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智天皇,以及天智天皇的和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国和日本之间一衣带水,在绵延两千多年的文化交往中,虽然有过矛盾和冲突,但总体而言还是积极和友好的时期更多。尤其是,在这段新冠疫情期间,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日本无论从民间还是官方都对中国表现出了积极友好的态度。关于这点,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承认。
回顾两国的历史交往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属延续两百多年,从公元七世纪初到九世纪末的遣唐使。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简单讲述一下那段真实的历史。
日本是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形成的火山岩岛国,国内的土地非常贫瘠,而且资源匮乏。列岛之间相互隔绝,每个岛上的生产力水平,尤其是农业状况也相差无几,这就造成了岛与岛之间粮食产量和可供养士兵都差别不大,谁也消灭不了谁,谁也无法完成统一,只能长期分裂。
从徐福东渡开始,陆续有中国人迁徙而来,为这里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其中,最先受此影响的九州地区,逐渐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粮食产量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得益于此,盘踞在九州地区的部族迅速壮大,逐渐拉大了与四国、关东、关西等地部族的优势。可惜,九州并没有借此机会实现自己的崛起,趁势统一日本各岛。反而,因为错失了良机,由本州岛中部的大和国征服了其天智天皇他各部,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
当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的混战时期,根本无暇顾及朝鲜半岛的事务。出于对大洲大陆的无限向往,日本不仅出兵朝鲜,还趁势扩张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隋朝在完成国家的大一统后,结束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终于有机会腾出手来对朝鲜半岛进行用兵。而赖在朝鲜半岛的日本,自然不敢和隋朝为敌,于是派遣使者前往隋朝递交国书。不过,这还算不上遣唐使,最多只能算“遣隋使”而已。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
大业三年,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日本遣使的记载,当时日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佛法,而且也不是在唐朝。后世之所以称为遣唐使,主要是因为在唐朝时天智天皇他们的规模、频次和影响才达到了巅峰。
不难看出,在这场国书事件中,日本甚至将自己与隋朝置于了平等的地位,宣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此举,自然引起了隋炀帝的强烈不满。因为,这已经标志着日本开始尝试推翻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北亚“宗藩朝贡”体系。
可惜,隋炀帝的不满,还没有真正付诸实施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呢,隋朝就已经灭亡了。
唐朝取代隋朝后,通过建国初期的一系列征伐,消灭了东突厥。唐太宗李世民被各部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成为了当时天下名义上的共主。
此后,唐朝开始积极转变自己的对外政策,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受此影响,除了西域和东北等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也纳入了唐帝国的视线范围。
在这期间,日本看待唐朝的态度是极其矛盾的:
(一)他深知,自己的崛起和在朝鲜半岛的扩张,必然会受到唐帝国的强烈反对,两国之间势必会有一战。
(二)他也深知,自己无论在国力还是军力上都不是大唐的对手。别的不说,就冲唐朝在三年的时间里消灭强大的东突厥,自己绝不是对手。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日本的舒明天皇最终决定,彻底向唐帝国求和并遣使学习。
一、舒明天皇时期
630年,日本向唐朝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主要代表有大仁犬上三田和大仁药师惠日。早期,遣唐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方面,学习大唐的律法、礼法和佛法;
另一方面,维系日本与唐朝上层统治者的关系。
在这批遣唐使返回日本后,极大地推动了“大化革新运动”。在革新的过程中,日本效法唐朝建立了自己的“二官八省制”。
在大化革新八年后,日本派出了第二批遣唐使。这次的规模更大,人数也更多,主要包含五大领域的使者,分别是政治领域、航海领域、农业领域、文化领域、佛教领域。其中,有个名叫阿倍仲麻吕的,还担任了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与唐朝的大诗人李白、王维等人也多有交往。
以后,又出现了第三批遣唐使和第四批遣唐使。这后两批的遣唐使,无论在组织规模还是历史影响等方面,都不及前两批。
二、天智天皇时期
由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得寸进尺,终于爆发了中日白江口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唐军几乎全歼了四倍于己的日军,展现了自己的超强实力。
日本在朝鲜半岛战败的消息传回到国内后,吓得朝野上下都一致恐慌,甚至还构筑了大规模的沿海防御工事,生怕唐军会一鼓作气剿灭了自己。
之后,由曾经一手推动日本进行大化革新的中大兄皇子正式登基,成为了日本的新一代天皇,史称天智天皇。
日本在战败后,唐朝很快派出了使者郭务悰和刘德高相继前来问责。天智天皇尽管在表面不愿臣服于大唐,但还是派出了第五批遣唐使护送唐使返回长安。
没过了几年,天智天皇很快就又派出了第六批遣唐使。不过,这次的遣唐使除了向唐朝学习以外,更主要的任务还是为了修补白江口之战后的两国关系。
三、文武天皇时期
日本通过连续派出第五批和第六批遣唐使后,完全达到了修补两国关系的目的。而且,终于确信唐军不会主动进攻自己的本土。在彻底放下戒备之后,日本开始全面效法大唐。
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他崇尚强者,对于打败自己的国家,非但不记恨,反而表现得非常钦佩。白江口之败,使得日本真正的直接领教了唐朝的强大,反而开始更加虚心地学习大唐的文明和技术。
而与此同时,国力达到鼎盛的唐朝,也希望打造出一种万国来朝的可喜景象,欢迎周边国家经常遣使来唐。事实上,唐朝那种开放和自由的态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再难见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武天皇派出了第七批和第八批遣唐使,而且每批的人数都达到了空前的五六百人规模。从此,唐朝进入到了各国派送遣唐使的最盛时期。
四、孝谦女皇时期
孝谦女皇时期,日本继续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分别派出了第九批和第十批遣唐使抵达国都长安。在这两批遣唐使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中日“混血儿”。
唐朝派人护送第十批遣唐使返回日本后,护送使中的外交家袁晋卿和音乐家皇甫东朝及其女儿,后来就索性留居在了日本,并且积极在当地传播大唐的文化,直到现在都在日本留有后裔。
由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新罗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段期间的遣唐使基本已经放弃了途径朝鲜半岛的陆路,改而取道走水路,选择直接横渡东海在中国登陆。不过,船毁人亡的事故却不断发生,尤其是第九批遣唐使团,有一半的船只全都沉没。
唐玄宗时期,鉴真和尚在经历了前五次东渡日本的失败后,再次亲率门人弟子数十人开始了第六次东渡。终于,这次他在日本九州的萨秋妻屋浦成功登岸,辗转抵达了日本首都平城京,还受到了日本举国上下的欢迎。
之后,鉴真在日本还开创了佛教的南山律宗,至今都很有影响力。
五、光仁天皇时期
称德天皇亡故后,光仁天皇被藤原家族等重臣,共同拥立为新的天皇。他在继位后,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弘扬佛教政治,节俭各项支出。但是,唯独对于遣唐使一事没有犹豫,继续派出了第十一批。
在这批遣唐使的航海中,日本人又开发了新的航线,从大津浦出发后,向西南驶抵值嘉岛而后径直横渡东海,最终抵达中国的长江口岸。这样,他们航海的线路和时间更短,仅用了10天的时间便抵达了中国。
这段时期的日本遣唐使,虽然在规模和人数上都不输于之前,但在事实上已经是接近尾声了。此时唐朝刚刚平定了安史之乱,彻底终结了自己的盛世局面,万国来朝的局面早已没有。唐朝李氏的政局不稳,而且内有朋党和藩镇,外有回纥和吐蕃,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六、仁明天皇时期
仁明天皇时期,派出了第十二批和第十三批遣唐使,也是最后的两批。不过,第十二批遣唐使在回国途中就遭遇了海难,幸免的使团成员历经万难才返回了日本。
第十三批遣唐使回国时,同样遭遇了海难,致使四十名日本使团成员和二十多名唐朝使者都一同葬身海底。
仁明天皇过世后,文德天皇即位。那时,日本对于唐朝的崇拜也已经不复以往,皇室和贵族中间也不再锐意进取。更重要的是,每次遣唐使的花费不在小数,日本越来越感受到了经费方面的压力。
终于,在894年时,随着又一次遣唐使计划的失败,宇多天皇宣布终止遣唐使计划。
事实上,日本从630年开始,一直到894年的264年间,先后派出了十九批遣唐使,但只有十三批抵达了中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学习后,日本决心脱离并推翻以中国为核心的东北亚朝贡册封体系。
遣唐使是中日两国关系史上友好往来的一个美好缩影,既为中国带来了日本的文化,又将中国的文化传回到日本。他们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和中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双方带来了不断的变革。
当然,对于遣唐使的评价也并不都是一边倒的正面夸赞,负面的影响也有。日本通过遣唐使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以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东北亚格局。
截止2019年3月24日日本天皇如下:
第一系名单:神武天皇、绥靖天皇、安宁天皇、懿德天皇、孝昭天皇、孝安天皇、孝灵天皇、孝元天皇、开化天皇、崇神天皇、垂仁天皇、景行天皇、成务天皇、仲哀天皇、应神天皇、仁德天皇、履中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
雄略天皇、清宁天皇、显宗天皇、仁贤天皇、武烈天皇、继体天皇、安闲天皇、宣化天皇、钦明天皇、敏达天皇、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1、昭和天皇。
第二系名单:舒明天皇、皇极天皇、孝德天皇、齐明天皇、天智天皇、弘文天皇、天武天皇、持统天皇、文武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圣武天皇、孝谦天皇。
淳仁天皇、称德天皇、光仁天皇、桓武天皇、平城天皇、嵯峨天皇、淳和天皇、仁明天皇、文德天皇、清和天皇、阳成天皇、光孝天皇、宇多天皇、醍醐天皇、朱雀天皇、村上天皇、冷泉天皇、圆融天皇、花山天皇、一条天皇。
1、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天智天皇,名裕仁,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2年零13天。
昭和天皇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7岁。
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2、中御门天皇
中御门天皇,日本第114代天皇,东山天皇的五皇子。
中御门天皇在位期间,德川幕府出现一些开明的政策变化,例如解禁洋书的进口,为天智天皇了江户时代的兰学的兴起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不过,幕府对进入中年的中御门天皇还是存有戒心。
中御门天皇,讳庆仁。
东山帝第五子也。
母新崇贤门院藤原氏,内大臣隆贺之女。
宝永六年(己巳)六月,受禅于假殿。
年甫九岁。
秋七月,大内成。
冬十月,以前关白基熙,为太政大臣。
十一月,帝徙御新宫。
十二月,基熙辞太政大臣。
3、高仓天皇
高仓天皇,日本第80代天皇。
名宪仁。
高仓天皇是后白河天皇的第七皇子。
其生母建春门院平滋子,是平清盛继室二位尼(平时子)的异母妹。
高仓天皇的中宫平德子,则是平清盛与二位尼的女儿。
因此从辈分上来说,平德子(建礼门院)是高仓天皇的从姐。
高仓天皇也是安德天皇、后鸟羽天皇以及后高仓院的父亲。
4、崇德天皇
崇德天皇(1119-1164)是日本第75代天皇(在位1123-1141),鸟羽天皇宗仁长子,后白河天皇雅仁同母兄,母亲为藤原公实女中宫璋子(待贤门院)。
古书《古事谈》认为崇德天皇实际为白河法皇与待贤门院之子,存疑。
元永2年5月28日出生,6月19日受封亲王。
保安5年(1123年)正月28日,5岁的显仁亲王被立为皇太子,同日鸟羽天皇让位给了天智天皇他,2月19日正式即位,是为崇德天皇。
大治4年(1129年),关白藤原忠通的长女圣子(皇嘉门院)进入宫中。
同年7月7日,白河法皇逝世,鸟羽上皇开设院政。
5、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是日本第38代天皇,生于公元626年,卒于公元672年1月7日。
天智天皇在公元645年发动乙巳之变,公元661年开始摄政,公元668年在近江大津宫正式即天皇位。
天智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并颁布了《近江令》,使日本开始走向法制化道路,在日本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天智天皇是日本历史上一位有所建树的政治家。
他以空前的规模移植大唐帝国的先进文化,促成了日本社会发展的跃进。
他推行的“大化改新”运动是一场有着改变日本社会的深刻变革。
通过这场变革,在日本废除了私有土地和部民的奴隶制度,确立了地方(封建国家)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
因而,天智天皇是在日本历史上开辟了新时代的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昭和天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御门天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仓天皇
日本天皇自神武天皇开始名单如下:
1、神武天皇: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日本历史上第一任天皇,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更有传说为中国秦朝为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而一去不返的方士徐福。
2、绥靖天皇:前581年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由绥靖天皇到开化天皇共八代,历史上只有生诞、即位、以及建宫、立后等记载,没有治绩纪录,故在日本历史上称作欠史八代。
3、安宁天皇: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欠史八代。一说安宁天皇元年为前548年。
4、懿德天皇: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8日欠史八代。
5、孝昭天皇:前475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欠史八代。
6、孝安天皇: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欠史八代。
7、孝灵天皇:前290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欠史八代。
8、孝元天皇:前214年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欠史八代。
9、开化天皇: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欠史八代。
10、崇神天皇:前97年1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首位在考古学上可考,确定实际存在的天皇。
11、垂仁天皇:前29年1月2日—70年7月14日。
12、景行天皇: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13、成务天皇: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14、仲哀天皇:192年1月11日—200年2月6日。
15、神功皇后:201年—269年神功皇后摄政。
16、应神天皇:27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17、仁德天皇:313年1月3日—399年1月16日。
18、履中天皇: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19、反正天皇: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20、允恭天皇: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
21、安康天皇: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22、雄略天皇: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23、清宁天皇: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24、显宗天皇: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25、仁贤天皇: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26、武烈天皇: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残暴不仁的天皇。
27、继体天皇: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28、安闲天皇: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29、宣化天皇: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
30、钦明天皇: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崇佛废佛论争展开。
31、敏达天皇: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
32、用明天皇: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
33、崇峻天皇: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崇佛废佛论争完结,崇佛派获胜,佛教地位奠定。
34、推古天皇: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天皇。
35、舒明天皇: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36、皇极天皇: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女天皇。
37、孝德天皇: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645年定年号为大化,创日本年号之始。推行大化革新,指定官制。
38、齐明天皇:65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即皇极天皇,於孝德天皇死后重祚。
39、天智天皇: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天皇制确立。
40、弘文天皇: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41、天武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强化天皇中央集权制。
42、持统天皇: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女天皇。
43、文武天皇: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命藤原不比等等人编法典《大宝律令》,又设置铸钱司。
44、元明天皇: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女天皇。
45、元正天皇: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女天皇。
46、圣武天皇: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47、孝谦天皇: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女天皇。
48、淳仁天皇: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49、称德天皇: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孝谦天皇重祚。
50、光仁天皇: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51、桓武天皇: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52、平城天皇: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53、嵯峨天皇: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54、淳和天皇: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55、仁明天皇: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56、文德天皇: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57、清和天皇: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58、阳成天皇: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59、光孝天皇: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60、宇多天皇: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61、醍醐天皇: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62、朱雀天皇: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63、村上天皇: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64、冷泉天皇: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65、圆融天皇: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66、花山天皇: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67、一条天皇: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68、三条天皇: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69、后一条天皇: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70、后朱雀天皇: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71、后冷泉天皇: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72、后三条天皇: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73、白河天皇: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74、堀河天皇: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75、鸟羽天皇: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76、崇德天皇: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保元之乱。
77、近卫天皇: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78、后白河天皇: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源平之争开始。
79、二条天皇: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宾士之乱,源义朝被杀,其子赖朝被流放,平氏专权。
80、六条天皇: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81、高仓天皇: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82、安德天皇: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平氏一族灭亡。
83、后鸟羽天皇: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84、土御门天皇: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85、顺德天皇: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承久之乱发生,朝廷倒幕军战败,朝廷自此被幕府所控制。
86、仲恭天皇: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承久之乱发生后被废黜,仅在位77日。
87、后堀河天皇: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88、四条天皇: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89、后嵯峨天皇: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90、后深草天皇: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91、龟山天皇: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92、后宇多天皇: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93、伏见天皇: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94、后伏见天皇: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95、后二条天皇: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96、花园天皇: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97、后醍醐天皇:1318年2月26日—1336年8月15日。
98、后村上天皇: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南朝天皇。
99、长庆天皇: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南朝天皇。
100、后龟山天皇: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南朝最后一任天皇。
101、后小松天皇: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北朝第六代天皇,在将军足利义满的协助下,接收了南朝后龟山天皇交出的传国神器,统一了南北朝。
102、称光天皇: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103、后花园天皇: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104、后土御门天皇: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105、后柏原天皇: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即位21年后才行即位仪式。
106、后奈良天皇: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织田信长(1534年)诞生。)(生卒年:1534年-1582年)。
107、正亲町天皇: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108、后阳成天皇: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大名在京都聚乐第觐见天皇。
109、后水尾天皇: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110、明正天皇: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女天皇。
111、后光明天皇: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112、后西天皇: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113、灵元天皇: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114、东山天皇: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115、中御门天皇: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116、樱町天皇: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117、桃园天皇: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118、后樱町天皇: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位女天皇。
119、后桃园天皇: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120、光格天皇: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121、仁孝天皇: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天保改革(1841年)。
122、孝明天皇: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123、明治天皇: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实施明治维新(1868年)。
124、大正天皇: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体弱多病。
125、昭和天皇: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至现时为止日本在位最长和最长寿的天皇。在位期间与德国、义大利结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遭中、英、美,苏等国组成的盟军打败。
126、今上天皇:明仁 1989年1月7日—今。
日本在位天皇今上天皇明仁如上图
第一系天皇简介
日本从古代起即没有改换朝代,始终为皇室一系(号称“万世一系”)。但古代的天皇的事迹有来自传说、神话之虞,从崇神天皇开始考古学才能确认其实际存在,自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之可信度才大为提高。 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这33位天皇在日本《古事记》中出现过。但自神武至第十四代仲哀,这14位天皇在历史中无法确认,应该是《古事记》及《日本书纪》 为了完成从神代到人代的过渡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而在仲哀天皇与应神天皇中间填充长达70年历史的神功皇后,也不能说是实际的存在。因此,有着比较真实的存在依据的第十五代应神天皇,应该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的真正祖先吧。此外,第一个应用“天皇”这一称号的,应该是在推古朝摄政的圣德太子吧。他在遣小野妹子给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曾引起过隋炀帝的怒火。之前都以的日本统治者“王”或“大王”作为称呼。我国《宋书·蛮夷传》里所记载的“倭五王时代”中的“倭赞、珍、济、兴、武五王”,即是指自仁德天皇起至雄略天皇止,除履中天皇外的五位日本统治者。
第一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 1. 前660 - 前585 神武天皇 2. 前581 - 前549 绥靖天皇 3. 前549 - 前511 安宁天皇 4. 前510 - 前477 懿德天皇 5. 前475 - 前393 孝昭天皇 6. 前392 - 前291 孝安天皇 7. 前290 - 前215 孝灵天皇 8. 前214 - 前158 孝元天皇 9. 前158 - 前98 开化天皇 10. 前97 - 前30 崇神天皇 11. 前29 - 70 垂仁天皇 12. 71 - 130 景行天皇 13. 131 - 190 成务天皇 14. 192 - 200 仲哀天皇 15. 270 - 310 应神天皇 16. 313 - 399 仁德天皇 17. 400 - 405 履中天皇 18. 406 - 410 反正天皇 19. 412 - 453 允恭天皇 20. 453 - 456 安康天皇 21. 456 - 479 雄略天皇 22. 480 - 484 清宁天皇 23. 485 - 487 显宗天皇 24. 488 - 498 仁贤天皇 25. 498 - 506 武烈天皇 26. 507 - 531 继体天皇 27. 531 - 535 安闲天皇 28. 535 - 539 宣化天皇 29. 539 - 571 钦明天皇 30. 572 - 585 敏达天皇 31. 585 - 587 用明天皇 32. 587 - 592 崇峻天皇 33. 592 - 628 推古天皇(女) 注: 推古二年(593年)至推古三十年(622年)由圣德太子摄政。
第二系天皇简介
孝德天皇统治的大化年间,以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中臣镰足等人为首的改革派发动了日本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大化革新。并经过天武、持统跟文武三代,将大化革新未尽的事业加以完成。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日本天皇制也进入了在历史上为期不长的一段鼎盛时期。这一鼎盛时期贯穿了奈良时代,一直到平安时代中期。奈良时代(710-794年),可以说是女帝称雄的时代。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元明、元正、圣武、孝谦、淳仁、称德、光仁、桓武八代天皇,其中元明、元正跟孝谦(重登基后改称称德)三位均为女皇,在位统治近30年。此外,圣武天皇在位的25年,完全由光明皇后在幕后操纵。而淳仁天皇在位的六年,则由已宣布退位的孝谦女皇掌握实权。因此,这一时代真正由男性掌握权力的只有14年,为光仁天皇跟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794年),桓武天皇将都城由平城京(即奈良)迁往平安京(即京都),平安时代开始。迁都的那一夜,火树银花,一派祥和的景象,似乎预示着新都平安京能够“万年平安”。可是,自70年后的平安时代中期开始,皇室颓废,实权外落到藤原氏手中。号称“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从此走上了衰败的道路,被旁人所操纵。自藤原氏政权起,经历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天皇无权这一凄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一千年左右。直到十九世纪江户幕府灭亡,政权才被奉还于天皇。
第二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34. 629 - 641 舒明天皇 35. 642 - 645 皇极天皇(女) 36. 645 - 654 孝德天皇大化、白雉 37. 655 - 661 齐明天皇(女) 38. 661 - 671 天智天皇 39. 671 - 672 弘文天皇 40. 673 - 686 天武天皇朱鸟 41. 686 - 697 持统天皇(女) 42. 697 - 707 文武天皇大宝、庆云 43. 707 - 715 元明天皇(女) 和铜 44. 715 - 724 元正天皇(女) 灵龟、养老 45. 724 - 749 圣武天皇神龟、天平 46. 749 - 758 孝谦天皇(女) 天平感宝、天平胜宝、天平宝字 47. 758 - 764 淳仁天皇 48. 764 - 770 称德天皇(女) 天平神护、神护庆云 49. 770 - 781 光仁天皇宝龟、天应 50. 781 - 806 桓武天皇延历 51. 806 - 809 平城天皇大同 52. 809 - 823 嵯峨天皇弘仁 53. 823 - 833 淳和天皇 天长 54. 833 - 850 仁明天皇 承和、嘉祥 55. 850 - 858 文德天皇仁寿、齐衡、天安 56. 858 - 876 清和天皇贞观 57. 876 - 884 阳成天皇元庆 58. 884 - 887 光孝天皇仁和 59. 887 - 897 宇多天皇宽平 60. 897 - 930 醍醐天皇昌泰、延喜、延长 61. 930 - 946 朱雀天皇承平、天庆 62. 946 - 967 村上天皇天历、天德、应和、康保 63. 967 - 969 冷泉天皇安和 64. 969 - 984 圆融天皇天禄、天延、贞元、天元、永观 65. 984 - 986 花山天皇宽和 66. 986 - 1011 一条天皇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 注: 第37代齐明女皇为第35代皇极女皇重新登基后的称号,因此她们是同一人;同样,第46代孝谦与第48代称德也是同一人。
第三系天皇简介
在藤原氏掌握大权之后,天皇始终无法将权力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除了藤原氏、平氏跟丰臣氏三个时期是关白摄政外,其余时期的权力都是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但不管是实际上也好,还是名义上也好,毕竟因为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的缘故,在皇权旁落后的历代天皇中,也有那么一些既不甘心做外戚或幕府政权的傀儡,并且也有一定实力的天皇,为将大权夺还而努力。后醍醐天皇即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继后嵯峨天皇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即后深草天皇跟龟山天皇相继即位,从那时开始,天皇开始分为两个皇统——即后深草一系的持明院统跟龟山一系的大觉寺统。这两派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面对这种情况,对皇位继承拥有决定权的镰仓幕府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制定了两统交替即位的“两统迭立”方案。按照这一方案,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即位后,立即重用勤王派的大臣,与镰仓幕府展开斗争。各地勤王军纷纷举起讨幕大旗。后来,由投靠后醍醐天皇的幕府武将足利尊氏给予镰仓幕府致命一击。1333年5月,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将政权握在自己手中,并取我国汉光武帝刘秀消灭王莽、复兴汉室之意,改年号为“建武”,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 建武中兴”。然而,由于建武新政权对广大武士阶层采取防范政策,引起各地武士的不满和失望。1335年7月,足利尊氏奏请天皇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未获,愤然离京。次年5月,足利军在凑川大败朝廷的新田义贞军和楠木正成军,攻入京都。8月,足利尊氏拥持明院统丰仁亲王为光明天皇。12月,后醍醐天皇逃入吉野山,并在此再次即位,称为“南朝”,并称京都方面的北朝为“伪朝”。日本进入长达50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时代,虽然北朝的持明院统居住在京都,然而,象征天皇神权的“三神器”——八咫镜、坂琼曲玉和草剃剑却在南朝大觉寺统手里。因此,虽然幕府拥立北朝,但是北朝却并不能算是“正统”。1392年,在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面的那个将军,)的调停下,南朝的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的后小松天皇,自己进入京都大觉寺当了上皇。然而,足利义满并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即并没有实行“两统迭立”的方案。虽然大觉寺统后龟山天皇的后代们发现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于是从后小松天皇开始,历代的天皇均为持明院统的嫡系后代,而大觉寺统的皇族们再也无缘染指皇位。
第三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西历). 谥 号. 年 号. 67. 1011 - 1016 三条天皇长和 68. 1016 - 1036 后一条天皇宽仁、治安、万寿、长元 69. 1036 - 1045 后朱雀天皇长历、长久、宽德 70. 1045 - 1068 后冷泉天皇永承、天喜、康平、治历 71. 1068 - 1072 后三条天皇延久 72. 1072 - 1086 白河天皇承保、承历、永保、应德 73. 1086 - 1107 堀河天皇 宽治、嘉保、永长、承德、康和、长治、嘉承 74. 1107 - 1123 鸟羽天皇 天仁、天永、永久、元永、保安 75. 1123 - 1141 崇德天皇 天治、大治、天承、长承、保延、永治 76. 1141 - 1155 近卫天皇 康治、天养、久安、仁平、久寿 77. 1155 - 1158 后白河天皇 保元 78. 1158 - 1165 二条天皇 平治、永历、应保、长宽 79. 1165 - 1168 六条天皇 永万、仁安 80. 1168 - 1180 高仓天皇 嘉应、承安、安元、治承 81. 1180 - 1185 安德天皇 养和、寿永 82. 1185 - 1198 后鸟羽天皇 文治、建久 83. 1198 - 1210 土御门天皇正治、建仁、元久、建永、承元 84. 1210 - 1221 顺德天皇建历、建保、承久 85. 1221 仲恭天皇 86. 1221 - 1232 后堀河天皇 贞应、元仁、嘉禄、安贞、宽喜、贞永 87. 1232 - 1242 四条天皇 天福、文历、嘉祯、历仁、延应、仁治 88. 1242 - 1246 后嵯峨天皇 宽元 89. 1246 - 1259 后深草天皇 宝治、延长、康元、正嘉、正元 90. 1259 - 1274 龟山天皇 文应、弘长、文永 91. 1274 - 1287 后宇多天皇 建治、弘安 92. 1287 - 1298 伏见天皇 正应、永仁 93. 1298 - 1301 后伏见天皇 正安 94. 1301 - 1308 后二条天皇 乾元、嘉元、德治 95. 1308 - 1318 花园天皇 延庆、应长、正和、文保 96. 1318 - 1339 后醍醐天皇 元应、元亨、正中、嘉历、元德、元弘、建武、延元 97. 1339 - 1368 后村上天皇 兴国、正平 98. 1368 - 1383 长庆天皇 建德、文中、天授、弘和 99. 1383 - 1392 后龟山天皇 元中 1331 - 1333 (北朝)光严天皇 正庆 1336 - 1348 (北朝)光明天皇 历应、康永、贞和 1348 - 1351 (北朝)崇光天皇 观应 1352 - 1371 (北朝)后光严天皇 文和、延文、康安、贞治、应安 1371 - 1382 (北朝)后圆融天皇 永和、康历、永德 1382 - 1392 (北朝)后小松天皇 至德、嘉庆、康应、明德 100. 1392 - 1412 后小松天皇 应永 注: 从第96代后醍醐天皇到第99代后龟山天皇,这四代天皇是南朝天皇,居住在吉野山。但由于北朝没有象征神权的“三神器”,因此这四代天皇仍是“正统”, 所以按南朝来记代。直到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予北朝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才能算是第100代天皇。
第四系天皇简介
虽然自藤原氏以来,天皇皇权便已旁落到摄政关白或是幕府将军手中,但使天皇的政治地位跌落至谷底的,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个幕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1615年,幕府公布《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十七条,详细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法度》明确地规定,天皇“以学问为第一”,无须过问国事。凡宫廷官员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饰冠带、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征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唯一保留天皇权力的条文只有第八条:天皇有权按“本朝先规”决定年号。于是,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际上,皇室的权力完全被幕府所剥夺。1853年,随着培理舰队的到来,日本锁了两百年的国门被坚船利炮敲开。日本历史的年轮转到了被称为“幕末”的时期。随着倒幕派的烽起,孝明天皇的去世,德川幕府统治走到了尽头。1868年1月,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孝明天皇之子睦仁继承皇位,改年号为“明治”,同时发布“王政复古”诏书。从此,天皇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1868年11月,明治天皇将都城由京都迁往江户,同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迁都东京后,明治政府大张旗鼓地开始了资产阶级改革,这就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不再是任由列强欺辱的封建小国,而是本身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对沙皇俄国的宣战以及取得日俄战争的最后胜利,使日本的野心急速膨胀,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926年,大正天皇没,皇太子裕仁登基,改年号“昭和”。昭和时代初期,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大规模展开。1931年(昭和6年)秋,“九·一八”事变 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系列战争,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地狱般的灾难,同时,日本人民也承受着战争所带来的苦难。而昭和天皇裕仁,对于这一系列战争的发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1989年1月7日清晨,昭和天皇去世,前半段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后半段构建了日本繁荣的基础的昭和时代降下帷幕。同日,皇太子明仁继位,改年号“平成”。
第四系天皇一览表
序号. 在位时间 (西历). 谥 号. 年 号. 101. 1412 - 1428 称光天皇 正长 102. 1428 - 1464 后花园天皇 永享、嘉吉、文安、宝德、享德、康正、长禄、宽正 103. 1464 - 1500 后土御门天皇 文正、应仁、文明、长享、延德、明应 104. 1500 - 1526 后柏原天皇 文龟、永正、大永 105. 1526 - 1557 后奈良天皇 享禄、天文、弘治 106. 1557 - 1586 正亲町天皇 永禄、元龟、天正 107. 1586 - 1611 后阳成天皇 文禄、庆长 108. 1611 - 1629 后水尾天皇 元和、宽永 109. 1629 - 1643 明正天皇(女) 110. 1643 - 1654 后光明天皇 正保、庆安、承应 111. 1654 - 1663 后西天皇 明历、万治、宽文 112. 1663 - 1687 灵元天皇 延宝、天和、贞享 113. 1687 - 1709 东山天皇 元禄、宝永 114. 1709 - 1735 中御门天皇 正德、享保 115. 1735 - 1747 樱町天皇 元文、宽保、延享 116. 1747 - 1762 桃园天皇 宽延、宝历 117. 1762 - 1770 后樱町天皇(女) 明和 118. 1770 - 1779 后桃园天皇 安永 119. 1779 - 1817 光格天皇 天明、宽政、享和、文化 120. 1817 - 1846 仁孝天皇 文政、天保、弘化 121. 1846 - 1866 孝明天皇 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 122. 1867 - 1912 明治天皇明治 123. 1912 - 1926 大正天皇大正 124. 1926 - 1989 裕仁天皇昭和 125. 1989 - (明仁天皇)平成 注: 明治元年,“一世一元制”确立,即一代天皇一个年号。 因为现今的日本天皇明仁在世,所以没有谥号,不叫做“平成天皇”。
异说天皇、准天皇与自称天皇者一览(旁系)
日本武尊 – 十四代仲哀天皇之父。‘风土记’里记为“倭武天皇”。 神功皇后 – 十五代应神天皇之母。古时也将其列为历代天皇之一。 菟道稚郎子 – 应神天皇皇太子。播磨国风土记记为“宇治天皇”。 市边押磐皇子 – 十七代履中天皇皇子。二十三代显宗天皇之父。播磨国风土记记为“市边天皇”。 饭丰青皇女 - 履中天皇之女(也有其他说法)。二十二代清宁天皇死后,在二十三代显宗天皇与二十四代仁贤天皇互相让位之时,她曾代理天皇处理政务。扶桑略记等书记为“饭丰天皇”。 苏我马子、苏我虾夷、苏我入鹿 - 大臣。邸宅被称为“宫门”,儿子得到近似亲王的地位。 圣德太子 - 日本书纪记为“丰聪耳法大王”、“法主王”。 间人皇女 – 三十六代孝德天皇的皇后、三十四代舒明天皇的皇女。三十七代齐明天皇死后,三十八代天智天皇即位之间的空档,她似乎曾经即位过。有说法万叶集里“中皇命”就是指间人皇女。 道镜法王 - 769年,以受到八幡神托宣之由而就皇位,而托宣是假的。 盐烧王 - 天平宝字八年(764年)发生‘惠美押胜之乱’,惠美押胜拥立他当“今帝”。后来惠美押胜军与朝廷军交战时战败,他在逃跑途中被捕,之后被斩杀。 草壁皇子 –四十代天武天皇的皇太子,四十二代文武天皇之父。即位前就病逝,被追尊为“冈宫御宇天皇”,又称为“长冈天皇”。 舍人亲王 –四十七代淳仁天皇之父。儿子即位后,追尊他为“崇道尽敬皇帝”,又简称为“尽敬天皇”。 施基亲王 – 四十九代光仁天皇之父。儿子即位后,追尊他为“春日宫天皇”,又称“田原天皇”。 早良亲王 – 五十代桓武天皇之弟,后被废太子(785年没)。800年,追尊他为“崇道天皇”。 平将门 - 桓武天皇五世孙。940年,以受到八幡神托宣为由而即位为“新皇”,同年战败身死。 敦明亲王(小一条院) - 六十七代三条天皇皇子。1016年封为东宫,翌年即辞去东宫之位,后来受到院号宣下,得到准太上天皇的地位。 守贞亲王 – 八十六代后堀河天皇之父。受封为太上法皇,称为“后高仓院”,执行院政。 恒良亲王 – 九十六代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后醍醐逃往吉野时曾一度将皇位让给他,但随着南朝成立,这件事就不成立了。 怀良亲王 - 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做为南朝的征西将军,扩张势力至九州,受到明要求取缔倭寇而被册封为“日本国王”。 足利义满 - 室町幕府三代将军。受封为准三宫(待遇等同上皇)。之后不但是将军,又被明册封为“日本国王”。死后被封为太上天皇,不过幕府辞去了这个封赐。院号“鹿苑院”。 伏见宫贞成亲王 – 一百零二代后花园天皇之父。生前得到太上天皇的尊号,院号“后崇光院”。 中兴天皇 - 后南朝的初代天皇。九十九代后龟山天皇之孙,小仓宫实仁亲王的皇子,名叫尊义。嘉吉三年十月即位,在吉野北山逝世。 自天王 - 后南朝的二代天皇。后龟山天皇的曾孙,中兴天 皇的一宫,名叫尊秀。在奥吉野川上即位。长禄元年十二月,遭到赤松家遗臣暗杀。 南天皇 - 后南朝的三代(也是最后的)天皇。后龟山天皇之孙,小仓宫实仁亲王的皇子,名叫尊雅。长禄二年八月,遭赤松家遗臣斩伤,负伤后在熊野的光福寺过世。 西阵南帝 - 应仁之乱时,山名宗全支持的后南朝天皇,名熊野宫雅信王。 诚仁亲王 – 一百零六代正亲町天皇的东宫。即位前就过世了,追尊为太上天皇,院号“阳光院”。 闲院宫典仁亲王 – 一百一十九代光格天皇之父。1884年,追尊为太上天皇,谥号“庆光天皇”。详见尊号一件。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 据说在日光轮王寺门迹时代(1868年),被奥羽越列藩同盟推戴为“东武皇帝”。 熊泽天皇 - 后龟山天皇第十九代子孙,自称为南朝第一百一十七代天皇,名讳“尊熟”也是自称。 长滨天皇 – 自称是八十一代安德天皇的后代。 玺光尊 – 战后自称新天皇的人。改年号为灵寿,命令天皇与皇族、甚至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都要到他的皇居参见,之后迁都金泽,私自发行纸币,也是某新兴宗教的教祖。 三浦天皇 - 南朝长庆天皇的后代,后醍醐天皇皇子尊良亲王的另一种称呼。 橘天敬 – 自称是一百二十二代明治天皇的私生子,自名为耀禅宫义仁与小松中宫长仁等名字。
天皇三年命令造户籍,追捕流浪者,为日本带来了文明的进步。
当时,朝廷专门治理畿内,将外国的治理放在次要地位。朝廷编制户籍,授班田,在征收租役、地租等方面实行减负措施。据《正仓院文书》记载,大宝二年的户籍账留下很多。东面有美浓、下总,西面有筑前、丰前。无论在哪里,每户百姓都称某部之姓,按照田令获得班田。
社会上有人认为将班田搭配水田授予农民耕种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班田是指士族的给田,一般来讲要缴纳的租子是地租的三分之一,属于委托统治的“知行地”。整体来说,居住各国、登记在官方户籍上、称作百姓的有姓之家很多都是该乡村的土豪大地主,占据各色便利肥沃的土地。因此,从总收入中将纳租部分算作班田部分只不过是所谓的账面上的计算而已。地上的实际收入其实很多。因此,这一办法一直到远国都很盛行。这是理所当然的。
持统天皇三年,持统天皇命令造户籍,限月追捕流浪者。当年,下毛野子麻吕请求免除奴婢六百口。持统天皇五年,持统天皇下诏:“父祖之时所免的奴婢已经除籍,其眷属等不得说是我奴婢。”因此,畿外豪族领有的土地很广,而人民极多。种种事情可以随心所欲。这一点我们应予以注意。
打败近江朝廷后,天武天皇还像原来那样在大倭飞鸟建造宫殿,以此作为深宫大内。虽然同样是在飞鸟建造宫殿,但天武天皇遵循神武天皇修建白橿原宫以来的每代都要变换宫殿建造地址的习俗。直到神武天皇,倭国天皇已经迁宫三十四五次。自圣德太子进行国家改革以来,帝都所在地开始固定下来。推古天皇的飞鸟、孝德天皇的难波、天智天皇的志贺这三处是固定的。
难波是应神天皇以来的别都,成为国家的中心港口。那里藩国的亭馆鳞次栉比。近江是景行天皇的别宫,是成务天皇的都城。天智天皇重建此都城,因为这里地形险要,从水路到敦贺,再到海北新港口,然后翻过不破关,控制东海、东山。这是因为虾夷的形势发生变化,因而开拓东北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大倭京师土地狭窄,作为大国的首都是不合适的。
因此,到了天武天皇时期,朝廷开始讨论建都之地。第二年二月,天武天皇派广濑王、大伴安麻吕及判官录事、阴阳师、工匠等到畿内查看可以定都之地,寻找新城之外可以作为永久都城之地,又派三野王、采女臣、筑罗等到信浓勘察地形,打算将此地作为都城。
三野王等进献信浓国地图。天武天皇十四年,天武天皇让人在信浓建造行宫,想要行幸东间温泉,但没有成行而驾崩。天武天皇的意图是取代近江,寻觅景行天皇行幸的泳宫,在东山寻找方便的要地。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到了文武天皇时期,作为开辟岐苏路的线索也有可观之处。朝廷虽然迁都难波,但十五年阿斗连药家里失火,火势蔓延到大藏省进而导致所有宫室烧毁,只有兵库职尚存。灾后,天皇住大安殿。这里应该是指飞鸟的大安殿。七月改元朱雀。此时,朝廷将宫殿改名为飞鸟净御原宫。
天智天皇七年,新罗一个叫沙门道行的人偷了尾张国热田的草薙剑,想要逃跑回国,却在半路上因风雨迷路,来到难波津,最后自首,被处以斩刑。草薙剑照原样还回宫中。到了天智天皇七年六月,天智天皇身体状况不好,敕命飞鸟寺借三宝之威祛病。天智天皇七年七月,僧正僧都等赶赴宫中,念经并占卜病情,称这是草薙剑作祟,即日到热田神社向神只祈祷。然而,天智天皇病情还是加重,当年九月驾崩,享年六十五岁。
六月以来,天武天皇下诏:“天下事情委托皇后处理。”在壬申之乱中,天武天皇和皇后鸬野赞良皇女共同谋划,终于躲过大灾大难。自那以后,鸬野赞良皇女陪伴天武天皇左右,献言献策,大有裨益。鸬野赞良皇女政务练达。在天武天皇驾崩后,鸬野赞良皇女临朝称制。鸬野赞良皇女是天智天皇的皇女。起初,天智天皇纳苏我石川麻吕之女,生下大田皇女和鸬野赞良皇女。大田皇女和鸬野赞良皇女同为皇太弟大海人皇子之妃。
大田皇女生下大津皇子,鸬野赞良皇女生下草壁皇子。在壬申之乱中,大津皇子和高市皇子一起从大倭救援,堵住伊势朝明关,谒见天武天皇,而后立下很多军功。大津皇子比草壁皇子年长。大田皇女是鸬野赞良皇女的姐姐,但早逝。因此,天武天皇将草壁皇子立为东宫太子。此前有个老规矩就是在皇位更迭之际,可以让群臣拥立自己所希望的人选。让天武天皇预想不到的是,大津皇子涉嫌阴谋争夺皇位。因此,群臣将政务委托给鸬野赞良皇女。由于发生了这样的猜忌,大津皇子难保无事。
十月,谋反一事果然东窗事发。大津皇子在译语田舍被赐死。受此连累的有八口音橿[插图]、壹岐博德、中臣麻吕、巨势多益须、新罗沙门行心及砺杵道作等三十余人。他们都被捕下狱,但只有砺杵道作被流放,其他人都被赦免了。大津皇子有才学,爱文笔,擅长诗赋,被赐死时有临终绝句留世:“金鸟临西舍,鼓声催短命,泉路无宝主,此夕谁家向?”另外,在磐余池,他还留下“百传磐余池,鸣鸭今日见,吾魂隐云端”的诗句。
大津皇子的妃子是天智天皇的皇女山边皇女,当时年仅二十四岁,披发跣足,奔赴大津皇子被赐死处殉情。见此场景者皆唏嘘不已。在敏达天皇驾崩后,皇子被卷进阴谋而死于非命之事依然持续着,一直到大津皇子。之后,皇子因为此类事情遭到灾祸的情况逐渐减少,直至绝迹。
鸬野赞良皇女临政,立草壁皇子为太子。三年三月,草壁皇子也薨逝。草壁皇子的妃子是持统天皇的妹妹阿部皇女,生下皇孙珂瑠。因为皇孙年幼,所以鸬野赞良皇女继承大统,第二年即位,史称持统天皇。持统天皇和阿倍皇后一同抚养皇孙珂瑠。三野王的女官县犬养三千代作为内命妇,是有名的贤女。她给皇孙珂瑠当传姆,即家庭教师,后来嫁给中臣镰之子藤原不比等做妻子,生下橘诸兄和光明皇后,兴起了藤原氏和橘氏两个家族。
后来,阿部皇女继承大统,史称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开启了推古天皇以来立女天皇的先例。经过皇极天皇、齐明天皇两朝,宫掖才媛辈出,最终立藤原氏之女光明皇后,通过外戚势力,藤原氏一门在群臣中独掌权力,位极人臣。这一形势的变化早在持统天皇养育皇孙珂瑠时已经埋下了种子。
在持统天皇即位后,高市皇子辅政。高市皇子带领公卿百僚查看藤原宫的地形。这一年十二月,持统天皇行幸藤原,视察宫殿选址。藤原有允恭天皇的别宫,位于天香山以南,后来当地建起藤原氏的宅邸。这次宫殿的选址位于天香山西面的藤井原,和天香山东面的飞鸟仅仅隔着一个冈峦。自从神武天皇奠都磐余邑橿原以来,历代的宫殿多集中于高市郡的南山。历代这样做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其一是臣民的习惯。
历代从前朝开始就占卜奠都的好地方。如果没有好地方,臣民就仍然愿意留在原处。于是,朝廷将视线集中在飞鸟的西原。藤原的山阳就是吉野。当时,持统天皇频频行幸吉野行宫。柿本人麻吕的和歌中有“御心吉野国,花落知多少。秋津之野边,宫柱粗又长。百矶城宫人,船并旦船渡。舟竞夕河渡,此川无绝时。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天智天皇和天智天皇的和歌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