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简介 秦淮河的历史故事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4-09 18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秦淮河简介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秦淮河的历史故事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泊秦淮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国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至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当他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般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拓展资料

出处:《泊秦淮》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烟水中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生情,顿生家国亡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之国联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运。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秦淮河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秦淮河简介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秦淮河简介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秦淮河简介我精心整理的秦淮河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秦淮河导游词1

各位旅客:

你们好!在穿过秦淮河简介了夫子庙天下文枢的牌坊,参观了孔庙的大成院,欣赏了别具特色的庙市街景,品尝了贡院西街一带的小吃后,现在我们正坐在仿古的画舫上,乘着月色,荡漾在秦淮的桨声灯影里。那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风光。

秦淮河景区景点级别:aaaaa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

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

秦淮河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秦淮新河是一条集泄洪抗旱,通航为一体的人工河。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对确保南京东南部地区汛期安全及旱季农田翻水灌溉有着关键的作用。秦淮新河从江宁东山镇的河定桥向西经铁心桥、西善桥二镇至双闸金胜村入江,全长18公里。河面宽130~200米,行洪800立米/秒。在河口建有节制闸,用于排洪、抗旱和航运。始建于1978年11月,1979年2月河道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随后一年主要进行护坡与河堤的建设。据当年的档案资料统计,南河工程共征地一万四千亩,工程总完成土方1320万方,耗资8000万人民币(当时的币值)。在河道上还建成的10道风格各异的桥,其中5道在西善境内。他们分别是西善桥、西善铁路桥、红梅桥、梅山桥以及红庙桥。秦淮新河工程全部完工后,于1980年1月25日正式通水。

秦淮河导游词3

早在去六朝古都南京之前,爸爸就给我看了许多关于南京的资料,其中一篇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让我对南京秦淮河的美景更加向往。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相传南京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00多年建造的中国最古老的城池——越城,秦淮河是秦始皇东巡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六朝时,秦淮河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美称“十里珠帘”的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境,许多故事留传千古。

来到南京时已经是下午了,安排好住处后我们就乘车前往秦淮河风光带。到达时已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先去逛了夫子庙夜市,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在这里买了一些漂亮的雨花石留作纪念。往前就是江南贡院了,听说这里历史上出过几千名江南才子,如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吴敬梓等,我不禁对这里肃然起敬。

再往前走就到了秦淮码头,这里一片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桥头上装饰着各式龙型彩灯,大小各异。还有一些很卡通的生肖灯。游人们看起来十分兴奋,举着照相机前拍后拍,简直想把秦淮河的夜景全装进相机里。因为这里的游船很多,所以我们没用怎么等就乘上了游船,我发现这里的游船已不像朱自清文章里说的比北京北海、扬州瘦西湖的好,从外观看已没什么区别,都是装扮一新的画舫,只是里面的大理石茶几、茶具还有点像朱自清描述的。从船上向外面看,大大小小的船都点起了灯火,灯光映在碧莹莹的水中,真让人有“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感觉。

随着游船向前行,我们看到了李白的雕像和刻着他《登金陵凤凰台》诗句的碑石,前面又有铜像,是王献之的,还有“太”字碑,“太”字碑的来历很有趣:相传王献之小时很聪慧,因此有些骄傲,有一次王羲之在王献之写的“大”字上添了一点,王献之将“太”字拿给母亲评点,母亲说中间那一点写得好,其它都很一般,

王献之很羞愧,从此他发奋苦练,终成大师。途中还看到了“秦淮八艳”的故居和雕像。往前又经过了文德桥、文源桥等几座桥,听导游说秦淮河上共有八座桥呢。桥上很多悠闲的人在散步,桥下还挂着一串串足以乱真的蝴蝶串灯,再加上两岸闪烁的霓虹灯,使得这夜晚的秦淮河被妆点得分外妩媚,仿佛重现六朝时的繁华。

伴随着阿宝那美妙的《倾国倾城》主题歌,我们的游船来到了秦淮水榭声光表演舞台,那里有许多古装打扮的舞女在灯光烟雾中轻歌曼舞,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妈妈说原来歌声融于美景中是如此的美妙呀!

再看同船的游客都面带微笑早已陶醉在秦淮夜景中,我和妈妈也依偎在一起欣赏着沿河的美景。不知不觉中游船已驶回码头,一看表已经一个多小时了。上岸后,我恋恋不舍的再回头看看夜色中的秦淮河,清凉的晚风,繁华的彩灯。秦淮河和它的“浆声灯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

秦淮河导游词4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坐船从武定门公园出发,只见两边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河水清澈,让人心旷神怡。向前缓缓前进。只见高大的明城墙肃立巍立在眼前。民城墙顶宽7至12米,底宽10至18米,整个墙身呈梯形,上窄下宽。城顶外侧建垛口(雉蝶)13616个,垛长2.75,垛距0.4米。城顶还建有窝铺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明城墙总长度为35.267公里,其中地面遗存部分25.091公里,遗址部分10.176公里。城墙现状基本完好部分(原城墙地上保留三分之一以上即5米)的总长度为22425米,最长一段是九华山图库至神策门,达5462米;最短一段新民门仅为25米。城墙遗迹(原城墙保留不足三分之一即5米高)总长为2666米,其中最长一段中央路西侧至钟阜门西测长1036米,最短一段蓝旗街北测至月牙湖老城南端长65米。

继续前行,高楼大厦肃立在眼前,直指苍穹。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银镜,倒映着一座座高楼大厦。

两小时的游船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鬼脸城公园”。鬼脸城以墙上的鬼脸而出名,鬼脸光滑平整。倒映前面的一潭水里。俗称鬼脸照镜子。

在碧水蓝天之间,鬼脸显得格外的显眼。

秦淮河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护城河,这条河距离之长,河水之深,河床之宽。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十里秦淮配上宏伟的明城墙,在蓝天得映衬下,无人见了不说好。他是古都南京的一大特色,是古都南京的AAA级风景区。

秦淮河导游词5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xxx,我们们来到秦淮河畔夫子庙游览,一起去看看吧。

秦淮河古名淮水,又叫龙藏浦,相传是秦始皇开凿,又称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亲河,起源于溧水的东庐山和句容的宝华山。秦淮河在南京城东分成两支,一支从通济门外的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到水西门外的西水关出城,称为内秦淮河,全长约10里,其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有“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之誉。另一支从城外流过,成为南京城东、城南、城西的护城河。两支在城西汇合,注入长江。南京夫子庙通常是指位于南京城南秦淮风光带中心位置的集观光、购物、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仿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布局集“庙、市、景”合一,将儒家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夫子庙,又叫孔庙、文庙,是祭祀和供奉孔子的庙宇。南京夫子庙始建于宋景佑元年(1034年),现夫子庙是1986年重建,依然保留前庙后学的布局。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庙前广场】

1、大照壁的体量及作用

2、泮池的由来及作用

3、文德桥及“文德分月”奇景

4、聚星亭、天下文枢坊、魁星阁及棂星门简介

现在我们就来到夫子庙前的.广场,这是夫子庙的中心地区。 照壁是秦淮河南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照壁起遮蔽和装饰作用,是整个夫子庙建筑群的开始。它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长110米高,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

照壁的北面就是泮池,意思是“泮宫之池”。泮池是文庙前的规制。南京夫子庙前的泮池与众不同,它是利用内秦淮河天然河道而形成,半月形,南部呈半圆。

文德桥在泮池西侧,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据考证,由于桥向与子午线方向一致,所以每逢农历11月15日,在桥的两边分别可以看到桥影将水中明月分为两个半月,这一景观被称为“文德分月”。

西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取“群星毕集,人才荟萃”之意,初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曾几经兴废。这座四柱三门的大牌坊为天下文枢坊。孔子乃天下文章道德之中枢也,故得此名,这是进入孔庙的标志。东侧这座临街傍水的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这座门叫棂星门,“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在此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棂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大成门、露台】

1、大成门的涵义

2、甬道及孔子门生塑像。

3、露台的规模、用途及陈设

4、孔子青铜像

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大成门,也叫戟门。因孔子被追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故而得名。甬道两侧立着每尊高1.8米的八座孔子门生的汉白玉雕像,为孔门十二哲中最有名的八位:闵损、冉耕、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和仲由。

大成殿前有一露台,也叫丹墀,是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高1.4米,东西宽21.8米,南北长14米,四周有云头望柱24根,台前两侧设有两只石灯笼。丹墀上有尊孔子青铜雕像,像高4.18米,重2.37吨,为全国最大的一座孔子青铜像。露台两旁的碑廊陈列有赵朴初、林散之、武中奇等30位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共有30余块碑石。

【大成殿】

1、大成殿的规模及建筑特色

2、大成殿的用途及内部陈设

3、仿吴道子孔子像、孔子圣迹图等

现在请各位游客随我进入孔庙主殿——大成殿。它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堂七开间,四周殿廊上环立着26根仿木圆柱。这是一座气势巍峨、重檐歇山顶的仿古建筑。正面屋檐下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字,比喻孔子集大成之意;屋脊鸱吻是造型精美的“双龙戏珠”立雕,这在同类建筑中属首创之作;屋面覆盖青色小瓦所体现的清秀之势,与北方孔庙屋面采用黄色琉璃瓦的富丽恢宏之势明显不一样,更显随和、入俗之意。

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画像,高6.5米,宽3.15米,是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为画家王宏喜按照唐吴道子的孔子画像用一年的时间画成。两旁是颜回、曾参、孟轲、孔汲四亚圣的汉白玉塑像;东西两侧摆放有古代庆典时演奏的乐器,有筑、琴、卧箜篌、编磬、编钟、古筝、鼓等。大成殿的四周墙壁上还悬挂着38幅反映孔子生平事迹的镶嵌壁画,称“孔子圣迹图”;是浙江乐清200多名匠师采用玉石、翡翠、黄金、珠宝等贵重材料,耗时三年雕成。总价值580万人民币。表现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典范。

【碑刻】

1、玉兔泉点到即可

2、五块古碑的名称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叫“玉兔泉”,玉兔泉旁边这块碑叫《筹措朝考盘费碑》。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捐白银作为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这四块石碑,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记载了春秋末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考察典章制度的经历。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第三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碑上刻有文宗加封孔子妻为至圣夫人的诏书。第四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文宗皇帝加封颜回、曾参、孔伋、孟轲为四亚圣之事。

【学宫大门】

大门内外所悬匾额的名称及书者

学宫位于大成殿后方,门楣上方题有“大明国子学”,门内匾额上题有“东南第一学”,是由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题写的。

【明德堂】

1、明德堂的名称由来及用途

2、仰圣亭和习礼亭的名称

明德堂是学宫的正堂,也是夫子庙地区唯一未被破坏的古建筑。当年,这是学子们集会的地方,每月朔、望日朝圣(即孔子)之后,学子们集中在此听训导师宣讲圣教和上谕(伦理和政府法令),以培养学子们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能有的朋友要问;各地孔庙中只有“明伦堂”,为何南京夫子庙例外,叫作“明德堂”?原来当年南宋宰相文天祥北上抗金,路过南京时,刚好明德堂复建完工。人们请文天祥题字,文天祥亲自手书,改“明伦堂”为“明德堂”,以明效忠国家、报效民众之志气,故沿用至今。现在这块匾额是后人模仿文天祥手迹写成。明德堂现被辟为雅乐宫,演奏古典宫廷雅乐,再现古代雅乐风情。

庭院西边为仰圣亭,内铸有青铜“圣音鼓”;东边为习礼亭,内铸有青铜“礼运钟”。鼓名和钟名均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尊经阁及其周边】

1、建筑特点及用途

2、“尊经阁”匾额的书写者

3、尊经阁周围建筑的名称

“尊经阁”是一座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三层古建筑,始建于明朝中期,古时候为教谕讲课的讲堂,楼上藏有《十三经》、《廿一史》等。尊经阁现为民俗风情陈列馆,展出有彩灯、云锦、刻经、金箔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坛女杰萧娴题写。

与尊经阁并排而立的是崇圣祠和青云楼。崇圣祠祀孔子父母,现为梨园。青云楼清时改为图书馆。尊经阁后小高地,叫卫山,建有敬一亭,亭内立皇帝御题的“敬一箴”,作为生员士子的座右铭。所谓“敬一”就是对孔学的敬业之意。

【其他】

金陵灯会、徽派建筑特色、夫子庙特色小吃、秦淮八艳、秦淮画舫、名人旧居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夫子庙都会举行“金陵灯会”,热闹非常。这一带的徽派民居建筑也很有特点,“粉墙黛瓦,高低错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夫子庙美食街有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各种特色小吃。泮池北岸的背景墙上有大型浮雕《秦淮流韵》,其中的“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的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李香君。有兴趣的游客还可乘坐秦淮画舫,泛舟河上,欣赏美景,回顾历史。夫子庙周围还有吴敬梓故居、王谢故居、乌衣巷、李香君故居等景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秦淮河导游词6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防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已盛行,据说明朝建都后,朱元津微服巡察京城。当他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船。”皇帝开了金口,左右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此,秦淮画访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尤其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泮池,又称月牙他。古时候皇帝讲学的学宫叫辟雍,诸侯讲学成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泮池上一般建有三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再请各位看河对岸的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们照壁之冠。各位游客:这座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时成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人才为重”,决定立大学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孔庙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演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加以兴修扩建,到清末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重建的。请大家回头看,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临街傍水的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东西两端竖有两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对圣人孔子的崇敬。左侧的这座六角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乡贤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建筑,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原来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侧便是东市、西市。

秦淮河导游词7

各位旅客你们好

在穿过了夫子庙天下文枢的牌坊,参观了孔庙的大成院,欣赏了别具特色的庙市街景,品尝了贡院西街一带的小吃后,现在我们正坐在仿古的画舫上,乘着月色,荡漾在秦淮的桨声灯影里。那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风光。

秦淮河景区景点级别:aaaaa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

秦淮河导游词8

=发源自漂水东庐山与句容华山,自东向西,潺潺地淌过南京市区的南部,又沿着石城的西北注入长江。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古名“淮水”,本名“龙藏浦”。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的南京城内河段便是著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地方。其两岸优美古朴的风光,众多的人文胜迹无不体现了金陵古城的古老风貌。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未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至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内秦淮河全长9。6华里,史称“十里秦淮”,是秦淮风光带精华所在,沿岸分别有东水关遗址公园、秦淮水亭、桃叶渡、白鹭洲公园、江南贡院、萃苑公园、王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秦大士故居、沈万三故居、中华门瓮城等旅游文化景点。

秦淮河导游词9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境内最大的一个河流,秦淮河有两个部分,一个市内河,在南京城里,它是十里秦淮最繁荣的地段;另一部分是外河。秦淮河有两个源头,东部的源头在句容市宝华山那里,南边的源头在溧水县的东庐山那里,东庐山是天生桥下面的胭脂河。这两个源头都在江宁区境内,总东水关一直流淌到南京城里。秦淮河从东向西一直贯穿整个市区,南边从西水关流出来,一直如此流淌着汇聚到长江中。

秦淮河,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它为淮水,它的本名是“龙藏浦”,流域面积很大,是南京地区最主要的一条河道,也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条河道。

传说,在楚威王东游的时候,看见金陵尚空有紫色的空气上升,他将那认为是王气,所以就开凿了方山,后来的人错误的认为这水是秦朝的时候开凿的,所以给它取名为“秦淮”。

秦淮河是我国南京市众多文化的摇篮,是秦淮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京人。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那里就有人居住。东吴以后,那里也一直是一个繁华的地段,六朝的时候,成为众多名门望族居住的地方,商人也大都在这里汇聚。唐朝以后,这里开始没落,但是却有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诵佳句诗篇。宋朝以后,这里重新焕发出了活力。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这里更加繁华。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发生了众多的战乱,所以,这里的建筑也遭到了破坏。

秦淮河的导游词

各位旅客你们好,在穿过了夫子庙天下文枢的牌坊,参观了孔庙的大成院,欣赏了别具特色的庙市街景,品尝了贡院西街一带的小吃后,现在我们正坐在仿古的画舫上,乘着月色,荡漾在秦淮的桨声灯影里。那么,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风光。

秦淮河景区景点级别:aaaaa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东起东水关淮清桥秦淮水亭,越过文德桥,直到中华门城堡延伸直西水关的内秦淮河地带,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居民、附近的古迹和风景点,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秦淮风光带以内秦淮河为轴线,夫子庙为中心,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带。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简介及分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纪游性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从作者与友人一起雇“七板子”游秦淮河写起秦淮河简介,巧妙地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由利涉桥到大中桥外,自夕阳西下到素月依人,表现秦淮河简介了完整的游踪,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

同时,其中又贯串着作者的情感线索。在开始的游程中,作者的心境是平静的,从容品味,赏心悦目,陶醉于秦淮河入夜的景色。并且在描绘灯光、水色和月光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了进去。而后秦淮河中的妓船,使朱自清“遇着了难解的纠纷”,文章就此出现了一个大转折。作者的心绪起了变化,由对美景的沉醉转为落入现实的怅惘。而文章的后半部分,就在作者表现自己“幻灭的情思”中,为读者造成了一个回味想象的空间。这篇散文结构的又一个突出之处在于作者紧扣秦淮河夏夜的特点,将月光、灯火、水色等景致作为描写对象,其中又以灯光为重点,不仅细致地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水域的灯光、河水、月亮三者的变化,而且还表现了华灯映水,灯月交辉的独特意境,使读者也能品出

“天之所以厚秦淮河”,“天之所以厚我们”的许多新异的滋味。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赏析

【赏析】此作,1923年8月22日写于北京,选自《杂拌儿》。多年前,俞平伯与朱自清同游秦淮河,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共同的题目,各作散文一篇,以风格不同、各有千秋而传世,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南京秦淮河,它那旖旎的风光,尤其是它那蕴含历代兴亡的史迹,历来就是许多骚人墨客歌咏凭吊的场所。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把对秦淮美景的抒写与对时局的深沉感慨结合了起来。到了清代,孔尚任作传奇《桃花扇》,更是极写秦淮河笙歌繁华的气象和国破家亡的惨景。因此人们神往秦淮河,正如朱自清文中所说的那样,不

仅是因为它那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美景,实在是有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这两篇散文写于“五四”革命风潮刚刚过去三四年的时候。当时,随着革命的深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比之“五四”当时来,整个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由于新的革命高潮还没有到来,一些知识分子感到前途茫茫,正如茅盾所指出的那样:“到了‘五卅’的前夜为止,苦闷仿徨的空气支配了整个文坛,即使外形上有冷观苦笑与要求享乐和麻醉的分别,但内心是同一苦闷彷徨。走向十字街头的当时的文坛只在十字街头徘徊。”(《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这两篇同题散文当可印证这一点。我们从文章中不难看出,无论是俞平伯还是朱自清,由于他们都困缚在知识分子的狭小天地里,因而他们也就不可能从秦淮河的历史和现状里,发掘出更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来。他们也有所不满,有所追求,但是又感到十分迷惘,因而文中就都有着一种怅惘之感。他们不掩饰自己思想上的苦闷。朱自清写道:“这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俞平伯则写道:“其实同被因袭的癣趣所沉浸。”他们都有着一种精神的渴求,想借秦淮之游来滋润心灵的干枯,慰藉一下寂寞的灵魂,这里多少还回荡着一点“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呼声,虽则这呼声是那么轻微。但是山水声色之乐,毕竟不能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苦闷,他们也不能像古代一些文人那样放浪形骸,因而在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他们处处显得拘谨,显得与环境很不协调。结果自然是乘兴而去,惆怅而归。

但是在大致相同的思想境界中,我们又可以发见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如画的美景中,朱自清抒发的是难以消受或不堪消受的心境,对那怡人娱目的美景和粗率不拘的歌声,有着一种热切的依恋,感情上比较强烈,而这一切,写来又是那么朴直,不加文饰,更表露作者朴实诚恳的性格。有人说朱自清是“文如其人”。他的“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这是很中肯的评论。而俞平伯作文,喜欢在抒情写景之中,阐发所谓“主心主物的哲思”,置身在秦淮河这所谓“六朝金粉”的销金窟里,他虽则被这“轻晕着的夜的风华”所陶醉,但是所感到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我们无法使人信它是有,我们不信它是没有,勉强哲学地说,在或近于佛家的所谓‘空’”。比之朱自清的热切依恋之情来,俞平伯表现得冷静、理智,他在文章中极力要造成一种空灵、朦胧的意境,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似的,使人捉摸不定。因而文中有些段落,不仅有一种淡淡的苦涩之感,而且使读者感到有些玄妙。

人们常常说,现实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因而文学作品的题材应该多样化,这样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文艺也才能百花齐放。这些自然是很对的,但是,如果我们深入一步考察的话,还会发现,即使是同样的题材,在有才能的作家的笔下,由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甚至由于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手法,使同一题材的作品,呈现不同的风貌。一样的灯彩月影,一样的歌吹泛舟,在朱自清和俞平伯的笔下,写得却是各呈异彩。俞平伯是首次来到秦淮河上,朱自清则是重游,因此,那文章一开头,就大为不同。“我们消受得秦淮河上的灯影,圆月犹皎的仲夏之夜。”这突如其来的两句,一下子就把这位初来者的欣悦并略带惊奇的心情勾勒出来了。而那位重游者,在文章的开头,却只是比较平直的段交代:“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练,朴素亲切。俞平伯写散文追求一种“独特的风致”,遣词造句方面,他吸收了明人小品的某些长处,比较古朴、凝练。在整个格局方面,他又喜欢在细腻柔婉的描写中,插入一些哲理的分析,因此他的散文,就有着一种情与思、热与冷的结合。虽则有些地方显得比较繁缛,但也不乏机智的富有情味的描写,比如“小船儿载着我们,在大船缝里挤着,挨着,抹着走,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这“挤着”、“挨着”、“抹着”,很有生活实感,写出了秦淮河上一派喧哗景象。特别是“它忘了自己也是今宵河上的一星灯火”,更有哲理的意味。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有形或无形的联系。坐在小船上看风光,殊不知这一叶小舟本身也是河上的风光,每一个赏灯玩景之人,都成了秦淮河风光的组成部分。在这里,情与思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了。同是写船出大中桥,来到秦淮河最为繁华的地方,朱自清写来从容舒徐,在俞平伯笔下,却是奇峰突起:“船儿俏俏地穿出连环着的三个壮阔的涵洞,青豁夏夜的韶华已如巨幅的画豁然而抖落。哦!凄厉而繁的弦索,颤岔而涩的歌喉,杂着吓哈的笑语声,劈拍的竹牌响,更能把诸楼船上的华灯彩绘,显出火样的鲜明,火样的温煦了。”色彩似乎更为浓烈更突显出这位初来者的惊奇与欣喜。

俞平伯是谙熟古典小说词曲的,因此在这篇散文中,随处可见他在这方面的功力。他把这些文艺样式的用词融汇在一起,并不显得突兀或错杂,反而增添了文章的生气和丰采。比如“今天的一晚,且默了滔滔的言说,且舒了恻恻的情怀,暂且学着,姑且学着我们平时认为在醉里梦里的他们的憨痴笑话。”这一段颇像古典词曲的句式,用在这儿,却也显得自然而风趣。“时有小小的艇子急忙忙打桨,向灯影的密流里横冲直撞。冷静孤独的油灯映见黯淡久的画船(?)头上,秦淮河姑娘们的靓妆。茉莉的香,白兰花的香,脂粉的香,纱衣裳的香……微波泛滥出甜的暗香,随着她们那些船儿荡,随着我们这船儿荡,随着大大小小一切的船儿荡。有的互相笑语,有的默默不响,有的衬着胡琴亮着嗓子唱。一个,三两个,五六七个,比肩坐在船头的两旁,也无非多添些淡薄的影儿葬在我们的心上——太过火了,不至于罢,早消失在我们的眼皮上。不过同是些女人们,你能认识那一个面庞?谁都是这样急忙忙的打着桨,谁都是这样向灯影的密流里冲着撞;又何况久沉沦的她们,又何况飘泊惯的我们俩。当时浅浅的醉,今朝空空的惆怅;老实说,咱们萍泛的绮思不过如此而已,至多也不过如此而已。你且别讲,你且别想!这无非是梦中的电光,这无非是无明的幻相,这无非是以零星的火种微炎在大欲的根苗上。扮戏的咱们,散了场一个样,然而,上场锣,下场锣,天天忙,人人忙。看!吓!载送女郎的艇子才过去,货郎旦的小船不是又来了?一盏小煤油灯,一舱的什物,他也忙得来像手里的摇铃,这样丁冬而郎当。”整整这么一段,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有着一种诗词的韵律美。从它的句式和韵律来看,这一段无异是一段散曲,看得出来,作者在这些地方是着意经营的,但又不使人感到前后不协调,反而使文章平添了不少风采,增加了读者许多兴味,应该说,这些地方都是得力于作者古典文学修养的深厚.

纸醉金迷” 、“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浓墨重彩为它猛绘一笔,再次展现了浓装艳丽秦淮河的风采。 朱自清成名作《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叙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在声光色彩的协奏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时地、不同情境中的绰约风姿,引入发思古之幽情。 富有诗情画意是文章的最大特色,秦淮河在作者笔下诗、如画、如梦一般。奇异的“七板子”船,足以让人发幽思之情;温柔飘香的绿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飘渺的歌声,似是微风和河水的密语……平淡中见神奇,意味隽永,有诗的意境,画的境界,正所谓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作者的笔触是细致的,描绘秦淮河风光时,不求气势豪放,而以精巧展现美,具体细腻地描绘秦淮河的秀丽安逸,充分体现了作者细致的描写手法。船只、绿水、灯光、月光、大中桥、歌声

江苏的旅游景点

导语: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有古镇水乡,有千年名刹,有古典园林,有湖光山色,有帝王陵寝,有都城遗址,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以下是我整理关于江苏的旅游景点大全,以供参考。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园林源远流长,明清全盛时200多处园林遍布古城内外,至今保存完好的尚存数十处,分别代表了中国宋、元、明、清江南园林风格。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是苏州独有的旅游资源。1997年12月4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全体会议批准了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批准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境地。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南京秦淮河简介: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咏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清未民初,内秦淮河日渐式微,繁华不再,直至1949年后,南京对秦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治理,重点开发了秦淮风光带,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焕发了青春。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祭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上有中山先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碑坊、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具纪念的功能,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不到中山陵就不能算到过南京,它已成为南京旅游的标志性景点。漫步中山陵确实需要好体力,一步一步地爬上392级阶梯,最后的阶梯越来越高,代表着革命到后面越来越艰难。而巍巍中山陵,从修建、竣工到耸立至今,它的历程也充满了艰辛。在周围肃穆的环境中,看具有民国特色的建筑,如果你是个历史迷,一定会非常感兴趣。

周庄简介: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是一个具有九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

最为著名的景点有:沈万三故居、富安桥、双桥、沈厅、怪楼、周庄八景等。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 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 间架有小桥 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 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天目湖简介:

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城南8公里处,被誉为“江南明珠”、“绿色仙景”,是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点)之一,是江苏省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区拥有300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区内座落着沙河、大溪两座国家级大型水库,且处于浙江天目山的余脉,从高空俯视,犹如少女脸上一双亮丽的眼睛,故名“天目湖”。

状元阁:粉墙红瓦,赭色窗棂,楼角凌空飞翘。承载着典型江南风格的状元阁是我国唯一一座以宣传状元文化为主题的仿古建筑,集中展示了从古到今的736位状元的生平,溧阳史上状元郎马世俊的塑像就在状元阁旁边,成为不少溧阳学子的偶像。状元阁是湖里山的制高点,登上最高处,连绵的青山之间拥着一湖碧波,一艘游轮划起一道白色线条向湖心驶去。

秦淮河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秦淮河的历史故事、秦淮河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