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李嗣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嗣业香积寺之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公元757年,唐长安香积寺,这一年已经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安史叛军杀至唐军的中军大营,唐军溃败之势似乎难以逆转,然而,此时的唐将李嗣业和他两千五百名手持陌刀的兄弟却显得格外冷静,他相信,敌人的宿命就是被他们手中的这把陌刀活生生地斩为肉泥。
此时的安史叛军兵锋所向皆为粉齑,唐军中军大帐溃不成军,李嗣业明白,这里一旦被攻破,整个唐军的士气将会彻底瓦解,唐军必将不战自溃,然而,李嗣业和他的陌刀队依旧屹立于中军后方,他们的眼神当中透露出的冷酷和凶残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令人格外胆寒。
李嗣业是史料中为数不多善使陌刀的名将,根据《新唐书》载: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按照史料记载,李嗣业战力爆表,堪比项羽。
那么,李嗣业真能凭借着手中的陌刀队彻底扭转战局吗?
1. 不平凡的发迹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嗣业,京兆高陵人也。身长七尺,壮勇绝伦”,从史料的描述来看,这位出身平民铁血豪雄生年不详,其壮勇绝伦、膂力绝众的特征为他日后的军旅生涯开启了一路领跑的节奏。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嗣业跟随安西都护来曜征伐十姓苏禄,因捷足登城攻破城池被唐庭授以昭武校尉,天宝初年,李嗣业应募安西,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手下的一员猛将,因善使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敌军畏惧李嗣业便赠与“神通大将”的名号。
此后的李嗣业凭借着手中威名赫赫的陌刀纵横安西四镇,并屡建功勋,朝廷擢升李嗣业为中郎将。
然而,在热血沙场的戎马生涯中,怛罗斯之战无疑是李嗣业的成名之作。
2. 扬名阿拉伯世界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李嗣业追随安西副都护高仙芝远征西域大破车师国,并虏其国王勃特没。同年,高仙芝以石国“无番臣礼”为由,征讨石国,石国震骇乞求归降,高仙芝应允却采取突袭的方式一举荡平中亚石国,《资治通鉴》载:“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石国王子趁乱逃向“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并沿路痛斥唐军悖逆天伦的行径,取代“白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此时权势稳固正意欲将帝国的触角延伸至中亚,一场东西方两大地理强国即将上演铁血双雄的厮杀。
高仙芝思虑再三决定先发制人。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高仙芝统帅24000名远征军踏上了对中亚的征伐,随同出征的有名将李嗣业,在高仙芝、李嗣业等官兵翻阅帕米尔高原、越国荒无人烟的沙漠后,唐军抵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罗斯城。
李嗣业身先士卒率先向镇守怛罗斯的阿拉伯守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阿拉伯军据城死守,唐军进退不得,而也就在唐军攻城无果时,阿拉伯军队十万援兵进抵怛罗斯城,双方在怛罗斯河两岸展开了激烈的对决。
唐军与阿拉伯军队激战了五天五日,李嗣业凭借着手中的陌刀队“如墙而进”,陌刀翻飞上下,阿拉伯骑兵连人带马砍为数段,当战争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第五天时,唐军盟友葛逻禄部突然叛变倒戈相击,唐军大败,史载:“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资治通鉴》)。
高仙芝眼见兵败如山倒打算来日收罗士兵再战,李嗣业虽出身行伍,但见形势危急于是劝谏道:“愚者千虑,或有一得,势危若此,不可胶柱”(《旧唐书》)。
而也就在撤退的过程中,唐军与异族联军相互践踏拥挤不堪,李嗣业棍棒开道在拥挤的险隘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然后保护主帅高仙芝等人安全撤离。由于李嗣业在怛罗斯之战中可圈点的表现,朝廷升任李嗣业为右金吾大将军兼疏勒镇使。
3. 英雄末路
公元757年,安史叛军攻破唐中军大帐,在即将贯穿军阵的那刻,唐将李嗣业
“乃肉袒持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奋击。当其刀者,人马俱碎。杀数十人,阵乃稍定。于是嗣业率前军各执长刀,如墙而进,身先士卒,所向摧靡 ”(《新唐书》),
李嗣业挥舞着手中的陌刀疯狂砍杀进犯之敌,陌刀翻飞之处人马尽为粉齑,唐将李嗣业身先士卒大喝道:“当嗣业者,人马俱碎!”。
安史叛军在李嗣业陌刀队的砍杀下溃不成军,唐军迅速集结阵型向安史叛军发起了猛攻,叛军尸横遍野、流血漂杵,经此一役,李嗣业声名大振,成为了唐王朝绝响的陌刀神将。
此后,李嗣业转战河南、河东,收复唐王朝大片郡县,也正如史料记载的那般,李嗣业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叛军士气低落、心惊胆裂。
然而,公元759年,乾元二年,李嗣业和名将郭子仪围攻相州时,奋不顾身的他身先士卒以敢死队的精神冲入敌阵杀敌无数,而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李嗣业身中数箭不得不退回军营内疗伤。
当年正月二十八日,伤势即将痊愈的李嗣业突闻帐外兵戈四起之声,乃大呼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数升而死,也正如他在唐帝国危难之际的豪言壮语那般:“国家至此,危矣!请自嗣业始”,至今令后世所敬仰!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一流偏上的水平
李嗣业是使用陌刀的专家级人物李嗣业,其所带领的队伍可以正面硬抗骑兵队伍李嗣业,个人物力十分高。
李嗣业李嗣业,京兆高陵人李嗣业,唐朝名将。李嗣业身高七尺李嗣业,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被称为“神通大将”。
没有知名的先祖。
李嗣业(不详-759年),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唐朝名将。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故敌军称其是“神通大将”。
香积寺大战是唐朝唐肃宗时期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主将是唐朝名将李嗣业。
李嗣业是陕西人,身形高大,武力超群,臂力惊人,尤为擅长使用陌刀。每次打仗,李嗣业虽然是主将,但都会一马当先的冲到前线,经过之处,无人能敌。
小勃律国当时是唐朝的附属,因为被吐蕃侵略,向大唐求救。李嗣业奉命出征相助,利用地形优势让士兵设下陷阱等待吐蕃兵马,他自己却扛着大旗英勇杀敌,杀敌无数,吐蕃大败。这场战役震惊了西域各国,从此72个西域小国无人敢和李嗣业正面对战,把他尊称为神通大将。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慌乱的逃出长安,导致长安洛阳两地都落到了叛军手中。太子李亨称帝,也就是唐肃宗,下旨召回李嗣业,命他收复两座城市。李嗣业接到旨意,即刻带兵上路,作为前军出征。他带兵在长安城西的香积寺北面驻扎,水岸对面就是十万叛军。李嗣业脱下长袍,赤裸上身,手拿陌刀冲到前线,身先士卒。“当嗣业者,人马俱碎”,一连杀死几十个叛军,唐军因此气势大涨,把所有叛军全部消灭,收复了长安城。
后来李嗣业参与了多次平叛,带着将士们南征北战,杀死了很多叛军,为唐肃宗收回很多城池。唐肃宗非常器重李嗣业,曾说过,一个李嗣业,相当于大唐几万兵马,只要有他在,江山无忧。不过最后和郭子仪一起围攻相州时,因为长时间不能突围,军队士气受损,疲惫不堪。唯有李嗣业一人,仍然坚持奋勇杀敌,最后受伤流血过多而死。
唐肃宗接到李嗣业的死讯,悲痛万分,一度不能接受,下旨赐谥号忠勇。
李嗣业(李嗣业?-759年)李嗣业,字嗣业李嗣业,京兆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人。唐朝时期名将。
身高力大,骁勇善战。
李嗣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嗣业香积寺之战、李嗣业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