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唯才是举唯才是举,读音为wéicáishìjǔ,只要是有才能唯才是举的人就荐举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2近义词任人唯贤举贤任能求贤若渴知人善任3反义词任人唯亲。
2、唯才是举,在文言文中属于“唯是”结构,表示对象的单一性,唯惟,只有是,帮助宾语提前唯才是举,宾语是“才”,去掉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就变成了“唯举才”意思是只选拔有才的人在人们熟知。
3、唯才是举又可称唯才是用,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近义词任人唯贤举贤任能求贤若渴 词语出处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今选举不采职政之优劣,专简。
4、唯才是举的近义词是知人善任基础释义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详细释义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示例只有~。
5、quot唯才是举quot的用人方针是曹操提出来的曹操用举事例的办法,要求他的手下们帮助他发现那些出身低微或德行不够廉洁,但是又很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这是曹操第一次明确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建安十九年214年。
6、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是只任用有德有才的人做官吏贤有德有才的人唯只任用才德兼备的人。
7、1准确地说,这个是是没有意思的,它与唯构成一个固定的结构,类似的例子还是唯命是从唯利是图等等2近义词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知人善任 3反义词人唯亲任 4解释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推举。
8、唯才是举 拼音 wéi cái shì jǔ 解释 1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荐举2推举人才的时候,根据某人是否有才能来推举3只有有才能的人,才任用推举出处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
9、曹操在选拔人才上强调ldquo唯才是举rdquo是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正确选择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注重德才兼备,德字在先,更加注重道德品质,汉朝主要采用自上而下举孝廉的方式,推选国家官员选拔人才的方式方法和决定权掌握在。
10、唯才是举来源于三国·魏·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时期,曹操讲求“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其各举所知,勿有。
11、出自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原句春,下令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翻译春季,曹操下令。
12、1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2我身边的二三个人,你们应当帮我发掘人才于卑陋之处,唯才是举,我唯望得才而用之 3选人不再凭印象靠关系,投票不再看人情拉交情,一切唯德是举。
13、曹操的ldquo唯才是举rdquo明明是好事,却被黑的原因在于它也有弊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曹操的唯才是举显然为他招收了大量的人才,不过这些人才虽然有才华,不过他们的道德品行却并不一定,如果仅仅有才华而没有道德。
14、社团等为招录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而组织进行的各级地方性考试公务员考试是现在我国选拔人才,唯才是举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公务员”这一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让其成为了我国竞争率最高的职业之一。
15、惟利是图自私自利,只图有利,其他一切都置于一旁按字面直译就是“惟图利”注意“是”在这里不是代词“这”,而是虚词助词,它的作用就是把宾语提到谓语之前这种结构的词语如唯邻是卜 唯命是从 唯命是听。
16、曹操的选官标准 东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