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的典故 出处典故 春秋时期假途伐虢,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假途伐虢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假途伐虢;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1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3,寇不可翫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6,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读音jiǎ;“假道伐虢”读音是jiǎ dào fá guó 假道伐虢,汉语成语,是指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假虞灭国唇亡齿寒”成为其亡国的遗训并成为著名的计谋大全“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历史尘封假途伐虢了虢国的故事,使其沉寂假途伐虢了2800多年人们想了解它,接近它,但由于资料缺乏,文献中的记载过于简略;假途伐虢 虢 guó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愿对你有所帮助。
假是借的的意思 于是向的意思 翻译是 向虞国借道路讨伐虢国 选自韩非子·喻老四十二 唇亡齿寒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第24计假途伐虢,朝代,春秋 主人公荀息,晋献公,虞公 第25计偷梁换柱,朝代,秦 主人公李斯,胡亥,赵高 第26计指桑骂槐,朝代,春秋 主人公司马禳苴,庄贾 第27计假痴不颠,朝代,三国 主人公司马懿;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多次变动。
假途,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途伐虢计名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年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故事说,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灭虢之后,回来的路上,乘机把虞国也灭;个人认为和“假途伐虢”的含义相同,意思是以借路为名,实际暗藏阴谋下面是“假途伐虢”的由来 公元前658年,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用屈立所产的名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 送给虞国,以借用虞国的道路进兵去攻打。
假道伐虢的意思如下指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假道伐。
假道伐虢也称假途伐虢,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灭虢” 假道伐虢的原意是指假借虞国的道路去攻打虢国,结果把虞国也给灭了,后泛指以借路为名,行扩张之实;应该是假道伐虢,不过quot假途伐虢quot也在用原文是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塑,假道于虞以灭虢”详细介绍见词条;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指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假途灭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