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康熙擒鳌拜,以及真实康熙擒鳌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历史上康熙是智擒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首先就是因为鳌拜是一个权臣,而不是一个奸臣。鳌拜为大清做了很多的贡献和许多的战功,而当康熙抓住鳌拜后,鳌拜以他前半生和康熙的祖父一起打江山事迹来求康熙,而康熙也被触动,所以就没有立即将鳌拜杀死,而是让他在牢中老死。
鳌拜,是大清初期的一个权臣,是满洲镶黄旗人,是大清朝的三代元勋,是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是以他所获得的战功而被封为公爵的,在鳌拜的前半生,他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而在他的后半生就手握权柄,结党私营。
在鳌拜的后半生中,有非常多的党羽,就比如有班布尔善、玛尔赛、阿思哈。所以在康熙用计将鳌拜抓住后没有马上杀死他,也有顾忌鳌拜的这些党羽造反的原因在内。鳌拜身为四大辅助大臣之一,是康熙的祖父亲自定的,所以康熙也不好直接将鳌拜杀了。
在康熙即位后,鳌拜就不断的扩大他的势力,到了后来连很多的大臣都很怕他,所以就有很多的大臣向鳌拜靠拢。后来基本上在皇宫之外,都是鳌拜的天下了。甚至是少年的康熙见到了鳌拜都有点怕他。
在康熙六年,才十几岁的康熙就暗中训练了很多的武士,后来用去给太皇太后孝庄请安为理由,将鳌拜骗到了英武殿,才将鳌拜抓住,而没有立即杀死他。因为当时的康熙才十几岁,也是很敬重长辈的,所以在鳌拜自己求情后,就没有杀死他,而是将他囚禁在牢中。
鳌拜是被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们擒住的。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不以为奇。
这次一召,他就毫无提防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朕,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鳌拜被擒后的故事:
鳌拜被擒后康熙帝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
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
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乾隆四十五年,追覆鳌拜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康熙在武英殿擒鳌拜。武英殿是一组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康熙擒鳌拜的宫殿建筑康熙擒鳌拜,位于北京故宫外朝熙和门以西康熙擒鳌拜,现为故宫博物院的典籍馆和书画馆的所在地。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康熙擒鳌拜;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鳌拜(约1610年-1669年,满语康熙擒鳌拜: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
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平定农民起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关于康熙擒鳌拜和真实康熙擒鳌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