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是哪个朝代 大周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大周是哪个朝代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大周是哪个朝代建立的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甄嬛传中的大周朝到底是哪个朝代

是清朝的。

甄嬛传中简介就是雍正年间,可想而知是清朝雍正帝,而甄嬛的原型则是乾隆的生身母亲钮祜禄氏,历史上的圣孝宪皇后,其家族显赫,被指婚给当时还是贝勒的雍正,然后因在康熙年间照顾得了时疫 的雍正而被其钟爱,雍正登基后,先封其为熹妃,而后封为熹贵妃。

《甄嬛传》剧中的皇帝演的是清朝的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08),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雍正元年,结束了血腥的夺位之争,新的君主继位,国泰民安,政治清明,但在一片祥和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蠢蠢欲动,尤其后宫,华妃与皇后分庭抗礼,各方势力裹挟其中,凶险异常。

十七岁的甄嬛与好姐妹眉庄、陵容参加选秀,她本抱着来充个数的念头,可皇帝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气节与端庄,最后三人一同入选。但因华妃嚣张,步步紧逼,眉庄被冤,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

皇帝发现年羹尧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倒了华妃。但由于甄嬛与先故纯元皇后的神似,皇后设计以纯元皇后的礼服陷害甄嬛,父亲也被文字狱牵连和奸人陷害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

在宫外幸得十七爷允礼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狠心断绝对十七爷的爱恋,重回宫中,再度与皇后相斗。

后因生下双生子,同时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过皇后的陷害,最终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由于皇帝的疑心,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允礼死在自己怀中,而与叶澜依合谋弑君。

皇帝驾崩后,甄嬛养子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圣母皇太后,即便享尽荣华,但眼见一生姐妹沈眉庄血崩而亡,一生爱人允礼为保其周全而无憾自尽,不过是一代封建王朝的悲情故梦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嬛传

大周是哪个朝代

大周是指南周,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遍承认的女皇,前后正式掌权23年,她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区别于历史上先秦时期的周朝。

武则天执政期间,国家较贞观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史称贞观遗风。在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后期知人善任,号称“君子满朝”的娄师德以及狄仁杰,“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均在其列。

为什么武则天的时候称唐朝为大周啊?

一、原因:

1、为自己当皇帝找到名正言顺的理由。

武则天出生时,估计其母也没说过什么神奇的事,故而必须为自己找一根“龙脉”。此时,《姓纂》一书中这样一段记载就显得太重要:“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 这就是说:周平王的儿子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纹路,形状就像个“武”字,所以不但他自己以武为名,后来他的子孙也以武为氏。由此看来,武氏家族不但是周文王的姬姓后裔,追本溯源,还是黄帝轩辕氏的嫡系子孙,家世背景由此无上荣光。这样,武则天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周平王的第40代子孙,那当皇帝也就是再正当不过的了。

2、意喻效法周代。

被中国古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恢复周礼”,因此,武则天以“周”为国号就是在实践孔子的遗志,这当然是正当而又神圣的做法。她甚至在称帝之前曾经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兴建明堂,作为宣明政教之所,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朝礼制的姿态。

同时,中国古代的太平盛世,在当时的唐人看来,惟周、汉两代。唐太宗治世崇尚汉法,武则天却认为应承周,所以以“周”为号,也是为了表明她要承周礼治盛业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抱负。

总之,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她辅政的从属地位,实现她亲自称帝治国的宏伟政治抱负。而其中之原由真可谓用心良苦!

二、简介:

周朝(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为区别于历史上先秦的周朝而称之为武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得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23年,她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病逝,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焉”。684年九月,太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中宗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嗣圣元年为光宅元年,改洛阳为神都,由太后临朝改制。

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唐睿宗等六万多人上表请改国号,武则天见时机已到,遂改唐为周,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自己加尊号为圣神皇帝。把睿宗改为皇嗣,赐姓武。于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改置社稷。改载初元年为天授元年,史称武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洛阳上阳宫去世,享年82岁。

大周王朝多少年

大周王朝791年。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大周是哪个朝代,共计约791年大周是哪个朝代,另一说是868年大周是哪个朝代,两者相差近一百年大周是哪个朝代,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武王发周灭商之后,分封有功之臣,同姓王族自己五帝后人。其中以同姓王族最多。中央一方面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一方面加深王权神话思想。

各个诸侯国对于中央的感情不同,有亲有疏,为了利息,以尊崇中央的目的相互牵制。春秋五霸时期,每一个霸主的出现,都需要中央形式上的认可。

齐桓公在具有了称霸实力之后,由中央赐予方伯称号,才真正称霸。最不把中央放在眼里的秦朝也多次获得祭肉的赏赐。

在春秋乃至战国前期,各大诸侯国由于实力相近,以尊崇中央的名义,各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东周可以获得生存。战国后期,实力平衡被打破,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一家独大,最终灭掉了东周。周朝灭亡。

事实上,西周末期,各大诸侯国就已经从实力上超越了中央。几百年的尊崇中央思想深入民心和分封国的相互牵制,延续了周朝几百年国运。

扩展资料

周朝国运绵长,西周和东周前后八百年国运,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应该归功于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和周公的制度设计。西周之前的殷商和目前尚存在于文献中的夏朝,夏商两代是中国王权的初创时代。

夏王和商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共主,整个华夏世界的政治格局是各自独立、各自为政的方国体制。西周之所以能从西部小邦而灭掉大邑商,与这种松散的方国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西周灭商之后,采取了基于宗法制的分封制,全国领土被分封制联系在一起,诸侯国家与周天子有着一系列复杂的义务-权利关系,这是以往所没有的创制,宗法分封制对周王朝政权的巩固有着关键的作用。作为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经济纽带——井田制,同样也有利于王权的巩固。

第二,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周朝国祚绵长的重要原因。西周初年,周公损益夏商旧制,制定了一整套的西周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是周朝统治的文化基础,在平民以上的阶层都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有利于加强整个国族对于周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认同。

第三,周公及时在东方区域建立政治和军事存在,为日后的迁都奠定了基础。西周初年,周公为了防备东方的殷顽民反抗,营建了洛邑,也就是所谓的成周。成周的营建,为周王朝提供了缓冲的余地,日后,犬戎攻破镐京,周王室得以东迁,到洛邑继续延续国祚。

第四,周天子并不强大的王权,使得虚君成为可能,也使得任何一个诸侯不会轻易去篡夺中央王权。西周初年建立的宗法分封制,各个诸侯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

这看上去好像是周天子没有强力控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种制度恰好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在周天子强大时,大周是哪个朝代他对诸侯国有很大的约束能力。

到了东周时代,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势力衰微,但是他仍然是宗法分封制的核心,是诸侯的大家长,这种近乎虚置的君权却没有人有能力去篡夺。

如果哪个诸侯有野心篡夺这个似乎已经不强大的君权,势必遭致别的诸侯群起而攻。所以,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很有市场,而楚国的问鼎轻重则会遭致群攻!周朝能够延续国运800年,源自落后的生产力,道德至上以及分封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为什么武则天的时候称唐朝为大周啊

大唐是大唐,大周就是大周,不是称呼大唐为大周。是武则天推翻了唐朝的统治,从而建立的大周,自己成为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扩展资料:

女皇岁月: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载初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共六万余人,亦上表请改国号。

武后准所请,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圣神皇帝,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为王及长公主。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派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善,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听信谗言,杀皇嗣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李旦几遭诬陷,险些受祸。同月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孙李成器、恒王李成义等为郡王。

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旋即又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加谥。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武则天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高一丈,用铜铁二百万斤。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五月,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率兵起义,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曹仁节等人由于误中契丹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

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契丹。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契丹余众归降于突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武则天

大周是哪个朝代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周是哪个朝代建立的、大周是哪个朝代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