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六亲不认的意思,以及六亲不认的意思六亲是哪些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六亲不认”如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对任何人都不讲情面,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通融的余地,跟“铁面无私”意思相同。现代人常用来评价某个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
从众多学者的考证结果来看,这个成语应该是从普通大众的口语里逐渐定型下来的,它究竟诞生于何年何月,已经无法考证,因为古籍里没有出现过这个词汇。
古籍里跟“六亲不认”最相近的词汇,出自《道德经》第18章,说道:六亲不和,有孝慈。
意思是说,如果出现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有纷争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对上孝顺、对下慈爱的可贵。在古人看来,孝顺和慈爱就像粘合剂,能把一个家族乃至一个社会粘合起来,形成一个和和美美的整体。
“六亲不认”在成型之时,在词性上比较模糊,很难判定它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以我的认知,把它看成是中性词比较妥当。
之所以说它的词性模糊,源于两个要点。
一是,用在不同职业和身份之人的身上,表达出来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反的。
二是,用在不同场景下,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含义,主要是看对公还是对私。
比如,对一名官员来说,他如果六亲不认,那么,在大众眼里,他就是忠于职守的好官。如北宋时期的包拯,就是公认的好官、清官,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做到公正无私,被老百姓誉为“包青天”。
如果对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中年男人来说,他如果六亲不认,不去孝敬父母,不去抚养儿女,对其他亲友也不闻不问,那么,他肯定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人,人格不完善,肯定要遭人唾骂。
古人对“六亲”具体指代哪些人?也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其中,以《左传》和《汉书》里所讲的最有可信度,支持率也最高。
《左传》里有这样一句话:六亲者,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父子、兄弟、姊姑、甥舅,大家都能理解,“昏媾”和“姻亚”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实际上,这两个词汇跟今天的“婚媾”和“姻娅”通用,只不过当时还没有造出那么多字,都是指代通过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如,岳父、岳母、公婆、大舅子、小舅子,等等。
隋末唐初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颜师古,他是研究《汉书》的专家,曾花费半辈子时间对《汉书》进行了注解,出版了著作《汉书注》,他这本书被历代学者看作是最全面《汉书》注解。书里边对“六亲”这样解释:六亲者,父母、兄弟、妻子也。
确切来说,“六亲”就是父亲和母亲,哥哥和弟弟,老婆和孩子。
因为《汉书注》很有权威性,因此,颜师古所说的“六亲”,被历朝历代大多数人认同。
可以看出,“六亲”是指跟自己有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六种亲人,父母亲、哥哥弟弟、老婆孩子都是生命中关系最亲密的人。
但是,现代一些学者把“六亲”的概念向外拓展了不少,指代六种形式的亲戚关系,并以不同个体来对应,这种观点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第一种亲,是指跟父亲有关系的亲戚,包括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妈等。
第二种亲,是指跟母亲有关系的亲戚,包括外爷外婆、舅舅、姨妈等。
第三种亲,是指兄弟之亲,包括哥哥、嫂子、弟弟、弟媳、侄子、侄女等。
第四种亲,是指姐妹之亲,包括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外甥等。
第五种亲,是指夫妻的父母亲,包括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第六种亲,是指子女由婚姻形成的亲戚关系,包括儿媳和女婿。
“六亲不认”的意思是指不重天伦,不通人情,不认亲朋好友,对亲属都不顾。泛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
一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父子、兄弟、姑姐(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
二据《老子》说,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
三据《汉书》说,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
成语出处:张天翼《万仞约》:“那名堂一立,就六亲不认了。”
成语造句:我丢了差事云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成语读音:六亲不认 读音[liù qīn bù rèn]
六亲不认意思是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
“六亲不认,汉语成语,拼音是liù qīn bù rèn。意思是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属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出自《苦菜花》第三章:“我丢了差事去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造句:
1、那个局长六亲不认。
2、他真是一个六亲不认、忘恩负义的家伙。
3、有人说他六亲不认,其实他是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4、儿媳妇坦言,家人并不敢劝,一劝,刘云芳就六亲不认,骂家里人。
六亲不认的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六亲不认的意思六亲是哪些、六亲不认的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