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三藩之乱,以及三藩之乱地图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三藩之乱的反清事件三藩之乱,那么你了解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三藩之乱的发生经过三藩之乱,希望能帮到你。
三藩之乱的经过
自1673年11月21三藩之乱,吴三桂起兵叛乱三藩之乱,至1681年10月29吴世璠自杀,清军于昆明城下大获全胜。自此,三藩之乱历时八年,终于结束。三藩之乱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起兵江南。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当时战乱不断扩大,吴三桂已兵出三贵,进据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此时,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撄其锋。情势愈加危急,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而台湾郑经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此外,提督王辅臣叛于宁羌,进行对清陕西经略莫洛的击杀。彼时四方震动,人心不定。康熙帝欲亲自上阵,却经议政内大臣密议谏止。清军只得东征西讨,常常顾此失彼。随后,尚之信叛于广东,总督、巡抚均附之,清廷便增兵两江。之后可谓是 天下 响应。清政权统一大陆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民族矛盾仍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上升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继续存在。因此,吴三桂一举起反清旗帜,包括明皇室在内,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上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全部迅速做出了反应。除此之外,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和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亦相继响应。
第二个阶段为相持阶段,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王辅臣败降平凉,形势终于向有利于清军之方向发展。随后,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之后,尚之信也投降。孙延龄被吴世璠于桂林杀害。清军集中兵力进逼岳州与长沙,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各个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在 军事 之上双方仍处于相持阶段,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
第三个阶段为平定云南,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困境未变。同年秋,吴三桂因病而亡,形势陡变,后清军趁机发起进攻,叛军一蹶不振,清军逐渐攻破湖南、广西、贵州与四川等地。马宝、胡国柱等困兽犹斗,节节顽抗;另满洲将帅仍多迁延。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于云南,康熙二十年底,清军围攻昆明。吴世璠自尽,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通过三藩之乱的过程,可以知道,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人是绝对的胜利者,最终受苦的依然是广大的民众。
三藩之乱的平定介绍
康熙平三藩之乱在 历史 上也可谓是赫赫有名。面对三藩之变乱,康熙迅速而果断地采取一系列的 措施 。
首先,是在 政治 上的分化瓦解,以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在吴三桂举起叛旗之后,康熙立即在全国范围之内公布其罪状,处死其在京之子,并且停撤尚、耿二藩,对于精忠在京诸弟,仍处宽容措施。此后,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一一反清,康熙始终进行招抚,称其变乱为“无知被惑”,表白说自己绝不是食言,会保持对他们的态度。第二,在军事上,康熙制定了一套准确与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一方面,他派遣将士分赴常德、四川、荆州、安庆,以阻截吴军以及割断吴、耿联系;在另一方面,他积极部署后方,以山东兖州、山西太原为后方军队的集中点。变乱发生后,吴军来势凶猛,迅速攻陷岳州、衡阳等地。后耿精忠据福建反清,继而陕西提督王辅臣亦在吴三桂的诱引之下反清,占领平凉,和进攻四川的吴将王屏藩互相呼应。数月之间,陕、甘、川、湘、黔等省均为吴军控制。吴三桂 自然 被胜利冲昏头脑。自以为用兵之术天下无双,企图开始压迫康熙和谈。
然而,康熙早已看穿其狡诈心理,不但不为所动,还积极备战。首先,命清军挺进岳州,展开直接进攻。其次,在慰勉王辅臣失败之后,进军平凉,迫王投降,王屏藩亦失去声援,逃往汉中。最后,得知吴三桂“谋结青海多尔济”之企图,康熙立即命张勇屯甘州防御,使青海与硕特各部“归故巢”。自此,清廷大体平定陕甘,以致吴三桂阴谋彻底破产。后于十月,耿精忠降清,福建被收复。康熙十五年五月,清军又攻取了广西。
康熙十六年五月,于清镇南将军莽依图之进攻以及吴三桂逼迫助饷之下,尚之信走投无路,只能降清。之后,吴三桂只余四省,府库空虚。而且,吴军横征暴敛,使人民怨声载道,众叛亲离。为维系人心,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于衡阳称帝,国号“周”。八月,清军压境,吴气绝而亡。清军于十八年初先后攻占长沙、衡阳。十九年正月,清军提督攻克成都。二十年十月,昆明城下,清军大获全胜。三桂孙世璠自杀,余党被活捉,械送北京而处以磔刑。至此,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清廷取得最后胜利。
三藩之乱中岳州之战的简介
岳州之战,始于康熙十三年,终于康熙十八年,为三藩之乱时期在清朝和吴周间的一场战役,三藩之乱岳州之战具体如何?
战争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即1674年6月13日,康熙帝命贝勒尚善作为安远靖寇大将军,率军赴岳州。八月 初三 日,尚善率领军队向岳州进发。八月二十八日,因岳州吴军防守坚固,康熙帝又谕尼雅翰部奔赴江西,会合他部,夹攻岳州。但尚善及所部至岳州后,迁延不动。十二月,康熙帝命定远平寇大将军岳乐自江西攻长沙,以夹攻岳州。岳乐则主张先定江西,后攻长沙。
中期自1675年正月始,清廷采纳诸贝勒之见,命暂停攻岳州。1676年3月,岳乐率部包围长沙,并顿兵城下。尚善亦命其所部水师于洞庭湖击败吴军,攻取君山,逼近岳州。然之后尚善未作积极行动。1676年至1678年,双方战斗日趋激烈,尤其为康熙十七年上半年。清军连夺茶陵等十二座县城,又夺平江、湘阴。
1678年3月,数万兵力由永兴北上直取耒阳,进逼衡州。在实行军事进攻的同时,清军不断展开政治攻势,增大了吴军内部离心力,吴军大将林兴珠等人先后投降清军。在战争后期,1678年,康熙帝诏责尚善,以岳乐统军取岳州。后叛军杜辉等来犯,尚善遣军迎击,在洞庭湖打败叛军,杜辉败走。一月后尚善卒于军,同月,吴三桂病死。9月11日,康熙帝命急取岳州。1679年正月十八日,王度冲、陈珀等各以其舟师降。同时,吴应麒收残卒,挟辎重,溃围奔长沙。于是清军收复岳州。之后清军直下湖南,继而长沙被攻克。
三藩之乱岳州之战作为吴三桂政权生死存亡之关键战役,改变了之后历史的进程。
猜你喜欢:
1. 作文 勿忘传统文化
2. 李光地结局为什么那么惨
3. 康熙收复雅克萨
4. 历史对吴三桂的评价是什么
三藩之乱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三藩之乱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廷入关后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的反抗三藩之乱,明朝的降官是可以借助的力量。后来三藩之乱,驻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等藩王已经形成很大的势力。其中吴三桂势力最大三藩之乱,不仅在经济上是中央政府沉重的负担,而且威胁到清政权。
“三藩之乱”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三藩之乱,它是清朝初期一个著名三藩之乱的藩乱之争。“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是康熙皇帝又一英勇决策后铲除藩乱的一次重大事件。三藩是指以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的三藩,它是怎么被平叛的呢?
康熙皇帝最开始是通过从内部逐步分化三藩的关系,给予一些有利条件招抚耿精忠、尚之信,让三藩之乱他们逐步归顺朝廷,并且逐步让吴三桂势力遭到孤立,然后致使吴三桂积郁而死。最后清朝军队进入到云贵等省城进行攻打,致使吴三桂孙子吴世璠的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定,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三藩之乱”。并且清朝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了三藩的一些财产,让这些财产充当军饷,改善军中环境,提供清朝军队的实力。
同时,也让受到“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得到了解放,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提供了许多帮助,逐步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条件。总而言之,“三藩之乱”的平叛是康熙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决策,它不仅改变了清朝廷受藩乱之争的一些影响,保护了清朝的政府的安稳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康熙皇帝的政治权利,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做了一个良好的奠定基础。
而且“三藩之乱”的平定,不但解放了受到“三藩”所迫害的人民,为他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帮助,拉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多的为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联通者,藩乱解除,南北方经济可以做出良好的链接,为清朝的经济带来了更高更好的发展。并且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后期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条件。
答三藩之乱:一、简述三藩之乱
清廷入关后为对付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府三藩之乱的反抗三藩之乱,封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为藩王。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官、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此后,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二、三藩之乱含义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清朝入关后,封明朝三位降将吴三桂、尚可喜(后为其子尚之信)、耿继茂(后为其子耿精忠)为王。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帝下令撤藩,结束其各拥兵自重、独霸封地的局面。
朝廷的撤藩令下达后,“三藩”之首的吴三桂非常气愤,便密谋叛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月,吴三桂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等清朝官吏后,自称周王,并向湖南进兵,清兵措手不及,节节败退。随即,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等部纷纷起来呼应。至此,三藩之乱形成。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是最强的,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他目光短浅,并没有乘势追击,贻误战机。康熙帝从容迎敌,并清楚地认识到三藩之中吴三桂是祸首,三桂灭、诸藩散。战斗进行了两年多,战场形势逐渐发生逆转,西面叛军王辅臣投降;东面耿精忠作战不力,势穷乞降;不久广东、广西的尚之信也放下武器。在这期间,吴三桂病死,其子吴世藩继位。康熙二十年(1681),昆明被清军攻陷,吴世藩自杀。尚之信在1680年被赐死,耿精忠被俘后解至京师处死。这场历时8年、蔓延10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平定下来。
关于三藩之乱和三藩之乱地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