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博尔忽,以及博尔忽功劳大吗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一代英豪成吉思汗是草原上的霸主,他手下有四杰所向披靡,他的四杰分别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以及赤佬温。
木华黎是成吉思汗手下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士,在成吉思汗与金国的多年战斗中,木华黎做出来巨大贡献,虽然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在草原上所向披靡,但是金国同样是少数民族,他们的军队也非常勇猛,当时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与金国在北方争斗多时,成吉思汗并没有取得多少优势,后来成吉思汗定下联合南宋的计策,才最终打败金国,而当时蒙古出站金国的重要将士便是木华黎,木华黎曾经率军迫使金国国君不得不跟蒙古和谈,后来木华黎在南下攻打金国的战斗中病死在军中。
博尔术少年便结识成吉思汗,他当时因为帮助成吉思汗夺回被盗走的宝马,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另眼相看,在成吉思汗创建伟业的过程中,博尔术始终追随着成吉思汗,成为他一名猛将。博尔术多次在战斗中救下成吉思汗的性命,所以成吉思汗非常信任他,并且他在蒙古各部的声望也比较高,后来他在追随成吉思汗征讨西夏的战争中病逝。
博尔忽是成吉思汗的义弟,他自幼与成吉思汗一起长大,所以他与成吉思汗非常亲近。博尔忽以足智多谋且勇猛著名,在当时蒙古很多战斗中,他都为成吉思汗立下汗马功劳,后来窝阔台涉险境,他只身一人前往险境救下窝阔台,可见他的勇猛与机智。并且多次帮助元朝平定叛乱,博尔忽是元朝初期重臣之一。
赤佬温也是追随成吉思汗的猛将,他也曾经在战斗中救下成吉思汗的性命,后来在蒙古建国之后,多次立下显赫战功,成为元朝十大功臣之一,并且享有九次犯罪不受罚的特权。
在少年铁木真的相关历史记载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那就是他曾被泰赤兀部俘虏过。
据说,泰赤兀部的首领塔里忽台玩了一招釜底抽薪,收编了也速该许多老部下,把也速该一系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居然连吃饭都成问题。做完这一切之后,塔里忽台又害怕铁木真长大之后报仇,于是就率人把他抓了起来。
但他们抓获铁木真后,并没有立刻处死他,而是下令每营轮流看守铁木真一晚。在许多天之后,铁木真抓住机会,打倒看管他的人之后逃亡,最终在赤老温(蒙古开国四骏之一)一家的帮助下,最终逃脱升天。
故事讲完,我们来分析一番。
从血缘上看,铁木真曾祖的曾祖,与塔里忽台曾祖的爷爷是同一个人。换言之,塔里忽台与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一辈,也有血缘关系,但这血缘关系实在是有点远。
从现实中看,也速该和塔里忽台的关系还算不错,双方是合作关系,双方的父辈和祖辈也有不错的交情。
当然了,这种历史渊源并不能阻止塔里忽台斩草除根。但在也速该去世之后,塔里忽台做得如此过分,现在又把要杀铁木真的事到处宣扬,这是不是有点诡异呢?
从中立角度来看,无论也速该和塔里忽台的关系怎么样,在也速该去世之后,塔里忽台的做法都太过分了。
草原世界的确有弱肉强食的一面,但是整天欺负别人的孤儿寡母,这种事放到哪个社会都不光彩。塔里忽台真想收拾铁木真,直接杀掉不就行了吗?干嘛搞得这么麻烦呢?
我对于此事的看法是:塔里忽台并没有杀铁木真的打算,只是因为抓住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俘虏,用这样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胜利而已。
按照相关史料记载,塔里忽台率领大队人马,对铁木真进行围追堵截,逼得铁木真在树林里躲了九天,最后实在是饿得没办法,才冒险走出树林,却被塔里忽台抓住了。
最近连续看我文章的人,应该还记得我的那个比喻:剪指甲用指甲刀就行,没必要用切菜刀。只是剪个指甲而已,何必冒着手指被切掉的风险,用切菜刀来切指甲呢?
塔里忽台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只是为了抓铁木真一人,这可以想象吗?也速该有六个儿子,被铁木真杀掉一个也还剩五个。塔里忽台既然要斩草除根,应该把除铁木真之外的四个全部除掉啊。
如果塔里忽台真把铁木真一家逼得沦落社会底层,那么塔里忽台作为一个部族的领袖,带着一支军队,想杀几个沦落至社会底层的未成年,又有什么困难可言呢?
如果只看史书的表面文字,我们可以立刻得出结论:塔里忽台抓住铁木真,又被铁木真逃跑一事,比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更蠢!
项羽当然不蠢,塔里忽台同样不蠢,蠢人怎么可能成为利益集团的首领呢?蠢人怎么可能在也速该刚去世的时候,直接收编他的大批老部下呢?
这同样可以证明:塔里忽台抓铁木真,并没有杀他的打算,而是为了借铁木真换取更多的现实利益。
塔里忽台不敢杀铁木真,必然是因为铁木真背后有可以与泰赤兀部相提并论的力量或潜力,塔里忽台同样不具备把铁木真兄弟一网打尽的能力。
他们之所以能够俘虏铁木真,恐怕也是撞大运,获得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原因,所以他们自然不敢奢望一直撞大运,把也速该的孩子们一锅端。
落入塔里忽台手中的铁木真,不是待宰的羔羊,只是待价而沽的奇货。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生存,主要因为他是社会组成的一份子。当别人威胁到他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总会有类似于政府一样的权力机构出面保护他。
如果失去上述基础,社会就是丛林社会,流行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任何身处于社会中的人都不会有安全感。
如果按照史书记载,铁木真一家早期如此落魄,他们的敌人又是如此强大,试问有哪个权力机构敢死命保护铁木真一家呢?
如果铁木真一家早期如此落魄,不要说面对塔里忽台这样的实力派,就是几个小混混都能让他们一家人吃不了兜着走。
要知道,铁木真一家只有两三个妇女,外加五六个未成年的孩子,这种组合如果没有权力机构的保护,他们凭什么存活于世呢?
只要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能得出下一个结论:铁木真只是无意间被塔里忽台俘虏的,塔里忽台不敢杀他,又不舍得放他,于是想拿他和乞颜部(也速该一系)谈判,争取捞点好处。在谈判期间,铁木真瞅准空隙逃了出来。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既然铁木真是乞颜部(也速该一系)的少主人,那他身边至少该有人保护吧,又是怎么在无意间被宿敌俘虏的呢?
按照我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如果泰赤兀部和乞颜部(也速该一系)正在作战,那么铁木真作为少主人,必然会在后方督战,绝不可能远离前线。草原世界没有城池,或许就是在一次骑兵突袭之后,铁木真被塔里忽台所俘虏。
二、铁木真作为也速该的嫡长子,自然要肩挑重振也速该一系声威的重担。铁木真只是一个小孩,如此重压骤然落下,他或许在一时间不知所措,做出了什么离奇举动(比如离家出走,或躲到某处自己认为安全的地方),以至于被塔里忽台俘虏。
三、乞颜部(也速该一系)有内鬼,铁木真虽然接过了重振也速该一系声威的重担,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总会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他又是乞颜部(也速该一系)的少主人,总会有自己的空间。但这一切被内鬼洞悉,当铁木真独处或保护人员不多的时候,被塔里忽台的特种兵俘虏。
很多人说起铁木真被俘虏又死里逃生的事迹时,总说铁木真自小就受神灵庇佑。可实际上,部族重要人物被俘虏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比如说铁木真的义父王罕,比如说铁木真的义兄札木合,都曾有过被俘虏的记载。
脱里汗(王罕)这样痛快的铁木真的要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蔑尔乞也是脱里汗(王罕)的仇敌。他在7岁时,曾遭受到蔑尔乞的抢掠,蔑尔乞人让他穿着黑花山羊袄,捣米干活,后来他的父亲忽儿札胡思打败了蔑尔乞人,才把他救了出来。薄章湖——《元太祖本传》
札木合家族是该部世袭的统治者,札木合与蔑尔乞也是仇敌,蔑尔乞曾经劫掠了他一切的财产和百姓,后来他靠自己的机智,才得以收回部众。薄章湖——《元太祖本传》
在铁木真逃亡一事中,赤老温一家的所作所为也值得点评一番。
既然塔里忽台不打算杀铁木真,那就证明泰赤兀部并不能完全压制乞颜部(也速该一系)。在这种背景下,赤老温一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赌注押在铁木真身上。铁木真毕竟是乞颜部(也速该一系)的少主人,“功高莫过救驾”是所有社会都认同的道理。
关于赤老温一家的身份和地位,史书说他们是普通老百姓,但从情理推测,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
赤老温一家是在泰赤兀部败亡之后才投靠铁木真的,那一年铁木真已经四十岁了。换言之,距离他们帮助铁木真脱险,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
如果赤老温一家真是普通老百姓,而铁木真在成年之后声名鹊起,他们完全可以凭借这份资历,从铁木真那里讨要不少好处:这种好处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可能是几辈子也用不完的物质财富。
也不要拿忠诚来说话,赤老温一家愿意帮助铁木真逃亡,就证明他们绝非真心忠于泰赤兀部。
更重要的一点是:赤老温的姐姐合答安最终成为了铁木真的皇后之一,要知道,合答安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铁木真娶她应该不是求色,而是出于政治联姻的考虑。
也有人会说:因为合答安年幼时救过铁木真,所以铁木真发誓会娶她。虽然此时的合答安已经四十多岁,但铁木真言出必行,还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这种看历史的眼光,实在是过于浪漫了。
什么是恩情?义父王罕和义兄札木合对铁木真有没有恩情?可铁木真不是照样说翻脸就翻脸?对于政治人物而言,所谓的恩情是最无足轻重的。
如果报答恩情符合他的政治利益,他一定会这样做;如果报答恩情会导致他的政治利益受损,他一定不会这样做,或者换一种方式报答,甚至找个理由恩将仇报。
要报复赤老温一家有什么困难的?要找借口有什么困难的?
我小的时候你们对我这么好,可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你们怎么好意思再来投奔我的?是不是泰赤兀部灭亡了,导致你们没饭吃了?你们怎么这么现实呢?
只要大致接触过一些政治人物,就应该明白一点:这是一帮寡廉鲜耻、毫无节操的人,指望他们懂得知恩图报,你真是把这社会想得太美好了。
既然合答安能够成为铁木真的皇后之一,就证明迎娶合答安对铁木真有好处。再从赤老温的升迁轨迹来看,也能得出一些答案。
赤老温一家投靠铁木真的时候,赤老温应该也已经年近四十甚至超过四十岁了(有一种说法是,赤老温的年龄比铁木真还大)。如果赤老温只是一个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怎么可能拥有军事、政治和管理方面的才能呢?这是普通老百姓能学的吗?
想当初,三国名将邓艾小的时候痴迷于行军布阵,看到山水就想着在哪扎营合适,为此经常被他的小伙伴们嘲笑:军旅之事是将军们思考的,你个放牛娃想这么多有啥意义?
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百姓而言,军事、政治和管理方面的才能属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屠龙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学会的。
在蒙古立国的时候,赤老温身为开国四骏之一,与博尔术、木华黎和博尔忽并列。博尔术和木华黎是铁木真的左膀右臂,博尔忽也是从小跟随铁木真的伴当。四十岁才加入的赤老温能够与上述三位并列,岂是一个外戚身份所能做到的?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赤老温一家之所以搭救铁木真,只是两头下注而已。万一将来泰赤兀部落魄了,赤老温一家还有地方可去,此所谓“狡兔三窟”,不是什么新鲜招数。
在赤老温一家投降铁木真之时,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跟随,他的名字叫哲别,是开国四勇之一,与者勒蔑、速不台和忽必来并列。后三者也是铁木真刚成年之时就追随左右的,能与他们并列,可见地位不凡。
后来,哲别更是蒙古西征的大军统帅之一,受到铁木真的重用。
能够在投降的时候,顺手搭上哲别这样的大才,要说赤老温一家只是普通百姓,谁信呢?
很多人在读历史的时候,喜欢顺着字面意思来理解:收服某人,就是收服一个孤立的人。实际上,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政治人物做出决定时,总会全方位考虑。
赤老温一家和哲别,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可铁木真之所以会收服他们,除了他们本人素质出色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
某个人的选择,往往会决定某个利益集团的选择,这才是政治人物收服某人的最大收获。
赤老温一家和哲别,之所以能成为蒙古开国的重要人物,固然与他们出众的个人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是泰赤兀部比较重要的利益集团之一。
当铁木真打败泰赤兀部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将泰赤兀部完美融入自己的军政体系之中。
迎娶合答安,重用赤老温和哲别,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进行的。他们能够在蒙古开国的时候占据显赫位置,也是由泰赤兀部的体量所决定的。
我经常说:杀人简单善后难,因为杀人就是一刀的事,善后却需要你动用大量的物质和人脉资源。万一处理不当,你还是要给人家偿命。
与杀人相似的是:攻占一个地区不难,那就是几场战役的事,想要把这个地区充分消化,变成一个稳定的物资输出地区,却需要耗费政治人物大量的人力、精力和物力。
真实的历史永远与现实挂钩,唯物史观也永远比英雄传奇更可靠,这才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训。
博尔忽(?—1217)博尔忽,又作孛罗忽勒、博罗浑、钵鲁欢、孛罗浑、博鲁温等。蒙古国大将。许兀慎氏。成吉思汗母月伦养子。与木华黎、博尔术、赤老温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博尔忽,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1217),征讨秃马惕部时,中伏兵死于军中。及秃马惕部平,以该部民百户赐其妻,以示抚恤。后追封淇阳王。 木华黎公元1170~1223年,蒙古名将、攻金统帅。蒙古札剌亦儿部人。沉毅多智略。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战功卓著,誉称“四杰”之一。公元1217年,木华黎被成吉思汗封为太师、国王,全权指挥攻金。率轻骑入济南,收降宋朝济南治中(官名)严实及其所辖八州三十万户。在黄陵冈(今河南兰考东)激战中,打败号称二十万的金军。公元1223年),围攻京兆府(今西安),。十八年春,渡黄河至闻喜(今属山西闻喜县),病卒于军中,是年54岁。 博尔术原名博儿术。蒙古阿儿剌氏。由于相助少年成吉思汗夺回被盗的爱马,成为其属下。最早加入蒙古军,为蒙古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生卒年不详。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任命他为千户长、右翼万户长,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随从征西夏,不久病逝。窝阔台汗八年(1236),因功赐其后裔广平路一万七千三百余户为分地。大德五年(1301),追封广平王。 赤老温又称齐拉衮。蒙古国大将。逊都思氏。锁儿罕失刺之子。以雄勇善战著称。原附属于泰赤乌部。後归附铁木真,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以作战勇敢,铁木真赐号「把阿秃儿」(勇士)。1206蒙古国建立时,与父同掌一千户,代父领军,统领薛凉格河(色楞格河)地区。与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并称「掇里班·曲律」(蒙古语,意为四杰),世任「怯薛」(护卫军)之长,为十大功臣之一。并世袭「答刺罕」之号,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成吉思汗的成就是伟大的,他开创的蒙古帝国,版图史无前例的广袤,几乎囊括了世界的四分之一,当然,他之所以能够建立如此功业除了他个人非凡的才华外,其实,还有那些追随他的手下。
比如蒙古四杰,蒙古语叫“掇里班曲律”,意思就是成吉思汗手下最杰出的军方高级将领。他们个个战功赫赫,功勋卓著,为蒙古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这四个人就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和赤老温。
第一位是木华黎。
木华黎和成吉思汗有着很像的出生,成吉思汗出生的时候,自带战神图标,而木华黎出生的时候,就已经预示着不凡,他出生的时候,营帐白起升腾,冒起来,当时蒙古萨满巫师看到后,大吃一惊,然后说:“此孩子长大后一定非同凡响。”
长大后的木华黎“身长七尺,虎首虬须,黑面”,沉毅多谋,猿臂善射,这绝对是一员猛将。木华黎跟随族人一起追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
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参加了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对金的战争。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对蒙古诸部同意后,木华黎为左万户长,给他们配备相应的侍卫及仪仗,赐与他们诸侯王的待遇。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他册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下赐誓券和黄金印信给他,并允诺这个“丹书铁券”可以让他“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就这样木华黎成了蒙古第一个受封为王的功臣。同时,成吉思汗还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支军队,以及吾也、契丹、汉军等军队,都划归木华黎麾下,并将九尾白牦纛授予木华黎,还发上谕说:“太行之北,由朕来管理;太行以南,由你来治理。”
可见木华黎的权力,此时就连窝阔台的地位都没有木华黎的高。
木华黎的功绩在于对政治上的经营管理,禁止烧杀、抢掠,恢复农业生产,以及收服汉族地主武装。称霸各方的豪强的归顺,既壮大了蒙古国的实力,更保障了成吉思汗的物资供给,对蒙古游牧民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位是博尔术。
与木华黎不相上下的是博尔术,如果木华黎是兼具政治家的风采,那么,博尔术完全是成吉思汗忠诚的护卫者,博尔术更像是超级保镖和猛将。
博尔术和成吉思汗从小就是安达,兄弟。据说在他13岁那年,他帮助铁木真把那些被人盗取的牧马给夺回来。他们二人首先分兵夹击,使那些盗贼被迫把牧马抛弃掉。接着,他们在大赤兀里大战,铁木真下了一个死命令,要求军队不能退后一步,只能奋勇前进,博尔术把马绳绑在自己的腰上,并且真的原地不动,与盗贼战斗到最后一步。
这就是博尔术,13岁就已经表现出了成人的胆量。对于成吉思汗,博尔术誓死效忠。每到夜里都是博尔术负责警戒。博尔术对他的忠心可谓是露胆披诚,只要是铁木真有难,他都会第一个前往。
有一次,成吉思汗与塔塔尔部对战,成吉思汗当时在战争中失利。本来就是逃亡,结果逃亡中,又好遇到天降大雪,而牙帐丢失,就在此时,是博尔术和木华黎二人站起来,为成吉思汗撑起了营帐,这样才使得成吉思汗有了一个躲避风雪的地方。
公元1206年,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成吉思汗一统蒙古诸部,登上大汗之位。大汗从容地对博尔术和木华黎说:“现在国内平定,不是我一个人功劳,是你们的功劳。你们对我来说,就像车之有辕、身之有臂一般不可或缺。”
于是册封博尔术为右翼万户长兼千户长,统辖汗庭以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深受器重,群臣无出。并命汗子察合台从之受教诲,还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二十一年,随从征西夏,不久病逝。博尔术去世后被追封为广平王。
第三位是博尔忽。
博尔忽以智勇著称,他原本是主儿乞部的,后来部落败亡后,他被成吉思汗的母亲月伦收作养子,之后追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
成吉思汗建国后,博尔忽被封为千户长,并配合博尔术同掌右翼军队。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十二年,博尔忽在征讨秃马惕部时,中伏兵死于军中。后追封淇阳王。
第四位是赤老温。
赤老温也是以勇猛著称,他原本属于泰赤乌部。成吉思汗早年遭泰赤乌部塔儿忽台执禁,得其营救幸免于难,后归附铁木真,随从参加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
成吉思汗建国后,与父同掌一千户,代父领军,统领薛凉格河地区。享有九次犯罪不罚的特权。
与其他三位区别的是,赤老温的妹妹是成吉思汗的侧妃,而且赤老温功勋卓著后,再也不上前线,而是留在朝中做官,因此得以长期参与朝政,掌握了大量的朝廷机密,参与了很多朝政大事,并且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赤老温的家族成了蒙古四大名门望族之一,权势登峰造极。
以上就是成吉思汗手下最杰出的四位军方高级将领,他们个个勇猛过人,对成吉思汗的忠诚更是没话说的。
哲别、伯颜、阿术、史天泽、綦公直等。
1、哲别
哲别(?-约1224年),原名只儿豁阿歹,蒙古别速部人,蒙古帝国名将。最初臣服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姓哲名别,哲姓的起源)。
哲别骁勇善战,由十户长屡升至千户长。1211年,随成吉思汗南下攻金,破乌沙堡、乌月营,拔德兴府,入居庸关,直抵中都(今北京)。
1218年,率二万人灭西辽,执斩屈出律。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在迦勒迦河之战中击溃斡罗思与钦察联军,班师回国途中病逝。
2、伯颜
伯颜(1236年-1295年1月11日),蒙古八邻部人。元朝初年名臣。
伯颜少长于伊利汗国,以深略善断著称。至元初年,奉伊儿汗旭烈兀命奉使入朝,受元世祖忽必烈赏识,拜中书左丞相,后升任同知枢密院事。
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统兵伐南宋,至元十三年(1276年),陷临安,俘宋恭帝、谢太后等北还。南宋灭亡后,又出镇和林,屡次讨平诸王叛乱。
忽必烈驾崩后,受顾命拥戴元成宗铁穆耳即位,拜太傅、录军国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1295年1月),伯颜病逝,年五十九。累赠宣忠佐命开济翊戴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淮王,谥号“忠武”。
伯颜智略过人,深明大义,用兵筹谋,出神入化。在带兵、用兵、治军方面都有值得兵家称道之处。
统二十万大军伐宋,如统一人。成功还朝,口不言功,行囊仅有随身衣被。又善作诗文,今无作品传世。
3、阿术
兀良哈·阿术 (1234—1287年),元朝初期大将,蒙古族,大蒙古国开国功臣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蒙哥汗时,从父征西南夷,平大理,克诸部,降交趾。
中统三年,征伐李璮有功,以宿卫将军升为征南都元帅。略地两准,围襄阳,破樊城。至元十一年,与伯颜、阿里海牙等同伐宋,任行省平章政事。
二十三年,受命北伐叛王昔剌木,继又西征,至哈剌霍州,以疾卒,年五十四,追封河南王。
4、史天泽
史天泽(1202年-1275年) ,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大蒙古国及元朝初年名将。
史天泽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
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
次年,病逝于真定,年七十四。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
5、綦公直
綦公直,是元朝初年的名将之一。他曾为元世祖忽必烈消灭南宋王朝、统一中国、镇压部族反叛、建立和巩固军事封建帝国立下赫赫战功。
甚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被加封为辅国上将军、都元帅、宣慰使等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綦公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天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哲别
一、四子
术(zhu)赤、窝阔台、察合台、托雷。
二、四弟
哈撒儿、别勒古台、合赤温、帖木格。
三、四养子
阔阔出、失吉·忽图忽、曲出、博尔忽。
四、四杰
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
五、四狗
哲别、者勒蔑、速不台、忽必来。
孛儿只斤·铁木真简介
铁木真早年丧父,投奔克烈部首领脱里,积蓄实力,于1189年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随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统一蒙古高原诸部。
1206年在斡难河源即皇帝位,建立大蒙古国。建国后,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颁布《大扎撒》。
在此期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占领东亚金朝的大片领土,并灭亡西夏、西辽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其征服足迹远抵东欧的黑海海滨。
1227年,铁木真在兴兵灭夏途中染病逝世,终年六十六岁。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死后被秘密安葬于起辇谷。元朝建立后,累赠谥号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博尔忽和博尔忽功劳大吗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