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春冰,以及春冰虎尾打一动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霜降的时候红梨熟了春冰,柔弱的枝条已经快承受不起果实累累的状况。
还没有吃的时候就非常想吃,梨子熟了的时候春天的冰雪就融化了。
苏轼《梨》字词句解释(意思)春冰:
霜降春冰: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柔柯:指柔弱的枝条。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不可以
冰雪融化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比喻万物重新充满生机、生机勃勃的场面。
描写春天的成语
1、春暖花香:形容春天花开美丽的景色
2、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3、莺歌燕语:黄鹂歌唱,燕子呢喃。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4、漏泄春光:有两种意思,第一透露春天的信息。第二指密传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5、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6、沂水春风:沂水:河水名,在山东省曲阜县境内,孔子出生地。春风:春天和暖的风,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来自沂水的春风。比喻深受孔学的教育与熏陶。
7、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似云。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8、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百放齐放的景色。
9、花明柳暗:垂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10、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比喻春天就要过去了。
11、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12、春风雨露:像春天的和风和雨滴露水那样滋润着万物的生长。旧常用以比喻恩泽。
13、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14、着手成春: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15、万古长春:永远像春天一样,草木翠绿,生机勃勃。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
16、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17、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18、莺歌燕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
19、寻花问柳: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20、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21、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2、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3、满园春色: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24、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25、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6、腊尽春回: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27、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28、虎尾春冰: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29、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30、花香鸟语: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31、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32、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3、春笋怒发: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
3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5、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36、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37、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38、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9、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40、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1、春回大地:好像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42、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43、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4、春光明媚: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
45、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46、春冰虎尾: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47、漏泄春光:原指透露春天的信息,后比喻泄露男女私情。
48、柳绿花红: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
49、寸草春晖: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的心意难以报答春天的恩惠。比喻子女报答不尽父母养育之恩。
50、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51、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52、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53、春寒料峭:料峭:微寒。此时形容初春的寒冷。
54、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55、不知春秋:不知道当前就是什么季节或局面。
56、杏花春雨:初春杏花遍地、细雨润泽的景象。
57、枯树逢春: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58、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59、春露秋霜:比喻恩泽与威严。用在怀念先人。
60、有脚阳春: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
【成语】:春冰虎尾
【拼音】:chūn bīng hǔ wěi
【简拼】:cbhw
【解释】: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示例】:延光等深言邪蒿~之戒,欲惊悟上意。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近义词】:虎尾春冰
【语法】:作定语、宾语;指危险的边缘
【英文】:walking on the ice in springtime or treading on the tail of a tiger--in a precarious position
【顺接】:尾大不掉 尾大难掉 尾巴主义 尾巴难藏 尾生丧身 尾生之信 尾生抱柱
【顺接】:跋胡疐尾 蚕头燕尾 藏头护尾 藏头露尾 彻头彻尾 彻首彻尾 春冰虎尾 从头到尾
【逆接】:白雪阳春 触手生春 大地回春 粉面含春 寒谷回春 枯木逢春 枯枝再春 枯树逢春
【逆接】:春事阑珊 春光如海 春光明媚 春光漏泄 春兰秋菊 春冰虎尾 春华秋实 春去冬来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 比喻 处境 非常 危险 。
成语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繁体写法: 虎尾萅冰
注音: ㄏㄨˇ ㄨㄟˇ ㄔㄨㄣ ㄅㄧㄥ
虎尾春冰的近义词: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宾语;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reading on tiger's tail or walking on the ice in springtime
春冰:春天的冰。因其薄而易裂,多喻指危险的境地或容易消失的事物。
【示例】唐·李群玉《杜门》诗:“达生书一卷,名利付春冰。”宋·陆游《示二子》诗:“岂不怀荣畏友朋,一生凛凛蹈春冰。”
纪昀对联之误解
许贵文
《佳联2000》(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一书辑入清纪昀一副七言联春冰,曰春冰:“过如秋草芟难尽春冰;学似春水积不高。”注者释云春冰:下联以“积不高”的“春水”作喻,形象地说明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的“骄满”二字,正是减弱求知欲望的麻醉剂,阻止知识渗透的堵塞物,而“学似春水积不高”的态度,则是谦虚求学精神的写照。
读了这段解释的话,让人感到注者说用“春水”比喻积学不怎么贴切,有点别扭。于是乎心生疑惑:这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纪昀纪晓岚,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楹联大家,怎么竟用“春水”与“秋草”属对呢?从声律来说,这也是不合律的。后来,翻阅《中国楹联鉴赏辞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见该书收录了纪昀这副对联的墨迹(见图),始知《佳联2000》是把纪昀联中的“春冰”二字误作了“春水”,又按“春水”对下联作出了谬解。
“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春冰”,《辞源》释云:春天的冰。《乐府诗集》三七南朝·宋·谢灵运《折杨柳行》:“未觉泮春冰,已复谢秋节。”春冰薄而易解,多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或险境。《文选》南朝王长元(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念负重于春冰,怀御奔于秋驾。”鲍照《赠故人马子乔六首》之二:“春冰虽暂改,冬水复还坚。”《小窗幽记》有“半幅花笺入手剪裁,就腊雪春冰”句。可见“春冰”一词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纪昀用“春冰”喻积学是十分恰当的。古人曾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来比喻积学,但都不如“春冰”来得更具辩证法。因为新知识不断出现,就像春风一样化解旧学,所以学问如“春冰”一样积不高。可见以“春冰”比喻积学是何等的贴切,又与“秋草”属对是何等的工巧。上联言人要加强修养,随时改正缺点错误;下联言学者要努力进取,不断更新知识,增加积累。出语警策,发人深省,可作格言。纪昀是不愧为楹联高手的。
《佳联2000》注者之误,原因在于失考当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是,为古籍、古诗文作注也实属不易。宋代大学者洪迈说:“注书至难,虽孔安国、马融、郑康成、王弼之解经,杜元凯之解《左传》,颜师古之解《汉书》,亦不能无失。”(《容斋随笔》)我以为,这只是说注书难,并不是说失误有理,可以谅解。注书者还是要对读者负责,尽量少出错误才对。
纪昀楹联墨迹
关于春冰和春冰虎尾打一动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