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田忌为什么要杀孙膑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庞涓和孙膑的故事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田忌为什么要杀孙膑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的地方。马陵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沈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

孙膑巧用奇兵,接连打败强大的魏国,威名迅速传遍天下。马陵大捷之后,齐王要给孙膑加官受爵,但他执意不肯,连军师一职也请求免除。后来,他找了一处清静的地方,招收几个学生,总结、研究早年所学兵法知识和自己的作战经验,撰成《孙膑兵法》89篇,另附作战图4卷。

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因为庞涓和孙膑的故事,孙斌的才能。

庞涓虽说和孙斌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和孙膑的故事,但是他在学识上还是差孙斌一筹的。

这一点也是庞涓深知的。

庞涓学业有成后,出山比孙斌早一些。

他当时根据天下大势,做庞涓和孙膑的故事了一番分析。

在他看来,只有去魏国才能实现他的抱负。

于是,他就单枪匹马的来到了魏国。

当时的魏王一连问了庞涓很多关于国政方面的事情。

庞涓都是对答如流,魏王看他确实是一个人才,

就唯一他重任,让他当了魏国的将军开始为大魏开疆拓土。

庞涓也是好样的,他没有辜负魏王对他的期待。

可以说庞涓一连打了十几章,都胜利里,

这又使本来就强大的魏国名声大噪。

而庞涓也终于如愿,当了大魏国统兵的一把手。

在庞涓扬名于天下的时候,孙斌也开始出山找工作了。

魏王也听说过,庞涓有个师兄还是孙武的后人。

就让庞涓把孙斌给请来了,

期间,魏王总是出题来测试这两个师兄弟,

他想看看两人到底哪个更厉害,结果可想而知。

胜出的总是孙斌,这样庞涓就不高兴了。

庞涓在想若是长期以往,自己魏国主将的位置将会不保。

于是,他就开始算计孙斌了。

他在魏王面前说孙斌的坏话,把孙斌说成小人。

还说,孙斌的抱负就是振兴齐国,他早晚会回到齐国去的。

魏王就信了,让庞涓自觉处理孙斌。

庞涓就以魏王的名义把孙斌给抓了起来。

然后斩了孙斌的双腿。

庞涓这个人格局太小了,是个十足的小人。

才华是有一点,但是终究不是孙斌的对手。

他每一次打仗前所想的,孙斌都能想到。

而且孙斌还能很快的想出策略来对付他。

后来的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足以说明这一点。

所以,做人一定要大度点,

这样成就别人的时候,顺带也能成就自己。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庞涓和孙膑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庞涓和孙膑的故事,都是世外高人鬼谷子的高徒。两人一起跟着老师学兵法,期望在这大争之世建功立业。

当时战场上群雄纷争,治国思想百家争鸣,各国仕子都想遇到英主强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可当时各国暗流涌动,这种机缘可遇不可求。

庞涓和孙膑都在审视各国的情势,庞涓先孙膑一步投奔当时的强国魏国,成为魏王的座上宾,拜左将军。孙膑觉得本领还不够扎实,继续跟着老师学习。

后来孙膑在墨子的推荐下也来到了魏国,和庞涓同朝为官。二人同时为魏国效力,又可以交流兵法和兄弟情。有鬼谷子两大高徒同时在魏国,大家都认为大魏国称雄称霸指日可待了。

孙膑的兵法本来比庞涓学得更深刻,加上又多学了几年,所以在魏王组织的兵法切磋上,庞涓比不上孙膑。虽然孙膑处处谦让并抬举庞涓,但庞涓仍然对孙膑心生忌惮,想着除掉孙膑,自己才可以成为魏国的第一将军。

庞涓利用孙膑思念家乡齐国的亲人这个弱点,用孙膑的家书做文章,在魏王面前污蔑孙膑叛国。魏王大怒,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脸上刺字,然后把孙膑交给庞涓处置,庞涓假意照顾孙膑,诱逼庞涓和孙膑的故事他写出《孙子兵法》全文。

善良的孙膑拖着残缺的身体为庞涓写《孙子兵法》,只为兄弟的兵法再进一步,全然不知自己被这个兄弟算计惨了。

后来孙膑知道了这一切都是庞涓设计的诡计,等他写完《孙子兵法》,庞涓就会让他绝食而死。

此时的孙膑万念俱灰,他烧掉了写了一半的《孙子兵法》,开始装疯卖傻。为了瞒过庞涓,他甚至在猪圈里和猪同食同眠,面对庞涓的试探,他把猪粪都往嘴里塞。

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于是放松了警惕。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孙膑在齐国发挥出了绝世兵法奇才的才能,为齐国打了很多胜仗,包括著名的马陵之战,庞涓被迫自杀。

庞涓死后,由于得罪的人太多,坟墓被人毁坏,曝尸荒野。孙膑为庞涓另立碑文,一直保存至今,那时候的孙膑,对庞涓除了恨,也许也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

庞涓与孙膑的故事有谁?

有齐国使者和田忌

庞涓陷害同门: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嫉妒他的才能,于是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当齐国使者出使至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时,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

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逃奔到齐国的孙膑得到了田忌的赏识,于是他寄居于田忌门下担任门客。

扩展资料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

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将领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将领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涓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庞涓和孙膑的故事和田忌为什么要杀孙膑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