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元代行省制度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行省即中书省派到地方的临时机构出示元朝;三国时期实际上是延续的东汉的行政区划,总共有十三个州,州下设郡,下面东汉行政区划我给东汉行政区划你详细说一下1司隶辖106个县相当于明清的直隶,首都洛阳所在地,有两个巨型城市洛阳和长安,分别由河南尹和京兆尹管理,下设河内郡;3汉代的行政区划单位中出现了“州”武帝首创行政监察区,在郡国之上增设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东汉末年,州由虚的行政监察机构变为一级政区实体,开始出现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别是郡州州府,军,监行省看这题的意思,应该是行省这一制度的由来东汉在郡之上有州,唐朝在州之上有道,宋代在州之上有路,不过这些起先都是监察区而非行政区不过可以看做是行省的前身。
另外,西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十三刺史部,即十三州,但是,州的建制在当时还不能算是一级正规的地方行政区域单位直到公元188年,东汉灵帝为了组织力量镇压黄巾起义,改州刺史为州牧,位于郡守之上从此;都护府为郡级单位,下领县及相当县级少数民族居住区,在东汉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时的行政区划如下 西域都护府,治它乾城今新疆沙雅县境内 领县和县级单位有 延城尉黎危须交河城务涂谷欢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由郡县制转为州郡县三级的具体原因是刺史监察权的加强 汉武帝时实行的一种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刺史代表中央巡察所属地区,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权力进一步加强,并逐步增加了地方;州郡县三级区划建制在西汉时期萌芽,到东汉后期正式成型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
地方官制东汉的地方官制与西汉相比较,在郡县两级是基本相同的,不过郡的重要性和权力较西汉下降很多在州一级,则有根本性的差异,东汉的州已经演变成为一级地方,凌驾于郡之上至此,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制。
东汉行政区划,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光武帝时确定,基本沿用西汉的郡国并行制为实体州刺史部为监察的行政区划,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刺史部与西汉的主要区别是正式将司隶校尉部与其余十二州并列,将北方的朔方刺史部并入并。
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二郡光武中兴后形势得到改观,版图基本恢复,哀牢内附后,本土面积达425万平方公里 东汉末期,中原战乱不断曹操因中原人口锐减,故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
三国演义中所谓的八十一州,就是指八十一县208年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与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刘备和孙权势力瓜分曹操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出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变为州郡县三级制郡国并行与王国问题的解决汉初郡国并行其中,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2中国古代三大;东汉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5幽州蓟县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大部朝鲜半岛北部涿郡7 代郡11 上谷尹8渔阳郡9 右北平郡4 辽西郡5辽东郡11玄菟郡6 乐浪郡18广阳郡5 辽东属国6并州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山西中部北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