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如何判断油温,以及油温的识别顺口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油温一到二成热
手悬停于油面上方3寸左右时有微微温暖的感觉、如果下入少量肉入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只有少量的气泡从食材边冒出来。这个油温比较适用于对很薄或质地很嫩的肉类食材(如鱼片)、花生坚果类进行加工,但对于上浆好的食材容易产生脱糊现象。
2:油温三到四成热
这个时候锅里的油表面看不出什么变化,把手放在锅的上方,可以感觉到有表面微微的有点热,但不至于烫。把一根筷子放进去,筷子周围会有一些小气泡。把肉下锅,肉会很快变色。很适合滑肉的温度,因为肉成熟的很快,水分保持的很足,滑出来的肉会比用水煮出来的肉更嫩,这种肉很适合做炒菜,炒肉片炒肉丝之类。
3:油温五到六成热
这时的油约150-170度,用筷子下锅有一些强烈的气泡。把肉下锅会突然变色,有很大而多很密的气泡。五六成温度的油可以迅速驱散原料表面及内部的水分,油分子渗透到原料的内部,同时让蛋白质快速变性,这个温度炸出来的肉比较脆,散发出诱人芳香。这种肉适合做辣子肉丁、炸子鸡、或者炸鸡翅之类以及葱姜蒜等辅助材料的爆香。
4:油温七到八成热
油面有青烟冒出,将筷子放进去气泡十分密集和明显。这个油温对食材有增添色泽,增添香味的作用,比较适用于干炸、软炸、酥炸等需要使食材迅速定型、外焦里嫩或者需要二次煎炸的菜肴。如糖醋鱼、干炸肉、火爆河虾等。
关于判断油温,其实做菜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有经验了。这里提醒大家,家庭烹饪的油温最高不要超过八成热,过高的油温会产生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同时也使食材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无论是对饭店御用厨师还是家庭厨房管理员来说,掌握油温都是做好每一道菜的前提。如果油温过高,菜容易焦糊且粘锅;如果油温过低,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判断油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能很多烹饪爱好者也会观看美食直播,但大多数UP主对油温的解读都语焉不详,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油温的小秘密吧!熟练掌握能够提高厨艺哦!
一二成热 适合炒酱
油温介于0℃~30℃,属于冷油温。
判断方法:由于油温较低,把筷子放入油中,不会有什么反应。
适用于:适合炸坚果类食物,如油炸花生米、油酥腰果,也适合炒酱料等。
三四成热 适合干熘、软炸
油温在85℃~120℃,属于低温油。
判断方法: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用手置于油锅表面,能感觉到热,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
适用于:这个油温一般用于干熘、软炸等,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软炸虾仁、炸香椿、干炸带鱼等。
五六成热 适合炝锅、快炒
油温约为120°C~180°C,也称中油温。
判断方法:此时油面波动,向四周翻动,微有青烟升起,细看油表面会有波纹,筷子周围气泡变得密集,但没响声,原料下油后,周围有大量气泡,并伴有哗哗声。
适用于:炒、炝等烹调方法均适用,待油温五六成热,将葱姜蒜等辅料倒入炝锅,然后放入肉、青菜,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烂。
七八成热 适合油炸、煎肉
温度约为180°C~240°C,属于高油温。
判断方法:油面翻动转向平静,有青烟,用勺搅动时有声响,若将筷子置于其中,筷子周围会有大量气泡,并有噼里啪啦的响声。原料下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带有轻微的油爆声。
适用于:炸、煎、爆都适用七八成油温。做出的葱爆肉,能使主料迅速加热,纤维急剧收缩,使肉内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时口感较嫩。
九十成热 适合淋油
油温约在240°C~300°C,属于旺热油。
判断方法:油烟密、有灼热的热气,青烟四起并向上冲,即将到达燃点,原料入锅后,有大泡翻腾,并伴有爆破声。
适用于:仅适用于蒸制菜肴和水煮类菜肴,如给水煮肉片、葱油鱼、清蒸鱼等上最后一道工序。
做法是:把热油淋在葱丝、蒜末、花椒、辣椒碎上。这时有哗哗的响声,热油易飞溅,要小心。
1、一二成油温,油面是平静的,这时候把手置于油面之上,会感到微微发热。一两成热的油适用于做油酥花生、油酥腰果等容易糊的菜肴,不容易糊,但是吸油会比较多。
2、三四成油温大约在90°C~130°C,油面依旧是平静的,但是我们如果放入一根筷子,筷子周围会有微小的气泡,没有青烟。这种油温适合用来炒肉等。
3、烧到五六成油温(130°C~170°C)的时候,油面波动,气泡较多,有哗哗的声音,开始冒少量的青烟了,放入筷子的话,筷子周围会有密集的气泡产生。适用于炒、炝、炸等烹饪方法,具有酥皮增香、使食材不易破碎的作用。
4、这时锅上方冒大量的青烟,筷子周围气泡变得非常的密集。适用于油炸或者煎制肉类、鱼类,使表皮酥脆不破碎。
一般是看油的表面向周围翻动,有层层皱纹,还有青烟升起时候就是六七成热的油,差不多要达到180度。这时把木筷子插到油锅里,周围有大量的气泡,但没有噼里啪啦的声音,有声音则说明油温已经到了八成,通常有200度。
还有用手掌检测油温法:将油倒入锅中,中火加热一两分钟,手掌放在离锅面5~8公分处,如果没有温热感,这时油温较低,大约为100℃~120℃,如果掌心温热但不会烫人,温度大约为120℃~140℃,如果有烫手的感觉,油温可能已经超过180℃了。
不同油温下不同菜,把握时机最重要
1、一二成热,适合炸坚果类食物,如油炸花生米、油酥腰果,也适合炒酱料等。
2、三四成热,一般用于干熘、软炸等,有保鲜嫩、除水分的作用,如软炸虾仁、炸香椿、干炸带鱼等。但这些菜肴需要复炸,即将菜肴炸熟后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再炸一遍,复炸时需要七八成热油温,才能使菜外酥里嫩。
3、五六成热,适用于炒、炝等烹调方法,水分明显蒸发,蛋白质凝固加快,原料不易碎烂。用这个油温炒青菜能使炒出来的菜颜色漂亮且营养流失少。
4、七八成热,适用于炸、煎、爆等。做出的葱爆肉,能使主料迅速加热,纤维急剧收缩,使肉内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时口感较嫩。七成油温煎出的荷包蛋,外皮金黄酥脆、蛋黄溏心;煎鱼,能使其外皮变得酥脆。
5、九十成热,仅适用于蒸制菜肴和水煮类菜肴,如给水煮肉片、葱油鱼、清蒸鱼等上最后一道工序。
锅内油的温度高低如何判断油温,可以根据油面情况和下锅后的反应来判断。
温油如何判断油温,俗称三四成热如何判断油温,油温度90~130℃,其油面情况是无青烟,无响声,油面较为平静,烹调原料下锅后原料周围出现少量的气泡。
热油,俗称五六成热,油温度达130~170℃,其油面状况是微有青烟,油沿锅从四周向中间翻动,烹调原料下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
旺油,俗称七八成热,油温度达170~230℃,其油面状况是有青烟,用手勺搅动时有响声,烹调原料下锅后周围出现大量气泡,并有轻微的油爆声。
1、三四成热,油温在100度左右,此时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
2、五六成热,油温在150度左右,此时油面向四周翻动,略有青烟升起。
3、七八成热,油温在200度左右,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青烟四起并向上冲,
4、九十成热,油温在257度左右,此时油烟密而急有灼人的热气,仅适用于爆菜。
扩展资料
掌握油温的作用:
1、准确把握菜肴的油温大小与时间长短,使原料的成熟恰到好处,就可免除夹生与过火。
2、一般的菜肴原料经加热之后部分营养成分分解,恰当使用油温,可减少其营养成分的损失。
3、油温不够,菜肴加热达不到要求的温度,原料中的细菌就不能杀灭。
4、准确掌握油温,使调味品能渗入,菜肴嫩滑鲜美,色泽、形状能符合要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油温
关于如何判断油温和油温的识别顺口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