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 解缙一生的简介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解缙,以及解缙一生的简介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缙是一个才大气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解缙的人。他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但是,他喜欢臧否人物,并无所顾忌,在朝诸臣大多妒忌他受恩宠。不过与权贵的关系很僵,不仅僵,还与不少权贵有摩擦,这也导致解缙了他最后不得善终的结局,悲惨收场,不得善终。

洪武晚期至永乐初期曾任内阁首辅,后因成祖立太子一事站在朱高炽这边而与朱高煦结怨,成祖认为解缙为有意离间手足,遂将其贬黜广西,后归来不久又入狱,遭朱高煦以酒灌醉,冻死雪中,悲剧收场,解缙有名的对联大师、学者、文学家。明初文坛举足轻重之人物,为人恃才傲物,终因惹触权贵而悲死狱中。

解缙为什么必须死?

解缙必死之道是因为得罪了汉王朱高煦。时不时的在朱棣面前给解缙穿小鞋。解缙见太子的事成了私自回京,密会太子,意欲谋反,黑锅重重地扣在了他的头上。

解缙,江西吉水人。要说江西也是块仙山福地,自古出了许多像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这般人尽皆知的人才。而当时的民间更是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这么一个说法,相当厉害。

解缙和刘墉一样,一样的才华横溢,年轻时一样很楞,为官刚猛,明史中对解缙的记载是: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

解缙冻死在雪地中。

因为才高,做事一往无前,因为才高喜欢品评人物优劣,说话口无遮拦无所顾忌。这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因为朱棣喜欢他,大臣也拿他没办法。解缙一直很直,开始朱棣喜欢他也是因为他的这种爽直性格,后来他送命也是因为太直了。

他见太子的事情被锦衣卫捕获,锦衣卫又报告给了朱高煦,朱高煦顿觉其中大有文章可做。经过朱高煦的一番抹黑,解缙见太子的事成了,私自回京,密会太子,意欲谋反,黑锅重重地扣在了他的头上。

将解缙灌醉之后趁其酒醉不醒,将其拉到雪地里。雪茫茫地下着,解缙沉醉在雪地里再也没醒来。大明江山的一代才子,就这样冻死在雪地中,没有了痛苦,没有了执念。那年,他正满四十七岁。

解缙的故事有哪些?

 1、明代少年解缙,靠父亲磨豆腐赚几个钱读了几年书,过年了,他父母对他说:"你读了几年书,写副春联吧!"解缙满口应承.出门一看,对面山上一片翠竹,灵机一动,铺纸挥毫:"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那片竹林,是一个大官僚地主的.这个大官僚见了对联,很不高兴:"何物解缙,只不过是一个引车卖浆之流,竟敢自称家藏万卷书.我还没称,哪论得到你小子!"一气之下,就命人把那片竹子全都斩了一截.

岂知第二天出门一看,解缙的春联一边加了一个字:"门前千竿短竹.家藏万卷长书."

这一来,更把那个大官僚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他索性把竹子连根都挖了.哪晓得解缙第二天又将那副对联添了一个子:"门前千竿短竹无,家藏万卷长书有."

那个大官僚睁眼一看,气得简直要发疯,但他也无可奈何!

2、话说李尚书得了解晋这么个好女婿,自然满心欢喜。有一天,皇帝下诏书要李尚书进贡公鸡蛋,李尚书魂都吓掉了,世上那有公鸡蛋呀,这不难为他吗?急得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香,一点办法也没有。她的夫人说:“你不是说解缙聪明吗,何不叫他来想想办法。”李尚书说:“他有啥办法能弄到公鸡蛋。”夫人还是派家人把解缙叫了过来,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他。解缙听了后说:“这点小事不要紧,不要急,赶快叫老丈人起来吃饭,不要急坏身体。老丈人问他有啥办法。他说:“你备好官船,挂上旗子,写上官衔,我替你去进贡。”李尚书说:“没公鸡蛋你怎去进贡,这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是欺君之罪呀。”解缙说:“天机不可泄漏,到时就会见分晓。”

到了京城,皇帝听说进贡公鸡蛋的来了,忙叫宣进殿来。皇帝一看是个伢崽,就问他是谁,来做什么?解缙答道:“小民叫解缙,是代李尚书来进贡的。”皇帝又问:“李尚书是你什么人。”解缙回答:“是我岳父。”皇帝说:“你岳父为什么不亲自来。”解缙说:“我岳父在家生小孩,不能来。”皇帝哈哈大笑:男人怎么会生崽?解缙忙说:“是呀!男人不会生崽,公鸡哪会生蛋?”皇帝一听,有道理,进贡公鸡蛋一事就不提了。并且把解缙留在宫里,封了他一个学士官衔。

明朝解缙简介 明朝解缙介绍

1、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2、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永乐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3、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解缙简介-人物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时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人物生平:

洪武二年(1369年)解缙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传说他小时候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在襁褓之中他母亲就在地上写字让他认识;5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7岁时就能写文章了;10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12岁读尽《四书》、《五经》,贯穿它们的义理。

洪武二十年(1387年),解缙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廷试与兄解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授庶吉士,读中秘书。同年,官至翰林学士。朱元璋非常器重他,命其常在身边。一天,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解缙说:“我和你从道义上是君臣,而从恩情上如同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次日,解缙即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不久,解缙再次呈上《太平十策》进言。解缙初入仕时,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朱元璋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在老家8年,他闭门著述,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进京吊丧。时明惠帝朱允炆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90,不当舍以行。”朱允炆听信诲言,贬解缙为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

建文四年(1402年),当时的礼部侍郎董伦为朱允炆所信任,在朱允炆面前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这样,解缙才被召回京师复职,任翰林待诏。十一月任内阁首辅。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解缙简介,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

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朱棣曾经召见解缙等人说:“你们七人朝夕相处,我经常在宫中称赞你们的勤勉谨慎。往往最初容易谨慎,而最终仍然能保持下去的则很难,希望你们能够共勉。”于是各赐五品官服等。恰逢立春时,朱棣赐其等金绮衣,与尚书地位相同。此后内阁进言,朱棣均虚心采纳。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最后朱棣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朱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为此震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立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为解缙 *** 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死后,朱高煦谋反被诛灭;安南屡次谋反,明朝设置郡县不久最终也被迫撤销,这些均如解缙生前所言发生。

主要成就

文学

诗词:《赴广西别甥彭云路》、《游七星岩偶成》、《庐山歌》、《藤县即事》、《窦家寨》、《桑》等。

著作:《白云稿》、《东山集》、《太平奏疏》、《丁丑封事》、《文毅集》、《春雨杂述》、《天潢玉牒》解缙简介,后人辑有《解文毅公集》。

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

主持编纂:《永乐大典》。

解缙才气横溢,下笔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诗,现存诗五百余首。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丰富,逼似李白,而律诗绝句,亦近唐人。解缙之文章雅劲奇古,极具个性特色,政论文直抒胸臆,气势充沛,人物传记叙事简洁,描摹生动。邹元标赞其曰:“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解缙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他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其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书法

解缙擅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用笔之精妙,出人意表,其草书开晚明狂草先河,明吴宽《匏翁家藏集》称:“永乐时,人多能书,当以学士解公为首,下笔圆滑纯熟。”其草书开明朝狂草先河明何乔远《名山藏》曰:“缙学书得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游七星岩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自书诗卷》是解缙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作品创作于永乐八年(1410年),时解缙四十二岁,恰从遥远的边陲入京奏事,之后不久即被陷入狱,五年后惨死,曾经清安岐、乾隆、嘉庆、宣统御府收藏。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

点划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御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从卷末自识中流露出解缙本人对此卷也是颇为得意的。

《游七星岩诗》纵22.8厘米,横61.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曾经朱之赤、安岐、乾隆御府、顾崧、潘厚、伍俪甫、张珩等鉴藏,上钤诸家鉴藏印记共16方。诗见于解缙《文毅集》卷五"题临桂七星岩",此作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时解缙40岁。其书艺臻至成熟自化,笔墨奔放,傲让相缀而意向谨严。

解缙《宋赵恒殿试佚事》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前三行略显拘谨,自第四行起,渐趋流畅奔放。运笔矫健劲拔,锋颖多变,顿挫

圆转,挥洒自若。其用墨浓而干,墨色黝黑如漆,墨韵飞动,更添风采。解缙的草书,在书法史上负有盛名,与明初三宋(宋克、宋广、宋璲)并驾齐驱。

人物评价

朱元璋:“缙以冗散自恣耶。”

朱棣:“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明仁宗朱高炽:“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

杨士奇:“平生重义轻利,遇人忧患疾苦,辄隐于心,尽意为之。笃于旧故及名贤世家后裔,而襟宇阔略,不屑细故,表里洞达,绝无崖岸,虽野夫稚子,皆乐亲之。故求文与书者日辏辐。独不畏强御。承运库(内)官张兴,恃宠而横,尝笞击人于左顺门下。公过之,叱曰‘御座在此,尔敢犯礼法乎!’“

罗洪先:观其应制寓讽,封事犯颜,有郑公之正;乳儿朝贵,敝屣爵位,沅湘之奇;忤权蹈危,投荒厉节,有太白之迈;保储望身,徙家戍边,有柬之之烈。是果积累得之否乎!及时未优于圣域,亦当不失为豪杰。……呜呼,非日月之明哉!公亦有言:"宁为有瑕玉,莫作无瑕石。"

《明通鉴》:“缙以迎附骤贵,才高勇于任事,然好臧否,无顾忌。”“缙以不谨持恭而卒以不密取祸。”

《明史》:“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

焦竑:“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邹元标:“义节千秋壮,文章百代尊。”

钱谦益:“才名煊赫,倾动海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

解缙怎么死的?解缙死因揭秘

解缙是明朝大臣,有着“明朝三大才子”之称。解缙一生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多部著作,还曾负责过《永乐大典》的纂修。可以说解缙的才华,在当时朝中也没几个人比的上他。但解缙的仕途之路走得却不顺畅,最后更是惨遭冤死。据记载,解缙被以无人臣礼的罪名入狱,最后被埋入雪堆活活冻死,一代文臣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下面就来揭秘解缙的死因究竟为何。

解缙死得并不惨,就是死得冤。

永乐十三年,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朱棣看到解缙的名字有点儿眼熟,就说了句:“缙犹在耶?”

纪纲回到狱中后,请解缙喝了一顿酒。解缙喝醉了,纪纲就把他埋在雪里,解缙就这样结束了他四十多年的人生。

纪纲为什么要请解缙喝酒,让解缙喝醉了才埋到雪里杀死。或许,纪纲都觉得解缙是被冤枉的,不忍心让他死得那么痛苦。

如果解缙没有那么傲才,不要太过耿直、口无遮拦,那么他还会是朱棣身边的“大红人”。

解缙冤死的原因大概有三个:

政治上不成熟的性格

解缙是侍奉过三个皇帝的官员,朱元璋、朱允炆、朱棣都很欣赏他的才华,他的官至从一个庶吉士升到了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了朱棣的心腹。

可是,就是这么丰富的政治经历,解缙还是像个刚入官场的小白似的,过于耿直,不分场合,口无遮拦。

解缙是个很聪明的人,也很会看人,但是有点傲才。当初朱元璋看到解缙,觉得这个年轻很活泼,而且很有才,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个“小秘书”。

一次,朱元璋跟解缙说:“我俩虽是君臣,但恩如父子,你什么都可以说。”次日,解缙就呈上了一份万言书。洋洋洒洒的几万字,文采斐然,朱元璋称赞了解缙。

可是,解缙却因为得宠,而开始有点骄傲。

先是去兵部索要奴隶,出言不逊,被打了小报告;再来就是被任命为御史后,竟然为李善长起草奏疏鸣冤;后来,又为同官夏长文起草奏疏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记恨他。

朱元璋本来是想任命解缙为御史,是为了让他收敛下自己的性格,可是解缙并不领情。最终,朱元璋无奈,也出于惜才的原因,让解缙回家呆着。

回家八年后,解缙听到朱元璋病逝的消息,就急急忙忙地入京哭丧。谁知道,被有关的官员弹劾,违背圣旨,被贬为河州卫吏。后来,因董伦向朱允炆推荐,解缙又重新回到朝中,可惜性格依旧如此。

朱棣登基后,解缙得到重用,官至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朱棣的心腹,解缙再一次受宠。

在朱棣纠结立谁为太子的时候,解缙一句“好圣孙”,敲定了朱棣注意,最终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可是,朱棣为了安抚二儿子朱高煦,所以提高了朱高煦的地位和待遇,把太子冷落在一边。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朱棣在搞两个人的政治平衡,都没谁站出来说话。可是,解缙这时就出来为太子说话,朱棣顿时就火了。后来,朱高煦派人陷害解缙泄露“宫中语”。朱棣大发雷霆,贬解缙为广西参议,又改为到交趾,去督运粮草。

政治上不成熟的性格,让解缙在官场上一直倒霉。每次都是被同一个叫“活得太明白,口无遮拦”石头绊倒,可是解缙却不曾改过,依旧口无遮拦。

过于耿直,朝中树敌过多

解缙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没有那么聪明。在官场混迹多年,解缙却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过于耿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史书中记载,解缙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多忌妒他受宠。

另外,之前为太子说话,让朱棣立朱高炽的时候,更是得罪了朱高煦,朱高煦一直记恨在心。所以,解缙失宠之后,更是落井下石诬陷他,其他记恨解缙之人也是站出来一起诬陷。

这些原因,最多是让解缙失去官至,还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接下来的一点,就是解缙被处死的关键。

私见太子,触怒龙鳞

永乐八年,朱棣北征,让太子在南京监国。虽然是让太子监国,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限制了太子的行动,比如:有官员要拜见太子,不能私见相见,必须要有相关的官员在场,不然不能见面。

可是,解缙就是偏偏犯了这一点。

解缙因有事禀告,就急急忙忙地进了京师,不知道是他忘了朱棣定的规矩,还是有急事相见。解缙单独见了太子之后,不等朱棣回来就自行返回。

朱高煦知道解缙的所作所为后,就想着以这一点打击太子势力和报复解缙。于是,朱高煦向朱棣打了小报告,朱棣大怒。

朱棣是靠夺位当上皇帝,而且人有点多疑,他本来就不放心太子,明明立了规矩,解缙还是单独见了太子。这样一来,激起了朱棣的邪火,直接把解缙关进了监狱,牵连了不少的人。

最终,就发生了前边所说的那一幕,解缙在雪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结语

解缙是一个有很才华的人,却不懂为官之道就因为过于耿直,得罪了不少人。

解缙死得有点冤,因为他本来是没有过多的错,就是活得太明白、太聪明。活得太明白,敢说敢言,不知官场险恶,最终丢了自己的性命。

解缙之死,是因为他官场上不成熟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也得罪了朱棣。更是在朱棣北征时私见太子,触到朱棣的底线。在别人的煽风点火之下,朱棣对解缙也失去了兴趣,这也意味着解缙就没价值,死不死都一样。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解缙和解缙一生的简介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