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轻歌剧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19世纪中叶,轻歌剧在巴黎兴起。
其实,它并不属于歌剧范畴,只不过是一种包括序曲、歌曲、幕间曲以及舞曲等的戏剧。
因此,以贴近生活、风格通俗为其特色,也是轻歌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19世纪著名的轻歌剧作曲家有巴黎的奥芬巴赫、维也纳的约翰·施特劳斯、伦敦的萨利文等。奥芬巴赫(1819—1880)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提琴家,原籍德国。毕业于巴黎音乐院,曾任喜歌剧院乐队大提琴手、法兰西剧院指挥。从1853年起从事轻歌剧的创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轻歌剧约90部之多。1858年他创作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曾连演288场而不衰,以至他的轻歌剧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风靡一时。他的轻歌剧具有轻快的风格、强烈的社会讽刺意义和政治批判性。3幕带有序幕和尾声的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谢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于1877—1880年(未完,后由作曲家吉罗整理完成)。该剧根据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枢密官克莱斯波尔》等3个故事编剧。情节以霍夫曼生前的3个恋爱故事为主线展开,以法国当时流行的音调为素材,并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歌剧的色彩,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最终理想的幻灭。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为《船歌》、《木偶之歌》等。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在奥芬巴赫轻歌剧创作的影响下,于其创作生涯的中期才开始创作轻歌剧。他将圆舞曲运用到轻歌剧的创作之中,从而形成维也纳轻歌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成为维也纳轻歌剧的一大特色——自己独特的优雅迷人的美,从而也将轻歌剧的中心移到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共创作了16部轻歌剧,其代表作为《蝙蝠》和《吉普赛男爵》等。《蝙蝠》的脚本是根据法国剧作家梅耶克和阿莱维的《夜半酒会》编剧的,作于1873年,翌年首演于维也纳。
轻歌剧是19世纪中叶在法国巴黎兴起轻歌剧的一种歌剧体裁。严格地讲轻歌剧,它并不属于歌剧范畴轻歌剧,只不过是一种包括序曲、歌曲、幕间曲以及舞曲等轻歌剧的戏剧。
轻歌剧是19世纪中叶在法国巴黎兴起的一种歌剧体裁。严格地讲,它并不属于歌剧范畴,只不过是一种包括序曲、歌曲、幕间曲以及舞曲等的戏剧。
关于轻歌剧和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