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及笄是什么意思,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冠。
及笄是女子年满十五岁的意思详细释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旧唐书·后妃传下·。
1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及笄是什么意思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2古语年龄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
及笄是指女子到及笄是什么意思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及笄,又叫“既笄”,是指古代女子年龄满15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便会开始结发,用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故称为及笄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指的的女子头上的发簪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及笄的拼音jí jī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引证解释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明代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
1及笄,汉语词汇,读音为jíjī据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2。
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quot及笄quot古代女子15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20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1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2而及笄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所以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3及笄这个词来自于西汉戴圣的礼记·内则,原文十有五年。
1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2及笄,汉语词语又叫“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3古语年龄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更多关于15岁及笄之年什么意思。
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