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都城在邺城东魏534年~550年东魏,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东魏历时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东魏了激烈的权力争夺在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
东魏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一个短命政权,与西魏对峙东魏只有一个傀儡皇帝孝静帝,却有三个权臣高欢高澄高洋那么东魏是如何建立与灭亡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北魏分裂 正光五年524年,北魏爆发六镇起义。
东魏都城在邺城东魏534年~550年,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东魏历时十七年北魏政权在魏末各族人民的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统治阶级内部展开东魏了激烈的权利争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控制东魏了北魏中央政。
在高欢掌权时期,东魏的土地兼并情况就极为严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并多次被宇文泰说打败公元550年,孝静帝直接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使东魏覆灭与五代十国时期相比,南北十六朝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当时的北魏。
东魏被北齐取代,北齐被隋朝灭亡历史上说的“魏晋南北朝”,曹魏为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晋朝是曹魏的继承者,而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短暂更替,后者是前者的延续,也就是说南朝陈是曹魏政权的延续北魏的影响力也比较大。
北周557年581年,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北齐550年577年,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后为北周所灭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
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城东北即位,是为孝静帝,这就是“东魏”政权在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欢家族手中,其执政期间关东地区胡汉矛盾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东魏与西魏多次交战,互有胜负,从而奠定了。
1在550年,东魏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然后高洋建立北齐,所以东魏之后的朝代是北齐2在557年,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然后宇文觉建立北周,所以西魏后的朝代是北周3东魏和西魏后的朝代分别是北齐和北周。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550年东魏的国号本是“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永熙三年534年十月立元善见为皇帝,即魏孝静帝,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
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东魏政权公元535年,投奔宇文泰的。
只有一个,元善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至东魏武定九年551年在位仪表瑰丽。
北魏在公元534年分为东魏和西魏两朝先有北魏再有东魏和西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
在北魏分裂以前,高欢占据着关东地区,所以在建立东魏后,东魏的疆域包括今河南汝南,河南洛阳以东的原北魏东部地区由于占据了山东传统富饶地区,东魏当时的经济实力人口数量都居三国东魏,西魏,南梁之首。
东魏东魏534年550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地方性政权,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献宗孝静帝,为自己登上帝位而铺路,并与宇文泰所建的西魏对立,建都邺城今属河北省在整个东。
是并存的两个朝代,分裂北魏而来后来,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