄河去洛阳,是要祭扫晋室的祖墓,并不想侵犯贵国;我们只不过借你们的空城滑台,休息几天就走的,何必那样紧张?”【呼仲德军人,问以侵寇之状;仲德使司马竺和之对曰:「刘太尉使王征虏自河入洛,清扫山陵,非敢为寇於魏也。魏之守将自弃滑台去,王征虏借空城以息兵,行当西引,於晋、魏之好无废也,何必扬旗鸣鼓以曜威乎!」】刘裕也写信道歉,总算通过河水,到达洛阳附近。
王镇恶和檀道济是东晋的一支主力部队,他们从许昌打到洛阳,俘虏后秦军队四千多人,部属主张活埋,筑一座高高的坟墓,威镇西方。【道济获秦人四千馀人,议者欲尽阬之以为京观。】
檀道济严厉地训斥道:“吊民伐罪,正在今天!你们这样想,是逞一时痛快,贻害百年大业,真是岂有此理!”把俘虏当时就释放了。【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於是夷、夏感悦,归之者甚众。】
洛阳周围,无论是汉民,还是氏、羌、鲜卑族人,都高呼“万岁”,争着迎接东晋的队伍。
这时,刘裕从彭城出发,坐着兵船,沿着魏国领土上的大河前进。北岸是拓跋嗣的监视部队,南岸是刘裕的纤夫,互相提防,经常交战,好不容易赶到洛阳,才和大军会合。
王镇恶指挥水军,从大河折入渭水西上。他的兵船设计巧妙:船身不大,水手和战士都隐蔽在船舱里,从岸上看,只见船走,不见有人。秦国的军队从来没见过这种船,以为有神灵在助推。【〔417.7〕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见舰进而无行船者,皆惊以为神。】
王镇恶到得渭桥,叫军士飞速出舱,水流很急,人刚登岸,船就漂走了。【镇恶至渭桥,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登者斩。众既登,渭水迅急,舰皆随流,倏忽不知所在。时泓所将尚数万人。】
他向部队宣布:“我们的老家在江南,这里是长安北门,两地相隔几千里,船和粮都已漂走。今天是生死关头:一战而胜,衣锦还乡:打败了呢,尸骨不全。没有别的选择,还望诸位自勉!”说最,他手挥长矛,领头冲锋。【镇恶谕士卒曰:“吾属并家在江南,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无它歧矣。卿等勉之!”乃身先士卒】
兵士们热血激荡,紧紧地跟上,拼死战斗。秦兵本就心里慌乱,碰到这个阵势,纷纷溃散。后秦皇帝姚泓落得单人独马,逃回宫中。【众腾踊争进,大破姚丕于渭桥。泓引兵救之,为丕败卒所蹂践,不战而溃。姚谌等皆死,泓单马还宫。】
第二天,姚泓准备出降。儿子姚佛念刚满十一岁,对父亲说:“刘裕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投降也是死,不如自杀算了。”姚泓面容凄惨,没作回答。姚佛念便跳下宫墙跌死了。【〔417.7〕泓将出降,其子佛念,年十一,言于泓曰:“晋人将逞其欲,虽降必不免,不如引决。”泓怃然不应,佛念登宫墙自投而死。】
姚泓带着后妃和大臣,到王镇恶的军门前求降,立刻被关了起来。城里六万多户,受到晋军的安抚,局面很快平静下来了。
刘裕从容地到达灞上,王镇恶前来迎接。【九月,太尉裕至长安,镇恶迎于灞上。】
刘裕拉着他的手:“完成我的大事业,全凭将军的勇敢和智谋啊。”【裕劳之曰:“成吾霸业者,卿也!”】
王镇恶一拜到地:“明公的声威,将士的努力,我有什么功劳?”刘裕笑道:“你也学大树将军冯异吗?”两人都爽朗地大笑起来。【镇恶再拜谢曰:“明公之威,诸将之力,镇恶何功之有!”裕笑曰:“卿欲学冯异邪?”】
王镇恶作战勇敢,但生性贪财。【镇恶性贪,秦府库盈积,镇恶盗取不可胜纪;裕以其功大,不问。或谮诸裕曰:“镇恶藏姚泓伪辇,将有异志。”】
秦国仓库里的珍宝,他尽情偷取。有人告状,说他把姚泓的龙车也藏起来了,用心不轨,想当皇帝。刘裕派人侦察,发现龙车丢在城墙边,车身上的珍珠和金银全被别剥干净,刘裕不觉笑了。【裕使人觇之,镇恶剔取其金银,弃辇于垣侧,裕意乃安。】
刘裕将秦国的一套天文仪器没收,其余财物都分给将士。把后来投降的秦国大臣全部处死;把姚泓送到建康,斩首示众,果然被小儿子说中了。【417.9裕收秦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建康。其馀金玉、缯帛、珍宝,皆以颁赐将士。秦平原公璞、并州刺史尹昭以蒲阪降,东平公赞帅宗族百馀人诣裕降,裕皆杀之。送姚泓至建康,斩于市。】
冬天,建康突然传来讣告:左仆射刘穆之死了!刘裕当时晕了过去,这是莫大的打击。刘穆之是后方的总摄,失去他就失去依靠,怎么得了?【417.11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日。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刘穆之是不负刘裕的厚望的。他头脑清晰,处理纷繁的国事,如同行云流水;【刘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
眼睛看文件,手里写书函,耳中听汇报,口头作应酬,【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
互不相关的多种工作,同时完成,条理分明,真是天下奇才!【目览辞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悉皆赡举。】
他精力过人,日夜不睡,还能抽空校注古书。【又喜宾客,言谈赏笑,弥日无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校定。】
只有一个嗜好:每天大摆宴席,请客人吃喝。他对刘裕说:“我出身贫贱,小时候吃不饱。承蒙你的提携,当了官,也注意勤俭,只是每天的饮食,稍稍丰盛点。此外,我不多要你的一分钱。”【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未尝独餐。尝白裕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外一毫不以负公。」】
刘裕一向当他是自己的左右手。现在突然死去,怎不惊惶?原来他打算迁都洛阳,经营西北,留在长安的;现在只好改变主意,撤回建康。
三秦父老得知刘裕准备东归,不安而又留恋。【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西凉一带住在长安的人,指望借势恢复本土,连人员都组织好了,突然遭到挫折,简直痛不欲生。每天登门求见,泪水满腮,劝他替国家前途着想,为西北士民撑腰:“长安百姓不见晋室天子有百把年了,看到南方来的亲人,真比父母还亲。这里有汉朝十代天子的陵墓,咸阳宫殿是天子的家宅,将军一起丢开,到何处去呢?”【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
刘裕也不胜凄然,只好说些空话安慰:“我受朝廷之命,不能自作主张,实在遗恨。感激诸位的忠诚和爱戴,我叫次子义真和大臣一起镇守,跟大家生死与共。”【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
年底,他离开长安,顺着大河,挖通汴渠,转入泗水,回到徐州。【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刘裕把十二岁的孩子刘义真留在关中,叫王镇恶当司马掌兵权,同时又暗中指使另一位将军沈田子提防王镇恶,怕他造反。
这也难怪,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儿,关中人士敬仰王猛,自然也信服王镇恶。【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
他想闹事,是有人拥护的。沈田子这些人嫉妒王镇恶的功劳,彼此矛盾一大堆。刘裕临走时,竟煸动沈田子:“当年钟会造反不成功,就是因为有卫理。你就是我的卫瓘嘛!俗话说,‘猛兽不如群狐”,你身边十多人,还怕一个王镇恶吗?”刘裕给关中留下了本不该有的矛盾和祸患。【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长安的情况被北边的夏国国主赫连勃勃看准了:“后秦灭亡了,刘裕也跑了,关中只有一个小孩儿,统率一批彼此不服的老将,是一盘烂棋!”【夏王勃勃闻太尉裕东还,大喜】
他也看透了刘裕,回去干什么?想当皇帝,向司马氏开刀!他跟大臣们谈起:“老天要把关中送给我,可不得违背天意呀。”于是率军南下,直通长安。
王镇恶决心迎击,约沈田子出兵。不料军中谣传:王镇恶是王猛的后人,心向关中,要杀南方的人,把刘义真押回去,自己称王。沈田子抓住机会,趁一起商量军事,突然出手,把王镇恶杀了,还说他谋反。【镇恶与田子俱出北地以拒夏兵,军中讹言:“镇恶欲尽杀南人,以数十人送义真南还。因据关中反。”辛亥,田子请镇恶至傅弘之营计事。田子求屏人语,使其宗人沈敬仁斩之幕下,矫称受太尉令诛之。】
刘义真的参军王修,斥责沈田子擅杀大臣,随即把他处死。
王修作风正派,平时得罪不少人。这些人在刘义真面前告状,说他杀死沈田子,也是为了造反。
十二岁的孩子懂得什么?眼看众口一词,深信不疑,又把王修杀了。【弘之奔告刘义真,义真与王修被甲登横门以察其变。俄而田子帅数十人来至,言镇恶反。修执田子,数以专戮,斩之;以冠军将军毛修之代镇恶为安西司马。418.10刘义真年少,赐与左右无节,王修每裁抑之。左右皆怨,谮修于义真曰:“王镇恶欲反,故沈田子杀之。修杀田子,是亦欲反也。”义真信之,使左右刘乞等杀修。】
长安城中互相屠杀,帮了赫连勃勃的大忙。他很快攻破城池,把刘义真吓跑了。刘裕的西征大业,也到此告吹,付之东流。【修既死,人情离骇,莫相统壹。义真悉召外军入长安,闭门拒守。关中郡县悉降于夏。赫连璝夜袭长安,不克,夏王勃勃进据咸阳,长安樵采路绝。】
这不奇怪,他打长安,灭后秦,是要捞取资本,取代司马氏当皇帝。因此,刘穆之一死,就惴惴不安,怕自己地位不稳,丢下关中父老走了。
功过是非,明眼人是清楚的。
有姚姓的皇帝,如:姚苌、姚兴、姚泓;大官有姚崇、姚弋仲。
一、起源
1、出自姚姓
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2、源于“癸”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
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戊人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
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
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二、人物资料
1、姚苌
后秦武昭帝姚苌(329年—393年),字景茂,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384年—393年在位)、军事统帅。羌族首领姚弋仲第二十四子,魏武王姚襄之弟。
2、姚兴
姚兴(366年—416年),字子略,羌族,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后秦第二位皇帝(394—416年在位),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
姚兴在位22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重视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提倡佛教和儒学,广建寺院。
他先后消灭了前秦(苻登)、西秦(乞伏国仁)、后凉(吕光)的势力,使西方安宁,同时东与北魏、东晋抗衡。
3、姚泓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
义熙十二年(416年)即位,改元永和。义熙十三年(417年),东晋刘裕率军北伐后秦,姚泓投降,后秦灭亡。后被押解到东晋都城建康,在建康闹市中斩首,时年三十岁。
4、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
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
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
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
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开元九年(721年),去世,终年七十一,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5、姚弋仲
姚弋仲(280―352年),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首阳镇梁家营村红崖山)人,羌族。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镇西将军姚柯回之子,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父。
明勇英果,雄武刚毅。永嘉之乱后,率部东迁,自领雍州刺史、扶风郡公,投靠前赵刘曜,授平西将军,封平襄郡公。投靠后赵,屡次建言立功,拜冠军大将军,斩杀高力督梁犊,封西平郡公。
率军讨伐冉闵叛乱,石祗以为右丞相,封亲赵王。遣使向东晋投降,拜使持节、六夷大都督、大单于、车骑大将军、都督江淮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陵郡公。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去世,时年七十三,葬于天水郡冀县。其子姚苌建立后秦,追谥景元皇帝,庙号始祖,迁葬于高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姓
东晋乱世之中,北方率先由拓跋珪建立起了北魏政权,南方则是由刘裕一统,平定了桓楚、西蜀等割据势力。想要统一南方,就必须拿下南燕、后秦这两国,这也是对刘裕的最大考验,不过从结果来看刘裕的灭后秦之战进行的十分顺利,他究竟是如何拿下后秦的呢?不仅如此,刘裕还以却月阵大破北魏,因此收复了不少领土。可以说,刘裕是当时最为出色的军事家之一,下面就来讲讲灭后秦之战,一起了解看看吧。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与刘邦、朱元璋一样都是平民出身。刘裕是刘牢之帐下普通士卒出身。这个时代是草莽英雄的舞台。是崇尚武力的时代。而刘裕无疑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平定蜀中叛乱。此时的刘裕灭南燕,平卢循,定蜀中,那真是志得意满,肆无忌惮。在朝中无人臣之礼。东晋宗室司马休之任江州刺史,为官勤政,颇得民心。认为刘裕早要造反,和他老祖宗司马懿一样,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多次建议朝廷诛杀刘裕,刘裕为了告诫司马休之,将司马休之犯法的儿子杀掉并立即发兵讨伐江陵。司马休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起兵反抗。刘裕根本没有瞧起这些司马家的人,让女婿徐逵之领兵平叛,但司马休之也不是等闲之辈,在江陵把刘裕女婿杀得大败,就连徐逵之自己也死在乱军之中,刘裕一方面大骂女婿无能,一方面也不得不亲自带兵讨伐。刘裕在江陵一战把司马休之杀得人头滚滚,江陵失手,司马休之只好逃往后秦寻求避难。而刘裕就此发兵灭秦。
这个时候东晋也已经是刘裕一个人的天下。刘裕以东晋朝廷的名义宣布加封自己为太傅,扬州牧,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简直是曹操再世,司马懿重生。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皇帝姚兴驾崩,太子姚泓继位,让刘裕等来了平定后秦的最佳历史机会。姚兴在位的时候很惧怕刘裕,一次性把12个郡划给东晋。以安定边防。姚泓字元子,性格宽厚,气度雍容,但绝非乱世之中的有为之君。就在此时,刘裕大军又杀气腾腾而来。但后秦却没有一点准备。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兵分四路平灭后秦,第一路由王镇恶与檀道济率领,进军许昌洛阳,第二路由沈田子与傅洪率领,攻取武关,第三路由刘尊考率领水军取荥阳,作为第一路军的策应。刘裕本人亲统第四路由王仲德为先锋走泗水。刘裕的灭后秦之战,被后世历代兵家所推崇,粟裕大将就就对刘裕的灭秦之战的布局十分钦佩。王镇恶、檀道济皆是兵法大家,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无敌,望风而逃投降者无数,洛阳刺史姚光不战而降,东晋的故都光复,刘裕大喜,立即回奏朝廷要求加封九锡。建康留守立即以朝廷名义加封刘裕为相国,总督百揆,宋国公,位于诸王宗室之上。满朝文武居然一个反对的都没有。由此可见,东晋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而当年王敦、桓温僭越朝廷的时候,文武大臣还表示反对,地方有人起兵反抗。现在这些文武之所以不反对,就是想跟随刘裕当把开国功臣。也可见东晋的人心丧失到何等的地步。
再说第四路军王仲德方面,王仲得德不过是由清河入黄河,路过北魏的边防滑台,北魏守军居然弃城而逃。北魏如此大方,王仲德也只好笑纳滑台。北魏皇帝把滑台守将斩于军前,立即陈兵济河全军戒备,并且派人质问刘裕,为何入侵我国领土。刘裕不想两面作战,立即派人道歉,说明情况。证明此次行动是军方擅自行动,仅仅是暂时借道而已,到平定后秦以后立即归还。双方的误会暂时解除,但边境却加派军队,以防不测。此时,王镇恶、檀道济进兵潼关,潼关守将姚绍能攻善守,王檀二人数次攻城都无果。刘裕带领水军自彭城出发,致信北魏,要求借道伐后秦,而此时后秦使者也到了,希望北魏不要借道,提醒唇亡齿寒的道理。
北魏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关号曰天险。一人荷戈,万夫不得进。裕舟船步兵,何能西入?脱我乘其后,还路甚难。若北上河岸,其行为易。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假其水道,寇不可纵。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又议之内朝,咸同外计。太宗将从之。”北魏宰相崔浩道:“此非上策,司马休之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来久。今兴死子劣,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欲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今蠕蠕内寇,民食又乏,不可发军。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东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虎,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使裕得关中,县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关两虎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夫为国之计,择利而为之,岂顾婚姻,酬一女子之惠哉?假令国家弃恒山以南,裕必不能发吴越之兵与官军争夺河北也,居然可知。”而反对者表示:“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拓跋嗣听到双方的意见之后,命司徒长孙嵩领兵十万屯兵黄河北岸,刘裕在黄河战船之上看见北魏沿岸排兵布阵,这时王镇恶也报告说洛阳久攻不克。刘裕这时候感到十分焦虑。刘裕大军往前行进,北魏大军如影随形,有时候刮大风把刘裕的小船刮到岸边,北魏一律处死。刘裕十分气恼。刘裕这时候根据谋士建议,让军士每组成700人为一个队,以兵车百乘备好上黄河岸,沿岸列开,两头抱河,每个战车7个人,直抵洛阳。北魏以3万骑进攻,大败而归,阿薄干等被斩。“战于畔城,为裕将朱超石所败,师人多伤。太宗闻之,恨不用浩计。”
后秦主帅得知刘裕到来,一时急火攻心吐血而死。第二路大军沈田子、傅洪以克武关,即将占据春泥,后秦皇帝姚泓此时只能御驾亲征,姚泓想先打沈田子,得胜以后再战刘裕,沈田子当时只有五千军马,姚泓却有六万大军,傅弘主张立即后撤,沈田子不同意道:“师贵用奇,不必在众。”“弘之犹固执,田子曰:‘众寡相倾,势不两立。若使贼围既固,人情丧沮,事便去矣。及其未整,薄之必克,所谓先人有夺人之志也。’便独率所领鼓而进。合围数重,田子抚慰士卒曰:‘诸君捐亲戚,弃坟墓,出矢石之间,正希今日耳。封侯之业,其在此乎!’乃弃粮毁舍,躬勒士卒,前后奋击,所向摧陷。所领江东勇士,便习短兵,鼓噪奔之,贼众一时溃散,所杀万余人,得泓伪乘舆服御。”这时王镇恶久攻潼关不下,便绕过渭水直取长安。王镇恶亲自驾船冲上岸边,对身边的士卒言道:“卿诸人并家在江南,此是长安城北门外,去家万里,而舫乘衣粮,并已逐流去,岂复有求生之计邪!唯宜死战,可以立大功,不然,则无遗类矣。”说罢,王镇恶提刀上岸,第一个往前冲杀,晋军士卒见主帅如此,各个是勇气倍增,以一当十。全力冲杀,姚泓得知以后立即派兵迎敌,哪知败军溃还,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姚泓惊惧之下退回皇宫,而王镇恶已经杀进长安皇宫平朔民门了。姚泓在皇宫与家人商议如何投降。其子姚佛道,皇帝投降太侮辱了,不如全家自杀。姚泓惜命,不肯死,带领全体皇族投降,刘裕把后秦皇族一律诛杀。姚泓在位两年而成为亡国之君。刘裕平定后秦,彻底统一南方,他的下一步就是要当皇帝了。
答:根据相关资料,
乐于泓(1908-1992),祖籍江苏省太仓县,原名陆于泓,字仲陶,笔名乐若。
中国内地男演员
李泓瑞,中国内地实力派男演员。代表作品《淬火成钢》、《大会师》、《甄嬛传》和《毛泽东》等,他的演技得到导演以及观众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姚泓(388年-417年),字元子,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文桓帝姚兴长子,十六国时期后秦最后一位皇帝。
姚泓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姚泓书画、姚泓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