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音乐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音乐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何处?

两河流域是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旧称美索不达米亚,是古亚述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Μεσοποταμία)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

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出现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水源和土壤提供种植粮食的必需品,成为孕育文明的基础,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扩展资料

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历史学家把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之间的苏美尔文明称作“早期高度文明”,这一时期的文化有乌鲁克文化与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一方面,这一时期各苏美尔城邦都已经存在,苏美尔人的文字也已经存在,但是这段时期的历史仍然很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的。

比如考古发现的不充分,或者文明刚刚起步之时,本身尚未进行系统的历史记载等。现在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楔形文字的文献主要是经济或者行政方面的文书,尚无法勾勒出当时完整的历史来。

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这些城市国家之间以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河流域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底是什么文明呢?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它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的所在地,如今是在伊拉克共和国境内。两河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主要包括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等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是什么?

约公元前4000年在希腊语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者,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已经产生了文明。大约公元前3000年,两河之南的苏美尔人已经建立了数以十计的城邦,这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曾被人遗忘,直至19世纪的考古发掘才为世人所重知。19世纪,德国哥丁根大学希腊文教授格劳特芬德,花费许多年读懂了波斯石刻上的40个楔形文字中的8个字,并运用这8个字读出了石刻上3个国王的姓名。1835年,英国人亨利·罗林生以同样的方法,释读了那8个字,此后,又释读了贝希斯敦石崖上的碑文。1848年至1879年,欧洲人在原亚述首都尼尼微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发掘,挖掘出了2万多片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和各种文物5万多件。这些重大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奠定了基础。

根据考古资料推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体系源于苏美尔。约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苏美尔人创造了图画式文字。但是,这种文字有它的局限性,只能表达某种具体事物,无法表示抽象的概念。公元前3000年代,这种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因为苏美尔人通常用平头的芦竿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印刻出字迹,所以它的笔迹非常自然地都呈楔形。最初,苏美尔人把楔形文字刻成直行,自左上方下行。后来为书写得更清晰和避免已写出的文字受损,书写的方式改为每行由左至右,各行自上而下。

楔形文字是由一个音节符号和音素符号组成的集合体,总计约350个。它的结构相当复杂,在阿卡德时代应用的领域日渐拓宽。巴比伦和亚述帝国兴起后,楔形文字不仅是实体事物的记录,也发展成为供宗教、历史、文学、法律等方面使用的文字。它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很大,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坦尼人都先后采用楔形文字表达自己的语言。

两河流域很早就有了文学作品,在苏美尔时期,文学作品以诗作为多。作品的主题大多是礼赞神祗、英雄和君王,具有宗教和神话的性质。例如,苏美尔人有一则关于洪水的神话传说,后来被犹太人吸收编造了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再现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创世纪》中,后经基督教的宣传,诺亚方舟的故事广为流传。

在巴比伦时代,大部分文学作品采用阿卡德语,但作品的形式与内容、主题与情节和风格仍是苏美尔时代的,无非已经过加工雕琢,增加了新的风采。

在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反映阶级矛盾、寓意深刻的佳作,如《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了主人和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的简短对话,揭示了在奴隶制度下奴隶无法生存的哲理。

自然科学在古代两河流域已有发展,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天文学就已产生了。苏美尔人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每月包括29天或30天。又根据月的圆缺和季节变化,分一年为12个月,6个月为29天,6个月为30天,每年354天。它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为此设置闰月加以调整。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能将肉眼看到的星体绘成星图,能够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还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以后,巴比伦人又区分出黄道上的12个星座,绘出黄道12宫的图形。新巴比伦时代,人们能够预测日蚀、月蚀和行星的会冲现象。同时,人们又以7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名字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名称。置闰的方法也在进步,至公元前6世纪后期,巴比伦人已先后有了8年3闰和27年10闰的规定。然而,两河流域的天文知识是与占星术紧密相连的,带有许多迷信的成分。

在苏美尔时代,人们对1至5的数字已有了专门的名称,对“10”这个数也有了特别的符号。在巴比伦时代已兼用10进位和60进位,并把60进位法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如周天的度数为360,1小时为60分,1分为60秒等。古巴比伦人已经掌握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他们得出的圆周率常数为3与今天使用的圆周率非常接近。总之,两河流域在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不仅对当时各国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希腊、罗马产生了影响。以7天为一周,分圆周为360度等,直到现在仍在沿用。

在建筑艺术方面,约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苏美尔地区就存在多级寺塔的建筑。由于两河流域石材匮乏,这种寺塔都用生砖(土坯)筑成,下面的几级都没有内室,实际上是一层层台基,只有最上一层才有一个小神庙。这时已经存在砖砌的拱门和圆柱。苏美尔·阿卡德国家形成以后,又有了王宫建筑。苏美尔人发明的拱门、拱顶和穹窿结构经常用于陵墓和房舍建筑,这极大地影响了两河流域地区的建筑。

亚述帝国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王宫建筑,王宫建筑在高大的台基上,有许多宫室和附属建筑。王宫大门两边墙上有一些人面兽身的浮雕,门口还有一对3米或4米高的人头、狮身、鹫翼、牛脚的雕像。王宫墙壁上装饰着许多浮雕,一般都表现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廷生活的题材。亚述人喜欢塑造临危不惧、冷静果敢的猎手、陷入绝境而凶相毕露的狮子、身受重伤仍垂死挣扎的野兽。这些浮雕中的人物一般表现得比较呆板,而动物则刻画得生动逼真。新巴比伦时期,城廓和王宫修筑得更加壮丽。主要城门两边和王宫墙壁上都用彩色琉璃砖镶出种种动物的图案。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它实际上是一座土台,最高处达25米。由于两河流域的建筑多用砖、土为材料,所以不能像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那样坚固耐久,长久遗存。

美索不达米亚是什么

(约公元前公元前30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流域文明或两河文明,是指在两河流域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新月沃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起来的文明。它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位于现在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两河流域文明古称亚述,南部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虽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了灌溉网络,随之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板),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部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世纪和大洪水的神话。

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在伊拉克境内)。其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地。它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这块土地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H.布雷斯特德把这一大片土地称为“新月沃土”。新月沃土共40万至50万平方千米,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的哪里

美索不达米亚是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流域──苏美尔。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巴比伦的所在,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主要包括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赫梯等文明。由于美索不达米亚靠近水源,灌溉便利,水运发达。因此粮食增多,且具有生命出现重要元素:水。气候温和,适宜生命存在。

扩展资料:

伊拉克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被古希腊作家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公元前4000—前3100年间,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出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人类最早的城市,建立了最早的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美索不达米亚一直是人类最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其间一个又一个民族或人群接过苏美尔人的接力棒,将他们创造的文明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索不达米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造物见精神

关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音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