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互联网发展,以及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总结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具体来说,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互联网1.0阶段完成了传统广告业数据化;
第二,互联网2.0阶段完成了内容产业数据化;
第三,移动互联网阶段完成了生活服务业数据化;
第四,万联网阶段,就是万物皆可相连,一切皆被数据化。互联网就是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它的便捷迅速,多维化,海量性,全球性虚拟性,交互性自由平等性,内容丰富,动态性„„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方式,进而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生活甚至思维方式。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联系,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图片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带来了国家治理新挑战,并深刻地改变着全球产业、经济、利益、安全等格局。
当前全球互联网呈现出了以下发展趋势:互联网将成为全球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RPANET阶段(1969年至1983年):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建立的,是互联网的前身。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美国国防部的信息共享。
商业化互联网阶段(1983年至2000年):1983年,TCP/IP成为互联网标准协议,互联网开始向商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化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和WWW(World Wide Web)。
网络泡沫阶段(1995年至2000年):1995年,网景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业化浏览器Netscape Navigator,使得万维网的普及速度加快。由于投资者过度热衷于互联网公司,导致互联网公司估值过高,最终引发了网络泡沫的破裂。
Web 2.0阶段(2000年至2010年):Web 2.0是指互联网从单向信息传递向用户互动、社交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社交网站和Web应用程序。
移动互联网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
总体来说,互联网的发展是由科学技术、商业模式和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 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 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一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和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特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
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现在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因为接入网速率慢而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语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和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10—20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互联网产业链全景梳理:应用主体面向全社会
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互联网发展,前瞻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互联网发展的产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产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互联网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福建省分布最多
互联网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交叉发展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产业分类》(2019年修订版全文)标准,互联网产业与批发和零售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娱业均有关联,根据此产业分类,在企查猫中以“互联网”为关键词,检索我国互联网企业。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1月1日,我国互联网注册企业(存续和在业企业,下同)规模达到658万家,其中福建和广东地区互联网产业公司分布数量最多。
注:截止2021年11月1日。
中国互联网协会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8年开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获得互联网发展了业界、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工作不仅展示了我国互联网企业风采,还体现了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引导互联网行业良性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为互联网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提供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的借鉴。
从我国互联网产业前100名企业名单来看,北京市是各大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其互联网企业数量高达38家,其次为上海市,企业数量为18家。
互联网产业园分布图:广东省最多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园共有342个,其中广东省信创产业园分布数量最多,达到52个,其次为安徽省和浙江省,其产业园数量同为29个。其中产业园区分布前十大省份中产业园区分布主要城市有深圳、广州、合肥、杭州、南京、青岛、重庆、西安、福州、南昌和吕梁等地。
注:截止2021年10月。
互联网代表性企业相关营收情况:阿里巴巴和腾讯合计营收超万亿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每年对于互联网产业企业名单的统计,前瞻选择了其中11家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详细分析。这些企业中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两大巨头,其企业布局近乎涵盖了互联网各个领域。其余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则主要集中于互联网产业中的某一细分领域,成为其细分产业领域先进企业。
互联网代表性企业最新投资动向:多元化发展成未来趋势
从各大互联网公司布局来看,原本专注于某一企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谋求多元化发展,因此未来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或将成为发展趋势。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网络,应当说从94年开始发展的。
中国互联网已经发生了三次大浪潮。分别是1994年到2000年,2001年到2008年,2009到如今。
第一次互联网大浪潮,从四大门户到搜索引擎。
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7年6月,丁磊创立网易公司;1998年,张朝阳正式成立搜狐网;1998年,邮箱普及第一单网上支付完成;1998年11月,腾讯成立,由马化腾、张志东等五位创始人创立;1998年12月,由王志东创立新浪。
1999年,聊天软件QQ出现,当时叫 OICQ,后改名腾讯QQ风靡全国;1999年9月9日,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2000年1月1日,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
第一次浪潮中,李彦宏的BAT地位基础已打牢。
第二次互联网大浪潮,搜索引擎到社交化网络
2001年,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2002年,博客网成立;2002年,个人门户兴起,互联网门户进入2.0时代;2003年,淘宝网上线,后来成为全球最大C2C电商平台;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2004年,网游市场风起云涌;2005年,博客元年;2006年熊猫烧香病毒泛滥,名为“熊猫烧香”的计算机蠕虫病毒感染数百万台计算机;2007年,电商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新兴产业。
2008年中国网民首次超过美国。
第三次互联网大浪潮,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2009年 SNS社交网站活跃,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QQ等SNS平台为代表。2010年团购网站兴起,数量超过1700家,团购成为城市一族最潮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2011年微博迅猛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日益深入,政务微博、企业微博等出现井喷式发展。2012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微信朋友圈上线;2012年3月今日头条上线;2012年双11,阿里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被业内称为双十一的爆发点,这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
2014年打车软件烧钱发红包,巨资红包抢用户,“互联网+交通”出行。2015年首次提出“互联网+”;
2016年“魏则西事件”引发网络平台监管责任边界大讨论。互联网直播、网红等热词风靡全国。
2016年5月罗辑思维得到app上线,已有超过400万用户使用,付费用户超过100万。
2016年自媒体百家争鸣,互联网BAT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等纷纷砸金压自媒体平台;
2016年12月3日,喜马拉雅FM中国第一个知识内容狂欢节,称为“123知识狂欢节”,消费超过5000万;
2017年5月17日微信推出看一看,搜一搜。
互联网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00700.HK);百度(09888.HK);京东(09618.HK);网易(09999.HK);三六零(601360.SH)等等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全球互联网渗透率;全球互联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
互联网行业正处于智能物联阶段
根据《全球互联网50年: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的分类方法,以年代划分,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为七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技术阶段、基础协议阶段、基础应用阶段、Web1.0阶段、Web2.0阶段、移动互联阶段以及智能物联阶段,网民普及率迅速提升。
目前,全球互联网行业处于智能物联阶段,以5G为通信基础,以AI为代表性应用,全球网民普及率在50%以上,极大改变了社会发展。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近54亿人
21世纪以来,全球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和IWS公布的数据,2009-2022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用户数量逐年上升。2021年,全球互联网行业用户总数达51.69亿人,同比增长11.24%。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互联网行业用户数达53.86亿人。
注1:2009-2019年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20-2022年数据来源于IWS;
注2:2022年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年6月30日。
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普及带来互联网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根据世界银行和IWS公布的数据,2009-2022年全球互联网行业渗透率连年攀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互联网行业渗透率已升至67.9%。
注1:2009-2019年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20-2022年数据来源于IWS;
注2:2022年数据统计时间节点为2022年6月30日。
互联网使用依赖增强
根据Data
Reportal公布的数据,2013-2021年,全球互联网使用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球互联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6小时58分钟,较2020年增加4分钟,同比上升0.97%。
全球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全球互联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全面覆盖。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38.1万亿美元,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规模分别达3234亿美元和3307亿美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达4.9万亿美元,5G基站规模达2619.41亿美元,移动游戏规模达932亿美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互联网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现状总结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