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三川口之战,以及三川口之战视频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三川口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一场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夏军从土门(今陕西安塞西北)突入,进攻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金明寨位于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部,周围有36寨,由都监李士彬率蕃兵扼守。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十八日晨,士彬解甲就寝,被反叛者擒获,诸寨不攻自破。
同年七月,元昊派十万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宋军昼夜兼程,驰援延州。此役宋军处于明显劣势,郭遵建议先侦后进,刘平不听,恃勇轻敌,贸然轻进。二十二日夜,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西10里驻营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平下令郭遵和王信带骑兵半渡而击。李元昊军手下一名军人扬言要擒拿郭遵,郭遵“期必死,独出入行间”,挥铁杵击破其脑袋,两军皆大呼。宋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郭遵三出三入敌营,杀敌数百人,其坐骑中枪,马踠仆地,郭遵被杀。刘平遣子刘宜孙求援于黄德和:“当勒兵还,并力拒贼,奈何先引去!”,令其还击。黄德和却逃往甘泉(今属陕西)。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西夏军集兵延州城下,延州危在旦夕。时值大雪,夏军缺少御寒衣物,军纪始松弛。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战后,黄德和因临阵逃脱,被处以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三川口之战是发生在北宋与西夏之间的一次意义重大的战役。此战宋军一败涂地,精兵猛将损失殆尽。西夏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己方的全是骑兵的优势,针对北宋军以步兵为主,行动迟缓,且兵力使用分散,多路并进的弱点,通过快速机动,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专攻其中的一路宋军,这就形成了西夏军在局部战场的绝对优势。
公元1040年三月,西夏李元昊大举进攻北宋,一路长驱直入到延州金明寨后被都监李士彬所阻。李元昊于是一边佯攻,一边向北宋假意和谈以麻痹延州知州范雍。范雍信以为真,导致延州防御松懈。不久,金明寨破,李士斌被擒。
三川口之战,西夏出兵10万人,而大宋只有刘平、石元孙带领的万余人步骑兵。从兵力上看,已经很明显了,宋军处于劣势。曾有部下向刘平提出双方实力太过悬殊,只是那刘平为人侠直,又有点轻敌,就毫不犹豫的杀向延州,在三川口突然遭遇李元昊的部队,其结果也已经很明确。
三川口之战,从战术看虽然是失败了,但从战略上看,这次战役的失败并不是没有价值,刘平以少量部队拖住了西夏军主力,使另一路宋军攻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逋,迫使李元昊退兵。刘平的目的达到了,宋军的指挥部延州保全了。
后来西夏军队又经过数次冲击,终于击败宋军,但是剩下的千余宋军到最后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主将刘平被俘,拒不投降,最终客死异乡。石元孙被俘后不久被放回宋朝,因战败之耻不久病死。
三川口之战,宋军以一当十,死伤数千不退,数员战将战死,同时也拖住了李元昊进军步伐,给其他将士争取了充足时间进军西夏境内进行攻掠,使李元昊不得不退兵,边境重镇延州最终得以保全。
固守三川口之战,李元昊得意洋洋,晚上派人求见刘平,刘平不理睬,接着又派人伪装宋军送文书,被刘平斩首,又派人高呼“汝降乎?不然,当尽死!”刘平不应。李元昊恼羞成怒带领骑兵冲击,,宋军早已精疲力尽,那里架得住虎狼冲击,顿时大乱,被一分为二,在军阵东边巡查的刘平和石元孙被俘获,残余宋军被全部歼灭。三川口战役结束。刘平被俘后,威武不屈,破口大骂李元昊,说道“三川口之战我头颈三尺长,等着你来砍呢。”后刘平一直不肯屈服病死在西夏,再也没能踏上故土,石元孙被放回三川口之战了宋朝不久耻辱的病死了。刘平失败了,但是三川口之战他的失败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刘平以少量部队拖住了西夏军主力,此刻宋军州都教练使折继闵、柔远寨主张岊,袭破浪黄、党儿二族,斩军主敖保,并代钤辖王仲宝,以兵入贺兰谷,击败蕃将罗逋于长鸡岭,李元昊接到败报,焦头烂额,只好退兵,不少文章仅仅认为是天气下雪才使得退兵,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刘平和西夏会战,地上已经积雪很深,宋史记载“时平地雪数寸“可见当时天气就已经不好了,西夏退兵天气不过是其中一个次要原因罢了,即使是因为天气也正是刘平的自杀式战斗,才赢得了时间,促使包括天气在内的变数增多,从战术看三川口是失败了,但从战略上看,刘平达到了其目的,宋军的指挥部延州保全了,当然刘平应该说指挥上也有不少商榷之处,不过瑕不掩瑜,刘平,石元孙,郭遵,万俟政等被俘和牺牲的将领不愧为帝国英烈。 尾声:战后黄德和诬蔑刘平叛宋,刘平家属被逮捕,但金明寨的有2士兵逃回说出了真相,但文彦博企图找他们的时候,2个士兵不见了,俺估计很可能被灭了口,不过大将卢政逃回后,似乎真相大白了,但案件还是拖了大半年,很多边民要告御状说出真相,被人阻止,富弼发现后纠正了这一情况,皇帝更多的了解了实情,不久韩琦,范仲淹,庞籍,文彦博这些巨头纷纷出来说话,刘平终于平反,庞籍将黄德和腰斩,头颅挂在了延州城头,也算是对刘平的籍慰吧,大将卢政,王信没死后来都成了名将,宋朝派出了能干范仲淹,韩琦,庞籍等人出任西北军事长官,宋军旗号系统得到了改进,大将周美发动了一系列反攻陆续收复了包括金明寨的一些失地,任福的“打族”行动非常顺利攻陷了白豹城,但是宋廷内部的儒士们一如既往无休止的的在为攻守问题进行辩论,就在此时好水川战役爆发了。
宋与西夏的战争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至南宋建炎元年(982年—1127年),西夏为立国拓疆,频频举兵攻宋;宋为遏制西夏扩张,实现一统,屡次集兵进击,双方展开断续近百年的战争。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王国,自称大夏,又号白上国,史称西夏。党项族本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四川省西北部和青海省东南部。公元六世纪,活动区域逐渐扩展。著名姓氏有8部,其中以拓跋部为最强。隋开皇五年(585年),其木首领拓跋宁丛附隋,率部落迁徙旭州(今甘肃临潭境)。唐太宗时,党项诸部相继归唐,唐以其部落首领拓跋赤辞为西戎州都督,赐姓李。公元九世纪末,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领银(今陕西榆林南)、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东)4州地,后增置静州(今陕西米脂西北),辖区扩为5州。宋初其首领李彝兴归附,加授太尉。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继捧立,党项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袭职,发生内讧。宋乘机诏李继捧入朝,欲获五州。七年,李继捧因难以控制局面,率族人献地朝宋,请留京师。宋廷命汝州团练使曹光实为银、夏等州都巡检使。李继捧族弟定难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反对献地,率亲信走避地斤泽(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联结豪族,招聚蕃众,起兵反宋,宋夏战争遂起。李继迁出走后,不断袭扰宋边。宋为迫其就范,每每发兵围攻。此期战争历时22年。作战区域,东起麟(今陕西神木北)、府(今陕西府谷),西至灵(今宁夏灵武西南)、凉(今甘肃武威),遍及沿边诸州。宋之企图:占据5州,实现统一。所取方略:军事进击和羁縻(笼络)并举,多方招抚,分化瓦解;联结吐蕃与回鹘,“以夷制夷”。李继迁企图:恢复5州,独霸西土,摆脱宋的控制,所取方略:和战兼施,联辽拒宋;纵横四处,转徙游击。 七年末至八年,李继迁相继袭击夏、银、宥等州地,均为宋军所败,被迫退守地斤泽。九年七月,袭击王亭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获胜,后宋军侦知其营地,乘虚突袭,俘其母与妻,李继迁及弟逃遁。雍熙二年(985年)二月,李继迁佯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至期,伏兵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袭据银州,进破会州(今甘肃靖远),自称定难军留后。宋遣重兵围攻,李继迁败走,宋军乘胜进击盐州(今陕西定边)。三年,李继迁乘宋部署攻辽之际,与辽联姻结盟,东西策应,致宋两面受敌。四年,复于王亭镇败宋军3万余众。宋太宗因用兵失利,采纳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的策略,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回镇夏州,同时令附宋之回鹘、吐蕃、党项等部族侧击其背,以分其势。李继捧至任,连战获胜。淳化元年(990年)十月,李继迁诈降李继捧,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大败李继捧,包围夏州,后闻宋大军将至,佯作奉表归顺,受封银州观察使。二年正月,攻取银州。五年,袭掠灵州。宋太宗令李继隆为河西兵马都部署率兵进击,李继捧叛宋,暗联李继迁,共乞援于辽。宋军于乌白池(今宁夏灵武东南)击败李继迁,毁夏州城,徙其民至银、绥等州,捕李继捧回朝。李继迁走避漠中,献马于宋,得宋缓兵。至道元年(995年)九月,李继迁攻清远军(今甘肃环县西北),谋取灵州。二年,宋洛苑使白守荣护粮草40万石往灵州,李继迁设伏袭击,缴获全部粮草,进围灵州。宋太宗命环(今甘肃环县)、庆(今庆阳)、延(今陕西延安)、夏、麟诸州、发兵5路,分进合击,欲会师平夏(今宁夏固原北),因粮运艰阻,诸军缺乏统一指挥,互不协同,无功而还。三年,宋真宗继位,李继迁遣使求和,受封定难军节度使,后得知宋军政腐败,决意扩展。咸平二年(999年)至四年,相继攻掠麟、府、延等州。五年,在辽指使下,率2万余骑攻取灵州,建为都城,改称西平府,作为立国基地。六年春,李继迁再次与宋议和,宋以五州与之。六月,东攻麟州未下,回军西向,进攻吐蕃,中箭逃归,次年初卒,子德明继位,进表附宋。此后30年中,与宋基本保持了和平睦邻关系。 明道元年(1032年),德明卒,子元昊袭位后,厉行改革,立法建制,扩充军备,逐步加强了党项贵族的专制统治。景祜元年(1034年),元昊反宋,率军连续攻掠宋府、庆、环等州,宋夏战争复起。此后10年间,连年交战。元昊企图:扩大疆域,掠夺财物,逼宋承认夏国。所取方略,联合辽国,东西策应;集中优势兵力攻宋一路,速战速决。面对元昊进逼,宋被迫增兵边地,据险筑垒。分兵防守;同时封赏吐蕃首领唃斯罗,以联合制夏。二年至三年初,元昊为防唃厮罗制其后,数次举兵进攻吐蕃,迫使吐蕃军后退。七月,再攻回鹘,占据瓜(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今甘肃敦煌)、肃(今甘肃酒泉)等州,尽取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之地。继攻兰州诸羌,留兵镇守凡川城(今甘肃临洮境);切断宋与吐蕃通路。领地扩至18州,境土方圆2万余里。宝元元年(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建元天授礼法延祚。旋遣使至宋,要求予以承认。宋廷不允,下诏削元昊官爵,停止互市,宋夏矛盾愈趋激化。康定元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1040年)正月,元昊侦知宋鄜延路守军寡弱,集兵数万,大举攻宋延州。进兵前,先使人请和,麻痹宋军,随即乘隙突入,以声东击西之计,明攻保安军(今陕西志丹),暗袭金明寨(今陕西安塞东南),直抵延州。宋环庆、鄜延副都部署刘平率军自庆州赴援。元昊设伏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围城打援,大败宋援军,俘刘平等。适逢大雪,难以久战,率军引退(参见延州之战)。五月至了九月,又攻陷宋鄜延、泾原路10余城寨。是年冬,鉴于夏军不断进逼,宋朝臣纷纷陈述攻守之策。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力主集鄜延、泾原两路兵深入进攻,副使兼知延州范仲淹办主先行坚守,巩固防务,再进取横山(今陕西横山东南之横山),占据要地,修筑堡寨,步步进逼,宋廷犹疑不定。元昊得知宋进兵未决,先发制人。再次大举攻宋。二年二月,元昊率兵l0万自折薹(今宁夏同心东南)进发,经天都山(今宁夏海原东)沿瓦亭川(今宁夏甘肃边境葫芦河)南下,将主力埋伏于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口附近山谷,遣一部分兵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偏城),诱宋军入伏。韩琦闻夏军来攻,集兵数万,令环庆副都部署任福统率出击。任福等为夏军所诱,尾随追击,中伏大败,力战而死,丧师万余(参见好水川之战)。宋在两次惨败的震撼下,被迫对夏完全采取了守势。七月,元昊乘连胜之威,转兵东进,进攻麟、府二州,因宋军坚守未下,北上攻陷丰州(今陕西府谷西北),再回攻麟、府,遭宋军夜袭,失利退走。庆历二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九月,元昊乘宋精骑集中边地,后方空虚之机,谋攻宋腹地。闰九月,于天都山集兵l0万,分兵两路,包围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泾原路副都部署葛怀敏奉命自渭州(今甘肃平凉)至瓦亭寨(今宁夏隆德东北)阻击,途中违令北进。元吴诱宋军至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以重兵包围;葛怀敏突围走镇戎,行至长城壕(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夏军夹击大败。葛怀敏等16将被杀,士卒亡9400余(参见定川寨之战)。夏军乘胜南下,直抵渭州,大掠而还。 宋军连续大败,损失严重。西夏亦因国力疲困,难以再战。双方经年余谈判,于四年议和。宋封元昊为夏国主,许自置官属,每年赐给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3万斤。元昊名义上向宋称臣,实际已完全独立。八年,元昊为太子宁令哥刺杀,幼子谅祚继位,母舅没藏庞讹执国政。此后,双方又维持了20年的和平。治平元年(西夏拱化二年,1064年)三月.西夏遣使祭吊宋仁宗,因其使与宋引伴为礼仪发生争执,双方出言不逊。是年秋,谅祚以宋侮辱其使为由,发兵10万,进攻宋秦凤、泾原、环庆路,宋夏战争又起,争战历时34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与吐蕃东南部地区(今青海东部与甘肃南部),以断夏左、右臂,所取方略:选将练兵,乘隙而动;剿抚兼施,就降其众;据险修垒,步步逼进。西夏企图:据堡守险,打破宋军的进攻。所取方略为诱敌深入,断其粮道,伺机袭击;对外依然坚持联辽抗宋。战争初期,西夏尚处攻势。三年秋,谅祚率兵数万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与柔远寨(今华池)。宋军坚壁清野,夜袭其营,谅祚中流矢退走。四年正月,神宗继位后,先以战抚并举之策,占据吐蕃东南地区,尔后东西并进,深入攻夏。十月,宋知青涧城种谔率军袭取绥州。西夏为防宋进击,增兵银州。十二月,谅祚死,子秉常继位,梁太后摄政。熙宁三年(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1070年),宋因西夏军频扰边地,罢互市,断绝与夏往来。西夏遂大举攻环庆路,游骑直抵庆州城下,后因附宋吐蕃首领董毡率军从侧后攻入夏境,西夏军方退。四年初,种谔谋取横山,率军袭取西夏要冲罗兀城(今陕西米脂东北),进筑数寨。三月,欲进困兴(今宁夏银川)、灵州。西夏求辽师为援,全力反击,复罗兀,并占据宋军所筑新寨。四年秋至七年,宋将王韶率军西进,进攻吐蕃诸羌,连克熙、河、洮、岷、叠、宕(今甘肃临洮、临夏、临潭、岷县、迭部、宕昌)等州,受抚羌族30万帐。设置熙河路,建立起一道进攻西夏右厢区的有利战线(参见宋收复河、岷等州之战)。 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1081年)四月,西夏发生政变,秉常失位被囚,宋乘其内部混乱,集兵30万,大举攻夏。七月,神宗命熙河路经制使李宪率熙河、秦凤兵出熙河(今甘肃临洮)东进;鄜延经略副使种谔率鄜延和畿内兵9.3万出绥德(今属陕西)北上;环庆经略使高遵裕率蕃、汉步骑8.7万、民夫9.5万出环州(今甘肃环县);泾原副都部署刘昌祚率兵5万出泾原,与环庆兵合势北进;签书经略司事王中正率兵6万、民夫6万出麟州西进;另诏吐蕃首领董毡侧击凉州,牵制西夏右厢军。诸军分道并进,欲会师兴、灵,一举灭夏(参见灵州之战)。西夏采取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断其粮道,待其兵疲后击的方略,集中精兵退保兴、灵。宋军最初进展顺利,连克兰(今甘肃兰州)、夏、银、宥等州,泾原、环庆兵直抵灵州,后因粮道被断,人马乏食,未能会师。十一月,夏军决黄河水淹灌环庆、泾原兵营垒,宋军大败。诸路军被迫退兵,军士亡散大半。五年七月,宋廷采纳给事中徐禧建议,于银州东南横山要冲筑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以困扼银、夏、宥三州。九月,城方就,西夏即集结30万大军来攻,因城中无水泉,宋军渴死大半,城陷,丧师1.2万(参见永乐城之战)。六年二月,西夏以重兵围攻兰州,宋知州李浩集精兵潜出夜袭,夏军溃退。次年正月,夏军号称80万复攻兰州,急攻10昼夜未下,粮尽引退。元祜元年(西夏天安礼定元年,1086年),夏崇宗乾顺继位。四年,宋夏再次议和。六年,西夏攻宋熙河、兰岷、鄜延诸路与麟、府二州。七年,攻环州,互有胜败。绍圣三年(西夏天佑民安七年,1096年),乾顺因与宋划界争地未果,率号称50万军攻宋鄜延路连陷数寨。四年,宋于沿边诸路要地增置50余寨,加强了防御,多次击败夏军的进攻,并乘胜出击,攻克夏洪(今陕西靖边南)、盐、宥等州地。元符元年(西夏天永安元年,1098年)十月,又于平夏城击败西夏号称40万大军的进攻,进取南牟会,建为西安州(今宁夏海原西),收复会州,攻取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宁)。二年,西夏因军势日衰,数次遣使向宋求和。宋允恢复和好。元符三年,青唐羌酋结聚众反宋,夏遣10万兵入援。因宋援军至,西夏军始退。后宋以湟、鄯之乱,乃任羌族首领分知两州。崇宁二年(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宋洮河监军童贯遣洮西沿边安抚司公事王厚复取湟、鄯,同时使人招纳西夏监军仁多保忠与西边羌部。西夏以宋复取湟州(今青海乐都南),威逼西夏再次遣使求援于辽。三年,乾顺发兵攻宋泾原路,宋夏第四期战争爆发。战争历时21年,宋之企图:攻取横山,占据湟、鄯。所取方略;出塞筑垒,步步为营。夏之企图:扼守横山,遏制宋军,所取方略筑垒守险,附辽抗宋。四年,吐蕃酋领溪赊罗撒与多罗巴投夏,与夏合兵攻宣威城(今青海西宁西北),知鄯州高永年率军赴援,途中被多罗巴俘杀。政和四年(西夏雍宁元年,1114年),夏纳叛将李讹移,合军围宋定远城(今甘肃榆中西北)。宋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经略使,发重兵反击。五年春,童贯谋取清水河(在今宁夏境内)北界与卓罗城(今甘肃永登南),遣熙河路经略使刘法领步骑15万出湟州,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领5万兵出会州,自率中军于兰州策应。刘仲武至清河界,筑城留兵屯守。刘法于古骨龙(今青海乐都北)击败夏军。九月,刘仲武、王厚会合鄜延、泾原、环庆、秦凤诸路军攻臧底河城(今陕西志丹北),大败而还。丧师万余。西夏军乘胜反击,大掠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六年春,刘法率10万军克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东南)。七月,知渭州种师道引军10万克臧底河城,唃厮罗旧辖地悉入于宋。是年冬,西夏以万骑破靖夏城(今甘肃平凉境)。重和元年(西夏雍宁五年,1118年),宋军克割牛城(今青海互助),改名统安。宣和元年(西夏元德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刘法深入攻夏,夺取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宋军始出统安城(今陕西横山西),即遭夏崇宗弟察哥军的夹击,刘法败死,丧师l0万。四月,童贯以鄜延、环庆兵大破夏兵,平其三城,尽取横山地区。西夏失去屏障。夏崇宗被迫表示臣服,宋诏令罢兵,宋夏间出现短暂和平。 六年,宋、辽、金形势发生变化,辽行将灭亡,宋金关系恶化。夏依附金朝,攻宋武(今山西神池)、朔(今山西朔县)等州。七年,金兵大举攻宋,直逼东京(今河南开封)。进兵时,约西夏攻宋鄜延路,以牵制宋陕西、河东军入援。靖康元年(西夏元德八年,1126年),夏军破天德(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云内(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南)、武州、西安州、怀德军(今宁夏固原西北)等地,进围兰州。二年,金灭北宋,宋夏战争终止。
三川口之战又称延州之战,北宋与西夏之间三川口之战的一次重大战役。以宋败夏胜收场。
延川、宜川、洛川三条河流汇合三川口之战的地方名三川口,在延州一带,为今天的延安。
三川口之战是发生在北宋宋仁宗时期十分重要的一次战争,这种战争一开始是宋朝占据了优势的,但是后来却是以宋朝失败而收场的。而三川口之战之所以宋朝军队由优势转成劣势,其中的原因便是在于宋朝人对于西夏人实在过于轻视了。
李元昊早就有着联合辽国一同抵抗宋朝的策略,并且李元昊也多次南下侵扰宋朝的边境来扩大自己的实力,但是宋朝统治者却是因为朝中党争的激烈,对外没有一致的看法,这也就助长了李元昊不断的南下侵扰宋朝边疆的行为。在李元昊建国之后的第二年,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力地位,更是屡次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与此同时李元昊他还以武力去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而延州就是李元昊对宋朝战争的首要目标。
当时的延州已经十分的危急了,但也并非没有军队去前往救援。而前往救援的宋军也是当时宋朝军队中的精锐,而其中的首领更是宋朝当时的名将。那些名将中其中有一个叫做刘平的人,他曾经向宋仁宗上书阐述自己攻取西夏的方略,但是他的奏折还没有到达京师,他便迎来了他的战争。
这一次战争宋军其实也算是处于劣势的,因为西夏军的人数是远高于宋军的人数的。而刘平却是认为,作为军人赴汤蹈火是他分内之事,所以他不应该畏惧西夏人。而最终的结果也是很明显的,刘平他失败了,但刘平虽然失败,他却以少量的部队拖住了西夏军的主力军队,这让李元昊后来在不得已之下只好退兵。但是总体来说三川口之战宋军是失败了的,但这也保全了宋军的指挥部延州的安全。所以最后三山口之战是西夏的顺利,而这也为西夏后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三川口之战和三川口之战视频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