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唐代三大诗人是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三大诗人谁提出来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唐代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代表作:《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代表作:《望岳》《登高》《春望》《三吏》。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表作:《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朝诗人的称号: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唐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1][2],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3]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2][3]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评价:“李白之诗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诗德参天地,源于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1]《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2];《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3]。
来源百度百科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唐代三大诗人是白居易、李白和杜甫。以下我为你整理了唐代三大诗人,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李白
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二、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仙。
三、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唐代诗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生平
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
张若虚这个名字,对于当今的诗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简称《春江》诗),更是令人耳熟能详。然而,对于张若虚其人其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而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也只附带了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有些典籍(如余冠英、王永照作序的《唐诗选》),将他的生卒年定在约公元660~720年,即唐高宗龙朔至玄宗开元初,大约活了六十岁。至于《全唐诗》所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只能说明他们诗名相当而驰名京师,籍地相邻而并称四士。
张若虚,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而且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在唐代,似乎没有他的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起被保留下来了。
是金子总有闪光时。但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以后,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张若虚的诗声似乎更好些,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当代学者章培恒、骆玉明这样评价张若虚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指初唐时期),唐诗的浪漫气质日趋强化。它以另一种风格,呈现于、张若虚等人赞美青春、表现对生命永恒之渴望的诗篇中。
全诗(《春江花月夜》)从月升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
而且,诗又岂止是提供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而已,它还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无限遐想,就连传统诗歌中不乏苦涩意味的游妇的相思之情,在这里也都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这种对世界、对生活所作的单纯明净而又充满渴慕和欣喜之情的观照,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
唐代诗人冯伉
冯伉,原为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人,父亲冯玠迁居,改籍贯为京兆(治今陕西西安)。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当上长安尉。建中四年,登博学三史科。之后又任膳部员外郎,成为睦王等人的侍读。李抱真逝世,冯伉去凭吊,李抱真的儿子送他数百匹帛,他不接受。又想送他到京城,冯伉为此表奏,坚决不接受。醴泉令一职空缺,宰相推荐的人都不合德宗意,德宗知道冯伉为人清廉,便命他出任。当地有不少人多次犯法,冯伉便作了 《谕蒙》 十四篇,内容主要为劝人务农、进学和忠孝。在那里住了七年后,推荐他为给事中,皇太子及诸王侍读。他被召见于别殿,获赐金紫服。顺宗即位,当上尚书兵部侍郎、同州刺史、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又领导太学。元和4年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追赠礼部尚书。
《全唐·卷330》录有他两首诗:《和权载之离合诗(时为给事中)》、《享文恭太子庙乐章二首》。
唐代三大诗人是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代三大诗人谁提出来的、唐代三大诗人是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