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与珍珠 泪珠与珍珠概括

今天给各位分享泪珠与珍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泪珠与珍珠概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泪珠与珍珠读后感

(一)

单是从这个题目的意思上来看泪珠与珍珠,就有些许的百思不得其解。泪珠与珍珠光是个“珠”字相同,但是泪珠是液体,珍珠是固体。这泪珠与珍珠又如何奇妙的联系在一起呢泪珠与珍珠

我带着这个疑问阅读着这篇文章,可是这一遍读完后我如细针着地而寻找般探寻不到它的精髓。如此深不可测的散文是一位名叫琦君的作家边回忆边写的,它记述泪珠与珍珠了曾经只是个高中少女的她对人生的一些透晰。

这篇散文记述了几件事,分别是高中回忆、品析诗句、教育回忆、牡蛎道理、佛与耶稣的故事。其中眼泪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而珍珠是在讲牡蛎的那一段出现的,可是它究竟与全文内容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摸不着头脑,于是我紧接着第二次精读。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作者在文中写到她在高中学课文时读到这句,觉得很美。我也觉得很美。的确,眼泪带着痛苦离开人的心窗,必定让眼睛舒展明亮泪珠与珍珠;饱经风霜的心绝对会慢慢地对人世有所了解,从而变得温厚。文中写到作者在品析了另外几句诗所深受启发,紧接着又写到了作者儿子顽皮而气得她眼泪横流。此处作者绝妙地运用了一个写作技巧,他儿子认为妈妈哭是因为眼睛进沙,作者则将儿子比作那颗沙。绝妙的比喻将童稚的语言赋予了深度的内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变化。

后来把牡蛎孕珠的过程比作牡蛎在困苦中不懈但也流泪,但这眼泪就如孕育出的珍珠般宝贵。结尾也记叙了佛流泪和信徒为基督流泪的事。此时全文完结,我也理解了全文的含义。它不仅辩证了泪珠与珍珠间内在的深层含义,还展示了作者高品味的人生追求,以及作者旷达的生活情致和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格。我全文读下来,感到了上面所及的感受,更深感作者感情之真挚细腻,且她的清秀柔婉,值得细品学习。

(二)

《泪珠与珍珠》是琦君的一篇散文。琦君的作品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影片唯美的风格、伤感而复杂的人物关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比较短小。如果说孙犁的写作风格是“竹笛里吹出的民歌,清新俊逸,如诗体小说般,那琦君的《泪珠与珍珠》的写作风格就是“花园里飘出的玉兰香”,清丽、淡雅、不落俗套。

人们往往认为流泪是懦夫的行为,是软弱的表现,是不坚强的,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殊不知有多少人的泪水是在无奈与激动时流下的。即使泪珠是在伤心、痛苦时留下的,但对于忧愁难过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灵魂上的放松呢泪珠与珍珠

在如何看待泪水、泪珠的问题上,琦君自有她的一番见解。在少女时期,琦君喜欢“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

的确,这个句子很优美,给人一种冰冰凉凉的淡淡清新之感。给人留下无限的空间去想象、体会。

人生处于花季雨季,总偏爱那种朦胧、模糊,带着薄薄凄凉、夹杂着淡淡忧伤的文章,而年少时的琦君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琦君说,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写的总是泪与愁的诗。“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的确比喻巧妙,给人“回肠荡息”的无限忧愁,其实“双泪珠”不正是她在思夫之极留下了“珍珠”吗?

在茫茫世界上,有时我们难免会迷失了方向,面对亲情、友情、爱情,谁能保证自己“一路绿灯”呢?谁能不留下“串串珍”呢?何必要强求自己呢?强求自己不滚出“精神上的粒粒珍珠”呢?为什么不让一切顺其自然呢?

读完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感慨万分,让我们珍惜泪水,珍惜这纯洁真挚的泪珠中凝聚的所有珍珠般晶莹美好的情感。

(三)

很少能因一篇简单的文章而感动,久而久之,仿佛自己的心都变老了,在学习《泪珠与珍珠》后,我的心似乎又重新年轻了一次。

该怎样形容那一种感情呢?它人人具有,与生俱来,像清晨叶子上的一滴露--单纯,唯美,透明,一种纯粹无杂质的感觉,它因感动而流泪,因喜悦而哭泣,因珍惜而热泪盈眶。冰心将雨后的青山看作泪洗过的良心,干净纯洁。白居易,杜甫在诗中将眼泪描绘的淋漓尽致,那种至高的境界,无法用言语表达。骨肉团聚,相拥而泣,任老泪纵横。母子间感动的眼泪,观音慈悲的眼泪,为耶稣而感激的眼泪,世间种种的眼泪,世间无数的情丝。

可以这样说吧,流泪的人都是内心充满情感的人,他们之所以会流泪,只是由于他们内心充满了数不清的情结,他们善良,多情,他们多愁善感,他们为生活而动情,他们的心融在社会中,所以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的落泪。他们的内心流淌着爱的清泉,永不枯竭。心中有爱的人是会幸福一辈子的,幸福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状态。在清洗百叶窗帘时欣赏咏叹调,花费一些世间整理壁橱,这些都是

幸福,与家人共进晚餐,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就在此刻,(.)而非“有一天”这种遥远的允诺中。若我们能热爱自己的生活,该多幸福啊,那样我们就能经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很多眼泪背后,都倒影着幸福的影子。因幸福而流泪,我们变的更幸福。不要去恨任何人,因为他也许一直都是爱你的,种下幸福的种子,让幸福在你心灵深处开花结果。

亲爱的,请少流一点因仇恨,悲伤,痛苦的眼泪,多流一点因喜悦,感激,幸福而产生的眼泪。相信我,那样你会变的更幸福更快乐。珍珠是牡蛎痛苦艰辛而产生的结晶,而我相信眼泪是快乐幸福产生的结晶。你是愿意选择得到哪一种结晶呢?

身处何处,要心怀爱心,因为快乐,爱与微笑总会渐渐的蔓延四方。尽管生命的旅途充满荆棘,当还要笑对生活,为今天你做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泪珠与珍珠的象征意义

不是琦君写的吗?'泪珠'是来自作者的现实人生的感受,是每个饱经离合的人的共同体验.是人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的感受.总之.珍珠是泪珠的升华.为普天下人流的眼泪,这样的泪才能结晶成珍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是前者的升华..

嘻嘻.前几天上课刚好学到这个文章.不好意思.嘻嘻

《大度读人》现代文+《泪珠与珍珠》阅读附答案

mdash;mdash;语文阅读是 语文学习 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泪珠与珍珠,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我给大家整理了中考 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答题 方法 ,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泪珠与珍珠阅读附答案

(1)我读高一时的一篇英文课文,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读到的书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 清明 ,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本身的美。

(2)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 散文 ,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白居易《新乐府》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hellip;hellip;”大家都喜欢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lsquo;莫自使眼枯,收妆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rsquo;。”

(3)泪珠与珍珠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hellip;hellip;”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泪珠与珍珠你懂得就好。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4)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甫“眼见枯骨”的哀痛。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不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5)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6)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傻乎乎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7)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8)记得有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 故事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蚌体内,变成一粒珍珠。”其实是蚌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体液,将沙子包围起来,从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蚌的泪珠呢?

(9)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眼泪不为一已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10)__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被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是奥尔柯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注:本文选自《琦君自选集》,略有删节。琦君,女,生于1917年。著名作家,曾任教于台湾中央大学。《泪珠与珍珠》作于1987年。

阅读题:

1、作者在第(2)段中引用冰心的文句“雨后的青山,好象泪洗过的良心”,并说当时只“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其实,这句话在本体与喻体的关系上更有妙处。请你针对这一点做简要说明。(填写的文字不超过30字)

答: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的。而良心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体会(1)(2)(3)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3、不管是第(4)段中“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眼泪”还是第(5)段中“老年人借助lsquo;人造泪rsquo;以滋润干燥的眼球”,都是要表现________的道理。(填写文字不超过25字)

4、第(8)段中作者写到“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蚌的泪珠呢?”这与本文题目相照应,作者这样写的含义是什么?

5、“流泪的观音”的泪水和基督信徒们满怀感恩的泪水各包涵什么意义?

6、全文三次出现“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在不同位置,其作用意义也各有不同。请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

1.是摸不着的、看不见的。用抽象的良心比喻具象的青山,别出心裁。

2.没有经历过生活忧患的青年人,对诗文的理解是肤浅的。所喜爱的只是语言本身的美。

3.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于,才能体会杜甫“眼见枯骨”的哀痛。

4.磨难、忧患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泪水的珍贵在于它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战胜苦难后的精神升华。

5.(1)为世人负但所有痛苦与罪孽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2)为报答世间一切真诚、善良、美好事物的感激情怀。

6.(1)引入话题;虽然喜爱,但并不真正理解。

(2)再次提起,贯穿全文;表现战胜苦难与忧患的韧性与意志。

(3)与开头照应,呼应全文;更深地体会到我们应感恩于这个世界,让自己更为完善。

《大度读人》的阅读附答案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枣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 离职 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枣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达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枣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枣你读他时,千万别有反感。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意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无 文化 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枣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hellip;hellip;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hellip;hellip;

读人,量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因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阅读题:

1、“读人”的“读”在文中的语境词义是什么?(2分)(10字以内)

2、正文中有5组“有的人hellip;hellip;你读他时hellip;hellip;”请把这5组共10段文字的另外4组内容概括出4个要点来。(2分)

1、2、要理解势利的人

3、4、5、

3、作者在文中说“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来。(2分)(45个字以内)

4、下面不属于“大度读人”内涵的两项是()(2分)

A、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文字写就的书更难。

B、读人,就是要善于体谅别人的困难,不依赖别人。

C、读人,也不要埋怨别人太势利,要 反思 自己而不轻信于人。

D、读人,不要反感别人来分享你的胜利果实,这是让他学会自尊自爱。

E、读人,要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他、读出其本质来。

参考答案:

1、观察研究的意思(根据语境,读这里是借用,由开头的比喻而延用了读)。(10个字)

2、(1)不要埋怨自私的人;(3)别憎恨虚伪的人;(4)别反感分享你丰收果实的人;(5)别鄙视内心空虚,无知愚昧的人。(由每组的你读他时,千万......可提炼出要点。)

3、读别人优点,是为了学习真善美;读别人的缺点,是为了引以为戒,自警自醒。对此宽容大度,才能有益于己。(45个字)

4、A、E,(这两项只是读人的现象,未涉及内涵)

“眼因多流泪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益温厚。”出自哪里?

最初出自奥尔珂德的《小妇人》,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但在国内一般被熟知是因为琦君老人的《眼泪与珍珠》。

这句话的意思是:经历的越多,感情会愈加丰富,内心体会就会变得更深刻。眼泪会因感动或委屈落下,都会接受到心灵的洗礼。

《泪珠与珍珠》是现当代中国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旷达的生活情致,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挚细腻,文笔清秀柔婉。

扩展资料

《眼泪与珍珠》文中对以小见大的运用:

琦君的散文没有大起大落、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感情纠葛,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在这篇文章里,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这正是艺术散文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泪珠与珍珠》原文是什么?

《泪珠与珍珠》原文是什么?

我读高一时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 小妇人》,读到其中 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 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其实,我们那时的 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句子本身的美。

又有一次,读谢 冰心的 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记得国文老师还特别地讲解说:“雨后的青山是有颜色,有形象性的,而良心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来比拟具象的 青山,真是妙极了。”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比的例子,觉得非常有趣,也觉得在作文的描写方面,多了一层领悟。

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写泪与愁的诗。看到 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炉火,炎气徒相逼。”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老师说:“ 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巧妙,却不及 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地回答:“因为 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但有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人生必于 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如今 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 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一向自诩“ 男儿有泪不轻弹”的 外子,现在也得向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 冥顽不灵气而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孩子 傻楞楞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他那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记得有两句诗说:“ 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 天使的眼泪吗?”想象得真美。然而我还记得 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 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 牡蛎体内,变成一粒 珍珠。”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 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 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 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泪珠与珍珠和泪珠与珍珠概括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