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光绪皇帝照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光绪照片真实照片光绪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光绪皇帝,全名为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在位时间比他的前几任要长很久。4岁承祧同治继承大统,在位34年,驾崩在38岁。按理说正值壮年,为何暴毙,疑窦丛生。而且光绪皇帝的为数不多的画像中为何均没有胡子呢? 小编以为大概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光绪皇帝有没有留下照片?
我们现在看到的光绪皇帝的形象,均是当时的宫廷画师、国外画家进行绘画甚至想象出来的。宫廷画师受到皇权威仪影响,大多会美化皇帝,而且中国画多写意,人物真实样貌要让位于人物地位、气质,自然使得皇帝的画像形象不可信。国外画家因慈禧太后的禁令,很难见到这位被困权的皇帝,也只能仅凭想象去画出一个东方皇帝的形象。加之彼时国外媒体对光绪皇帝有所同情,形象就比较符合世界主流审美,自然会添加几分英气与帅气。
相比酷爱拍照的慈禧太后,历史上存有的光绪皇帝的真实形象的照片,是1902年1月由法国人(军人或是记者)在北京城的正阳门口关帝庙外拍到的一张,光绪皇帝从御轿之上下来的照片。但是非常遗憾,当时摄影师是自城楼之上“偷拍”的光绪皇帝,仅仅拍到了光绪皇帝的皇帽、龙袍等服饰以及随从、仪仗等情形,面部几乎没有拍到。所以说,光绪皇帝本人到底有没有胡须,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力的资料。
那么为什么画像上的光绪没有胡须呢?
1.先天遗传。由于清廷近亲结婚(前期近亲结婚并不严重,但是随着固定族群不断通婚,近亲结婚愈加普遍),很多皇嗣都具有显性或是隐性的疾病,而且其中男性一般表达在Y染色体上,一定程度上影响生育能力,当然也会影响第二特征,胡须少或无。
2.体弱多病。据史料记载,光绪皇帝自由体弱多病,慈禧太后也没少为了他的健康操心,但是即便生在皇家(王爷家)医疗条件也受到了生产力的限制,水平有限。光绪皇帝体弱的毛病依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所以气虚而胡须败。
3.心理疾病。光绪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很有学识和抱负的君主,然而他的面前是“亲爸爸”慈禧太后,大位虽然得继,但是长期无法掌握实权。一些争取皇权的努力都通通白费,短暂的亲政之后是慈禧太后变本加厉的控制。长期的精神折磨早已让皇帝的心理产生病态,继而可能导致其生理方面出现基本,导致无须。
4.不可考的其他因素。也有一种说法是满人有拔胡须的传统,这一点小编未曾见到正史中有类似的记载,所以不可考。
关於光绪皇帝的相貌
古语云"人不可貌相"可我们对任何人的第一印象都难免以貌取人.说道底相貌也是一个人的重要部分.只是由于源自父母天赐,得其长者不应傲慢,差强人意者不必自惭.但外在美也是美,除了韶华易逝不易保有外,并不比内在美更不可靠.说这么多,只因为我们的主人公是位"翩翩美少年".
光绪皇帝贵为天子,他的时代照相术已传入中国上流社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个人生活备加凄凉的皇帝并未留下什么照片.与他的"亲爸爸"形式各异数量可观的照片相比令人叹息不已.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到底厌恶摒斥到什么地步,看看太后宁愿与众多太监宫女合影,也不与皇帝同照,便可见一斑了.
目前,能够看到的光绪皇帝的确切图象资料大致有三种.之一,光绪黑白半身像.这大概是他留下的唯一的照片.图中的皇帝,略略垂着眼睑,面带微笑.面庞较为圆润,应是二十岁左右(变法前)的样子.
之二光绪便服像.同治皇帝亦有一张装束姿势极相似的图象,因而揣测可能是皇帝去逝后按祖例描画的.这幅书房习字像,画面布景繁复.皇帝身后是一组屏风,还有古玩玉器.前面御案上摆满文房四宝.皇帝端坐御案之后,右手握笔,左手抚纸.像中皇帝面形瘦削,表情严肃,一双眼睛神采奕奕.皇帝身着兰色团寿字箭衣,外罩枣红色坎肩.右侧前胸处挂一串弯成弧形的珍珠,很是雅致.这张像中的皇帝看上去文质彬彬又意志坚定,与德龄小说中描绘的最为相似.
之三光绪朝服像.也就是历代帝王都会悬挂于祖庙供子孙祭拜的画像.此像中的光绪皇帝鼻直口阔双目炯炯,仪表不凡,超于历代君主.
除此之外,亲眼见过光绪皇帝的一些人也留下了有关文字资料.其中有倾慕皇帝的女官,同情光绪处境的传教士,也有保持客观态度的美国画师.从中或褒或贬的文字中我们一步步窥见皇帝真实的外貌.
光绪皇帝体态瘦弱,身量不高.在长年严格的宫廷教养下,举止文雅,仪态谦逊.尤其在陌生女客面前略显拘谨.皇帝面色苍白不甚健康,但他的五官相貌几乎无可挑剔.在崇尚文弱精致的中国古代宫廷,光绪皇帝可算"翩翩美少年"了.
然而人的相貌必与神态相配,快乐开朗的心境是美颜驻容的良方.巨大的精神创痛和深重的肉体折磨使皇帝日渐憔悴,神色不佳.尤其在太后面前,留下了众多关于皇帝神情呆滞,几乎麻木记录.连对皇帝颇有好感的德龄都叹息时而神采奕奕的光绪在太后面前却使人几乎觉得他是一个呆子.
相貌似乎是一个浅薄的话题,但我们总是从相貌开始认识一个人.美常常让人联想到善,一个清秀而文弱的人遭受命运无情的重创,总是更容易打动人心,而他以自己的方式对命运的抗争,就更令人感叹了......
真实光绪皇帝照片的光绪帝长得并不丑光绪皇帝照片,看老照片就可以知道光绪皇帝照片,就算放在现在来看的话,光绪帝长相清秀,不过表情的话就比较严肃,看着不是那么的自然,这或许是和当时紧张的国情有关吧。
光绪帝时期照相技术已经流行开来,可保存下来的光绪帝照片并不多。其中光绪帝最被大家知道的照片是和珍妃的合影,在照片中光绪帝神采奕奕,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帅小伙。据了解这张合影并不是照片,而是美化的画像。
在位皇帝: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1871年8月14日,1875年2月25日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逝世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抵触,光绪帝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三十八岁,葬于清西陵的清崇陵。
1908年12月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登基,沿用“光绪”年号至1909年1月21日,次日为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日。
在历史上光绪光绪皇帝照片的照片是非常罕见光绪皇帝照片的,但是如果仔细查找也不是没有。至于为什么光绪的照片如此罕见,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光绪的身份问题。当时整个朝政都是由慈禧太后掌权的,光绪皇帝只是明面上的皇帝,并没有实际的权力。所以说光绪皇帝仅仅就是一个傀儡的作用,当时人们认为照相是不务正业的,所以为了避免有那些不好的言论传出来,光绪皇帝自身就要非常的注意言行,像照相这种不好的行为举止他自然是远离的。
但是对于这个说法有一部分人是不赞同的。因为有许多历史线索可以表明在那时候光绪是一个非常热爱机械的人,他非常喜欢八音盒那种机械原理与精美工艺相结合的小物件。所以按道理来说,相机当时也是属于新奇的物品,并且比八音盒更加的有技术含量,光绪帝不应该讨厌才对,相反他不但不讨厌,应该还跟慈禧太后一样非常喜欢照相。
第二个原因就是并不是光绪帝不喜欢照相,而是光绪帝的照片因为某些因素被有心之人给销毁了或者是被某些人给隐藏起来了。当有些人有目的的藏起来的时候,我们不容易找到光绪帝的照片就可以理解了。但是至于被哪些人隐藏或者销毁的,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要把他的照片销毁,这件事情历史还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我们并不能有言论断定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第十名 东吴大皇帝孙权
《三国志》里是这样描述的: 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说他眼睛是绿色的,头发胡子是紫色的。其实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是为了体现他有龙颜,异于常人!
孙权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182),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当时还是下邳(今江苏邳州)县丞的孙坚见了十分惊异,认为有大贵之相。台湾学者黎东方先生在《细说三国》中的解说是:方颐,是方脸颊,大口,是大嘴巴,能吃四方;目有精光,是生命力十分充沛。《献帝春秋》的记载是:“紫髯将军,长上短下。” “紫髯”,即两腮长满了紫黄的胡须。有人认为孙权有返祖现象,祖先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血统。《三国演义》中专门有一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小霸王指的是孙策,碧眼儿说的就是孙权。演义中更是这样描述孙权的,“方颐大口,碧眼紫髯”,干脆把“目有精光”与“紫髯”联在了一起,说成是“碧眼紫髯”,看起来就象是有白种人血统的混血儿似的,其实这种观点不过是附会而己。至于“长上短下”,是躯体长,即上半身长;两腿短,即下半身短。黎东方的解说是:站起来,矮;坐下去,高。只有不需要站着侍候人,而坐着由别人侍候的贵人才是如此。刘备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去拜见孙权返回时,曾心有余悸地对左右说:“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匆忙昼夜兼程地返回。也难怪刘备见了孙权会有如此忌惮,英雄忌人啊!这是孙权贵相的一种说法。
曾经到过江东的汉朝使者刘琬也曾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虽然各自才华出众,深明事理,但都富贵不终,寿命不长。只有老二孙权,体态魁伟,相貌奇特,骨架不凡,有大贵的表相,寿命又是最长的,你们以后可以应验我说的话!”。
当然这些记述所说的大贵之相,我们不能当真,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用我们的凡眼,我相信是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的,何况当时的孙权还才是个弱冠之年的少年呢?人的命运应该不是由相貌决定的,而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的。
但是,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倒是可以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的,即孙权的体貌特征:方脸大口,典型的国字脸,满腮紫黄的胡须;目光炯炯有神,一副不怒自威的形象;身材魁伟,骨格强壮,具有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这也是孙权充满朝气活力,并能够长寿的原因吧。
最帅原因: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九名 北齐武成帝高湛
高湛(537~568年)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九子,在位五年(561~565年)。高欢长得丑,但却生下了这个长相极不错的儿子,史书记载,高湛“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这样的赞美,除了军中帅哥独孤信之类外,在北南朝时期是很难见到的。
可惜这高湛虽然长得一副好外表,却昏庸无能,沉湎美色,不思国政,曾逼嫂子和自己私通。他在位时,北齐岌岌可危。565年,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任太上皇,最后自己也因为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前面说过,高欢长得丑,但他的子孙却不一样,除了上面说的高湛外,高欢的孙辈中有个叫高长恭的,就很不一般。这高长恭就是后人所熟悉的兰陵王。高欢生高澄,高澄六子,兰陵王是老四。高澄一死,其弟高洋继任,干脆一脚踢走皇帝,自己称帝,于是北齐建立。
高长恭留下一桩八卦事:皇帝赏他20个侍妾,他只收下一个。美男子的眼光真是高,皇帝眼中的20个美女在他看来只有1个算美女。高长恭遗世的故事很多,最为著名的就是因为面相太柔美,觉得不足以威赫敌人,每次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不过,堂兄弟高纬看不爽兰陵王,一杯毒酒药死了他,终年也就三十出头。看来,战乱年代,“美男薄命”一词也是用得上滴。
最帅原因:仪表瑰杰,神武尤所钟爱。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戎叹异。”
第八名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生于685,卒于762年,712~756年在位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生于神都洛阳,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借着美貌的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在后代小说、电视、电影中十分风光,全都是以帅哥的形象出镜的。史实中,除去引发安史之乱外,李隆基绝对算是个文武兼备的天子,当然,他的文才在盛产诗人的唐代显得不突出。生于武则天时期的李隆基历经多次政治、祸乱大事件,即位后苦心经营,治国相当有一套,著名的开元盛世便是他的杰作,当时的中国人口增长到了五千二百多万。这位风流天子共有子女59人,数量在历代帝王中属上乘水准。
李隆基身高七尺三寸,(秦尺23CM,汉尺24CM略多。三国时诸葛亮身高八尺,按今天的说法是一米九三)。换算一下,李隆基的身高至少在1米75以上。
别的不说,光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戏,就可以让帅哥李隆基红遍半边天。而唐朝之所以让人追怀,李帅哥功劳不容磨灭。
最帅原因: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仪表雄伟俊丽!
第七名 明成主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1402年夺位登基,改元永乐。他五次亲征蒙古,巩固了北部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在靖难之役后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亲信大臣诛杀并灭门,耿炳文、盛庸、铁铉等众多建文旧臣旧将被处死或受到迫害自杀身亡,后来又杀了解缙、景清等大臣,他去世后有16妃和数百宫女生殉。原庙号太宗,后由明世宗改为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十三陵之长陵。
史书记载,朱棣“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按古典的审美观来看,也可算是个军队中的帅哥——极有男人味的帅哥。靖难之役,朱棣夺走侄子朱允文的皇位,自己当皇帝,在位时间和李世民相当。
朱棣雄才大略,军事能力杰出,是位马上天子,因武功而立威名,因武功而夺皇位,因武功而拓疆土。他的一生起于兵,最后也死于行军的途中。他一生中在军事方面的创造,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影响较大。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就是在他任期内,那时的中国海军笑傲全球,无有敌者。
最帅原因: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
第六名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贞观文治几乎成为唐宋以后治国实践中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而唐太宗以其开创初唐繁荣的丰功伟绩,为后世帝王所效仿,为人民所景仰。他身上凝聚着时代赋予的特殊的英雄气度,有让人有所感悟却又难已说透的历史智慧,更有夺位登基的历史谜案,千古纷纭。
历来很多帝王的相貌总是被描绘得神乎其神,而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样也不例外,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那么,这个体貌特征是不是也是编出来的呢?根据史书的描述,李世民的长相,像是胡汉混血儿?
李世民的祖母和母亲窦氏(即纥豆陵氏)都是鲜卑人,李唐皇室属于胡汉混血的家族,即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李世民那种胡汉混血的体貌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世民与隋炀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祖母和炀帝的母亲是亲姐妹,都是西魏一号帅哥独孤信的女儿。这两位皇帝之间还有近亲结婚的嫌疑——李世民娶了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杨妃,生下一个同样英武的王子李恪。 老婆高达190cm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知道他自己多高?
新唐书卷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李世民私秘生活全记录》 李世民相貌清朗,风采翩然,文治武功,才俊脱拔,是后代帝王最为仰慕的楷模,也是后人穷尽褒扬的贤德明君。
最帅原因:1、龙凤之姿,天日之表。2、他表叔为杨广
第五名 陈朝皇帝陈顼
陈顼(530年—582年),字绍世,小字师利,南北朝时期陈朝第四位皇帝(569年—582年在位),在位14年,年号太建。他是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他本来是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
陈顼是陈高祖陈霸先的侄子、陈世祖陈蒨的弟弟。他本来是陈废帝陈伯宗的辅佐大臣,后来废掉了陈伯宗,自立为帝。史书记载陈顼“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这陈顼能废帝自立,能力自然不弱,长得帅、武艺又佳。陈顼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政治也较为清明。陈顼于太建十四年崩(582年),享年55岁。谥号为孝宣帝,庙号高宗。葬显宁陵(在今南京郊区)。他的儿子陈叔宝,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
最帅原因: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史书记载陈顼“少宽容,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三寸,垂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
第四名 清德宗光绪皇帝
光绪帝个子不高,据1980年测量,尸骨的长度为1.64米,生前可能是1.67或1.68米左右,在当时属于中等个,并且许多见过他的人的描述中,都说他是中等个。 光绪公认的照片只有一张,一张半身照。
这张照片是光绪底二十多岁时拍摄的,正是和珍妃相爱的年龄,珍妃眼中的光绪帝就是这样一个面似美玉的俊美少年,同时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是每一个像珍妃这样一个初中生年龄的小女孩的银色梦幻中的白马王子,所以,珍妃在这个年纪遇上光绪帝并爱上他,并不奇怪。
看这张照片以及时人对于光绪帝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光绪帝面部特征,脸型是长鹅蛋脸,嘴大但很薄,尤其上唇十分薄,下唇也很薄,但比上唇厚,且比上唇往前,下颌略往前凸。眼睑总是下垂,但所有见过光绪帝的人都说他的眼睛很大,包括所有见过他的外国人都这么说,外国人眼睛一般比中国人的大,所以,光绪帝的眼睛肯定是很大的。 按理说,只有又短又园的脸才会被人认为稚气,但光绪帝总让人觉得有种稚气的感觉,似乎年纪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光绪帝的五官位置决定的。仔细看这个男孩的五官位置比例,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普通大人的额头比小孩子的短,小孩子额头一般比大人宽而高,这个男孩的额头非常宽而且高,更接近于孩子的比例,所以,总让人感觉这个男孩稚气未脱。 这个男孩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特别有棱角。鹅蛋脸,大眼睛,五官每一处都犹如精工细雕一般,这些都是女孩子的特征,就算最美的女孩,恐怕也没有这么完美。但你看他下颌略往前凸,就给整个脸增添了一股刚毅的气质。尤其是嘴的线条,是这样的棱角分明,主要秘密就藏在他下唇两侧的极其发达的口轮匝肌。在照片和以下所附画像中他下唇两侧,都有比常人发达得多的口轮匝肌,而且随着年纪的增加,这个特点越发明显,使他的嘴特别有棱角,显得十分冷傲,所有为他画像的画家都注意到了这点。 看一个外国人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在数量庞大的满族皇室成员中,与他人的平庸相比,光绪的确是最特殊的人物。如果说,他的叔父恭亲王被我们认为不可思议,那么光绪就是更加不可思议的一个谜了。自幼就很糟糕的身体,使他看起来总是那么脆弱与苍白,对那些在他生命中各个阶段见过他的外国人而言,他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他苍白的肤色和羞涩的举止。尽管他已届中年,但从表面上看,他仍然像个孩子,当他三十八岁的时候,据见过他的人说,他像只有十六岁一样。
他的形象是文雅而精致的,他的头部很大,前额发育得非常饱满(尽管有部分被冠帽遮去了),他的脸型是长圆形的,下颌刻削而前凸,在弓形的双眉下,他的一双大而悲伤的眸子中充满了智慧之光。他的嘴唇薄而敏利,经常是张开的并向左微倾。
他的服饰非常简朴,即使在国家典礼上也是这样,在公共场合里,他所表现出的克制与尊严是有目共睹的。 另一位美国女画家对于光绪帝的外貌描写: 当我被介绍给光绪皇帝的时候,他已经将满32岁了。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有趣的研究对象,但是还没有达到皇太后的那种程度——她有着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皇帝缺乏这种魅力,缺少个人吸引力,但他依然不失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人物。皇太后是世界型的,而皇帝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
从外表上看,他生得精巧而文雅,身高不超过五英尺四英寸。他的头型发育得非常好,显得十分睿智,高挑的眉毛下一双褐色的大眼睛,低垂着眼睑,一点也没有汉族人的特征。象大多数皇室成员那样,他的鼻梁很高——这是被称为“隆准”的高贵的面相,他生得大口薄唇,上唇较短,刻画出傲气的曲线,下唇微微突出,线条分明而刻削的颊腮,有力的下颌稍向前出,略高于前额。整个面部清矍瘦削,赋予他一种禁欲苦行者的气质。尽管他的身体显得单薄脆弱,但显然在其中蕴藏着强大的力量。
最帅原因:不解释,自己看图片。
第三名 东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东汉王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子,算来算去和刘备还是同一个祖宗——汉景帝刘启。刘秀的出生顺序是这样的:刘邦刘恒刘启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刘秀比较惨,九岁就成了孤儿,是在叔叔刘良家养大的,身长七尺三寸(不高)。
《后汉书》记载刘秀的相貌是“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刘秀早年“勤于稼穑”,就是喜欢种菜种地啥的,常被拿来开玩笑,和刘邦的二哥刘仲作对比。刘秀勤政爱民,简朴自持,东汉一度兴盛,史家誉之为"光武中兴”。刘秀在工作岗位上——在洛阳南宫批阅文件时,走完人生最后一秒。毛泽东对他的评论是“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须眉长得很漂亮、鼻子高、嘴大、额头宽大,按古代的男性标准来看,应该算是个帅哥了。
最帅原因:美须眉,隆准,日角。
第二名 大隋世祖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隋炀帝(569~618年),在位14年。许多人看到隋炀帝三个字,就想起“荒淫”两个字。然而事实上,炀帝不但雄才大略、军事能力杰出,更是长了一副绝对帅气的脸蛋。
魏征等人写编写的《隋书》里这样描述炀帝:“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
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炀帝长得帅、聪慧、写得好文章,在朝中声望极好。只不过,在杀父即位后,炀帝在一些重大举措上失当,加上生活比较奢侈,导致了隋朝迅速灭亡,被自己表哥李渊得了天下。在各种因素的左右下,后世对这位亡国之君的描写也相当不客气,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使得人们对他的印象相当不好。
最帅原因:上美姿仪,少聪慧。
第一名 西燕皇帝慕容冲
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景昭帝慕容俊之子,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烈文帝慕容泓之弟,母皇后可足浑氏,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
慕容冲容貌俊美,骁勇善战。
“五胡十六国第一美男”——慕容冲。要介绍这位帅哥,先要讲述一下他出生的那个年代。很长时间,我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以为他们是一个概念,后来才弄清,五代十国是唐亡和北宋兴之间出现的几个朝代,而五胡十六国,是西晋灭亡后出现的几个短暂的王朝,这段历史被称为“东方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战争、屠杀、抢夺、卖妻、卖子甚至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吃人事件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慕容冲很不幸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慕容冲(359—386),小字凤皇,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前燕帝慕容俊之子,父亲在位时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
在这世上有两种东西是自己无法选择的,一是出身,二是容貌。慕容冲也无法选择,上天赐给了他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容貌。生下来是王子,十二岁就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金钱、地位他都是不缺的,我想十二岁以前的慕容冲应该是幸福、快乐甚至有些高傲、冷漠的。
只可惜,幸福来得太容易,总让人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一切都终止于慕容冲十二岁那年。公元370年,关中前秦后主苻坚,进犯关东前燕,虏获了幽帝慕容玮、其妹清河公主、其弟慕容冲。当时,因姐弟俩姿容出色,被苻坚相中,纳为床帷,共事一君。据《晋书》记载:“初坚之灭燕,冲姐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宠冠后庭。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又幸之。姐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城中民谣遂起:一雌复一雄,双飞如紫宫。”
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
最帅原因: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光绪皇帝照片和光绪照片真实照片光绪帝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