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尊称 古代尊称对方的妻子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1-19 19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古代尊称,以及古代尊称对方的妻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代人所有的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

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a、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b、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c、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

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称

写出古代的一些对别人的尊称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古代尊称

1、称呼帝王时,一般有“陛下、大王、王、上、君、天子、万乘、圣主、主上、元首、九重天”等等。

2、对一般人,则有“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至于古代对对方古代尊称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

3、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

4、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

副标题回答古代尊称

弟弟可称呼自已哥哥为兄长,是对男性血亲的称呼,从而泛指一切男性同辈兄长,为古代尊称了谦虚也称所有男性同辈为哥哥(事实上年龄可能比自己小)。由于男性兄长具有的权威性,引申出领导者的含义,大哥,老大,在民间团体中普遍使用。

列举介绍:

一、万岁:wàn suì。

(1)“万岁”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事物纪原》卷一:“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2)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臣子口中的“万岁爷”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从不把皇帝放在眼中,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但除了皇帝之外,太后也称万岁。

(3)先秦时代,万岁表示上天的别称,即永恒存在的万能之天。军队得胜归来,振臂高呼万岁,表达对上天的赞美,以示有上天支持,战无不胜。

二、大王:dai wang

大王(dà wáng)现代对国王和诸侯王的称呼,是现代人因为不学无术导致词语念错形成的一种称呼。大王(dài wang)旧词,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戏剧或古典小说中对国王、强盗首领、妖怪头目等的称呼。

三、天子(tiān zǐ)

天子(tiān zǐ):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其命源天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的说法就已经开始出现,但还未成为正统的称呼,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依然沿用着大王,汉代以后天子之称谓始流行。

四、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万乘是万辆兵车的古文写法、新华字典释义:

①指一万辆兵车。

②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

③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凡法术之难行也,不独万乘,千乘亦然。

五、陛下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译为”您“。如: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史记·秦始皇本纪》

参考资 料:

尊称_百度百科

万岁_百度百科

大王—百度百科

 陛下_百度百科

 万乘_百度百科

皇帝尊称是什么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古代尊称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平时读书,搜集古代尊称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8、君:君主、天子。《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三国志》有《先主传》。

18、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1、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22、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宋。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

23、大皇:对帝王的尊称。《昭明文选。晋。陆机。辨亡论》:“大皇既没,幼主莅朝。”

24、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25、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后汉书。安帝纪》:“大行皇帝,不永天年。”

26、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班固:《东都赋》:“于是圣上赌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

27、上: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礼记。王制》:“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28、今上:对当时帝王的称呼。有时也称当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29、上皇:上古的帝王。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

30、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31、足下:战国前后,臣下对君主的敬称词。相传起于春秋时晋文公怀念介之推。《战国策。燕一》:“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

32、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

33、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34、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称的谦词。《老子》:“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彀?’”

35、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36、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37、国主:国君、国王。《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38、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如,三皇五帝。

39、后王:古代君主的称呼。《荀子。不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后王:当今之王。

40、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呼。道家称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儒家称孔子为素王。

41、世主:国君。

42、少主:年轻的皇帝。《大唐新语》卷十一:“高宗大渐,顾命裴炎辅少主。”

43、社稷主:国君的代称。《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

44、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45、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46、元首:君主。

47、元君:善良的君主。

48、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继位的帝王。《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49、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旧唐书。宦官传》:“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50、万乘:帝王的代称。《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有千乗之家。”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乗。故以万乘称天子。

51、乘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后汉书。耿弇传》:“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醨酒,以待百官。”

52、皇舆:帝王的车舆,后亦代称帝王。屈原《离骚》:“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53、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54、真人:帝王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55、天子:君主。《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

56、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后来泛指封建帝王。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58、天囚:对帝王的蔑称。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别称。旧时又代指父亲和丈夫。《后汉书。梁竦传》:“(窦)宪兄弟奸恶继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冲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62、太祖、高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57、天颜:帝王的容颜,代称帝王。

58、天囚:对帝王的蔑称。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戴此失地之天囚,以为汉族之元首,是何异取罪人于囹圄而奉之为大君也。”

59、所天:帝王的别称。旧时又代指父亲和丈夫。《后汉书。梁竦传》:“(窦)宪兄弟奸恶继伏辜诛,海内旷然,各获其宜。妾得苏息,拭目更视,乃敢昧死自陈所天。”

60、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61、冲人:帝王年幼即位者自称的谦词。

62、太祖、高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

63、世祖:对开国帝王的尊称。多用为庙号。如元世祖、清世祖等。

64,皇考:本为人名。(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常在清代,指当朝皇帝已死的父亲。

65,大行:是指刚刚崩逝,未称庙号,谥号的皇帝

66 太上:本指远古帝王时代。《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释文:“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后世尊称帝王为太上。

67、太宗: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68、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三世纪时最先用于鲜卑族。

69、单于: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70、人牧: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71、九重:原指宫禁,帝王之居处。《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后又代称天子。《旧唐书。宦官传》:“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72、朝廷:本来指帝王接见臣下纥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中央政府和帝王的代称。

73、明上、明王:对帝王的尊称。

74、后主:后嗣君主。有些末代帝王习惯上也称后主。如南朝陈后主、五代李后主。

75、县官:皇帝的代称。古时称王畿内都邑为县,所以又以县官为朝廷的代称。

76、官家:皇帝、朝廷的别称。胡三省:“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或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兼称之。”白居易《喜罢郡》诗:“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岁月属官家。”

77、至尊:皇帝的代称。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

外国的有:

法老法老是对古埃及国王的尊称

英文中对国王的尊称是His Majesty(国王陛下),其中H和M都要大写。

君王,君主(国王的尊称)

中国古代的尊称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古代尊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种形式古代尊称

1、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

2、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

3、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

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四、示例:

1、君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唐代:韦庄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释义: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桌前千万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的酒杯是深的,主人的情谊也是深的。

古代尊称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太短暂古代尊称了,我不再推辞说您又将我的酒杯斟得太满。既然有酒可喝再怎么样也得打起精神来,人生能有多长呢?

2、尔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

古代尊称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来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3、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释义: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4、公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释义:

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5、高朋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滕王阁序》(节选)唐代:王勃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释义:

每逢十日一旬的假期,来了很多的良友,迎接远客,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文词宗主孟学士所作文章就像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兵器库中,藏有像紫电、青霜这样锋利的宝剑。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尊称 

关于古代尊称和古代尊称对方的妻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