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土卫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土卫五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土卫一是土星的众多卫星之一,它最早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卡西尼号宇宙飞船观测到。这颗卫星被戏谑性地称为“死亡之星”,原因是它与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死星有着惊人的相似。土卫一直径250英里(约402.336千米)。当土卫一绕着它的母星--土星转动时,它会产生轻微的振动。那么,土卫一是否有一些吸引人们好奇心的秘密呢?
土卫一绕轨道运动时会产生振动,也正因它不寻常的轨道,人们好奇是什么对这颗天上的卫星产生了这些影响。土卫一的表层由大量冰层覆盖,任何生命都难以存活。那么,在其地表以下是否可能存在深度达19英里(约30.577千米)的巨量液态水量?
有两种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土卫一在公转时会产生振动。有一种理论表明土卫一的内核就像一个足球,这种形状会使得土卫一的轨道异常。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理论并不能令人信服。事实上,研究人员指出,如果土卫一的内核是椭圆形的,那么它的外壳也会随之成为椭圆形。显然,这种理论站不住脚,但是可能土卫一确实是这种情况。
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另一种更为可能的理论认为土卫一表面之下的液态水导致了土卫一异常的轨道。人们确信,在土卫一可视的表面地质结构中,土卫一含有深度约20英里(约32.186千米)的液态水量。
更令人好奇的是液态水如何达到如此的体量,因为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土卫一周围存在热量。然而土卫一必须需要热量来融化内部冰层才能在其表面形成液态水。
融化土卫一上的冰层有许多途径。科学家发现通过土星对土卫一的引力作用可以实现融化土卫一上的冰层。简而言之, 土卫一在靠近土星时受到了强烈的引力作用,相比较之下,当土卫一远离土星时它所受到的引力效果弱化了许多,。这种作用本质上导致了土卫一看起来摇摆不定的奇怪轨道。
康奈尔大学的名叫Tajeddine的研究中分析了另一种土卫一液态水的来源。这项研究指出,引力作用和土卫一表层以下的巨量水体有关。
研究人员分析,土卫一的偏心轨道使得土卫一表面以下的地壳相互摩擦,摩擦产生的温度融化了冰层并且使得融化的水遍布各地!只要轨道持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那么水将一直处于液态,同时,这些液态的水会使得土卫一的轨道更加不稳定。这种理论模型解释了土卫一看起来明显与众不同的原因。
在土卫一形成之初,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能量能够融化早期冰层并形成液态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元素进入到水体中。同时,土卫一奇怪的轨道使得这些水体处于一个几乎完美的状态--这些水一直处于轻度加热状态并且向土星周围聚集。
来自比利时皇家天文观测台的另一位科学家Attilio Rivoldini肯定了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论。他指出,不论眼下土卫一的水体是否能孕育出生命,土卫一上的所有这些条件和元素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地下海洋。这可能会为能够诞生生命的卫星增添一个新的名单!
土卫一也被命名为土卫一,早在1789年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这颗土星的卫星。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娅之子土卫一。
土卫一以其396千米的直径大小而成为已知的由于自引力而使得外形圆润的最小的天体。但是由于其液态水的涡流状态,土卫一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体静力平衡。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learning-一一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虽然死星是一个人造物体,但是在我们太阳系中,就有一颗星球长得很像死星,这就是土星的卫星——土卫一。 土卫一是距离土星最近的较大的卫星,..
土卫一(米玛斯,Mimas,希腊语:Μίμᾱς,极少情况下拼为Μίμανς)是土星的一颗卫星,威廉·赫歇尔 于1789年发现土卫一,土卫一引以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泰坦巨人的名字命名。当时威廉·赫歇尔的儿子约翰·赫歇尔在其1847年的著作《在好望角天文观测的结果》中以泰坦族巨人的名字命名了已知的七颗土星卫星,包括土卫一,其理由是萨图尔努斯(罗马神话中的农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是泰坦族的领袖。
土卫一是距离土星最近的较大的卫星,它距离土星的平均半长轴只有18.55万公里。土卫一的直径为396公里(415.6×393.4×381.2公里),是太阳系中已知因自身引力而呈圆形的最小天体。
土卫一表面上巨大的撞击坑使得其很像是死星
土卫一表面上巨大的撞击坑使得其很像是死星
土卫一的表面积大约为49万平方公里,和我国的四川省的面积极为接近。土卫一的体积达到了3260万立方公里,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0.0063%。
前面说了土卫一很像死星,就是因为它的表面上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直径高达130公里的巨大撞击坑,几乎达到了土卫一直径的三分之一大小。这个陨石坑的深度达到5公里,其中一些地方的深度更是深达10公里。在这个陨石坑的底部有一个中心山峰,高度为6公里。
如果地球上有一个等比例的陨石坑的话,那么这个陨石坑的直径将会超过4000公里,比澳大利亚还要大。
土卫一是土星8个大的、形状规则的卫星中最小且最靠近土星的一个。直径392公里,与土星平均距离约185520公里。轨道近圆形。公转周期为23小时,正好是土卫三公转周期的一半,所以,这两颗卫星总是在土星的同一侧相遇。这种现象叫轨道共振态,原因还不清楚。土卫一的自转和公转同步,所以它总是以同一半球朝向土星。这一点类同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土卫一的平均密度仅为水的1.2倍,其表面有冻冰的特征。根据这些理由,可以认为,土卫一的主要成分是冰。它的表面明亮,布满碗形的深陨石坑。陨石坑深度大,是因为表面重力小的缘故。土卫一上最引人注目的表面结构是一个直径130公里的环形山,它位于朝向土星一面的半球中央。山壁高5千米,底深10公里,中央有一座长6千米的山峰。这是太阳系中已发现的、整体最大的陨击结构。
土卫一对土星光环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动力学效应。土卫一围绕土星的转动周期为22小时25分。如果在土星光环的卡西尼环缝中有一个质点,那么,其转动周期恰好是土卫一转动周期的一半。有些天文学家据共振理论认为,卡西尼环缝乃是土卫一引力扰动的直接结果。在土卫六轨道附近有一个氢云。
土卫一之所以被称为“死星”,是因为它的外貌像极了科幻电影《星球大战》 的死星,才因此被称为“死星”。土卫一,其实就是土星的第一个卫星,由于这个星球跟土星是最相似的而被称为了土卫一;那么为何它会被称为死星呢?是因为它表明没有生物吗?其实太阳系很多星球都没有生命的存在,之所以土卫一被称为“死星”还的归功于它表明的大坑,像极了科幻电影里面的那个死星。
一、“死星”这个名字源于《星球大战》,所以大家都会对土卫一叫一声“死星”
了解过宇宙都知道宇宙中很多星球都是没有生命存在的,因为没有生命并不是土卫一被称为“死星”的主要原因;原来土卫一被称为“死星”是因为《星球大战》,它像极了里面的死星所以被大家热情地称为为“死星”。小编觉得,其实并不是土卫一像极了电影里面的死星,而是电影里面的死星本来就以土卫一作为模版而刻画的星球,毕竟以国外的科技,应该很早就发现土卫一的存在了。
二、土卫一是很特别的星球,除了有和赫歇尔陨石坑,更有很多密密麻麻的陨石坑
土卫一最大的特色当然就是它表面那颗和赫歇尔陨石坑,仿佛整个星球都被这个陨石坑都砍撞坏了;之所以大家都认定它是“死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卫星确实满是沧桑,整个星球上面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陨石坑,仿佛本身就有魔力去吸引陨石一般,看着这些坑自然会让我们觉得星球根本不能有生物的存在,那么被称为“死星”也是情理之中的名字了。
因为跟《星球大战》的死星一般,所以土卫一被称为“死星”。
关于土卫一和土卫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