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卡尔莱,以及卡尔莱曼博士是哪个美剧的人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罗马前三巨头,为奠定古罗马开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三位巨头分别是凯撒,庞贝与克拉苏。凯撒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奠定了罗马帝国的根基,征服了高卢部落等等。庞贝则是平顶了塞多留起义,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而克拉苏则是平定了罗马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起义,至此以后元老院授予了“战神克拉苏”的称号,然而克拉苏却并不被元老院所重视。原因在于说白了,你克拉苏没有给帝国带来新的土地,你只是平顶了一次起义。克拉苏对此不服气,于是带着自己的无敌军团远征帕提亚,然而这一去,战神克拉苏与他的军团就此消失了。
克拉苏是罗马帝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他还是罗马帝国的首富。克拉苏的军事才能是极为强大的,甚至被一些人封为战神,这主要是因为他在战争中的良好表现,尤其是在消灭斯巴达克起义的时候表现更为出色。
斯巴达克是在一次战斗中被俘虏,在角斗士学校做奴隶,后来率领70人起义,在逃出包围后队伍壮大,发展到几千人。于是罗马帝国开始派兵剿灭,但是被斯巴达克打败,这个时候罗马还没有派出战神克拉苏。第一次被打败以后,起义对于有得到壮大,发展到一万多人,罗马帝国又派两个军团来平叛,但是不幸的是还是没有战胜斯巴达克,又一次被斯巴达克打败。起义军的队伍迅速膨胀到十几万人。这时候罗马帝国元老院才恐慌起来,他们给予战神克拉苏极大的权力让他去剿灭,克拉苏前往并将斯巴达克包围。而由于疏忽被斯巴达克逃走,克拉苏开始追击,最终追上了。在追上以后,斯巴达克为了逃出包围圈而好克拉苏进行决战,但是最终没有战胜克拉苏,克拉苏将他们剿灭。此战为克拉苏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战神克拉苏。但是战神克拉苏的结局并不好,他是被派到叙利亚行省后和安息帝国交战中被彻底打败的,在这次战役中,战神克拉苏被彻底打败,自己也在战争中死亡,对于一个有战神称号的人死在战场上才是最好的归宿。
公元前53年,古罗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古罗马的执政官克拉苏为了和其它国家争夺主权领土,获得霸权地位,亲自率领罗马克拉苏军团,有7个军团步兵,4000骑兵,4000弓箭手共计4.5万人穿过幼发拉底河攻打古帕提亚王国(安息)。
两个国家几经恶战,地盘争持不下。然而经过卡尔莱战役后,骁勇善战的安息军队引诱克拉苏军团到达荒漠深处,克拉苏军队遭围堵后,军队损失惨重,并且,首领克拉苏被斩首。其手下2万余人被砍头,一万余人被俘。然而幸运的是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所带领的6000余人的部队攻破了古帕提亚王国的防线,成功突破包围圈并向东部逃跑。在战争结束的33年后,古帕提亚王国和罗马帝国握手言和,并相互的遣回对方的战俘。但是,当罗马要求古帕提亚王国归还战俘时,古帕提亚王国却无人可交,罗马克拉苏军团中普布利乌斯所带领的6000余人消失了!这6000余人究竟去了哪里呢?
有学者认为罗马克拉苏军团中普布利乌斯所带领的6000余人并未被俘,而是不断地逃亡,最后到达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被匈奴所容留。但是,在于汉代的交战中,这只军队被陈汤所擒获,于是陈汤将这只被俘的部队带回了今中国的甘肃永昌县,并设置名为“骊胱县” 用以安置这些战俘。自此,这支军队战士便在此休养生息,繁衍后代。
克拉苏是罗马帝国比较著名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他被称为古罗马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他还有另一个称谓,就是当时罗马帝国的首富,他的财富数不胜数。 在人们的眼中,克拉苏虽然是一个政治人物,但是他的本性更像是一个商人。因为他的政治地位来自于他的投资,他曾经帮助苏拉派打败了马略派掌握了政权,从而保证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克拉苏是一个对于利益极为看重的人,如果没有利益他能够和你很好的相处,但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是极为看重的,永远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的好朋友向他借钱他会很慷慨,也不要利息,但是一旦到了一年他会马上逼债。关于克拉苏怎么死的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他是在战争中战败后全军覆没,自己也死在了战争之中。
克拉苏的死是这样的,是在自己的第二个执政官任期完结之后,被任命为叙利亚行省总督,这个地方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他到这里来是因为他有出众的军事才能。因为这里是罗马的长久敌人安息帝国接壤的地方,在这里克拉苏发起了进攻,但是不幸的是克拉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克拉苏在卡莱战役中阵亡。
在战斗中死亡是克拉苏最后的归宿,但是他的死改变了整个罗马帝国的局势,导致三巨头局面的失衡,最终罗马帝国内部被屋大维统一了。
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20世纪40年代,在位于南西 伯利亚阿尔泰山北侧的巴泽雷克墓地出土了刺绣和织锦,墓 地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100年之间;新疆托 克逊阿拉沟墓地发现的菱纹罗等丝织物属于战国时期;20 世纪初叶以来,在塔里木盆地的古代遗址中出土了汉代的各 种丝绸;在原苏联克里米亚出土的汉绮,时代约在公元1世 纪;在罗马帝国东方行省帕尔米拉(Palmyra,今叙利亚境 内)和其本土意大利也发现了汉绮。
由此说明在战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开始走向世界,而罗马的丝绸应该是通过欧亚草 原传入欧洲的。此外,学者们还根据“赛里斯”(Se
res,意为“丝 国”)的称呼来讨论丝绸西传的时间。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3世纪时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了大夏(即吐火罗,在今 阿富汗北部)。 当张骞通西域返回长安后(前126),丝网 不断运送到安息(在今伊朗境内)、大夏之时,罗马人也可 能有机会接触到丝绸。
公元前53年,古罗马执政官克拉苏 率军与安息人在卡尔莱大战,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安息人突 然展开了色彩斑斓的丝绸军旗。这些锦绣军旗在正午的阳光 下鲜艳夺目,使疲于应战的罗马军团眼花缭乱,阵脚大乱, 最终惨败。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些丝绸军旗就是罗马人见 到的最早的丝绸织品。卡尔莱战役后,丝绸很快就深入到罗马人的社会生活 中,但罗马人获取丝绸的途径还很有限,因此丝绸在罗马与 黄金等价,只有少数贵族妇女能穿上它相互炫耀。
公元1世 纪中叶,贵霜帝国崛起并战败安息,其领土西达咸海,罗马可通过贵霜得到丝绸。 公元3世纪初,安息和贵霜相继衰 落,波斯萨珊王朝又兴起了。萨珊王朝由于地处东西交通的 要冲,控制着陆路和海路的交通线,因而成为中国丝绸的贸 易垄断中心,罗马只能通过萨珊王朝购买丝绸。
在公元3至4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拜占庭、叙利亚、埃 及是主要的纺织中心,罗马人最初只是将中国的素色丝绸拆 散,再织成有本地特色的供上层社会使用的绫绮。 后来波斯 珊萨王朝也从事丝绸纺织,其中波斯锦还流传到了中国。
大约在公元5至6世纪,蚕种就传到了于阗,随后又相 继传到了印度和波斯。由于蚕种外传,而地中海沿岸、波斯 和中亚一些地区适合种桑养蚕,他们的养蚕业迅速发展,伴 随而来的是繁荣的丝织业。到阿拉伯帝国时期,波斯已成为 帕米尔以西最大的丝绸生产和销售国,同时也是继中国之后 的世界第二个丝绸生产大国,中国在桑蚕丝绸方面的霸主地 位开始动摇。
综上所述,不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证明中国 的丝绸从发明到走向世界,有着比较清晰的历史脉络,在很长的时段里,中国又是世界上唯一从事丝织手工业的国家, 所以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这一贡献,早就为世界所公认。
没有!当时罗马连伊朗都搞不定,何况中国!
但是据考证确实有罗马军队到过中国……
据说历史是这样的……
古罗马失踪军团来到甘肃的历史已查明,为西汉陈汤收降。 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大军入侵伊朗,遭伊朗军队围歼,6000余罗马军队突围,逃至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后为西汉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安置在永昌县。 甘肃省永昌县城南10公里处的者来寨村,我国西汉元帝时期在这里设置“骊罢”城,用来安置古罗马帝国降人。人们也许会问,古代中国从未和罗马帝国交战,罗马降人从何而来?这是一件历史悬案,萦绕在人类史上近二千年。为揭开世界上这一桩重大历史悬案,史学家们为此而苦苦探索。 这桩历史悬案起因于一场惨烈的古代战争,即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国西汉甘露元年。当时的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克拉苏,纠集7个军团、约4.5万人的兵力,发动了对古称安息,即今伊朗的侵略战争。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在一个叫做卡尔莱的地方,出人意料地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其第一军团首领、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众拼死突围。 到了公元前20年,古罗马帝国和安息签约言和。这时,罗马帝国要求安息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战役中被俘虏的军人,并寻找普布利乌斯的下落。可是,普布利乌斯及其所率突围残部,已在安息消失得无影无踪。罗马溃军到底去了何方?这一疑团一直困惑着罗马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学家。 后来他们发现40年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已对这一课题做过大量工作,并找到了德效谦于1947年撰写的《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本文开宗明义: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罢”,后又改称“大秦”,《后汉书·大秦传》就是以“大秦国一名犁霸”这句话起首的。文章接着指出中国古代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当时只有新疆的库车和温宿,它们都是袭用移民的旧称。“骊罢”城的出现,自然会与有外国侨民相关。作者进而运用史料说明,骊罢城最早在中国西汉版图上出现是公元前20年,那正是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这绝非历史的巧合!它说明在卡尔莱战役中突围的罗马远征军,正当其故国寻觅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早已鬼差神使地到了中国,并在祁连山下落脚了。 根据此文提供的历史线索,中外学者查阅了大量史书,终于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中获得突破。据此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4万多名将士讨伐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 “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史学家们据此推理,这支奇特的军队,就是卡尔莱战役中突围失踪17年的罗马军队的残部。 西汉王朝军队在这次郅支战役中大捷。《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学者们依据这一重要史料拨开历史迷雾,理清了那支古罗马军队残部的踪迹。即普布利乌斯率领的逃亡大军,在安息军队围追、封锁而回国无路的情况下,辗转安息高原,伺机东进,在防御松懈的安息东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流徙中亚,投奔郅支,后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汉元帝为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并置县骊罢。直到公元592年。 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至此,骊罢建县共612年。 中国的骊罢人就这样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悄然消失。
其实古罗马第一军团并没有神秘失踪卡尔莱,而是逃到了中国甘肃。公元前53年,古罗马帝国卡尔莱的“三大巨头”之一克拉苏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东征,结束了帝国的统治。在这场战斗中,一直以激烈的战斗和特殊的战斗技巧而闻名的罗马军队,在战争结束时却是以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安息帝国几乎消灭了整个罗马军团,就连总司令克拉苏也被敌人俘虏并斩首。
幸运的是,在这场战争中,由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尤利西斯率领的这支6000多人的第一罗马军团在激烈的战斗中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成功逃脱了。33年后,经过多年的战争和冲突,古罗马帝国和其卡尔莱他帝国之间的关系终于缓和了。后来,经过双方的讨论和交流,最终达成了一项协议,即双方正式开始互相释放战争中被俘的士兵。就在这时,人们才发现这支6000多人的罗马第一军团居然神秘失踪了。
几千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西历史学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中国学者在研究《汉书》时惊奇地发现,这支已经消失两千多年的罗马军团,当时在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后,便一路逃到了今天的甘肃省。据资料显示,这支由6000多人组成的古罗马军队在中国北方遇到了匈奴,并在东进时被俘虏。
后来,当西汉军队与匈奴交战时,一支奇怪的军队出现了。卡尔莱他们看起来很奇怪,形成了一个鱼鳞阵,用圆形盾牌作为攻击手段,这是罗马军队的典型特征。据记载,西汉将军陈汤在与匈奴作战时,曾经俘虏了几千人,并把卡尔莱他们带回了中国。据史学家推断,这些俘虏应该就是这个罗马军团。后来,这些被俘的罗马士兵便定居在了中国。
历史上罗马军团和汉朝军队真实的唯一的一次战争!
古罗马失踪军团来到甘肃的历史已查明,为西汉陈汤收降。
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大军入侵伊朗,遭伊朗军队围歼,6000余罗马军队突围,逃至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后为西汉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安置在永昌县。
甘肃省永昌县城南10公里处的者来寨村,我国西汉元帝时期在这里设置“骊罢”城,用来安置古罗马帝国降人。
这桩历史悬案起因于一场惨烈的古代战争,即公元前53年,也就是中国西汉甘露元年。当时的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克拉苏,纠集7个军团、约4.5万人的兵力,发动了对古称安息,即今伊朗的侵略战争。不可一世的罗马军队在一个叫做卡尔莱的地方,出人意料地遭到安息军队的围歼,克拉苏被俘斩首。其第一军团首领、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6000余众拼死突围。
到了公元前20年,古罗马帝国和安息签约言和。这时,罗马帝国要求安息遣返33年前在卡尔莱战役中被俘虏的军人,并寻找普布利乌斯的下落。可是,普布利乌斯及其所率突围残部,已在安息消失得无影无踪。罗马溃军到底去了何方?这一疑团一直困惑着罗马乃至全世界的历史学家。
后来他们发现40年代一位名叫德效谦的英国著名汉学家,已对这一课题做过大量工作,并找到了德效谦于1947年撰写的《古代中国之骊罢城》一文。本文开宗明义: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罢”,后又改称“大秦”,《后汉书·大秦传》就是以“大秦国一名犁霸”这句话起首的。文章接着指出中国古代以外国国名命名的城,当时只有新疆的库车和温宿,它们都是袭用移民的旧称。“骊罢”城的出现,自然会与有外国侨民相关。作者进而运用史料说明,骊罢城最早在中国西汉版图上出现是公元前20年,那正是罗马帝国向安息要求遣返战俘的时间。这绝非历史的巧合!它说明在卡尔莱战役中突围的罗马远征军,正当其故国寻觅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早已鬼差神使地到了中国,并在祁连山下落脚了。
根据此文提供的历史线索,中外学者查阅了大量史书,终于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中获得突破。据此书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4万多名将士讨伐郅支单于,战于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时,在这里见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
“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其“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而这种构筑“重木城”防御工事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的防御阵式,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史学家们据此推理,这支奇特的军队,就是卡尔莱战役中突围失踪17年的罗马军队的残部。
西汉王朝军队在这次郅支战役中大捷。《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学者们依据这一重要史料拨开历史迷雾,理清了那支古罗马军队残部的踪迹。即普布利乌斯率领的逃亡大军,在安息军队围追、封锁而回国无路的情况下,辗转安息高原,伺机东进,在防御松懈的安息东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流徙中亚,投奔郅支,后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汉元帝为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并置县骊罢。直到公元592年。
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至此,骊罢建县共612年。 中国的骊罢人就这样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悄然消失。
有研究表明卡尔莱,中国西汉王朝在北逐匈奴时俘虏卡尔莱了一支由罗马人组成的雇佣军团,并设立骊靬县对其进行安置。骊靬是当时汉朝对罗马的称呼。研究者称,今中国甘肃永昌县来寨村正是这支罗马军团的后裔。骊靬古城在成龙电影《天将雄狮》中也得到了重视。那么,这支罗马军团是如何成为匈奴雇佣军的呢卡尔莱?
公元前60年,凯撒、庞培、克拉苏结成罗马“前三头同盟”。凯撒长期担任高卢总督一职,发动高卢战争以及对日耳曼人的战争,巩固了罗马共和国的西北部边疆,同时横渡英吉利海峡,挺进不列颠,将这块化外之地也纳入罗马统治下的文明世界。庞培军功更盛,剿灭地中海海盗,击败本都国王,将今日的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等地划入罗马行省。那是一个依恃军功争权夺利的时代,作为罗马首富的克拉苏,居于罗马,长期无战事,眼见凯撒、庞培军功显赫,而自己威望日减,便苦心琢磨如何建功于疆场。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历时三年席卷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克拉苏受命领军剿灭起义军。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起义军受到克拉苏军队的残酷镇压,斯巴达克被杀,起义失败。剿灭斯巴达克起义军后,克拉苏被誉为“罗马拯救者”,狂妄的他开始以为自己的军队天下无敌。
公元前54年,克拉苏率7个罗马军团渡过幼发拉底河,发动对帕提亚(安息帝国)的战争。克拉苏虽然是罗马杰出的政治家,但对帕提亚缺少必要的了解。他天真的以为帕提亚的作战方法与罗马、希腊、日耳曼等西方民族无异,于是摆好与对方阵地战的准备,以为恃强凌弱必将大获全胜。孰料帕提亚人培育有优良马种,精于骑射,军种主要由轻骑兵构成,战法主要为夜袭、游击。克拉苏领导的罗马军队在中东转战多日,却难觅敌军主力,反而时时遭到幽灵般的帕提亚轻骑兵的偷袭,损失惨重。至公元前53年5月,克拉苏领兵冒进,被帕提亚名将苏莱那诱入卡尔莱,疲惫不堪的罗马军团遭到以逸待劳的帕提亚骑兵的层层包围,一时箭矢如雨,罗马军团死伤惨重,克拉苏被生擒,少数罗马部队突围成功。
有研究认为,这支成功突围的罗马军队,流落到匈奴,成为匈奴的雇佣军。西汉王朝在北逐匈奴时俘虏了这支由罗马人组成的雇佣军团,并设立骊靬县对其进行安置。
1989年报载,中、澳、苏三国史学家联合研究发现,西汉元帝时代设置的骊靬城是用作安置罗马战俘的。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公元前53年,一支6000多人的罗马军队在卡尔莱战役中被安息军队打败突围溃逃,不知下落的历史之谜,而且对中外关系史有重大意义。
据报道,中、澳、苏三国史学家是从班固所著《汉书·陈汤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的。据《陈汤传》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带领四万多士兵伐北匈奴郅支单于,在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看到一些奇特的军队,"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状防御的阵式和修"重木城"的方法,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
上述三国学者根据这一史料,认为这些人就是失踪17年的罗马残军。陈汤诛灭郅支后,"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战俘中有不少骊靬人,西汉朝廷为安置这批罗马战俘,便在今甘肃永昌境内设置了骊靬城。
但众多专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早在神爵2年(公元前60年)以前,骊靬县就已设立。西汉先在西北地区实行的牧苑制度也随之建立。河西乃至骊靬,政治经济已发展到相当程度,它既早于公元前36年陈汤伐郅支,也早于公元前53年的卡尔莱战役。那种认为西汉的骊靬县与卡尔莱战役中的罗马战俘有关系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
卡尔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卡尔莱曼博士是哪个美剧的人物、卡尔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