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充 杜充唐佟毓婉

金汇小助手 网友投稿 2023-01-05 55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杜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杜充唐佟毓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杜充怎么死的,杜充决黄河是怎么回事

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 ,两宋之际大臣、宰相。

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领土,却被拜为右相,旋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未几,金兵渡江,遂降。绍兴七年,任金朝燕京三司使。绍兴九年,迁燕京行台右丞相。《绍兴和议》签订时死去。

曾掘开黄河抗敌,杜充是怎么变成南宋叛臣的?

杜充作为北宋末年一个实质意义上的封疆大吏,德不配位,生性残忍而又无勇无谋。他能够在北宋末年获得相对较高的官职,并不是因为他有比较好的才能,也不是因为他对时政有相对犀利的见解。他能够上位,仅仅是依靠中了进士,累积资历以后,获得了相应的官场资源和人脉关系。最后在北宋末年政局动荡之机,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掌握大名府权力的机会。在北宋末年风雨飘摇之际,大名府如此的战略要地被杜充掌握在手中,北宋最终灭亡,真的是没有悬念。

而杜充如此品德低下之人,能够在大宋朝廷内获得较高的官职和权力,并不代表着杜冲本身就具有比较坚定的抗击外来之敌的心。而如此品性之人,投降外敌是注定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掘开黄河抗敌,其实对于大宋百姓而言才是灾难

在金军第二次攻破开封城之前,其兵锋直指大名府!杜冲作为守卫战略要地的将领,畏敌如虎。为了减缓金军进攻的速度,杜充命人掘开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的金军攻势。 虽然此举让数万金军暂时停止了进军的脚步,但是大宋最为富庶的两淮地区,却因此变成一片泽国,几十万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更有数量更多的百姓因此丧命。

主政沧州期间,杜充多次杀良

杜冲在步入政坛早期主政沧州,因为金朝的崛起,辽国因为进军的进攻,出现了大量的难民。这些难民为了追求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开始向南进入沧州。杜冲对于这些南下的百姓,不分青红皂白、男女老少一律杀害。其人嗜杀行为可见一斑。

从军事上瓦解北宋反击金军的种种措施

杜充在宗泽死后,不仅切断了当时所有北方抗金义军的联系和支援,并且中断了当时的北伐部署。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了金军巩固占领区域,而且对于被围困的宋军,见死不救,阻挠增援。我们甚至可以怀疑,杜充在上任以后,是否已经被金军所收买。他这已经并不是简单的猪队友,而是妥妥的卖国行为。

结语:杜充这类人物,属于当时北宋王朝内部非常典型的蛀虫和叛徒。就算当时没有金军入侵这样的事情,他也会因为其他种种问题而出卖国家主权,甚至是脱离北宋王朝。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北宋不幸,也是民族之哀!

杜充为什么降金?

古语“士为知己者死”,可杜充为何要背叛高宗呢?

好大喜功的庸臣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是徽宗时的进士,曾任沧州的知府。南宋初年,高宗以为杜充是徽宗朝的老臣,一向富有威望,应当能够担当重任,又加上高宗当时的得力臣子吕颐浩与张浚的推荐,所以十分重视杜充,将他一升再升。可是后来,杜充竟然投降了金人,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样一位受到重用的将领,为何要背叛高宗呢?

建炎初年,南宋著名将领宗泽死后,原任北京留守的官员杜充接替了宗泽的职位担任东京开封的留守。杜充为人十分歹毒苛刻,靖康年间,他任沧州知州时,从北方来的一些难民流落到沧州地。因为当时金人正在南下,所以杜充怀疑其中有金人的奸细,便将这些人全部杀死。杜充还十分好大喜功,熟悉他的人们都说他是有志而无才,好名而无实。本来此次杜充来东京上任,人们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是不久之后,杜充的表现就令军民感到很失望。宗泽一手集结起来的抗金部队纷纷离开了东京开封,杜充几乎成为光杆司令,抗金事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杜充担心金人入侵会危及自己的性命,于是就借口东京城内粮食已经吃完,准备逃回扬州。岳飞当时是他的部将,就劝阻他说:“中原土地不能弃置,现在如果稍一松懈,敌人就可能乘机占领,以后再要夺回,可就不容易了。”杜充听后,不以为然,不加理睬地离开所部,回到了扬州。高宗召见杜充时,以为他是老将,所以不但不加斥责,反而任命他为枢密院长官。后来又多次提升他,甚至最后任命他为宰相。

只知道花天酒地

事隔不久,金兵又南下侵扰,这次高宗离开建康城,前往临安逃命。临走时,命杜充为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并命令江东宣抚使刘光世和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接受杜充的指挥。可是刘光世和韩世忠一向对杜充的刚愎自用很不满,就离开原驻地不听他调遣,杜充又成了光杆司令。在这种情况下,杜充根本就没有打算和金人作战,他不但不操练兵马,修固城墙,做好防御准备,反而天天纵酒狂欢,还肆意辱骂部下将领,滥杀无辜,弄得部队人心浮动,有如一盘散沙。原本江、浙一带的百姓对杜充寄予莫大的希望,希望他能担负起打击金兵入侵,保卫江、浙的重任。可是现在看到他全然不顾军国大事,于是百姓们都开始收拾家里的金银细软,准备随时逃难。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金兵就攻破长江防线,渡江南下了。杜充这时仍旧按兵不动。当时,仍是他的部将岳飞多次请求他出兵增援,可是都没有音信。直到金兵打到建康城附近,杜充这才慌了,急速命令陈淬与岳飞领兵2万抵御金兵,王燮为后应。宋军收到命令,仓促应战,王燮临阵脱逃,陈淬英勇捐躯,岳飞孤军也遭到了惨败。

枉费了皇帝的信任

金兵扑向建康城的消息让杜充更是吓破了胆,他急命部下准备战船,就想逃走。可是刚把水门打开,所有的士兵、百姓都涌过来了,大家争着要夺门而出,反倒把杜充的船塞在中间,进退不得。杜充欺骗众人说他要出去迎击金人,谁知没人理会他,还高声喊着说:“我们才是去迎击敌人呢!”杜充没有办法,只好带领亲兵3000人改道从别的城门逃出。杜充不敢与金兵交战,又不知该逃往何处,征询诸将的意见,他的将领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杜充就命令将士们渡江北上,还十分得意地说:“金人是要到建康,我们离建康越远就越平安无事。”于是,杜充领军渡江北上到了真州。高宗派使者送信慰劳杜充,激励他重振雄风。杜充谎称自己正在敌后招集散军,准备联合泗省(安徽泗县)、徐州(今江苏徐州)守将出兵截断金兵的归路。这时,真州的守臣向子志劝杜充从通、泰进入浙江,与宋军大部队会师,还说愿意与他一道抗金。可是,杜充不答应。其实他是在观望形势,准备伺机降金。不久,杜充的老朋友凌唐佐派人送信,里面写着劝他降金的字句。原来,凌唐佐已投降金人,这次是来做说客。杜充想降金,但是又担心自己身败名裂,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金领军大将兀术派人告诉杜充:如果降金,可以像当年立张邦昌一样,把中原之地交给杜充。杜充看到金人许下如此优厚的条件,就毫不犹豫地投降了金国。他慌忙跑回建康,等到金军一到,他马上打开城门前去迎接。大敌当前,杜充不主动迎战,反而按兵不动,待价而沽,开门投降,真是枉费了高宗对他的信任。

这时,南宋君臣也听说了杜充投降的事情,高宗起先还不肯相信这件事,等到杜充的手下将士陆续逃回,将亲眼所见的杜充打开城门迎接金军的事情禀告高宗时,高宗还是特别不理解,说:“朕并不曾亏待过杜充,他为何要这样做呢?”后来高宗下令削掉杜充的官职和爵号,将他的亲属发配边疆。杜充在金营也受到鄙视,金将粘罕曾经故意奚落他是否要重返南朝,杜充慌忙说:“就是元帅敢回,充也不敢。”

杜充第几集死的

37集以后。他是在岳飞死后才死的。1137年,杜充被金国任命为燕京三司使。1138年,升为签书燕京行台尚书省事。1139年,迁行台右丞相。1141年,《绍兴和议》签订时杜充死去。杜充是宋朝叛臣,曾担任宰相一职,但他因为害怕和金军开战,是直接放弃了抵抗,导致河北地区彻底沦陷。可以说,杜充时导致北宋疆域大量丢失的关键人物,但他却能在南宋初年担任宰相,也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历史上,这个职位的大臣还做出卖过举措的也是屈指可数。杜充于“绍圣间,登进士第。”金榜题名的进士均为才高八斗的天子门生,风度翩翩的温雅文人。唯独杜充是个“猴子穿西装——人面兽心”的另类。他因“喜功名”而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残忍好杀”的极端手段登上权力的顶峰。他出任沧州知府期间,“时金人南侵”。许多不堪忍受金人折磨的燕地百姓携家带口逃往沧州,或寻亲访友,或自行定居。难民鱼龙混杂,难免会有金国奸细混迹期间。杜充发现并处死几个金国奸细后,丧尽天良地下令,将难民不分男女老幼悉数杀害。他上书朝廷,得意洋洋宣称自己为防患于未然,已将改扮难民的金国奸细全部清除,沧州因此固若金汤。

关于杜充和杜充唐佟毓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