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鹿花菌,以及鹿花菌和羊肚菌的区别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众所周知,山林中遍布的奇特东西是很多的,特别是一些野生植物品种,这些东西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特点也很多。
这些自然界的植物很多是我们闻所未闻的,即便现在普遍了很多,但是还有很多鲜为人知,而且不少植物的外观模样都有着不同特色,比如这种形似「脑花」的植物——鹿花菌。
在南方,每年进入湿冷的季节,就会迎来火锅的旺季,脑花就常常出现在人们的火锅食材中,经过沸腾的红油汤底终成经典美味,让人大饱口福。在湖南湘东酃(líng)峰,除了火锅旁,在幽暗湿润的山林也有机会找到「脑花」,不过此脑花是被称为植物界的「脑花」。
每年春夏时节,酃峰保护区内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会生长出一种真菌,刚长出时虽谈不上可爱,却也和普通「蘑菇」一样软萌。可随着它们成熟,菌盖不仅逐渐粗糙,还高度扭曲形成密集褶皱,如同脑回和脑沟。整体一看,一株真菌俨然就是一个红褐色「脑花」,这就是鹿花菌。
鹿花菌是真菌的一种,为平盘菌科鹿花菌属大型真菌,鹿花菌不规则的菌盖很像脑部,可以高 10 厘米及阔 15 厘米,初生长时菌盖是光滑的,逐渐会长出更多皱褶至呈脑状。菌盖可以是红色、紫色、枣色或金褐色,初红褐色,后变为暗褐色至近黑褐色。
鹿花菌生长的高峰季,峰上可能出现成群「脑花」,场面看起来会有些瘆人,而且鹿花菌还含有巨大的毒性。
在 1968 年,科研人员从鹿花菌中分解出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具有毒性,能引起精神错乱、肌肉自发性收缩及眩晕、瞳孔放大演变至昏迷、循环性虚脱及呼吸停止等,最后导致肝肾衰竭或溶血而死亡。
尽管鹿花菌属于有毒的不可食用菌种,但它在东欧、北美五大湖北部地区等地,仍然是一种流行的美食。鹿花菌本身含有巨大的毒性,在食用时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中毒,为此,很多国家也禁止这种菌类出售。
明知如此剧毒为何还有买卖?正如河豚剧毒而味鲜,因为鹿花菌味道鲜美,所以仍然有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在食用,试图通过烹饪方法减轻其毒性;但这种植物处理后本身也还是会有风险,严重甚至会导致肝肾衰竭或溶血而死亡,因此提醒大家且不可「以命尝鲜」。
鹿花菌已知带有毒性最少达100年。由于出现很多不同征状,很多学者认为中毒反应多是个别的过敏反应,或是误会,而非鹿花菌天生的。有些人可能会有严重的征状,但有些同食的人却可能完全没有征状。另外也有些人中毒后几年都没有征状。但是,现时一般相信鹿花菌是可以致命的。 鹿花菌含有有毒的鹿花菌素,不同群落会有不同的含量。例如在北美洲或西欧就很少有鹿花菌中毒的事件,但在东欧及斯堪地那维亚就经常出现。1971年的统计就指在波兰每年就约有23%食用真菌致命的个案是与鹿花菌有关的。死亡率自20世纪中叶就下降:在1952年至2002年的瑞典就没有再出现鹿花菌的致命报告。
鹿花菌素的致死量估计小童及成人分别为每公斤10-30毫克及20-50毫克。这个含量分别约为新鲜鹿花菌的0.2-0.6公斤及0.4-1公斤。但是,个别的反应会因人而异,可以完全没有反应或出现严重中毒反应。证据显示小童受影响得较严重,但原因不明。虽然将鹿花菌煮成半熟可以大幅减少鹿花菌素的含量,但重复食用仍会增加中毒的风险。 治疗都是辅助性的。在食用后几小时内用活性炭洗胃可以减轻中毒情况。不过,因为征状很多时较迟出现,患者往往未必得到治疗,限制了其效能。 严重呕吐或腹泻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观察氧化血红素水平、电解质、肝脏及肾脏功能、验尿、及全血细胞计数来检查及处理不正常的地方。肾功能受损或衰竭可以透析来治疗。出现溶血的患者需要输血来补充失去的红血球,变性血红素血症则需要以注射亚甲蓝。
维他命B6可以抵消一甲基肼造成的酶抑制作用,从而继续γ-氨基丁酸的合成,舒缓征状。 维他命B6只适合神经系统的征状,并不能舒缓肝毒性。 初期可以服用每公斤25毫克,并可以在没有改善征状的情况下重复使用至15-30克。 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调节γ-氨基丁酸受体,从而增加维他命B6的效能,故会用来控制晕眩。另外,一甲基肼是会抑制叶酸转变成亚叶酸,所以每天服用20-200毫克亚叶酸可以帮助治疗。 已发现了低鹿花菌素含量的鹿花菌菌株,且已有培植这种菌株。故此将来可就培植更安全的菌株进行研究。
鹿花菌生长在温带针叶林及落叶林的沙质土壤。它们很多时会长在松树下,有时也会在白杨树下。 采集期是介乎4月至7月,比其他的要早,有时甚至会在溶雪期间长成。 一些年间它们的数量可以很丰富,而在另一些年间则可以很稀有。在一些已开发的地方也可以见到它们生长,如溪流、木板、犁地、烧林及路边。 鹿花菌在北美洲的山区及北部针叶林(如内华达山脉及喀斯喀特山脉)尤为丰富,但其实其分布遍及整个大洲, 并南至墨西哥。 它们在中欧也很普遍,较多分布在西部及山区。在北爱尔兰、土耳其西部的乌沙克省及东南岸安塔利亚省的卡斯(Kaş)也有纪录发现鹿花菌。
鹿花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鹿花菌和羊肚菌的区别、鹿花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