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继 高思继简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思继,以及高思继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后唐猛将高思继如何评价?

相信对历史了解的朋友,对于古代一些名将的事迹也是相当有兴趣。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古代高家的名将--高思继的故事。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一直流传着四大家的故事,哪四大家呢?那就是呼杨高郑四大家。而在高家中,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领--高思继,高思继战斗非常勇猛,而且他的兵器就是一杆银枪,枪术也是相当厉害,因此有着“白马银枪”的美称,在五代十国的年代,号称是“第一枪”。

高思继出生在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诸侯割据,兵荒马乱的时代,高思继从小就跟随着父亲高顺励学得一身好本领,刚开始跟随李匡威,和自己的兄弟都被李匡威很是看重。

后来由于李匡威的弟弟李匡俦夺权,而高家兄弟两人对李匡威忠心不二,于是和李克用一起反攻李匡俦,而高思继主动给请缨,充当先锋,李匡俦的军队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被李克用直接打败,为了嘉奖高思继的功绩,李克用亲自敕封为“中军都指挥使”。

在李克用的军队里面有着十三太保,特别是里面有一个叫李存孝的狠人,素有晚唐第一猛将的称呼。当然“一山不容二虎”,于是李存孝就向高思继发起挑战,不得不说两人的战力旗鼓相当,大战了几百回合,仍旧是难分输赢。

两人的比武也是被李克用率领诸多将领观看到,诸将领也是对两人的打斗拍手叫好。鉴于两人久战分不出胜负,李克用担心最后两败俱伤,而当时对于李克用来说,正是用人的重要时刻,于是出面制止了两人的打斗,给两人不同的封赏。后来随着高思继的战功越来越大,有点功高震主的势头,李克用开始担心高思继的功绩,于是开始慢慢剥夺高家兄弟的权力,高思继也意识到李克用的用意,于是最后辞别回家,过起了老百姓的平凡生活。

随着高思继的离开,由于李克用的猜忌,再加上一些奸臣和将领的设计陷害,最终李存孝也是没有什么好的下场,被人杀害。听闻到这个消息以后,朱全忠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开始发兵攻打李克用,并且朱全忠底下有一个很是勇猛的将领--王彦章,此人战斗很是勇猛,还懂得兵家战法,打的李克用的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都没有将领敢于出战。

于是李克用的儿子--李嗣源又想起了高思继,向自己的父亲建议启用高思继,李克用立马派他去请高思继出山,可惜高思继此时已经没有出山的意思了。于是李嗣源计从心起,使出了激将法,名言:王彦章曾在阵前说不惧高思继,高思继要是敢来,必定要将他斩在马下。被此法一激,高思继决定会会王彦章,于是随李嗣源回归到战

李克用的军队看到高思继回归,士气高涨。次日,高思继单枪匹马挑战王彦章,两人大战几百回合,仍是不分胜负,于是王彦章使诈说:今天天快黑了,我们明天再战,怎么样?经过一番打斗,高思继身心也是疲累,于是同意了王彦章的提议。

翌日,王彦章和高思继又在阵前对仗,战到一半,王彦章却是突然败走,高思继不疑有他,跨马追赶,不料被王彦章杀了一个回马枪,结果了性命,至此五代十国再无“第一枪”。

为什么说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猛将?

因为高思继自幼好勇斗狠,并且勇武过人,后更是习得一套过人的枪法。从军过后高思继以作战勇猛而闻名于三军。所以后来有人传出高思继乃五代十国第一猛将。

高思继,五代十国的猛将,被称为“五代十国第一枪”,在高思继掌中,银光闪闪的高家枪震慑十国。而他的兄弟高思祥则以其军事勇气而闻名。后来投靠李克勇,拜为中军指挥使,与昆忠共同掌管燕国士兵。

高思继在第一轮与猛将王延章的交锋中,两人打成了三百回合的不分胜负。第二次,王延章只好让高思设下陷阱后,又回头将高思继杀死。然而,高思继的后人是很有前途的。他的儿子高兴州像高思继一样勇敢,他的孙子高怀德是北宋的创始人。

高思继在酉州季初为李匡威所用,李克利公想收为己用,命令李存晓投降。高思继答应如果他被打败就投降。这时,李存孝身患重病,上了战场,十多回合后,他还是活捉了高思继。高思继说要做,李克成投降。

不幸的是,戈尔西兄弟不知道如何分担他们领导人的忧虑。作为幽州人,他们为了保护三个邻居的准则主义原则追求英雄,对李克二利用专门留下监视君燕的沙陀士兵本没有什么好感,加上这些人为了打击李克二利用武力非法横行。因此,高思继兄弟经常依法纠正沙陀的士兵,并将许多沙陀战士的头颅一个个砍掉。我们这是在捅马蜂窝。

沙陀的其他士兵穿过陆龙军府向李克用通知刁。河东向李克成汇报后大怒,他不是李青天,要去哪里分辨真假,再加上对高家兄弟有偏见,所以他派了刘仁功。刚才冷眼旁观的刘仁公立刻变了脸色,把责任全部推到高兄弟身上。然后,高思继兄弟被两个不喜欢他们的领导人出卖了,在混乱中失去了理智。

后来高思继被李克用设计杀害。

唐末五代名将:王彦章高思继谁厉害?二人谁强谁弱呢?

从武艺上看,高思继是唐末五代中非常难得的大将,在战阵中也是难逢敌手,武艺上少有人能胜过高思继的,一经出场,几乎所向披靡,阵前斩将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难以抵敌。

唐末五代演义中,高思继多次出场,贯穿多个事件和情节,对高思继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从外貌、语言行为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

高思继第一次出现在战阵上,是因为五侯的叛乱;朱温设计逼反了五个诸侯,五侯联军征伐晋王李克用,因有李存孝随征,战争初期,晋军几乎无一败绩,连战连捷;但李存孝因为整日上阵,过于疲劳,又因猛吃冷酒冻住血液,中了风,生病昏迷了,无法上阵出力,导致两军攻守之势易与。本来凯歌高奏,胜券在握,结果因为李存孝卧病不起,变成一败涂地,士气低落。

而压住晋军胜势,导致晋军不断败阵的大将,就是高思继。李存孝没上场,高思继几乎无人能挡。

 直到李存孝坚持带病上阵后,才把高思继的得胜势头扼制住,李存孝带病生擒高思继,五侯军败散,这才打赢了五侯大军,帮晋王李克用赢得了这场战争。不过,对于高思继,李存孝却并没有在战阵上斩杀,李存孝英雄惜英雄,放过了高思继,高思继也承诺以后隐退耕田为生。

这也为后续的情节高思继大战王彦章埋下了伏笔。

王彦章高思继谁厉害?在对阵中,二人基本是势均力敌。

 演义中自三十六回起,晋王李克用讨伐僭越称帝的朱温,因李存孝此时已故,虽李克用有百万大军,但出师不利,被只率领了十万梁军的王彦章连续败北;晋军连折大将,士气十分低落,无计可施,无将可用。

正穷途末路之时,大太保李嗣源上奏晋王李克用,还有一个人可破敌军,那就是高思继。

于是从山东郓州东平府请来高思继,用意抵挡王彦章;单从武艺上讲,王彦章高思继不相上下。演义中三十八回,两军对阵,王彦章高思继相杀于阵前,两个人斗了一天,打了三百余合,不分胜负,打到天黑,各自鸣金回营。

不过王彦章更有心机,觉得这样再打下去也不会分胜负,要用个回马枪,可能才会斩将。第二天两军对阵,王彦章高思继又打了五十余回合,仍然难分胜负,王彦章心机一动,假装败逃,巧使回马枪,一枪刺死了高思继。

所以,单从武艺勇猛上看,王彦章高思继是难分高下的。为将者,除了要武艺出众,也要稍有谋略,这方面,王彦章就更出色一些。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高思继和高思继简介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