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狮 非洲狮和美洲狮的区别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非洲狮,以及非洲狮和美洲狮的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论猎杀能力,东北虎与非洲狮,谁的本事更高?

长期以来,狮子与老虎究竟谁更厉害的话题都保持着很高的热度,它们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体型相近,生态位相近,当然最重要的是狮子与老虎已无交集,即便是同时拥有亚洲狮与孟加拉虎的印度,它们之间的栖息地也是分开的。

亚洲狮仅生存于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里面,而老虎在印度的分布很广,在50个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里,但唯独缺了古吉拉特邦,看老虎和狮子直接分出胜负已是不可能的了,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讨论空间。

狮子

近些年里总是会传出东北虎体型大不如前的说法,虽然这的确是事实,根据2005年俄罗斯、印度及美国一些科学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研究论文来看,当代东北虎体重较1970年之前下降了不少,雄虎平均体重为176.4千克,雌虎平均体重为117.9千克。

但也没有传闻中说的那么夸张,东北虎目前依旧是最大的老虎之一,比如“阿穆尔虎工程”在锡霍特-阿林地区捕获的一只雄性东北虎,其体重就达到了206千克。

现代狮子一共可以分成两个亚群,分别是:非洲狮群和亚洲狮群,亚洲狮群除了规模比非洲狮群小之外,其个体体型也不如非洲狮。

东北虎与非洲狮的体型相近,单挑结果肯定是不可预测的,那么要论二者对野生动物的猎杀能力,谁的本事更高呢?

东北虎

狮虎理论战力分析

决定狮子与老虎战力上限的主要因素无非就是体型、牙齿爪子长度、四肢力量及咬合力这几个方面。以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想要获取这几个因素的数值并不难,所以理论上狮虎的战力是很容易评估的。

就体型而言,目前来说非洲狮比东北虎是有一些优势的,但远远没有达到绝对优势的地步。

从一些生态项目所捕获测量的狮子数据,及一些研究论文中的引用数据,我们可以得知目前非洲狮雄狮体重多在186.55-225千克间,雌狮体重则为118.37-143.52千克,东非的狮子要比南非的狮子小一些。

非洲雄狮

爪子是与四肢力量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的,就长度而言,老虎的爪子与狮子的爪子相差不大,且二者都是属于猫科中爪子能够自由伸缩的一派。

但若论四肢力量的话,老虎是具有较大优势的。除了肉眼可见的四肢粗壮度以外,老虎的后肢能够支撑整个身躯长时间站立,这是老虎能站起来快速挥动双爪的前提条件。而狮子的四肢力量相对较弱,从它们捕猎时就能够看得出来。

非洲草原上的狮子经常群体捕猎,在遇到大型猎物的时候,通常会跳到猎物的背上撕咬,但这样做却很容易掉下来,不是狮子的爪子不够锋利,而是它的四肢力量较弱,不足以长时间支撑狮子“挂”在猎物的背上。

狮子捕猎时跳到了猎物背上

犬齿长度与咬合力也同样是一个组合,无法单独发挥作用。老虎的犬齿长度是现代猫科里面最长的(注意是整体长度,而不是比例),较大的东北虎犬齿肉眼可见部分能达6.4-7.6厘米,狮子的这项数值也差不了多少,约5.8-7.5厘米。

但就咬力而言,老虎则相对较高。不同动物之间的咬合数据是不能直接对比的,毕竟它跟体型、年龄、身体状态等众多因素有关,因此国际上引入了“咬力商”这个概念。

咬力商的概念比较复杂,就不深入探究了,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体重与咬力的一个比值。同体型的两种动物,咬力商的数值越大,则咬力越大。

根据动物学家斯蒂芬·罗发表在《生命科学》上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常见动物的咬力数据,其中老虎的咬力商为127,而狮子的咬力商则为112。由此可见,狮子在犬齿咬力这方面,与老虎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呲牙的猛虎

综合来看,非洲狮与东北虎相比,在体重上略有优势,但这个优势并没有达到绝对优势的地步,它们依旧属于同一个量级。

在其他硬件装备上面,东北虎则比狮子有优势,同样的,这个优势也没有达到绝对优势的地步。所以狮虎之间的战力差距其实非常小,只能说在理论上,东北虎因四肢力量和咬合力都比较大,所以胜算会更高,但在实际战斗中,二者的胜负结果是不可测的。

狮虎狩猎数据分析

论猎杀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得回归到实际的狩猎行为上面。狮子与老虎都是自己所属生态环境中的顶级捕食者,所处的生态位类似,能够限制众多食草动物及部分食肉动物的种群发展。

因此,狩猎成功率、猎物喜好、对次级猛兽的抑制能力、种间竞争的胜负等等,都是考量狩猎能力的重要标准。

老虎咬死豹子

一项针对锡霍特-阿林山脉东部东北虎的研究表明,东北虎对猎物的喜好倾向于大型有蹄类,其中马鹿、野猪及狍子,占据了该地区老虎饮食构成里面的前三,其次还有香樟、驼鹿等,也是老虎的主要常规猎物。

另一项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虎的捕食行为的研究显示,东北虎在捕食鹿类的时候,其狩猎成功率能够达到38%左右,而捕食野猪时,这个概率则能够达到54%。

另外,东北虎对次级猛兽的抑制能力是很强的,比如它长期打压灰狼的发展,在种间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锡霍特山脉东部东北虎及狼的猎物喜好

因老虎是高度独居的动物,生活的环境多为有较多地面植被覆盖的密林,造就了它“首重击杀”的狩猎手段。老虎通常会借助遮蔽物的掩护,靠伏击的方式杀死猎物,超强的咬合力配合长长的犬齿,通常能够做到一击必杀。

所以东北虎的整个捕猎过程是很干脆凌厉的,基本上被它按倒的猎物,都会在几秒钟内丧生。

狮群的主要猎物也都一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但由于它们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这里有着相当数量的兽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动物尸体,所以食腐在非洲狮的身上占有较大的比例。部分地区的非洲狮,腐肉甚至能够占据其饮食构成的50%以上。

不过狮子终归还是草原上顶级的捕食者,狩猎才是主流。一项针对南非开普省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内狮子食性的研究分析表明,非洲狮对疣猪、羚羊、水牛等有蹄类动物的猎杀成功率,均没有超过25%。

阿多的非洲狮狩猎成功率

在种间竞争上面,非洲狮对次级猛兽的抑制能力也稍弱,比如对斑鬣狗群体、对非洲野犬群体,都无法做到类似于东北虎对狼群的抑制那么高效。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非洲草原上大环境摆在那,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斑鬣狗与非洲狮的竞争程度,远没有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与灰狼那么激烈。

非洲狮与斑鬣狗争斗

东北虎的对手是大棕熊

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东北虎最大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约600多只野生东北虎。在如今森林普遍缺乏大型野生动物的前提下,与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北虎的生境内,同样生活着远东豹、灰狼、黑熊、野猪及棕熊等猛兽。尤其是棕熊,体型庞大,性格暴躁,它可能是东北虎最大的“敌人”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发生了“熊虎争斗”的现象,老虎的猎物清单里有棕熊,而棕熊同样也捕食东北虎。

在微生境分布上,远东豹与东北虎栖息地重叠的不多,黑熊喜欢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只有乌苏里棕熊与东北虎,栖息在海拔较低的林区,这就使得它俩之间的见面机会要大许多。

1973年,《国际野生动物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里面详细记载了12起棕熊捕食老虎的事件,其中还含有成年雄性东北虎,这就说明乌苏里棕熊的实力并不在老虎之下。那么老虎与棕熊的争斗,究竟谁更占上风呢?

乌苏里棕熊

根据对东北虎的猎物及粪便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熊类占东北虎饮食构成的比例为7.1%,其中1%是棕熊。秋季是东北虎捕食熊类的高发期,专家们猜测这个季节是熊类贴秋膘的重要阶段,它们会在林中疯狂觅食,造成较大的动静,因此与东北虎发生“遭遇战”的概率要大许多。

WCS的一项研究则提到了东北虎在棕熊的饮食构成里面,也占据了0.5%的比例。1944-1959年间,俄罗斯远东地区有32起东北虎袭击棕熊的事件被记录了下来,同一阶段,亦发生了4起棕熊捕杀了幼年的老虎及母虎。

在一项研究黑熊、棕熊及东北虎的生态关系项目中,人们记录下了44起发生在锡霍特-阿林保护区内的“熊虎冲突”,其中12起是东北虎被棕熊杀死了,22起是棕熊被东北虎杀死了。

熊类占东北虎饮食构成的比例

综合来看,东北虎最大的对手的确是棕熊,而乌苏里大棕熊也的确有能力与老虎一战,但就事实而言,老虎在这段争斗中是占据上风的。毕竟老虎的生活每日都是茹毛饮血,早已练就了猎杀绝技,而棕熊呈杂食性,其主要食物也是植物性质的。

非洲狮能拿下长颈鹿

非洲大草原,被誉为地球上最具野性的地区之一,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多的兽群,同样也汇聚着世界上最强悍的猛兽群体。而在众多捕食者当中,最闪耀的莫过于非洲狮群。

在非洲狮这一群体中,实力最强的则为雄狮。狮子是猫科动物里面比较特殊的存在,不仅过着群居的生活,而且性二态十分明显。雄狮头上脖子等地方有长长的鬃毛,体型也比雌狮大出近三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雌狮负责捕猎,雄狮的主要任务就是守卫领地,防止入侵者。但这并不意味着雄狮一生就不用捕猎,事实上整个狮子物种里面,捕猎能力最强的还是雄狮。

大型非洲野水牛、鸵鸟等猎物,几只雌狮一般搞不定,而如果有雄狮参与就另当别论了。就像普通家庭生活里,常常是女人负责做饭,而世界上顶尖的厨师,则多为男性。

狮群狩猎场景

非洲狮的主要猎物是一些中大型的有蹄类动物,比如疣猪、角马、汤姆森瞪羚等等,而非洲野牛、斑马等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虽然亦是狮子的常规猎物,但并不是占主要成分。

单个雄狮的狩猎能力上限是成年长颈鹿,并且需要极大的运气,目前单狮最高捕猎记录为一只235.6千克的雄狮,猎杀了一头764.2千克的成年长颈鹿。

此外单狮狩猎超大型猎物的记录寥寥无几,至于传言中狮子能捕食大象,则是夸大其词了,狮群的食谱里面的确有大象,但通常是以狮群猎杀幼象为主。

狮子狩猎长颈鹿

总的来说,由于狮子所要对付的猎物群体往往呈大型群居,且体型较大,而稀树草原上依靠追逐的方式也不利于瞬间击杀,这就养成了非洲狮“首重伤害”的狩猎方式。它们往往会用爪子、牙齿等装备对猎物造成重大伤害,从而限制猎物的行动,然后才是进行咬杀。从这方面看,似乎老虎的猎杀能力更为高超一些。

非洲狮为什么走路慢悠悠

非洲狮走路慢悠悠原因:

1、非洲狮患有严重非洲狮的皮肤病非洲狮,在腿部和腹部都有大量的疥疮被覆盖,导致走路慢悠悠。

2、非洲狮中,雄狮比较庸懒,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雌性成员完成。

非洲狮的身高体重寿命分别是几?

非洲狮非洲狮的体长一般在1.6米到2.5米左右非洲狮,体重一般在170公斤到250公斤左右非洲狮,肩高在95-123CM。寿命在10-15年。

非洲狮和亚洲狮哪个体积大?谁更加的凶悍厉害?

两种狮子比较之下,明显非洲狮的体积要大一些,可能这与非洲狮子经常在草原上奔跑捕猎有关系,亚洲狮则是在丛林之中捕食,所以体型相对要小一点;非洲狮子自然也比亚洲狮更加凶悍厉害,这从它们所捕食中的猎物中就可以看出来,非洲狮经常捕猎野牛、羚羊等大型动物,亚洲狮则在丛林里捕食一些小型动物。

非洲狮体型更大

非洲狮是指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狮子,亚洲狮则是指生活在南亚次大陆的狮子,它们都是群居性的大型猫科动物,在自然食物链中也处于顶端的位置。但是非洲狮子的体型明显大于亚洲狮,非洲狮的体重一般在120到275公斤上下,亚洲狮则在110到190公斤左右,在体型上亚洲狮已经逊色一等了,而且非洲狮看起来更强壮,成年雄狮头上的鬓毛也更加浓密、威武。

非洲狮比较凶悍

至于哪一种狮子更加凶悍厉害,我们看一下它们的捕猎对象就明白了。非洲狮子经常捕猎大中型的食草动物,角马、羚羊、皮糙肉厚的野牛都在它们的菜单之上,它们经常在非洲荒野上玩命奔跑猎杀这些动物,因此非洲狮更加强壮凶悍。亚洲狮则主要生活在丛林里,它们经常借助密林的掩护,埋伏在路边袭击各种小型动物,它们为了适合丛林生活,所以体型上显得更加娇小敏捷,也因此更容易在丛林中生活下去,但与捕食大型动物的非洲狮相比,他们就没有那么威猛了。

统率的狮子数量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非洲雄狮够威够力,所以它统治的狮群一般有10到40头左右,里面包括了若干头母狮和小狮子,有时也会有几头雄狮做它的手下。亚洲狮就不同了,可能由于数量少的缘故,所以它平均只有两头母狮子和一些小狮子,而且亚洲雄狮喜欢到处流浪,只有繁殖季节才跟母狮子在一起。

亚洲狮和非洲狮怎么区分

1、形态特征不同

亚洲狮是退化前所有狮亚种中较大的一种。它们长1.6-2.5米,雄性为170-250公斤,雌性为90-170公斤。科学记录中最长的雄性狮子长11.5英尺,肩高4.1英尺。亚洲狮脖子上有长长的鬃毛,但比非洲狮短得多。

非洲狮是非洲最大的猫科动物,皮毛浅黄色和棕色。成年非洲狮的平均体重在200至250公斤之间,全长可达3.4米。雄狮的头大,脸宽,鼻骨长,鼻子黑。狮子的耳朵又短又圆。雌狮的耳朵短而半圆形,而美洲狮的耳朵又长又尖。

2、生活习性不同

亚洲狮喜欢成群结队地生活,经常成群结队地捕猎,但大多数是雌性狮子,而雄性狮子则喜欢它们的果实。它们被一只狮子驱赶到其他狮子的下风处,然后一起冲向猎物。

它们吃饱的时候需要喝很多水,亚洲狮生活在热带季风气候中,雨季很少,干旱频繁,因此它们经常需要在捕食后远行寻找水源。

非洲狮中雌狮主要负责狩猎,而雄狮通常保卫自己的领地(1/10的雄狮和雌狮参与狩猎,如大型猎物和土狼)。像所有的猫一样,狮子比狮子小。

扩展资料:

亚洲狮的繁殖方式:

亚洲狮在雌狮2.5岁时可以性成熟,而亚洲狮在10月和11月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交配。母狮的怀孕期一般为100-119天。母狮每窝产下2-3只幼狮。然而,母狮的死亡率很高。一般来说,只有一头狮子存活下来。母狮三个月后可以和母亲一起参加狩猎活动,需要和母亲一起生活两年。

亚洲狮在10月和11月开始交配。雌狮子通常有100-119天的妊娠期。当它们达到6或7个月时,基本上断奶。然而,70-80%的狮子不能活到两岁。被俘虏的狮子活了30多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洲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洲狮

为什么非洲狮没有天敌数量却很少?食草动物天敌多,数量却很多?

在一望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有成群的角马、瞪羚、斑马等在觅食、奔跑,甚至是迁徙,它们都是草原上常见的食草动物,依靠数量庞大的种群数量聚集在一起,为自身提供保护,低于天敌的捕杀,但是在草原上很少能看见狮子、猎豹、鬣狗,它们不仅种群数量少,而且种群中个体的数量也少,作为凶猛的食肉动物,就拿草原大哥非洲狮来说,它们根本没有天敌的存在,那为什么个体数量会非常少呢?也就是繁殖率为何没有食草动物高呢?

在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种群数量的多少受到了自然环境、食物和天敌的限制。先以我们人类来说,我们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中通过适应环境所进化最成功的生物,现在全球人口已经达到了70多亿,这个数量无疑让所有的动物都望其项背,也奠定了人类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

但是在远古时期,我们人类也受到了自然灾害、食物短缺和天敌捕杀的影响,人口数量也一直受到了限制,但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人类通过更加先进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不仅现在可以改变自然、将威胁我们的生物赶出我们生活圈,而且还能培育和驯养各种食物(植物和动物)。因此我们人类的人口才在近几个世纪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那么到底是什么限制了食肉野生动物呢?

很显然,自然灾害对于野生动物都是同等的,例如:狮子、鬣狗这样的顶级食肉动物虽然会出现打斗,但都不存在绝对的天敌,那么制约它们的就只有食物这个一个选项了。因为在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想要生存繁衍后代,都必须有足够的食物来作为支撑,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或者自身种群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谈何繁衍后代,就算繁育了后代,那么后代的死亡率也会非常高,这就直接制约了一个物种的数量。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作为顶级食肉动物为何会受到食物(能量)的制约?

地球上生物圈的能量主要是来自太阳光,如果没有太阳也就没有地球上生物的繁衍,这颗蓝色充满生机的星球就会变成一颗被冰雪封盖的白色星球。虽说太阳的能量十分巨大,功率达到了功率为4×10^26瓦,而且能量远远不到,但是地球能接收到的能量本事就是有限的。

而地球接收到的太阳光也不能直接被所有的生物利用,就像我们人类不吃饭只晒太阳肯定会被饿死。但是在地球上的生物圈中存在着可以利用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它们就是生物圈内最底层的生产者,例如:我们常见的所有植物、海洋里的浮游生物、少量的戏剧。它们为整个生物圈中的上层生物,提供了生存所必须的有机物和能量,而这些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从外界获取有机物的生物称为消费者,例如:我们常见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

也就是生物圈里的能量是从阳光、到最底层的生产者、再到消费者来传递的,如果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损耗的话,那么顶层的生物也会获得和低层生物一样多的能量,那么顶层生物的能量就会得到保障。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能量在每一层传递时,都会发生大量的损耗,例如:从太阳光到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的转化率只有15%,而能量每上升一层的话,只有10%-15%的能量能被传递上去,也就是说,越往上能量传递的越困难,能量总量也就越少。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生物圈金字塔的模型,底层生物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来源,毕竟它们时能量最开始的传递着,越往上能量就越少、生物种群的数量也就越少,毕竟在更少的能量下,能够养活的生物数量是有限的。例如,在一个农场里,这里的植物,不仅可以供周围的人生活,而且还能养很多的牛羊,但是这些作物所产生的能量,只能养很少的食肉动物,因为食肉动物的生存不仅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由于受到了能量转化率的限制,就会造成非常大的能量浪费。

掌握了以上的知识我们就能很好地回答为何食肉动物的个体数量少,而且繁殖率低。因为食草动物的食物充足,它们作为最底层的能量传递着拥有着一开始掌握能量的绝对优势,所有种群数量发展的更快,更加庞大,而且在繁殖的过程中幼崽的成活率也得到了保障,这就更加剧了它们种群的扩张。

但是食草动物的疯涨,会导致草原被大量的啃食,破坏生态环境,所以熟肉动物的出现就可以限制它们的数量,但是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限制和大量的损耗,就造成了食肉动物本身获得能量的基数就更少,这也是为什么顶级捕食者虽然没有天敌,它们的数量不会疯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是狮子、老虎之上再也没有更加顶顶级别的捕食者了,因为能量再往上已经不足以养活任何种类的生物。

食肉动物捕食十分困难

这就是大自然神奇的调节能力,互相制约的能力。你可能会想,食草动物数量那么庞大,食肉动物也可以大量的捕食啊,也是可以获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更大的种群数量。可能是你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食肉动物进食的画面产生了误解,其实食肉动物的捕食成功率并不高,而且经常会因为抓不到猎物饿肚子,而去抢食其他捕食者的猎物,甚至是去食腐。这都是无奈之举。

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耐力、警觉性、以及更宽的视野造就了它们躲避天敌的能力,一般在非洲草原上很少有单个捕食者可以抓到猎物,都是团队配合,而且它们也会挑一些比较小的幼崽下手,足以见得想要抓到猎物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好处是,肉类食物的能量密度较大,吃一次可以饿好几天,而植物性食物的能量密度较小,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大型的食草动物整天在吃,一刻也不停歇。

总结起来就是,能量的限制和捕食的困难,造成了顶级食肉动物数量受到了限制。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非洲狮和非洲狮和美洲狮的区别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