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开普勒186f,以及开普勒186f星球的图片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最像地球的星球有很多,例如开普勒186f、开普勒452b、开普勒438b。
1、开普勒186f
开普勒186f是人们迄今发现的最像地球的一颗行星,这颗行星位于天鹅座开普勒186红外星5颗行星中的最外层,与恒星距离为5240万公里,距离地球500光年。
由于该行星与地球体积相仿,在理论上又属于该星系的宜居带中,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这颗行星上应该具备液态水等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2、开普勒452b
2015年7月, NASA利用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另一个地球”,这颗行星同样位于天鹅座,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6倍,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一颗岩石星球。再加上这颗星球的公转周期是385个地球日,可以说这颗星球与地球的相似度足以和开普勒186F相媲美。
3、开普勒438b
根据天文学家观测,在距离地球470光年左右的地方,有一颗行星同样与地球非常相似,这颗星球的直径和质量几乎与地球相等。
开普勒186F的星体特征
开普勒186f不仅大小与地球相似,而且与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也刚刚好,使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的水。这颗行星的各种特性,使其可能拥有与地球相似的特征。
开普勒186f是其恒星星系中最外围的一颗行星,处于宜居区的边缘,这意味着其表面温度可能过低,水有可能结冰。这个行星位处适于居住区域,但不意味着它就真的适于居住,这个行星是地球的表亲,但还称不上双胞胎。
寻找地外生命和文明,是科学家们几百年来的梦想。当然科学家不会像一些吃瓜群众,见到一个弄不明白的事情,如见到UFO(不明飞行物)就想入非非,硬要往外星人头上扯。
科学家讲的是证据,现在的证据是,在太阳系除了地球,其他星球连一个细胞都没有发现。
首先就是需要找到太阳系外其他恒星附属的行星,尤其是宜居带类地行星。所谓的宜居带,就是相距恒星在一个合适距离,行星温度不冷不热能保持液态水存在的区域;而类地行星就是像地球这样,有一层岩石包裹着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
因为科学家们确信,要找到类似地球的生命,宜居带和类地行星是必备条件。当然宇宙中可能存在与地球完全不一样的生命或文明,这些生命和文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孕育和进化,目前就更没有发现,也没有理论,今天我们就不讨论了。
自从有了望远镜,几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但犹如大海捞针,令人失望。直到1992年,美国两位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森和戴尔·弗莱尔,首次发现了围绕着脉冲星运行的两颗系外行星,分别被命名为PSR B1257+12 B 和 PSR B1257+12 C;1995年, 瑞士两位天文学家麦克·梅耶和迪迪尔·奎洛兹,则首次发现了围绕类太阳恒星公转的系外行星,命名为飞马座51b 。
从此寻找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成为了天文学家们追崇的热门,众多的地面望远镜和科学项目组加入了搜寻系外行星的队伍,不断发现新的行星;1990年发射的首个太空望远镜哈勃号,则 最早用直接成像法发现了北落师门周围的行星。但这些发现有的是“业余”,即便“专业”的效率也并不高,科学界迫切需要一个更专业更高效的系外行星搜寻计划。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后面有时会简称“开普勒”)又称为开普勒任务,英文表述为 Kepler Mission,是NASA(美国航天局)研制的 世界首艘专门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并于2009年3月7日在美国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是17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发现了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即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 和周期定律,为人类认识宇宙和行星运动贡献巨大,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兹追崇。
开普勒望远镜不是像哈勃望远镜一样围绕着地球转,而是像地球一样围绕着太阳转,像个跟屁虫跟在地球屁股后面,但会渐渐远离地球,4年后距离地球约0.5AU(7500万公里)。其观测视场指向 天鹅座和 天琴座 所在的领域,远离了黄道平面,这样就不但不会被地球遮蔽,可以持续观测,而且不会受到地球、月球漫射影响,也不会受到阳光渗漏影响。
“开普勒”质量约1039公斤,口径为0.96米,主镜为1.4米,视野约105平方度(视直径约12度),看到的天区与一个人伸直胳膊看到的拳头遮蔽的视野差不多,观测深度约3000光年,广度约全天的0.25%。
“开普勒”一升空,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非凡实力,在服役的9年多时间里,观测到候选系外行星5000多颗,经审查被确认的有2662颗,其中候选宜居带类地行星49颗,有30多颗得到确认。
全球科学界还采用多种方法寻找系外行星,从1995年发现首颗系外行星,截止到2020年11月16日,发现的系外行星总量为4373颗。从这个数据来看,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发现,就占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的60%以上。
现在科学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很多,如最早那颗行星就是利用视向速度法找到的,此外还有微引力透镜法、天体测量法、计时法、掩星法等等。这些都是通过间接观测,通过物理学原理测算出来的。
系外行星都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恒星光变和引力摄动等方式“测算”到的。因为系外行星视角太小了,到现在用直接成像法找到的行星只有100余颗,这种方法找到的行星都是巨大的“热木星”,也就是温度在600~2000K的年轻类木行星,其中绝大部分质量有木星数十倍。
直接成像也不是能够直接“看到”,而是通过恒星不可见的红外光变化来“测算”。这些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都有一套很复杂的理论,今天就不展开说了,只说说掩星法。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就是采用掩星法。掩星法又称凌日法或凌星法,就是通过观测系外行星在视向上横穿恒星表面时,恒星光度发生细微变化来确定行星存在的方法。
因此“开普勒”上装置的最重要仪器就是NASA研制的高精度太空光度计,其主要功能不是得到行星清晰图像,而是通过对恒星光度测量,获取恒星的光度变化,从而计算出有没有行星围绕的结论。
“开普勒”对一颗m(V)=12类似太阳的恒星观测6.5小时,可检测出20ppm(百万分之二十)的综合光度变化,而一颗类似地球的行星凌星时造成的光度变化约84ppm。
“开普勒”就这样在轨道上定向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通过恒星光度细微变化来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日,并计算出凌日行星的公转周期、轨道大小、凌日深度、行星大小等等,还能通过对行星母恒星的光谱、光度等参数测算,得到其质量,从而推算出行星是否在宜居带。
“开普勒”升空之前,科学界发现的系外行星基本都是大质量大体积的“热木星”,“开普勒”升空后,发现了大量与地球差不多的较小类地行星,还发现了首个具有6行星的恒星系统,首个围绕着两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发现围绕着类太阳恒星运行的最小行星等等。
为了大家阅读方便,特别说明一下行星的命名规则:就是恒星名字后面,根据靠近主恒星的行星顺序,依次命名为b、c、d、e、f、g、h等。“开普勒”发现的行星前面都冠以开普勒恒星名称,如开普勒20就是恒星名称,开普勒20e就是靠近开普勒20恒星的第4顺序行星。
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小行星,这两颗恒星的半径分别是地球的0.8倍和1.03倍,是距离我们约950光年的恒星~开普勒20系统中,五颗行星中的两颗。开普勒20是一颗类太阳恒星,质量约太阳的91%,表面温度略低于太阳,约5466K。这两颗类地行星距离主星太近,一般认为不适宜生命存在,而其他几颗行星都是类木行星。
但这个发现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终结了没有发现系外小行星的 历史 。
“开普勒”发现的最小行星是开普勒42恒星系统中的行星,这是一颗距离我们只有126光年的红矮星,质量只有太阳的0.13倍,光度只有太阳的0.24%,目前发现它有三颗行星相伴,其中的开普勒42b体积约地球的0.78倍,开普勒42c体积约地球的0.73倍,而开普勒42d的体积只有火星的1.97倍,是迄今发现最小的行星。
开普勒186是一颗距离我们约500光年的红矮星,质量约是太阳的0.54倍,其有五颗行星相伴,其中的开普勒186f最引人注目,大小约地球的1.1倍,且在宜居带,有科学家分析这很可能是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星球。但也有分析发现,虽然算得上是地球的表亲,但并非双胞胎,其在宜居带靠外的边缘区域,很可能存在的是水冰而非液态水,不一定适宜居住。
而开普勒 1649c则是一个意外发现,这颗审查时被遗漏的行星,是在“开普勒”退休几年后,2020年对“开普勒”拍摄的资料重新审查时偶然发现的。这颗距离我们约300光年的行星, 大小是地球的1.06倍,而且是一颗岩石星球,理论计算正处于恒星的宜居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像地球的一颗行星。
不过令人失望的是,由于其主星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很小,宜居带就距离主星很近,开普勒1649c公转周期只有19天,并不适宜生命存在。
“开普勒”还发现了开普勒90星系,这是位于天龙座距离我们2545光年的一个类太阳系,是迄今为止发现系外行星最多的恒星系统,和我们太阳系一样有8颗行星相伴。
“开普勒”发现的系外行星花样繁多,还有围绕着2颗恒星甚至4颗恒星运行的行星,有不少地球的大表哥、地球2.0等星球,这里就无法一一表述了。
这些年搜寻地外行星计划中,发现了不少大表哥、地球2.0等貌似地球的行星,那么这些行星上会有外星人吗?
其实“开普勒”也不知道,而且谁也不知道。因为虽然人类对系外行星观测不断进步,但真正“看得清”的一个也没有,那些所谓大表哥、地球2.0等等,都是瞎咋呼而已,与地球环形相差甚远。就像在地球上很难找到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或两个 指纹,在宇宙中也难以找到和地球完全一样的星球。
宇宙中可能存在地外生命和文明,或许还会存在与地球完全不一样的生命或文明,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证据,甚至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蛛丝马迹。既然如此,作为严谨的科普文章,就不能随意揣测。
2018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就由于燃料告罄而不得不光荣退役了,那么它的位置由谁来填补呢?是不是未来行星搜寻计划会被搁置呢?大家不必担心,NASA研制的新一代“行星猎手”早就应运而生了,它就是新一代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卫星”,简称TESS,它早就于北京时间2018年4月19日顺利发射升空了,顶替了老一辈的“开普勒”,继续未尽的事业。
TESS的观测区域面积是“开普勒”的400倍,也就是可以进行全天搜寻。它把天空分为26个不同区域,每27天巡天一次,重点查看20万颗靠近地球最大最亮的恒星,科学家希望通过它至少发现20000颗系外行星,在其中找到更宜居的星球。
搜寻系外行星,一方面是为了发现地外生命或文明,另一方面也是为将来地球无法居住时,人类不得不移民外星寻找最宜居的地方。这是人类为了繁衍所进行的未雨绸缪,是一群具有高瞻远瞩眼光的科学家、实业家、政治家的伟大举措,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为有这样杰出的同类而欣慰。
你说呢?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十大外星人星球为可能存在外星人的星球,这些星球如下:
1、火星。火星上贫瘠干旱的土地让人们从致力于寻找火星小绿人转向寻找简单的生命形态。但是,有证据证明火星曾经有一个更温暖、更潮湿的过去。干涸的河床、极地冰盖、火山和只有在水中才会形成的矿物质都已在火星上找到。2008年,美国宇航局“凤凰”号火星车传回了它所发现的冰块照片。这是在寻找液态水的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发现,而液态水则是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
2、木卫二。木卫二冰冷的环境似乎并不适合生命存在。事实上,它不仅仅可能是简单微生物的家园,也有可能存在复杂的生命。科学家们论证了数年后认为,在木卫二冰质表层之下隐藏着一个海洋,其中甚至含有氧气。
3、木卫四。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曾经一直将木卫四定性为“一颗死寂的卫星”,直到后来发现在其表层之下可能存在一个咸水海洋后,他们才改变这种看法。科学家们认为木卫四可能存在一个海洋缓冲了这种撞击力。考虑到有水就可能存在生命的假定,天文学家相信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个海洋,那木卫四上就很有可能存在复杂的生命。
4、土卫六。科学家们对土卫六进行了更近距离的观察,他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可能的生命基础构件,尽管土卫六的表面温度低达零下300华氏度(约合零下149摄氏度)。2010年5月,两个科学家团队宣称,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土卫六上存在氢和乙炔化合反应的条件。如果考虑到这些条件,土卫六可能真的有生命存在。
5、土卫二。2005年,当“卡西尼”号探测器近距离飞越土卫二表面时,发现了正在喷出冰和气体的间歇泉,探测出其中的碳、氢、氮和氧,这些都是支持有机体存活的关键。此外,这些羽状物温度和密度表明,土卫二表面之下的环境可能更温暖潮湿。不过,科学家至今尚未证实生命的存在。
6、系外行星。一些估算数据显示,银河系中存在大约4000亿颗恒星和数不尽的系外行星,而这些数据仅仅是银河系内的估算数据。因此,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数以十亿计的宜居天体。系外行星是指位于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它们围绕着各自的主恒星运转。在“HD 209458b”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就发现了水、甲烷、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存在,这些都是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
7、猎户星云。在银河系的一个恒星生成区,最近发现其拥有找到地外生命的潜能。2010年5月,欧洲航天局“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宣称,距离地球大约1500光年的猎户星云表现出拥有生命存的有机化学物质的迹象。通过对天文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天文学家能够检测出维持生命存在的不同物质分子的信号,如水、一氧化碳、甲醛、甲醇、二甲醚、氰化氢、氧化硫和二氧化硫等。
8、垂死的红巨星。2005年,一个由多国天文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垂死的红巨星可能像纤颤器一样,让冰质行星起死回生。科学家相信,这种重生也可能导致生命存在的新环境形成。
9、开普勒22b。开普勒22b是第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其直径约为地球的2.4倍,距离我们约600光年。尽管它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但它的公转周期约为290天,与地球的直径相差无几。围绕它旋转的中心恒星与太阳非常相似,它也是光谱类型为G的黄矮星,但质量略小。该行星的表面温度约为70华氏度(相当于21摄氏度),非常适合居住,也可能是温暖的海洋行星。
10、HD85512b。HD85512b位于风帆星座中,绕着橙色矮星运行。通过HARPS获得的数据表明,HD85512b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6倍,并且距母恒星的距离允许液态水存在于表面。科学家说,液态水的存在对生命的形成至关重要。 HD85512b的云覆盖率至少为50%,这表明它可以将足够的能量反射到太空中,以防止表面过热。通常,地球的云覆盖率为60%。
众所周知开普勒186f,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体和文明的星球。但宇宙浩瀚无垠,谁都不能保证地球就是唯一存在生命体的星球。
如今,地球依旧是一片繁荣景象,万物欣欣向荣、代代繁衍。然而,没有任何物体是永恒存在的,包括地球。
哪怕是强大如太阳这样的恒星,也存在生命周期,终有一日会失去光芒。
即便现在的地球依旧宜居,但人类在宇宙面前到底还是太过渺小,任何一场星际事故都可能变成地球和人类的浩劫。
就如同《流浪地球》中展现的,人类想要长久地存在下去,最终还是逃不掉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星球的命运。
好在,现在的 科技 水平能够帮助开普勒186f我们预判灾难的来临,可以给予人类更充足的时间去规避灾难,同时,宇航局也在孜孜不倦的帮助人类寻找合适生存的星球。
目前为止,最受科学家们看好的星球就是开普勒186F,对于开普勒186F,科学家们正在抓紧 探索 中,也有了一定发现。
这个星球与地球的环境高度相似,它不仅有可能存在液态水资源,也有可能存在生命体。同时,这颗开普勒186F星球,还具有稳定的季节变化,这是十分难得的。
虽然科学家们对开普勒186F的了解依旧处于基础阶段,但发现开普勒186F对人类寻找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科幻剧《异星灾变》讲的是若干年后地球毁灭,人类被迫重新寻找一个适合居住的星球的故事,类似影视剧还有许多,这些影视剧看似前卫大胆脱离实际,但人类踏上寻找第二地球的旅程早就已经开始了。
现实生活中,人类寻找新的宜居星球虽然没有影视剧中这么急迫,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终究是要走向灭亡的,这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
因此,多年来,科学家们都在努力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以便未来人类能重新在另一个星球上生根发芽,而不至于彻底灭绝。
在寻找合适的星球过程中,科学家们主要依据三点来判断其是否合格。
其一是该星球与恒星的距离,其二是该星球周围是否有岩石行星,其三是看星球上是否有着丰富的液体水资源。
刚开始,科学家们在太阳系内寻找是否存在人类宜居的星球,并将目光锁定在了金星和火星上。
但这两颗星球在经过科学家们更深入地 探索 后,都被判断为不合格。
首先是金星,虽然金星一直被称为是地球的姊妹星球,因为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和地球差不多,并且金星还存着类似地球的大气层。
但是金星的温度极高,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四百八十摄氏度。此外金星的公转轨道使得其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金星的大气层也与地球很不一样,二氧化碳浓度高达百分之九十八,是人类难以承受的浓度。其星球上恶劣的环境也导致金星表面经常下起酸雨。
综合来看,金星不论是气候还是温度或者环境都极其不适合人类居住。
其次是火星,火星是目前太阳系内被认定除地球外最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不少国家对火星都极为重视,曾多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登陆火星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就曾发动一场关于火星移民的计划,即使被选上前往火星的人很可能有去无回,但还是有数以万计的人参与报名此次计划。
但据科学家对火星的研究,火星的大气稀薄,氧气含量极低且有大量的紫外线会照射到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也会使得火星表面无法形成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度低的问题。
因此,对于人类这样脆弱的生命体,想要在火星生根发芽的机会是十分渺茫的。
至此,太阳系内已无适宜人类移居的星球,于是科学家们扩大了 探索 范围,开始对太阳系外的星球进行发掘。
目前,科学家已经对4000多颗系外行星进行发掘,在“宜居带”发现了数百个行星,科学家统称这些行星为“超级地球”。
其中,比地球大2.4倍的开普勒22b就是这些“超级地球”中的典型代表,它的地表温度大致维持在-11摄氏度,曾一度被认为是除地球外最宜居的星球。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开普勒452b,该行星有“地球大表哥”之称,距离地球大约有一千四百光年,它到恒星的距离与地日距离差不多,并且还有流动水资源和大气层。
开普勒452b的发现取代了开普勒22b的位置,成为了当时公认的宜居星球。
随着 科技 的发展,科学家们的 探索 宇宙的工具和方法增加,很快宇航局就发现另一颗比开普勒452更适合作为移居的星球——开普勒186f。
该行星的大小和地球高度相似,还疑似存在液态水和气候变化,科学家甚至还怀疑该行星表面有生命体的存在,相较于前面两颗系外行星,开普勒186f显然更接近地球环境。
在人类对系外行星的 探索 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人类所受的阻力远不止在寻找星球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人类克服。
例如人类的速度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实在是太小了。
1977年,美国航天局发射的旅行者系列空间探测器,该探测器发射至今已有四十五年,依旧没能离开太阳系,并且该探测器想要离开太阳系至少还需要三百年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想要完成移居的使命依旧是任重而道远。
虽然,对目前的人类来说移居异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 探索 到类似第二地球的开普勒186f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对未来人类移居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说开普勒186F之前,先了解一下它围绕周转的恒星开普勒186。
这是一颗距离地球约500光年的太阳系外红矮星,科学家为其取名为开普勒186,该恒星的质量约为太阳的0.56倍,内部温度略低于太阳。
在这颗恒星外有不少围绕着它运转的行星,按照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来命名红矮星周围的行星,依次命名为b、c、d、e、f、g、h,在靠近开普勒186第五顺位的行星,将其命名为开普勒186f。
美国航天局NASA率先发现前面四颗围绕周转的行星,分别为开普勒186b、开普勒186c、开普勒186d和开普勒186e。
这四颗行星围绕开普勒186红矮星公转的周期分别为四天、七天、十三天和二十二天。
这四颗行星的特点就是距离恒星太近,以至于行星的地表温度很高,没有生命体可以在此温度下存活。
于是科学家开始寻找第五颗距离开普勒186红矮星较远的行星,终于通过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这颗行星,并耗时三年分析探测到开普勒186F的讯号。
该行星位于天鹅座,所处的位置为“宜居带”,距离恒星的位置不远不近。
虽然此前科学家也发现过不少处于“宜居带”的行星,但那些行星的体积都比较大,发现最小的也要比地球体积大百分之四十。
在经过科学家的测算,开普勒186F的密度和质量都符合岩石行星的标准。
于是科学家们对开普勒185F展开研究,根据其已知的照片来看,开普勒186F的外形与地球十分相似,大小也与地球相近,约为地球的1.1倍,其表面有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
只是目前开普勒186F的质量和密度仍是一个未知数。
开普勒186F距离地球约为500光年,围绕着红矮星开普勒186进行周而复始的运动,其公转周期约为130个地球日,轨道半径约为地日距离的百分之三十六,所处位置类似于太阳系中火星的位置。
在该行星周转中能从红矮星获得能量,但仅为地球从太阳获得能量的三位之一。
虽然开普勒186F各方面都与地球有相似之处,但并不代表该星球就一定适合人类居住,行星位于“宜居带”不代表这颗行星本身宜居。
人类想要在一个星球上生存,气候和温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开普勒186F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该行星的大气层厚度以及组成。
《科学》杂志论文合著者托马斯·巴莱克曾形容过开普勒186F行星,开普勒186f他说:“开普勒186F或许可以被视作为地球的堂兄弟,但不是双胞胎。“
人类寻找寻找另一个宜居星球已经很久了,开普勒186F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星球,那么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呢开普勒186f?在这颗距地球500光年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着生命体?
虽然科学家对开普勒186F的期望值很高,但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关于该星球的信息无法获知。科学家们只能依靠经验去描绘开普勒186F的大致情况。
依据开普勒186F与恒星的距离,科学家推测该星球上存在着液态水资源,因为红矮星提供的热量可以维持开普勒186F的液态水存在。
同时该行星是一颗岩石行星,其大气环境是良好且充足的,而且开普勒186F的大气成分与地球应该是差不多的。
目前来看,科学家们推测开普勒186F是满足与恒星距离适当、为岩石行星以及存在液体水资源这三个宜居星球的条件的,暂时也未发现该行星本身存在硬性威胁人类生命的问题。
假设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开普勒186F确实是一个宜居星球,那人类有登上这个星球生存的可能性吗?
按照现有的 科技 水平,人类想要登上开普勒186F是不可能的。目前已知最快的飞行器是来自美国的帕克太阳发射器,一秒能行驶70万公里。
开普勒186F距地大约500光年,美国帕克太阳发射器需要连续飞行二百多万年才能到达该行星。
因此,虽然人类作为宇宙少有的智慧生物,但力量还是太过于渺小,在庞大的宇宙面前,人类的 科技 还是能难对宇宙产生影响。
哪怕是未来很多年,人类都是很难突破速度这个难关。
不过,科学家的存在并不是用来发明规律,而是用来发现宇宙规律的。人类 历史 已有六百万年,统共也没发现几样自然规律,但人类依靠着那几样规律延伸发展的东西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对大自然的 探索 还处于初级阶段,科学界的未解之谜数不胜数,因此,难保未来不会出现打破既定时间的存在。
比如说爱因斯坦生前预测的“虫洞”的存在可以扭曲时间可空间达到穿越的效果。
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移民异星是一个很科幻的话题。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我们这一代甚至往后几十代人都不需要为地球的生存而苦恼,移民对现在的人来说也确实是一个抽象的存在。
但渺小的人类之所以能在偌大的宇宙中显得珍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智慧的生物,我们有条件去创造命运而不是等命运来侵袭我们。
渺小的是人类身体,但人类的智慧是唯一有机会超越宇宙的存在。若我们什么都不做,早早地开始向毁灭屈服,那如今人类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移民计划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接下先辈手中的旗帜继续走下去,这种齐心协力不为自己的举措,亦是人类伟大之所现。
然而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无私的人,还有不少人为了自己一时的享受和利益对地球毫无节制地进行索取。
这样的索取只会让地球过早枯竭而大大缩短人类为自己另谋出路的时间。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人类早早地开始规划移民计划,但对这个想法的实现到底是太困难了,很难说什么时候能完成。
所以,作为被地球哺育的一份子,保护地球环境珍惜地球资源是我们对它的回报也是留给后代的财富。
若是不好好守护地球,即使发现多少个开普勒186F都没用,我们需要爱护地球,敬畏大自然,即使人类智慧无限,也永远无法脱离大自然而存在。
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是目前 宇宙 中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随着地球上的一些资源不断浪费无节制的开采枯竭,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索 宇宙 中还有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接下来呢本站系我就为大家盘点了宇宙最佳十大宜居星球,以下排名部分先后,大家赶快来瞧瞧吧!
宇宙最佳十大宜居星球
一、格利泽581d
质量是地球的8倍多,围绕一颗红矮星运行,距离太阳20光年。这颗行星或有较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
“格利泽581d”行星大小约为地球的3倍,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发现的第一个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被称为“超级地球”。它距离地球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算得上是“邻居”。有趣的是,学者过去曾一度认为它根本不存在。
“格利泽581d”围绕“格利泽581”公转,并且位于后者的宜居带中,是人类潜在的太空移民选择,人称“超级地球”。英国玛丽皇后大学的吉列姆安格拉达-埃斯屈得教授说:“格利泽581d’存在(与否)事关重大,因为这是我们首次在另一个恒星的宜居带中发现类似地球的行星。”
二、开普勒—186f
这颗行星是其所处恒星“宜居带”发现的首颗与地球大小相似的“兄弟”,距离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岩石构成。
三、格利泽163c
质量是地球的7倍,可能由岩石构成,也可能由气体构成。公转周期26天,距离地球50光年。母星位于剑鱼座。
四、HD85512b
位于船帆座,距离太阳35光年,质量是地球的4.6倍,发现于2011年。研究人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确认这颗行星表面是否有水。
五、Tau Ceti f
和它的兄弟Tau Ceti e一样,这颗行星处于恒星Tau Ceti周围的“宜居带”。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6倍。如果它的大气层能够留存足够热量,这颗“超级地球”就有可能存在生命。
六、开普勒—22b
位于天鹅座,距离太阳6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具有与地球类似的温室效应,则其表面温度约为22摄氏度。
七、格利泽581g
这颗行星据信距离太阳大约20光年,质量约为地球的两到三倍,公转周期30天。
八、Tau Ceti e
2012年发现,距离地球11.9光年,质量至少是地球的4.3倍。它的温度可能微热,适宜简单生物的存活,或者炙热如同金星。
九、HD40307g
位于绘架座,距离地球42光年。距离其母星9000万公里,这个距离比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半稍长。
十、格利泽667Cc
位于天蝎座,距离地球22光年,质量至少比地球大4.5倍,公转周期28天。这颗行星的母星质量是太阳的三分之一。
看完上述我为大家盘点的宇宙最佳十大宜居星球,你们觉得哪些星球会成为我们人类的第二大家园呢~~当然,上述宜居星球也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而已,地球现今还是我们的家园!
开普勒-186f 不仅大小与地球相似,而且与所环绕的恒星距离也刚刚好,使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的水。这颗行星的各种特性,使其可能拥有与地球相似的特征。开普勒-186f 是其恒星星系中最外围的一颗行星,处于宜居区的边缘,其表面温度可能过低,水有可能结冰。这个行星位处适于居住区域,但不意味着它就真的适于居住,这个行星是地球的表亲,但还称不上双胞胎。
开普勒452B被誉为地球2.0,可想而知,相似度有多高,但是我们与之的距离是1400光年。
只因为开普勒452b的主恒星正在走向死亡,等到这颗恒星到红巨星时期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吞噬掉开普勒452b,这就如同40亿年之后,当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我们地球有可能也会遭受到被吞噬的后果,因此对于放弃登陆开普勒452b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目前为止,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到的所有类地行星都比不上这颗行星。它和地球的周转时间公转时间都极为的相似,而且这颗星球也处在宜居带上,一年四季的气温都非常的温和,同时地表上也有丰富的水资源。
太阳系中,ESI指数最高的则是火星,达到了0.73,正是由于火星与地球的相似度较高,所以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才花费更多的精力探索研究火星。而火星也是人类期望的第二家园,只不过它并不天然宜居星球,需要在未来进行一系列改造之后才能够成为第二地球。
通过科学家制定的地球宜居模型,在天文望远镜的不断搜索之下,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ESI指数较高的行星,其中有一颗名叫泰加登之星b的ESI指数高达0.95,和地球非常相似,几乎是地球的翻版。
发现一颗跟地球如此相似的系外行星,自然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是由于这颗星球距离地球约12光年,人类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探索,要知道对于现在的人类科技来说,一光年的距离也是一道天堑,是一个无法跨越的距离。以人类目前飞行器的速度,一光年的距离要走完也需要2万光年左右,12光年就是24万年。
就好像岛屿上的我们,人类围绕在火堆旁,借着夜色,凝视着对面的岛屿,那边也有一个火堆,也许会有些生命体的存在,它们或者也在注视着我们。但那又如何呢,岛屿之间是无边无际的波涛翻涌的海洋,海洋太大,太宽,还有礁石,我们到不了那里,它们亦是如此。
关于开普勒186f和开普勒186f星球的图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