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古希腊三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希腊三贤是哪三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至今都还在影响着我们,给世界范围内的艺术文学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且他们三个被称为“希腊三贤”,那么为什么他们会被称为“希腊三贤”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说一说。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亚里士多德,他是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力山大的老师,他还在雅典办了一所名叫吕克昂的学校,他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所以他提出了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马克思曾经说过,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的代表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所以他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他出生于雅典的贵族青年时期,师从苏格拉底。他在阿加德米的体育馆附近设立了一所学校之后一直从教40年直到逝世。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教学思想影响非常的打,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的,他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他的主要作品有《理想国》、《法律篇》中。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他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间是跟他的父亲一样从事雕刻实现的工作,但是后来从事了研究哲学的工作。青年时期,苏格拉底自学了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己自学,成为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因此他们三个被誉为是“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还有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古希腊三哲(古希腊三贤)指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三人,其中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以下是对三者思想的一个汇总:
一、苏格拉底
(一)背景
苏格拉底生活在古希腊雅典民主制度由盛转衰的时期,在智者学派思想的影响下,整个雅典社会处于一种个人主义至上,无道德,处于极端的民主制的状况,极端到选择官员和陪审团人员都是靠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社会秩序非常的混乱,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认为只有依靠教育来改变这种局面,由此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教育主张,因此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二)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要通过教育来改变这种极端的民主制,那不言而喻他的教育目的肯定是体现了这一点的,所以他提出要以培养治国人才,以此来改变这样的局面。那如何来培养这些治国人才呢?
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道德,就是教人“怎样做人”,基于此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理念,他认为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智慧或知识为基础的,知识、智慧和道德之间是有内在直接联系,因此美德是可以教的,可以通过传授知识和发展智慧,来培养具有完善道德的人,因为大多数时候人的善恶都取决于他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就是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做到趋善避恶。他强调“智德统一”,就是既要培养的德,也要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因此知识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另一个任务是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产婆术
如何将知识与美德传授给学生呢?苏格拉底受他母亲的职业影响——母亲是一个接生婆,所以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教学过程如同助产婆从母亲的肚子里接生孩子出来一样,即教学的过程就是思想接生的过程,因此他提出了“产婆术”的理念,产婆术又被称为“苏格拉底法”,一共分为四个步骤:
1.讥讽: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在你面前,对你进行不断的发问,让你陷入自我观点的矛盾中,承认自己无知;
2.助产:就是要启发你,帮助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答案;
3.归纳:强调总结出事物的共性和本质;
4.定义:强调要给事情总结出他的普遍概念。
产婆术是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所以它又被称为“问答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通过不断的发问来启发学生来获取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产婆术体现的是一种启发式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思想的人。
二、柏拉图
(一)地位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位上有大量著作流传的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理想国》,其被称为西方的三大里程碑之一。
(二)论灵魂
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对哲学的本体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世界是分为两部分的,一个是“现实世界”,就是现实生存的世界,另一个是“理念世界”,也就是想象的世界或者说灵魂存在的世界,他非常强调要建立理念世界。他认为,人的灵魂才是本质,肉体只是灵魂的影子,而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个成分构成。在三种成分中,他最注重的是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其认为人类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
(三)认识论-学习即回忆
他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就知道一切事物,只是出生以后,已有的知识就忘掉了,这时候通过学习就可以回忆起来已经忘记的事物,强调学习即回忆。
(四)政治观
柏拉图遍考当时各国的政体,认为没有一个是理想的。因此,他自己构想出了一个“理想国”。在理想国中,他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由深明事理的哲学王居于统治地位,由勇敢的军人居于辅佐地位,具有节制德行的手工业者农民等各安其位,分工合作,不同而又和谐。正义、智慧、勇敢、节制是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
(五)教育观
柏拉图重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是世界上首次提出胎教观念的人其次还重视学前教育,最早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的教育主张。他提出要实现理想的国家,就要保证良好的教育,所以办好教育是国家的职责,因此教育应该由国家统一管理,对全体公民实施强迫教育。为了检测教学的效果,他主张通过考试来作为人才选拔的手段之一。
三、亚里士多德
(一)地位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马克思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恩格斯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
(二)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这本著作中就提到要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植物的灵魂,主要表现在生长与发育等生理方面;二是动物的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三是理性的灵魂,主要表现在认知与思维方面。他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情感和理智三者应该有一个发展的顺序,儿童是先身体发育,然后才有本能、感觉、情感,最后才出现思维、理解和判断。
(二)教育阶段
根据灵魂论,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要按照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其中0-7岁学习体育;7岁到青春期学习体育(为主)、德育、智育、美育;青春期到21岁以学习以智育为主,分阶段进行以培养多种智能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他也是最早倡导对学生进行和谐发展教育的人。
(三)教育遵循自然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学中无不体现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便是“教育遵循自然”,强调要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育。
(四)教育目的
师从柏拉图的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衣钵,注重人的理性的培养,注重理性的灵魂,他认为人是理性的,人可以通过理性来征服自身的欲望和本能,是人与动物的标志,所以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特别是德育的任务,所以他提出了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以上是关于古希腊三哲的介绍及其古希腊三哲教育思想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希腊三贤”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古希腊三贤的老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古希腊三贤他们三人在古希腊文学、艺术、哲学领域做出的非凡贡献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艺术发展方向。
简介。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古希腊三贤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古希腊三贤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历史上的古希腊三贤是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还有柏拉图。他们三位都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其中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还是柏拉图的老师。
苏格拉底和弟子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47页)。出身于古希腊北方的斯达奇拉(Stagira),父亲是马其顿王阿穆塔的宫廷医师,在亚里士多德幼年时去世。
公元前367年在柏拉图主持的学院里学习长达二十年左右,但与柏拉图的观点有分歧。公元前343年开始任马其顿王子(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柏拉图逝世后,他离开雅典来到亚洲的密细亚的阿索斯城,建立学园,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3年后,波斯帝国攻陷城池,亚里士多德逃到累斯博岛的米提利尼城。公元前335年回到雅典,在城外吕克昂的阿波罗神庙附近的运动场里另立讲坛,由此,他的学园被称为“吕克昂”。与柏拉图的学园相比,它更注重实际,研究问题更注重提出疑难,注重多方面收集材料、尝试和探索。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死去,雅典发生了反马其顿的运动,亚里士多德被作为政治打击的对象,被控以“亵渎神灵”的罪名。他把学园交给泰奥弗拉斯多,避难于卡尔基(Khalkis),次年因病逝世,终年63岁。
其著作分为两大类,一是他生前公开发表供一般人阅读的,用的是对话体,这类著作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一些片段流传到今天。另一类作品相素无华,推论严谨,大概是亚里士多德的讲授提纲、研究札记或学生的听讲笔记,此类保存下了一部分。其著作主要有:《范畴》、《解释》、《前分析》、《后分析》、《论辩》、《智者的驳辩》,总称《工具论》,主要涉及逻辑问题;《形而上学》,主要涉及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物理学》、《论天》、《论生灭》、《论灵魂》,主要涉及自然哲学问题;《尼各马可伦理学》、《欧德谟伦理学》,主要涉及伦理问题。此外还有《政治学》、《诗学》、《修辞学》及其他有关生物、经济方面的著作。
柏拉图(希腊语:Πλ�0�4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他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反对民主政治,认为一个人应该做和他身份相符的事,农民只管种田,手工业者只管做工,商人只管做生意,平民不能参与国家大事。苏格拉底的死更加深了他对平民政体的成见。他说,我们做一双鞋子还要找一个手艺好的人,生了病还要清一位良医,而治理国家这样一件大事竟交给随便什么人,这岂不是荒唐?
老师死后,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公元前388年,他到了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服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但目的没有达到。返回途中他不幸被卖为奴隶,他的朋友花了许多钱才把他赎回来。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在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学院(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两次赴西西里岛企图实现政治抱负,并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直到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高龄去世。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他从个别抽象出普遍的东西,采取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古希腊三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古希腊三贤是哪三位、古希腊三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