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清政府,以及清政府钦差大臣在广东虎门销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269年。
清朝(1636年—1912年)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政府,共传十二帝清政府,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完成全国统一。
扩展资料清政府;
清朝的贡献
1、巩固清政府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清朝的多民族统一,在东北地区达斡尔、锡伯、鄂伦春、鄂温克、等等,真正是清朝完成这个地区的统一。
北部的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民族问题也解决了。西南部主要是西藏,清朝在西藏设驻藏大臣,驻军,册封达赖和班禅。
2、奠定中华版图。
康乾盛世时候的中华版图,南起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起大海,西到葱岭,东北到库页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
这个时候清朝版图的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比现在大约多三分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1839年清政府制度混乱。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为了探索一条国家的发展之路,做出了不断地尝试。在民间,天地会、洪门等反清组织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
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反清运动虽然无序而短暂,而历史局限性也导致了运动的失败,但加速了使腐朽的清王朝走向灭亡的进程。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满清政府的一系列或真或假的举措,在“保大清不保中华”的思想下做着维护这个王朝最后的努力。
扩展资料: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主持编成《四洲志》 。林则徐不仅是我国近代最早抵抗外国侵略的爱国官员,也是清朝高官显宦中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广州禁烟期间,林则徐非常重视对外国情况的了解,“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
专门设立翻译馆,组织懂外语的幕僚翻译外国图书资料,并根据英国人慕瑞《地理大全》部分内容,亲自主持编成《四洲志》一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经济情况等,是中国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清政府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清政府了,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等,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企图唤醒这头狮子,但在中国没有引起反响。惊醒这头睡狮,还需要更惨痛的失败。这一失败接踵而至: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灰飞烟灭。1900年联军入侵北京,签下《辛丑条约》。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国祚276年。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总计29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多尔衮率领清兵入关,至1659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清初人口增殖,土地增垦,物产盈丰,边境无事,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相对繁荣稳定,综合国力远胜于汉唐。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中国人民也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诱使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金一南谈近代中国:失败不完全是军备原因
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泱泱大国被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轰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实在清政府两百多年的统治中,中国也曾强大过,“康乾盛世”就是农耕文明最后的辉煌,可惜乾隆之后,清朝由盛转衰,一步步没落,最终走上了末路!
而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这使中国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浪潮,再往深了说,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才是使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晚清政府的腐朽表现在各个方面,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经济方面的腐朽才是最根源的腐朽,所以我们今天就以经济为切入点,来看一下晚清政府究竟有多么腐朽!
曾国藩的工资
晚清政府经济腐朽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穷”,这里不是说某人穷,而是整个国家穷!我们以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工资为例,看看清政府的财政有多么紧张!
据《曾国藩传》所载:曾国藩在做七品京官时年俸仅有45两,加上其他一些额外收入,年薪也不过135两左右,按照当时的购买力,晚清的一两白银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二百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曾国藩当时的年薪不过27000元人民币,算下来每个月还不到三千元。
这就是晚清七品京官的真实收入,品级高的官员年薪会多一点,但从总体来看,各级官员的“工资”水平都很低!
如此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官员庞大的开销,“被逼无奈之下”,他们只得贪污,只得搜刮民脂民膏,这又加剧了晚清政府的腐朽,二者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并不在贪污之列,他一生清廉,只拿该拿的钱,即使大权在握,掌管湘军时,也从不中饱私囊,当时军队中的贪污现象异常严重,单是“吃空饷”一项就能使军队将领“肥的流油”。
但曾国藩从不同流合污,多余的军饷全部发放,因此湘军士兵的军饷远高于其他军队,这也是湘军战斗力强悍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淤泥而不染,曾国藩无愧于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那么清政府当真就穷到如此地步,连官员的俸禄都要克扣吗?
政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但从税收来看,清政府非但不穷,而且富得流油!据《1840年——1849年的清朝财政》所载:1840年时,清政府财政收入为3.9亿两银子;到了1843年鸦片战争结束时,达到了4.2亿多两白银的财政收入!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据《明史》所载,明朝政府每年的税收收入大概在300万两白银左右,因为明朝允许以粮食抵税,所以还有一部分税收是粮食,但即使将全部的粮食都换算成白银,明朝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也不过就是2000多万两白银!
而据《清史稿》所载:清朝国力最巅峰时,也就是乾隆时期,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就是4000多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晚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竟然是乾隆时期的十倍左右!有人会说这里面有白银贬值的因素,但有清一代,一两白银的购买力一直维持在170——220元人民币之间,变动幅度不大,所以白银贬值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晚期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来看,清政府非但不穷,而且“富得流油”!那么这么多钱都去哪了?
首先,最大的一笔开销是支付给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赔款,晚清政府腐朽无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而这些条约中必备的条件就是战争赔款。
据统计,如果将《北京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都加起来,清政府一共需要赔偿的数额大概在13亿两白银左右,这其中还不包括清政府“分期付款”所要背负的利息!
其次,还有一大笔开销用来维持晚清统治者的奢侈生活,纵然民族危亡,纵然民不聊生,晚清统治者还要纵情享受,这其中最“杰出”的当属晚清实际掌控者慈禧太后,为了办六十大寿,她甚至不惜挪用海军军费,而其去世后陪葬品的价值竟高达数亿两白银,几乎抵得上晚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这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最后一部分开销才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花费,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被各级官吏层层盘剥,落入了私人口袋。
晚清政府腐朽无能,国力衰弱,财政收入却逐年上涨,只有一种原因能够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清政府不计后果的搜刮民脂民膏,甚至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逼的清政府“与民争利”,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从而使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甚至饿殍满地,这又加重了清政府的腐朽,二者成了“死循环”,无计可解,等待清政府的唯有灭亡一途!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清政府和清政府钦差大臣在广东虎门销烟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